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专项提升练习语文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宋词,其中“清平乐”是___________,“村居”是
____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生活
[3]根据词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位老人是一对白发夫妻,他们正在家辛勤地劳动。
(_____)(2)这首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
(_____)
[4]“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表现了小儿子的_____________
2. 阅读专项训练。
(一)叶子是树的羽毛叶子,是树的羽毛. 张着翅膀
却不能飞翔
鸟巢,是树的眺望
满目波浪
却心静如水
果子,是树的耐力
树的暖阳
树的梦,又香又亮(二)不能飞翔的鸟儿一棵果树
就是一只鸟儿
一片叶子
就是一片羽毛
这是一只
无法飞翔的鸟
它的羽毛
有时脱落
有时繁茂
在秋天里
这只鸟儿
会下很多很多的蛋
有的挂树杈
有的挂树梢
[1]这两首诗都把叶子想象成__________,诗(二)还把果树想象成
_________,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2]用“______”画出两首诗中描写果实的句子。
诗(一)把果实想象成
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哲理;诗(二)把果实想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有情趣。
[3]我会想象。
鸟儿,是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默写《所见》,再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所见》是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写的,题目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
[3]从“鸣蝉”一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是(季节)___________的景色。
[4]诗人看到了________、黄牛、__________,听到了牧童的歌声和
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这句诗描写了牧童动作、神态的变化;而
“_______________”不是诗人的所见,而是诗人的猜想。
[6]我知道描写儿童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______(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2]“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是指诗人__________的感情。
请你写两句和这首诗有相似感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写写你读这首诗脑海所呈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选择下列字词的正确解释。
①径A.小路 B.经过
②生A.生活 B.产生,生出
③坐A.座位 B.因为
④擎A.举,向上托 B.拿取
⑤君A.君主 B.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诗人在《山行》中描写
了、、、、、六种景物,其中最让他心醉的景象是和。
《赠刘景文》中描写
了、、、四种景物,其中能让人感受到丰收景象的是和。
(3)两首诗虽然描写的是同一个季节,但在写法上略有不同。
两首古诗前两句都是写景,但到了后两句时,第一首古诗是,第二首古诗是。
(4)你最喜欢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的哪一句?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写一写。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6.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清明:.纷纷:.
欲断魂:借问:.
[3]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
“_____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____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______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_______。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_________、明快。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古诗,然后按要求答题。
赠刘景文
____________擎雨盖,____________傲霜枝。
____________君须记,____________橘绿时。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A.唐代诗人李白
B.唐代诗人刘禹锡
C.宋代诗人苏轼
[3]“白银盘”指的是_______,“青螺”指___________。
[4]诗中“______________”一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表现了秋月湖光互为映衬下洞庭湖_______、_______的美。
[5]诗中“和”的读音是(____),意思是(____)
A.he B.huo C.和谐 D.温和,温暖
[6]诗的前两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突出了洞庭湖湖面的_______与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
[3]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正。
B.亦:也。
C.欲:贪心。
D.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西湖________和雨天的景象。
[5]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
[6]在诗中,诗人_________(谁)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
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描写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课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回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快),声音应稍(低缓高昂)。
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
88.读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内容回顾
(1)《望天山门》是代诗人所写,古诗描述了一带的秀丽景色,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个比喻句是。
整首诗抒发了作者
对的赞美之情。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到___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
10. 读古诗,填一填。
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__。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____所作。
[2]把诗句补充完整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____。
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题画诗。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谁)画的一幅描绘__________的画。
下面三幅图中,最符合这首诗大意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
A.春天到了,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
B.春天到了,河豚由海人江产卵,逆江而上
12. 课内小阅读。
《咏柳》
贺知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组词。
碧()垂()裁()似()
壁()睡()栽()以()[3]填空。
(1)“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
(2)“丝绦”一词本意是(),在诗中指()。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
[4]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写下来,并写出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咏柳》后,你感到春天美吗?是从哪个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把它写出来。
你能找出那把“剪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体裁是()
A.七言绝句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律诗
[2]下列有关作者的说法的一项是()
A.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B.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C.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D.杜牧还有一些诗篇,如《清明》《忆江南》《秋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积累。
[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山行:在山中行走。
B.径:小路。
C.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D.坐:坐下。
[4]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全诗的中心句是()
A.远上寒山石径斜
B.白云生处有人家
C.停车坐爱枫林晚
D.霜叶红于二月花
[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B.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C.“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诗人与许多一般的封建文人一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
14. 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________________。
长恨春归无觅处,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歌。
人间四月芳菲尽,。
长恨春归无觅处,。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与“芳菲尽”相对应的词语是“”。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的无限眷恋和热爱之情。
(填季节)
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____。
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农历九月九日是______节。
“遍插茱萸少一人”,少的这个人是
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