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医卫人才培养,都有哪些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医卫人才培养,都有哪些方法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新一轮的医改制度,可以进一步凸显出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同时更好的为医学教育的改革指明方向。

将协同育人手抓,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必经之路就是进行多样化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1]。

学校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作为根本,其宗旨是更好的服务于区域医药的经济,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和人才优化的培养方案、内外资源、完善管理体制、搭建育人平台等措施,和企事业进行深度合作,大力推行综合改革应用型医卫人才的培养。

1.
医学院校扩招
根据资料表明,我国在1999年就已实施针对高等教育的扩大招生政策,因此医学院校迅速增加招生规模。

扩招的规模和院校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自身条件状况不平衡,致使高校的教学质量大幅度下滑。

扩大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一方面可以提高医药卫生人才供给数量。

另一方面,由于降低录取分数线和不充足的教学资源难以保证毕业生的专业质量,将会导致浪费教育资源与人才。

1.
国家对医卫人才的均投状况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进行管理,主要以省级政府的统筹为主,同时由于社会和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均衡,致使地区之间的投入差距不同。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部门对医学教育投入的经费情况进行调查表明,医学生的平均拨款为5000元,部分院校低于5000元,个别院校低于3000元。

由于地方院校所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杂费是经费的主要来源。

地方政府给予地方院校的拨款大多和理科院校的标准相同,或者少于理科院校,因此表明低成本无法保证高质量医卫人才的切实培养[2]。

此外,由于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
低下导致政府财政的收入不一,进而影响院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西部地区院校很难满足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和人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1.
职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报考执业医师的人数逐年增高, 但是其总通过率日益下降,执业资格的考试通过情况极大的反映出地区院校的教学质量。

排除由于急剧扩招致使实践机会较少,面临病患维权意识的提高和医疗纠纷的巨大压力,带教老师显著减少实习生的独立动手机会等,使得临床医学生综合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质量大大降低。

1.
培养方法
4.1医卫人才的培养发展不能继续走“轻质量、重数量”的道路,而是要将医学逐步实施精英教育。

医学教育的整体呈现为要求高技术、专业培养时间长、严格实践、高强度劳动、高风险职业、社会责任较重的特点。

我国医学教育需要严格招收优秀学生,给予一定规模的教育,教学、师资和实习条件、培训水平均要符合国家的标准,使得临床医学应届毕业生均具备标准的执业能力与较高的道德水准[3]。

4.2增加医学资源的投入,在控制院校教育的规模外,还要增加投入医学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缩小和世界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而增强医卫人才的培养质量。

国家要重点扶持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生进行拨款核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培养特殊性以及制定合理的拨款标准,大大提升医学院校的抗风险能力、财务实力、教学水平、改善办学的条件。

4.3加大西部地区的倾斜,卫生体制的改革政策需要坚持倾斜西部地区,针对医学教育的布局给予调整。

国家要积极鼓励医卫人才去西部地区进行就业服务,达到逐渐缩小区域差距、医卫人力资源配置合理。

4.促进医学院校与卫生行业的紧密联系,在2010年全球的医学教育界掀起第三轮的改革新浪潮,提出医卫人才的培养主要将学生职业的胜任能力做导向为新标准。

围绕其岗位“胜任力”的教育改革,动员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进而推进改革医学教育改革,将人才培养和执业资格考试的制度进行良好衔接,构建良好教学质量的综合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从而体现精英教育的优势与和社会的目标需求。

参考文献:
[1]龙梅梅,方新荣,郑语琪.谈如何推行课程思政、培养优秀医药卫生人才[J].才智,2020(16):106.
[2]李莹,关鹏,王瑛,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3):355-358.
[3]张弘弘,王茜茜,江淼,等.如何培养新时代下临床与科研两手都硬的医学人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0):76-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