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五四制)下学期第三次(5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
六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1.如图年代中,①朝代的建立者是
A.朱元璋
B.李世民
C.朱棣
D.李自成
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开创科举制度
B.设御史台
C.设立三司
D.设立军机处
3.某同学认为,元朝的行省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体制,但行省将路府州县各项权利削夺,降低了其处理政务的能力。
这体现了该同学探究历史的方法是
A.史料实证法
B.经验总结法
C.唯物辩证法
D.比较研究法
4.据记载因倭寇的兵器实在太过坚韧而使士兵人心惶惶,戚继光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取来一颗毛竹在顶端装上铁枪头,两旁枝刺用火熨烫得有直有勾,再往里面灌入令敌人胆战心惊的桐油及毒药。
战斗时,没想到居然可以敌得过倭寇的倭刀。
这一内容说明
A.戚继光的领导才能非同一般
B.戚继光善于钻研新式武器以克敌人
C.军备的优劣是打仗的决定因素
D.唯有先进的武器才能战胜倭寇
5.分类整理历史知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分类整理中的①处应填写
类别中国古代人物
第一类宋太祖、明成祖、康熙帝
第二类张骞、玄奘、郑和
第三类张仲景、华佗、①
A.李世民
B.李清照
C.李时珍
D.李自成
6.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调查,向人们请教。
经过27年持续努力,编写出了
A.《农书》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7.“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B文成公主入藏中央实现对西藏的管辖
C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因此导致地方藩镇割据
D曹雪芹的《红楼梦》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高峰
A.A
B.B
C.C
D.D
8.“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一歌谣出现在
A.唐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前期
9.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学习卡片,请你在图中补上小明遗漏的①②内容,分别为
A.努尔哈赤,皇太极
B.铁木真,忽必烈
C.阿骨打,阿保机
D.康熙,乾隆
10.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表反映了清朝
时间事件作用
1684年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地区
A、反抗外来侵略 B.加强边疆管理
C.主动对外交流
D.大力巩固皇权
11.在中国历史上,清朝呈现出消灭地方分裂势力和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双重特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抗侵略的是
A.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
B.组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
C.打败郑氏集团,统一台湾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新疆
12.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
A.闭关锁国政策
B.汉化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体养生息政策
13.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贪腐之风盛行③贫富分化严重④人口增长,用地紧缺,土地兼并⑤宦官专权,皇权旁落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4.如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
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A.元曲 B,昆曲 C.杂剧 D.京剧
1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下面有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政权有①辽朝②金朝③元朝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6.《》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明朝万历末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
17.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西至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1分)
18.(9分)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与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他为加强君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2)图二是明朝什么机构的印信?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叫什么?这两个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到明朝时有了什么变化?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一制度?
(4)结合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君权的发展趋势,并总结这些措施对明朝的影响。
19.(7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图二
图三
(1)根据图一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试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2)图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中国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发明为此事件提供了条件?此次航行最远达到了哪里?
(4)图一到图三反映出唐朝到清朝对外政策有怎样的变化趋势?请简要结合不同政策所带来的影响谈谈自己的感悟。
20.(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军国大计,惘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史实抗击对象结果
①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②噶尔丹稳定了西北部边疆
③大、小和卓平定了分裂祖国的叛乱
(1)材料一是对清朝哪一机构的记述?其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2)设置行政长官或划分行政区是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统治的主要方式,请写出材料二图中A、B 两地设置的行政长官的名称。
(3)请写出材料三表格中①②③代表的史实。
材料二、三体现了明清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
21.(7分)某校六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文化自信”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
列任务。
任务一【见证中国智慧】
(1)图1、图2可以实证我国宋代的哪两项科技成就?它们对人类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任务二【体味建筑之美】
(2)“明代北京宫城”今天被称为什么?从经济生活方式来看,明长城处于哪一连接线上?其对实现民族交往有何重大意义?
任务三【感悟人物精神】
图5 戚继光像图6:郑成功像
(3)结合所学知识,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分别是什么?请你概括他们拥有的共同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A C C B C D D C A B B A A D B
二、填空题(4分)
16.西游记牡丹亭
17.鸭绿江边嘉峪关
三、材料解析题(共4题,31分)
18.(9分)(1)朱元璋(或明太祖)。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锦衣卫。
东厂。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等。
(3)科举制度。
明朝采用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许多读书人为了应试,只顾埋头读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4)趋势:明朝君权不断强化。
影响: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19.(7分)(1)对外开放。
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华。
(2)郑和下西洋。
指南针。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闭关锁国政策。
这一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4)趋势:由开放到闭关锁国。
感悟:我国古代在实行对外开放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昌盛;在闭关锁国时期,国家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由此可知,我国要坚持对外开放。
20.(8分)
(1)军机处。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
(3)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③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21.(7分)
(1)图1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图2反映的是指南针的发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剂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故宫;明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
明长城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多次击退倭寇侵犯,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最终使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郑成功收复了台湾。
精神:捍卫国家主权而不畏牺牲的勇气;都具有保家卫国、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