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如何复习

合集下载

202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摘要:本文将系统的对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介绍、建筑学硕士专业介绍、考试科目、招生情况、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建筑学考研参考书目及清华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新祥旭考研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介绍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于1946年10月;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年,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年成立景观学系。

目前,建筑学院设有4个系,即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

截至2016年9月,建筑学院学生总数为1140人,其中本科生673人、研究生312人、博士生290人,其中国际学生84人;在职教职工总数为124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7人,在海外取得最高学位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5%;另有兼职教授1人,双聘教授3人,客座教授2人,专职研究人员64人,博士后44人。

七十年的发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保持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建筑学院的建筑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2011年教育部调整学科目录,将原建筑学一级学科调整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在2012年的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再次获得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

在2015、2016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名列第八,在国际评估中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高水平”(High Standing in the World)。

二、建筑学硕士专业介绍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以培养建筑学领域具有职业背景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

201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介绍对于考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同学而言,由于建筑历史这门专业科目复习参考书较多,考试的内容比较细,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考查比较多,然而专业课考试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所以,第一遍的参考书学习,一定要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

复习的时候需要拿出百分百劲头亲自动手去学习,去思考。

建筑历史的复习大家的区别最主要在于复习的精细度,那些大的线索有用心的人基本都能记下来,可是比如某个建筑的建造年代这样一些细节信息就不一定大家都会去记,赢就赢在这些地方了,所以在复习的开头就要养成好习惯,要关注细节信息。

一、专业信息介绍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学校简介: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如何复习建筑史

如何复习建筑史

关于几门功课的复习明白了研究生考试的官方大事件,有助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复习.对于报考东南大学建筑学的大多数同学而言,即将面临的四座大山无非就是快题、建筑与城市规划史、英语和政治。

这四门功课的复习和准备其实在起跑阶段就是因人而异的,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几年学习过程中逐渐会形成一些人与人水平的差异。

但我要说的是,差异不一定可以消除,但你一定会进步。

建筑历史的复习很多人都会听说过一本东南大学的朱光亚老师的教学笔记,目前尚未有人统计过它被复印的次数(我猜如果是正式出版物的话它的销量一定很好),我觉得对于一名外校考生而言,这本笔记应该是最好建筑史复习的教材。

这本笔记好就好在它既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本,也是一个庞大历史理论体系的目录。

我这样说是有用意的,我去年建筑历史的复习基本分为三个阶段:朦胧认识阶段+兴趣拓展阶段+经典备考阶段。

呵呵,可能这三个名字起得有点二,但我确实认为这样的划分对我是有用的,尤其是对外校的建筑历史底子不是特别好的考生而言。

朦胧认识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只看笔记,不看其它,没事儿就看,因为东南的历史考题会经常考到绘图题,所以上面的每一幅图你都尽可能闭上眼睛想起它的模样,没有必要太精准(因为那是下一个阶段的事情),还要尽可能想起批在图边的一些要点,这些都是关于该建筑的最显著特点的最简洁的概括,在考试的论述题中,这样的每一点都会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

这一阶段最好在暑假前结束,当然也可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同学也许会更早结束,甚至……自己看着办吧兴趣拓展阶段:这一阶段很重要,这时你就需要把大学时期的建筑史教材找出来细心地读一下了,并且建议结合朱老师笔记做自己详细的笔记。

我倒是觉得看书顺序不一定从古至今,因为历史框架会在我刚刚说的第一阶段自然而然地形成,现在的工作只是在脑子里丰满那写原本可能生硬而单薄的概念,从你最有兴趣的那个点开始就好,我觉得这样可能事半功倍。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画图,在朱老师笔记上出现的、又在课本上也出现的,那就是重点中的重点(没有压题的意思,因为你如果仅把这些图画得倒画如流,已经是很牛的了,你自己话画画就知道了),要注意,建筑历史的图不能等同于速写的图,可能速写的要求会更写意、更风格化一些,但是历史的图不能这样画,应该更严谨、更追求准确,因为很多图是为了反映一些建筑部分比例上的关系和形态的,夸张和随意到没有比例可言是对历史的不敬,为了体现笔触的美感而把直线画曲、曲线画抖也不好,忠实是最好的,我随后会发几张范例的。

2015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5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5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指导一、2015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考研招生目录院系所、专业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00 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083300城乡规划学、083400风景园林学授工学学位。

081400土木工程01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3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基础(供热、供然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基础)复试时综合考试内容:空气调节、传热工程、流体网络、泵与风机、热质交换过程与设备。

二、2014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总分政治外语业务1 业务2 0814 土木工程360 55 55 90 90三、2015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考研参考书科目名称参考书出版社作者80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基础(供热、供然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基础)《传热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杨世铭,陶文铨编著《工程热力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朱明善等编《建筑环境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金招芬,朱颖心主编四、2002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真题传热学(回忆版)一简答题1) 给定温度分布函数 t(x,y)=。

,物性为常数,求点P(1,-2)的热流密度矢量,就是求偏导数。

2)平板圆柱球含内热源,壁温衡定,并分别给出了三个模型的温度分布分数,让指出三条温度曲线分别对应那一个。

和第一题一样,纯粹数学问题3)非稳态数值解的离散方程(隐式方程),并需要整理出给定的形式。

好像第一次考这个非稳态隐式的4)冷油器,暖风机强化传热从热阻大的方面入手5)太阳能集热器的覆盖层给出两种吸收比的曲线问用哪一种6)蒸汽凝结的两种形式,并指出形成的原因7)影响无相变对流表面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二计算题(共三题 27' 30' 30')1)对流传热问题空气流速u1=100 空气温度tf=35 涡轮叶片温度tw=300 特征长度0.15 此时的传热量为1500当空气流速u2=50 空气温度tf=35 涡轮叶片温度tw=400 特征长度0.3 问此时的传热量为多少比值比来比去2)辐射传热问题圆柱体上顶面T=550K 发射率0.8 下顶面T=275 发射率0.4 侧面绝热,侧面和顶面的角系数0.26(具体多少忘了)半径和高度都已知。

建筑工程考研复习方案

建筑工程考研复习方案

建筑工程考研复习方案一、确定复习内容1. 专业课程:建筑工程专业的考研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建筑经济、建筑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建议同学们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确定复习的优先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2. 数学和物理:建筑工程专业对数学和物理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同学们需要重点复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同时也要加强对物理学的理解。

3. 英语:考研复习中,英语成绩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建议同学们通过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提高,积极备战英语考试。

4. 综合素质:除了专业课程和数理能力之外,建筑工程专业的同学们还需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制定复习计划1. 制定长期复习计划:建筑工程专业的考研复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同学们制定一个长期的复习计划,安排好每天的复习时间。

2. 合理分配时间:在复习计划中,同学们需要合理分配时间,把握好每一个学科的复习进度,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3. 考试倒计时:在考试前的三个月左右,同学们需要调整复习计划,将重点放在真题和模拟试卷上,逐步提高应试能力。

4. 检查和调整:复习计划需要不断检查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时间。

三、提高数理能力1. 数学:建筑工程专业的同学们需要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课程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2. 物理:物理学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同学们需要通过学习、实验和练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理论和实践能力。

3. 计算机:建筑工程专业的同学们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如AutoCAD、PKPM、ANSYS等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四、加强专业知识1. 专业课程:同学们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实验实践等方式,全面掌握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2. 理论与实践:建筑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同学们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 清华大学 - Tsinghua University

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 清华大学 - Tsinghua University

建筑学院建筑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一、适用学科、专业:建筑学硕士(学科代码: 440100)二、培养方式1、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针对应用型建筑人才的培养目标,引入专业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模式,以大中型综合性专题设计作为硕士毕业主要成果。

2、专业实践基地由建筑学相关行业或研究机构组成。

3、实行导师组监督下的导师负责制,鼓励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

三、学习年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2年,特殊情况可延至3年。

1、第一学年在清华大学完成课程学习;2、第二学年进入联合培养阶段。

四、培养目标建筑学专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定位于应用型硕士,培养建筑学领域符合国家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业帅才。

毕业生在坚实的设计理论基础上,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综合解决建筑学问题的能力,成为建筑行业中优秀的建筑师。

五、学位要求学分研究生在攻读硕士期间,要求完成公共必修课程、专业理论和设计专题课程等学分,以及学科规定的其它各项培养环节与要求,总学位学分不少于33学分(其中考试不少于29学分)。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中的具体课程安排由导师或导师组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讨论确定。

(1)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2)专业理论和设计专题课程26学分,其中设计专题12学分(含最终设计专题);(3)必修环节2学分;(4)结合最终设计专题完成不少于2万字论文一篇。

(5)答辩前,研究生需提交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1篇(该论文需由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再交由院学位分委员会审订)。

1、公共必修学分(5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1学分(考试)z自然辩证法概论 (60680021)2学分(考试)z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60680012)(2)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60640012) 2学分(考试)2、学科专业要求学分(≥26学分)(1)基础理论课程(≥6学分)2学分(考试)z现代建筑引论 (70000012)2学分(考试)z环境行为概论 (70000022)2学分(考试)z建筑评论 (70000032)2学分(考试)z人居环境科学概论 (70000212)2学分(考试)z城市历史与理论 (70000142)2学分(考试)z近现代住宅 (70000152)1学分(考试)z城市改造理论与实践 (70000261)2学分(考试)z城市经济学 (70000502)2学分(考试)z中国古典建筑与法式制度 (70000072)2学分(考试)z文化遗产保护 (80000502) (2)专业课程(≥20学分)1)专业理论课程(≥6学分)1学分(考试)z建筑与城市理念 (80000021)1学分(考试)z体验建筑 (80000411)1学分(考试)z室内设计 (80000271)2学分(考试)z建筑策划导论 (80000302)2学分(考试)z建筑艺术专题 (80000432)1学分(考试)z建筑理论与原创性思维 (80000671)z住宅精细化设计(80000822)2学分(考试)1学分(考试)z西方当代建筑思想纲要 (80000731)1学分(考试)z中国古代建筑典籍文化 (80000421)2学分(考试)z中西建筑文化比较概论 (80000332)1学分(考试)z文物建筑保护技术 (80000511)2学分(考试)z西方建筑理论史 (70000512)3学分(考试)z建筑物理环境 (70000303)2学分(考试)z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 (80000382)2学分(考试)z遥感数字图象处理与地图制图 (80000342)1学分(考试)z遥感技术原理及其规划应用 (80000111)1学分(考试)z GIS空间分析及其规划应用 (80000601)2学分(考试)z建筑环境模拟与辅助设计 (80000762)1学分(考试)z城市基础设施与规划 (70000491)1学分(考试)z房地产开发与策划 (80000031)1学分(考试)z城市规划方法论与技术应用 (80000061)1学分(考试)z城乡土地利用规划 (70000251)1学分(考试)z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与控制 (80000261)1学分(考试)z近现代城市规划引论 (80000201)1学分(考试)z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 (80000131)1学分(考试)z城市政策与法规 (80000221)1学分(考试)z城市生态理论与应用 (80000351)1学分(考试)z城市社会学研究专题 (80000491)1学分(考试)z区域规划概论 (80000471)1学分(考试)z城市地理学 (80000461)1学分(考试)z交通规划方法论 (80000771)1学分(考试)z20世纪巴黎城市规划实践评介 (80000581)1学分(考试)z城市规划实践 (80000791)1学分(考试)z规划理论与实践 (80000802)z规划研究方法(70000521)1学分(考试)2学分(考试)z景观学史纲Ⅱ(欧美部分) (80000662)1学分(考试)z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 (80000571)2学分(考试)z景观学史纲(亚洲部分) (80000622)2学分(考试)z景观生态学 (80000632)2学分(考试)z景观技术一:竖向和道路 (80000652)2学分(考试)z景观地学基础Ⅰ:地质、地貌、土壤 (70000492)1学分(考试)z景观水文 (80000741) z风景园林植物(70000551) 1学分(考试)z植物景观规划设计(70000542) 2学分(考试)2学分(考试)z景观设计理论 (80000882)2)跨一级学科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2学分)3)设计专题(12学分)建筑学专业学位(设计型)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一学年期间完成两个设计专题。

清华大学803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清华大学803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基础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
803 建筑环境与设 《传热学》第三版
备工程基础(供热、《工程热力学》
供然气、通风及空调
工程基础)
《建筑环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12 月
杨世铭,陶文铨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年 7 月第 1 版 朱明善等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第 金招芬,朱颖心主编
◆ 具有一定的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的能力; ◆ 初步掌握室内环境及设备系统的设计方法; ◆ 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及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
清华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科目名称
参考书
出版社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的理论与实践》
《图解人类景观—环
建国初期,该专业经过了一个从产生到成长的历史过程,此专业几经变化,逐渐从动力 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建筑系等系院中分离出来而形成一个独立的专业。从 1953 建 专业到 1966 年为止,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研究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当时城市的集中供热供暖难以大面积实现,燃气尚处于开发阶段,人们 对建筑物环境要求不高,该专业规模不是很大,一般每个院校只招生十几人。清华大学、哈 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在该专业一直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同济大学的巢庆临教授是该专业 的权威,于 1957 年 8 月至 1958 年 12 月去前苏联进修,是该专业最早的国际交流。
601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美学概论》
人民出版社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年清华大学考研建筑学(学术型)硕士介绍-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7年清华大学考研建筑学(学术型)硕士介绍-新祥旭考研辅导

2017年清华大学考研建筑学(学术型)硕士介绍一、适用学科、专业:建筑学(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学科代码:081300)二、培养目标建筑学(学术型)硕士以培养建筑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发展趋势,掌握建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或设计理论基础,具备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研究、历史建筑与遗产保护、建筑技术研究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有潜力成为本专业领域优秀的建筑师、科学研究人员、教学和高级管理人员。

三、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

2.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争取取得创造性成果,完成学术型学位论文。

3.结合论文选题特点,并征得导师同意后可选择设计专题性学位论文模式。

四、学习年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五、学位课程设置与学分基本要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完成公共必修学分、学科专业学位学分和学科规定的各项培养环节与要求,获得学分不少于29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5学分),设计专题型学位论文研究生的培养并入全日制建筑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中的具体课程安排,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讨论确定。

学分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1)公共必修学分5;(2)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22;(3)必修环节2学分。

(4)硕士研究生在提交硕士论文初稿的同时,需提交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1篇;该论文需由硕士生的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再交由院学位分委员会审订。

六、初试考试科目:01建筑历史与理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③642建筑历史④514中国传统建筑与文物保护设计(6小时)02建筑技术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1德语或242法语③301数学一或642建筑历史④511建筑设计(6小时)或802建筑物理。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复习中国建筑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建筑史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材与参考书籍复习中国建筑史的首要任务是掌握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可供选择。

其中,比较经典的有《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等。

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对于考生来说是必备的复习资料。

二、重点时期与建筑风格在复习中国建筑史时,考生需要重点关注一些重要的时期和建筑风格。

比如,古代中国建筑的代表性时期有商代、周代、秦汉、唐宋等,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建筑特点。

此外,还要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风格,如木构建筑、砖石建筑、青砖黛瓦等。

对于每个时期和风格,考生要了解其发展背景、特点和影响,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

三、重要建筑遗址与文物中国拥有丰富的重要建筑遗址和文物,这些都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内容。

比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都是世界闻名的建筑遗址和文物。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

四、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中国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体现。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关注建筑艺术的发展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中的装饰图案和雕塑也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艺术和文化的特点,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解读和分析。

五、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中国建筑史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关联点。

比如,中国建筑史与中国历史、艺术史、文化史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考生可以通过对这些学科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建筑史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对比和交叉研究,深化对中国建筑史的认识。

2024建筑备考计划

2024建筑备考计划

2024建筑备考计划一、了解考试内容在开始备考之前,首先要了解2024年建筑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可以通过阅读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或者咨询有经验的老师或前辈来获取相关信息。

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是制定备考计划的基础。

二、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每周的学习重点以及每个月的复习计划。

同时,要将计划与自己的时间安排相结合,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复习。

三、学习基础知识建筑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因此需要先掌握基础知识。

建议从建筑学、结构、设备等基础课程开始学习,建立起对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同时,要通过做题和阅读相关书籍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掌握专业技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逐步学习并掌握专业技能。

这包括建筑绘图、施工图设计、建筑材料与构造、结构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实践项目或者自学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五、刷题练习刷题是备考建筑考试的重要环节。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历年真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同时,要注重总结错题和难题,找出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率。

六、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模拟考试,或者自己组织模拟考试来进行练习。

七、复习巩固在备考过程中,要不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建议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总结和回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要注重与实际项目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整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考研经验小结

(整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考研经验小结

转眼间我在景观学系的学习已经进入了第二年了。

在考研成功后的近两年间,一直有各种老师和同学让我给后来人介绍经验,所以早就应该把这篇文章写好分享了。

然而无奈考研之后的繁忙工作以及研究生第一年的紧张生活,这篇小小的经验总结到现在才能跟大家见面,实在是我的罪过。

希望文章出来之后,能够切切实实地给大家以帮助,也就达成我的心愿了。

一,清华的景观学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是仿造欧美大多数非农林院系底下的景观系来建立的,总的来说就是设计+科学+历史的知识架构,偏重于设计和科学及人文的结合,与美院下边的环艺体系有很大的不同,与国内传统农林院校下面的园林专业也不尽相同。

课程设置以两个学期分别的景观设计和景观规划studio为主线,辅以东西方古典园林史等历史类课程和景观生态、水文、地学、植物等科学性课程,同时在建筑学院人居环境科学的背景下,强调景观在此概念下的理解。

清华景观学系主要的研究生导师目前有3个:朱育帆(国内景观设计领域的大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杨锐(景观系系主任,方向为景观规划和世界遗产保护,其中遗产保护工作正在与建筑学院的吕舟老师和张杰老师合作)、李树华(旅日多年的资深教授,方向比较综合,涉及园林设计、园林生态、植物等多方面内容)。

如果对导师方向有兴趣的话可以亲自去找老师谈谈,他们都是非常和蔼的人。

从10年入学的硕士开始景观系出现了普硕和专业硕士的区别,在考研的时候差别在于前者考的是历史而后者考的是风景园林基础,上学之后前者不用交学费后者每年一万左右而且没有研究生补贴,上课方面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具体考试内容的差别,我只是听说专业硕士考的内容比较综合,有设计也有工程方面的内容,我们同一届考研上来的专业硕士也都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同学,如果有对专业硕士感兴趣的同学,建议到景观系或者建筑学院招办去向老师打听。

景观学系的课程是非常紧张的,第一年的学习强度让我一些后来到gsd去读书的师妹都觉得哈佛作息紧张程度just so so。

工作之后清华考研的一些经验

工作之后清华考研的一些经验

最近一直有学弟学妹或者抱着清华梦想的同学在问我考研的问题,作为两次考试经历的过来人,我想有责任把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同学少走弯路,能够让付出的努力得到最大的回报。

我的具体情况是这样,大学毕业之后在一个的设计院工作了两年,收入也算不错,一直有清华的情节,为了考研,很不让人理解地从这个设计院辞职,之后在一个小公司工作,时间上比较自由,也算SOHO状态,到现在,工作四年。

清华建筑设计与理论一共考四门,两门公共课,政治和英语;两门专业课,建筑历史和6小时快速设计。

09年的时候在半工作,半复习的状态下进行的考试,结果总分361,四门成绩分别是:快题133,历史122,政治61,英语45,总分361,多一度的热爱。

我自己总结,就是公共课太差,跟别人的差距拉大太大。

10年工作到8月底,到9月初的时候开始复习,最后总分378,四门成绩分别是:快题132,历史124,政治70,英语52,总分378。

两次成绩公共课都不是很高(相对于在我之前高分的同学),能够幸运入围,之后幸地在复试中突围,也可能是因为专业成绩。

我尽可能的分问题把我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17330 edited on 2011-04-22 22:16 17330发贴: 4362011-04-22 20:38英语:清华英语线已经连续四年50分,也就是清华的工科线。

我本来英语就很一般,04年把四级过了之后就没有再看过英语,开始准备的时候已经6年没有看过英语了,最后我09年的时候英语45,就差在英语上,10年的时候52,幸运过关。

所以英语不好的同学可以参照我的水准。

但是英语复习上我没有什么心得,考试分数上也不高,所以我在英语上没有太多好建议的,唯一的经验就是狠抓真题,多的参考资料都是浮云。

政治:政治学习也不是我的长项,主观题09年答的一塌糊涂,客观42分的情况下总分61分,主观只有19分!!这给了我很大的刺激,也说明主观是有很大的套路可循的。

育明考研: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型)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目,历年复试分数线,考研资料

育明考研: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专业型)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目,历年复试分数线,考研资料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考研全攻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概况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清华大学设置的19个学院之一,其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后于1988年成立学院。

目前建筑学院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筑技术科学系。

此外,跨院系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也依托建设于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探索明确的办学思想;近三十年来,逐步确立了以“专业帅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一个基础、两点关注、三项结合”的办学思想——即以人居环境学科为基础、关注国家建设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三结合。

基于上述办学思想的指导,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已累计培养毕业生五千余名,为国家城乡建设事业及国内外建筑领域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还承担完成了大量科研与实践项目,成果获得包括世界人居奖、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在内的重大国际国内学术奖励。

截至2012年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有在职教师111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54人、讲师13人、博士后46人。

教师队伍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3人、百人计划支持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支持者4人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每年通过全国高考以及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方式择优录取本科生,其中在全国各省市高考招生中的录取分数线多年名列全国前茅;同时通过本、外校推荐免试以及全国统考的方式择优录取研究生,生源优秀。

截至2012年底,建筑学院全日制在读学生共计1174人(含留学生121人),其中本科生626人(含留学生39人)、硕士研究生322人(含留学生65人)、博士研究生226人(含留学生17人)。

1992年以来,在历次全国高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专业和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均以优秀表现通过评估。

建筑专业考研知识点总结

建筑专业考研知识点总结

建筑专业考研知识点总结一、建筑设计理论知识点1.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性、结构性、审美性和经济性。

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其使用功能、承载结构、外观美学以及建造成本等因素。

2.建筑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方法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和深化设计。

概念设计是对建筑物整体概念和设计思路的规划和构想;方案设计是对设计概念的具体化和深化;深化设计是在方案设计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细节进行完善和落实。

3.建筑风格和流派建筑风格和流派是指建筑设计中的不同设计风格和流派,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流派,如古希腊柱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现代主义等。

4.建筑设计理论及实践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建筑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发展规律,建筑设计实践则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设计中。

5.建筑设计手绘技巧建筑设计手绘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透视的掌握、色彩的使用等,是建筑设计师必备的技能。

二、建筑历史与建筑文化知识点1.世界建筑史世界建筑史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及其特点。

2.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包括古代建筑、古典建筑、民居建筑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及其特点。

3.建筑文化建筑文化是指建筑领域中的文化现象和表现,包括建筑造型、装饰艺术、建筑符号、建筑意义等内容。

4.历史建筑保护历史建筑保护是指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利用和管理,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民居建筑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是指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和风格,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三、建筑结构与材料知识点1.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重结构系统,包括框架结构、桁架结构、壳体结构、索结构等。

2.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包括建筑用钢、混凝土、砖瓦、木材、玻璃等各种建筑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的结构构造系统,包括梁、柱、板、墙、楼梯等构造单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硕士博士)课程
2学分
(宋晔皓)
专业文献阅读(城市规划理论方向)
2学分
(吴唯佳)
景观设计理论系列课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师
景观学史纲(亚洲部分)
2学分
(贾珺)
景观学史纲Ⅱ(欧美部分)
2学分
(朱育帆)
景观生态学
2学分
(刘海龙)
景观地学基础Ⅰ:地质、地貌、土壤
2学分
(党安荣)
景观技术一:竖向和道路
2学分
(胡洁)
景观水文
1学分
(刘海龙)
植物与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1学分
(李树华)
景观设计理论
2学分
(罗纳德亨德森)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
1学分
(杨锐)
建筑与风景绘景观设计理论方向)
2学分
(杨锐)
建筑技术系列课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师
建筑物理环境
3学分
(秦佑国)
建筑环境模拟与辅助设计
2学分
(林波荣)
专业文献阅读(建筑技术方向)
(谭纵波)
近现代城市规划引论
1学分
(毛其智)
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
1学分
(杜鹏飞)
城市政策与法规
1学分
(吴唯佳)
城市生态理论与应用
1学分
(林文祺)
数字城市概论
1学分
(毛锋)
城市社会学研究专题
1学分
(张杰)
区域规划概论
1学分
(武廷海)
城市地理学
1学分
(武廷海)
交通规划方法论
1学分
(段进宇)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评析
(秦佑国)

清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土木工程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招生目录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1 专业学位01建筑与土木工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8交通工程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交通规划含交通经济学、交通流理论土木工程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简介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等,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它需要大量高级技术人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秉承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面向未来不断进取,培养本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领袖人才,促进本领域的技术进步。

1926年,清华学校成立工程系,含土木、机械、电子三科,由此正式揭开土木工程系的历史。

1928年,清华学校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为其时十六系之一。

1937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以本系为主,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土木工程系,下设结构、铁路道路、水利、市政卫生四科。

1956年,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土木系并入清华大学土木系,下设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排水、暖通、建筑材料五个专业,学制五年。

1960年,水利水电工程系与建筑系合并,成立土木建筑系。

1970年,土木建筑系改称建筑工程系。

1979年,暖通专业调入热能工程系。

1980年,建筑工程系分成建筑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1984年,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又分为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

1986年,土木工程系增设“建筑管理”专业。

2000年,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土木工程系和水利水电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土木水利学院,同时在建筑管理专业的基础上组建了建设管理系。

土木工程系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官方参考书目PS:清华在2010年之后就不再官方规定参考书,本文所有参考书目均来自于2010年。

有些科目代码已经更换,自行纠正。

科目名称参考书出版社作者804 结构力学(含动力学基础)《结构力学(1)基本教程》高教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版龙驭球805 土木工程CAD 技术基础《土木工程CAD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任爱珠、张建平806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天津大学807 大地测量《大地测量学基武汉大学出版社孔祥元等著础》《现代大地控制测量》测绘出版社施一民《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等编808 交通工程《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陆化普建筑与土木工程2012年复试分数线一、学校复试分数基本要求根据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成绩统计结果和我校各学科招生计划,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对入围复试的考生初试分数基本要求如下。

【盛世清北】2021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考研备考指南及高分经验分享

【盛世清北】2021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考研备考指南及高分经验分享

【盛世清北】2021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考研备考指南及高分经验分享以下内容由盛世清北搜集整理,主要针对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考研进行说明。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系代码为599,专业包含建筑学、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物流工程与管理、化学、公共管理、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

初试时间安排2021届清华考研初试将于2020年12月26日-28日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2月26日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6日下午14:00-17:00外国语12月27日上午8:30-11:30业务课一12月27日下午14:00-17:00业务课二12月28日考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上午8:30开始,不超过14:30结束研究方向及初试内容建筑学,专业代码:085100方向:01(全日制)未来人居设计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55 建筑学基础④511 建筑设计(6 小时)电子信息,专业代码:085400方向:01(全日制)电子与通信工程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85 信号与系统方向:02(全日制)计算机技术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12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方向:03(全日制)人工智能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27 电路原理方向:04(全日制)大数据工程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962数学-数据方向基础综合方向:05(全日制)互动媒体设计与技术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71互联网+创新设计专业基础综合方向:06(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85 信号与系统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22 控制工程基础方向:08(全日制)智能制造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22 控制工程基础方向:09(全日制)海洋技术与工程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27 电路原理方向:10(全日制)互联网+创新设计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71互联网+创新设计专业基础综合方向:11(全日制)集成电路与系统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85 信号与系统机械,专业代码:085500方向:01(全日制)智能制造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05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与化工,专业代码:085600方向:01(全日制)功能材料与器件02(全日制)制药工程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75 材料物理化学资源与环境,专业代码:085700方向:01(全日制)环境工程02(全日制)海洋技术与工程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51 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能源动力,专业代码:085800方向:01(全日制)电气工程02(全日制)海洋能源工程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827 电路原理土木水利,专业代码:085900方向:01(全日制)海洋技术与工程02(全日制)海洋能源工程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80 结构力学会计,专业代码:125300方向:01(非全日制)清华大学高级财务管理与大数据硕士项目科目:①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 英语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代码:125604科目:①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 英语二化学,专业代码:070300方向:01(全日制)化学生物学(制药)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45 综合化学④930 化学生物学公共管理,专业代码:120400方向:01(全日制)医院管理02(非全日制)医院管理(统考)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85 逻辑学④973 医管专业基础综合(含医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基础)方向:03(非全日制)医院管理(单考)科目:①111 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②251 单独考试英语③685 逻辑学④973 医管专业基础综合(含医学基础理论和管理学基础)精准医学与公共健康,专业代码:0831J4方向:01(全日制)BIO³生命技术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1 数学一④972 BIO³生命技术专业基础综合近3年招生人数PS: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专业学位2019年未进行招生,2021年招生人数较2020年减少23人。

建筑学研究生学习计划

建筑学研究生学习计划

建筑学研究生学习计划作为一名建筑学研究生,我深知自己需要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学习计划,以便能够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建筑学知识和能力。

一、学术研究我计划通过参加建筑设计、建筑技术、建筑历史和建筑理论等方面的课程,深入了解建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课程学习中,我将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课程作业,并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建筑学知识体系。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学院的学术研究项目,通过参与建筑学相关领域的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我将积极寻找导师的指导,参与科研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能力在实践能力方面,我计划通过参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课程,提高自己的设计与施工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练习,我将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此外,我还计划积极参与实践实习活动,通过参与建筑实践项目,深入了解建筑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三、专业素养在建筑学专业素养方面,我计划通过学习建筑学专业课程,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在课程学习中,我将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较高建筑学专业素养的建筑学研究生。

同时,我还计划积极参与学院举办的各类建筑学专业比赛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与同行业的人员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建筑学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四、综合能力在综合能力方面,我计划通过参加建筑学领域的综合素质课程和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课程学习中,我将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此外,我还计划积极参加各类建筑学领域的综合能力培训和提高活动,通过参与这些培训和提高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如何复习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如何复习
考研计划
准备不在于早,而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

一般情况下在大三暑假即七月份开始着手准备,此时距考试还有半年,时间足够了。

甚至在9月份也来得及。

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就要全身心的投入,至少要保证每天有8~10 小时的复习时间,否则,到时候你也会后悔的
考研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考研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和冲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

英语、数学复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内容庞杂,因此它们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

政治复习可以暂缓,等新大纲出版后再进入首轮复习。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

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
是强化应试训练。

2.学习计划的制定
(1)搜集资料阶段
①1 月搜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

②2-3月确定考研目标,听考研形势的讲座。

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

准备复习。

(2)第一轮复习
①4-5 月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春季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

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着重于基础的复习。

②6 月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准备暑期复习。

(3)第二轮复习
①7-8 月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第二轮复习。

可以参加一个有权威性的正规大学举办的辅导班,有选择地做一些必要的题目。

②9 月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课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

③10 月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

同时,开始专业课的复习,可报一个长期班系统复习。

这时候也是网上报名的时间。

④11 月10-14日现场确认报名,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开始,报名、填报专愿。

(4)第三轮复习
①11 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

冲刺班报名。

②12 月-次年1月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做考前整理。

(5)初试临考阶段
1 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

熟悉考试环境。

(6)准备复试阶段
①2 月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

②3 月关注复试分数线。

③4 月准备复试,联系招生单位。

④5 月关注复试成绩。

3.复习技巧
(1)第一轮复习策略
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都安排在起步期,因为英语、数学学习都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专业课程内容多而杂,量很大,因此第一轮复习宜早不宜迟。

只有政治复习不必着急,因为考点还没修订完毕,新大纲尚未出台,所以安排到7 月份强化期内,免得做无用功。

①英语。

重点是考研词汇、基本语法,同时,阅读理解训练也要开始。

语法等不会有什么变化,词汇每年大纲虽然有所修订,但变动不大,因此找本前一年的《大纲》先看着。

有许多同学正好在这一阶段考CET6 级,由于6 级和考研难度大致相当,词汇量也差不多,所以可以结合起来复习。

②数学。

此阶段的侧重点在于先全面整理一下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基本应用,也要开始大量做题。

因为做题很耗时间,一旦进入强化期开始复习政治之后,就不可能再占用大量时间做题了。

③专业课。

本校本专业报考的,要利用常规教学,好好学学专业课程。

跨专业或跨校报考的,此时要开始专业课程的系统复习,如可能,应旁听一些重要的专业课。

首轮复习主要是要全面夯实基础,因此主要使用本科基础教材、外加一些适合首轮复习资料,也可以选择一些打基础的长期班或预备班来给自己充电。

政治有点不同,一开始就可以选个班期较长的辅导班,可以带着步入复习轨道。

(2)第二轮复习策略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

强化期是考研复习的黄金时间,中间有一个暑假,没有课程干扰,因此复习时间最为集中,其它学习任务也最轻。

强化期也是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考研成绩的好坏基本上取决于此阶段的复习效果。

甚至有些基础较好的同学从本阶段才开始复习备考,也取得了成功。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四个月的复习时间呢?关键是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对各科重点、难点的提炼和把握;二是逐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

①政治。

政治首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是紧密结合的,都安排在强化期。

此阶段重点之一是提炼每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

二是当年重大时事政治与相关基本理论的结合,如“通货紧缩与货币流通规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等。

②英语。

词汇方面,应该在已经大体掌握意思的基础上,开始深入掌握用法,尤其是固定搭配和习惯另一个重点是解决长难句,掌握各种句式,考研1号的《考研真相》在以上两点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同时要加大阅读量,一方面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阅读来巩固语法、词汇和句式。

本阶段必须进行相当量的题型专项练习,通过做题来巩固。

③数学。

本阶段由于政治已经开始复习,因此数学时间会相应减少,做题数量也不可能很多。

因此,要在首轮复习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回头总结、归纳,提炼解题规律。

④专业课。

这一阶段由于公共课程份量加大,专业课复习强度会有所减弱。

本阶段的任务是对各专业课程进行逻辑框架上的整理,在心中建立起整个专业体系。

另外一点就是要开始按照专题归纳整理专业知识内容。

第二轮复习要选购一些质量较好的强化复习资料,有可能的话上一下公共课的辅导班。

建议暑假就不要了,即便要回,也一定别超过一周,毕竟家是休息娱乐的地方,不是学习的地方。

每年都有人发誓回家去好好学习,结果绝大部分证明是自欺欺人。

(3)第三轮复习策略
冲刺期内各科均开始进行第三轮复习。

一般考前两个月左右开始,标志是10 月中下旬时事政治的复习内容基本确定。

本阶段理所当然地要巩固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牢牢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将业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最后卷面上的得分,也就是说,要强化应试训练。

政治
在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时事政治与基本理论的结合,二是进行答题方法训练,强化答题技巧。

时事政治与政治基本理论的结合历来是考试热点,需要自己好好归纳总结,建议上串讲冲刺班。

不要做大量的模拟题,因为缺少严格的标准答案,很难对模拟结果做出精确评判,要是碰到一些劣质的模拟题,说不定还会误导。

英语
冲刺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有两个,一是进行大量模考练习,二是强化训练短文写作。

对短文写作的强化,首先要对可能的命题范围做出预测。

考研英语作文命题不会冷僻,不会很专业,通常都与学习生活紧密联系,或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多看一些话题类的写作书,例如写作160篇,包括的话题有:保持健康、如何读书、环境保护、乱承诺、竞争与合作、网络等都曾是出题范围。

了解到这些大概范围后,有意识地多阅读一些相关文章,熟悉有关观点、句式、词汇,多动笔写写,在考场上就可成竹在胸。

数学
本阶段要逐步恢复做题练习量,进行大量模拟训练,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另一方面使解题状态上升,最好能在考试时达到最佳点。

(4)模考带复习
公共科目和数学在第三轮复习的前期安排了一个模考带,一般在11月份。

之所以在这里设置模考带,是因为经过两轮复习,需要通过正规考试来检测一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第三轮复习计划;同时也是因为考期逼近,有必要增加一些实战经验。

模考有两种模式,一是自我模考,找一份模拟题,自己安排时间测试一下;二是参加模考班。

模考班的优点在于正式考场,严格
监考,正式答题卡和答题纸,实战气氛逼真,检测出来的水平很真实;同时模考班还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参加者可根据平均分估计自己的相对水平。

祝大家考研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