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21-2022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21-2022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无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

(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8年1月31日,我国多地能观察到月全食,同时欣赏到一轮“红月亮”的迷人景象。

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的天体系统有( )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2. 月球上没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与太阳距离太远
B. 宇宙环境不安全
C. 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科学家对“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以及磁场亚暴等信息,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读图,回答3~4题。

3.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
A. M
B. N
C. P
D. Q
4. 与P、Q相比,地球上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 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 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 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7年9月6日晚上19点53分,太阳爆发X9.3级大耀斑,引发太阳质子事件和日冕物质抛射。

据悉,这是自2005年以来,太阳最强的一次爆发活动。

据此完成5-6题。

5.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 )
A. 威胁宇航器的安全
B. 产生磁暴
C. 引起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D. 诱发火山、地震
6.此次爆发的大耀斑,主要出现在( )
A. 光球层
B. 日冕层
C. 色球层
D. 平流层
7.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C. 太阳辐射是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 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8. 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北京时间2021年9月6日,太阳爆发自2005年以来最强的一次耀斑。

下图为太阳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 太阳耀斑出现在(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①层和③层
10. 此次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 发生“磁暴”现象
B. 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C. 许多地区出现强烈地震
D. 江苏地区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 有关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川盆地是太阳能丰富的地区
B. 内蒙古高原太阳能丰富
C. 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最丰富
D. 东南地区太阳能比西北地区丰富
12. 西藏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主要原因( )
①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 天气晴朗干燥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④地势高,离太阳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13~14题。

13.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 圈层
B. ② 圈层
C. ③ 圈层
D. ④ 圈层
1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 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
B. ② 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③ 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 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 图中( )
A. ①为岩石圈
B. ③为地壳
C. 软流层以上由岩石圈组成
D. 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
16. 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2017年8月28日,遥感卫星17号从酒泉发射升空。

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遥感卫星17号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
18.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
B. 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
C. 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
D. 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表为“拉萨和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

读图表回答19~20题。

地点地理坐标海域(米)
年日照
时数(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百
万焦耳/米2·年)
拉萨29°36′N,91°06′
E
3 650 3 007.7 7339
广州23°06′N,113°15
′E
11 1 906.0 4 711
A. ① 较大
B. ② 较大
C. ③ 较大
D. ④ 较大
20.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离太阳较近
B. 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
C. 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D. 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21~23题。

21.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③
22.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 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 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 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23. “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 )
A. 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B. 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 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
D. 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过程。

读图完成24~26题。

24. 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甲、乙两地( )
A. 冷热不均
B. 气压差异
C. 海拔不同
D. 温度不同
25. 图中各点气压最高的是( )
A. M
B. N
C. P
D. Q
26 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则( )
A. ①为夜晚海风
B. ②为夜晚陆风
C. ③为白天陆风
D. ④为白天海风
读下图,回答27~28题。

27. 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为流水堆积地貌,乙为流水侵蚀地貌
B. 两者都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C. 甲位于河流流出山口或山麓地区
D. 乙一定位于河流的入海处
28. 下列描述最可能体现甲地貌特征的是( )
A. 波状起伏
B. 河网密布
C. 崎岖不平
D. 平坦开阔
下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回答29~30题。

29. 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岩浆作用
C. 流水溶蚀作用
D. 变质作用
30.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 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 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 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③④
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如果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A”涂黑;如果你认为错误,则将“B”涂黑。

(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天体系层次为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 )
2.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都是来自于太阳辐射能。

( )
3.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上部。

( )
4.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 )
5.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

( )
6.“高处不胜寒”是因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 )
7.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大气运动方向。

( )
8.V型谷、三角洲都属于河流沉积地貌。

( )
9.喀斯特地貌全部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

( )
10.河流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 )
三、综合题:共3小题,共3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左图)。

(图中② +a=岩石圈)
材料二自然环境四大圈层联系图(右图)。

(1) 左图中,数字①属于________圈;③为________
(2) 左图中圈层④为________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 右图中,字母表示的圈层是:B________;D________。

(4) 右图中A圈层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圈层C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甲代表________________辐射、乙代表________辐射、丙代表________辐射。

(2) 在我国北方,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________(甲、乙、丙)较弱,近地面大气温度下降快。

夏季,新疆气温的日较差远大于江苏,其主要原因是新疆________(甲、乙、丙)很强,________(甲、乙、丙)较弱。

(3) 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但是,近几十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大气的________性能增强,这种趋势带来的直接影响是________。

下图是南半球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①②③三点是否在同一等压面上?________(是或不是),其气压值分别是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大于,小于,等于)。

(2) ④⑤两地气压更高的是________,空气是由④ 流向⑤ 么?________(是或不是)。

(3) 在图上标出四个箭头,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 A、B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风。

(5) 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郊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

(6) 若A为亚欧大陆,B为太平洋,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夏季或冬季)。

沭阳县2021-2022第一学期高二月考地理试卷
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判断题:共10分
41.(1) 左图中,数字①属于________圈(1分);③为________(1分)
(2) 左图中圈层④为________态(1分),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分) (3) 右图中,字母表示的圈层是:B________(1分);D________(1分)。

(4) 右图中A 圈层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1分)。

圈层C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2.(1) 图中甲代表____________辐射、乙代表________辐射、丙代表________辐射。

(3分)
(2) 在我国北方,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________(甲、乙、丙)较弱,近地面大气温度下降快。

夏季,新疆气温的日较差远大于江苏,其主要原因是新疆________(甲、乙、丙)很强,________(甲、乙、丙)较弱。

(3分)
(3) 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 =A +C +D ,但是,近几十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大气的________性能增强,这种趋势带来的直接影响是________。

(4分)
43.(1) ①②③三点是否在同一等压面上?________(是或不是),其气压值分别是
①________② ________③ (大于,小于,等于)。

(3分)
(2) ④⑤两地气压更高的是________,空气是由④ 流向⑤ 么?________(是或不是)(2分) (3) 在图上标出四个箭头,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2分) (4) A 、B 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_______风。

(1分)
(5) 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 、B 中代表郊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

(3分)
(6) 若A 为亚欧大陆,B 为太平洋,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夏季或冬季)。

(1分)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