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 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学生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文复习:
⒈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条件:
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世界霸权的争夺;
⑵列强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⑷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⑸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促使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两大阵营:三国同盟:德、
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
⒉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⑴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
⑵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⑶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⒊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共4国;协约国: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国。

⒏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⑴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⑵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⑶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⑷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参战契机
⒐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⑴经济实力处于劣势;⑵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⑶内部与国内矛盾的尖锐;⑷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⒑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来分析原因)
⒒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⑴导致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和美日崛起
西欧的相对衰落体现在:
①经济受重创:曾经领先世界的西欧,生产水平远低于战前,相对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战;
②英国更衰落:战前已丧失工业第一强国地位
美日的崛起体现在:①美国:战后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向纽约
②日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由债务国变债权国
⑵战争引起革命与独立的浪潮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①原因:列强的奴役与掠夺,激化民族矛盾;宗主国放松控制引起的本国新兴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影响: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⑶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
②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③一战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民要求和平的反战运动高涨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一、选择题
1、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是在
A、16世纪前后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 B美德超过英法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矛盾
4、“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是()
A、争夺殖民地冲突
B、扩张军备
C、缔结军事同盟
D、巴尔干半岛问题
5、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D、欧洲开始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初,交战双方在开赴前线的军列上都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

然而,战争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挑战者短期内赢得战争的预想,从而演变成长达四年的世界大战
6、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原因有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是在()
A、1914年
B、1915年
C、1917年
D、1918年
8、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是()
A、意大利背信弃义
B、协约国一方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C、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D、同盟国内部不稳定
9、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A、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B、俄国退出战争
C、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D、协约国实力占优势
战争的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或削弱对方,但是,在残酷的一战中,虽然英法等国最终战胜,可是战争给其自身带来的打击也巨大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战争在给世界带来无尽灾难的同时,也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了一些重大影响。

11、对一战的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B、使欧洲工业发展倒退18年
C、战争引起的饥饿和灾荒夺去比阵亡还多的人的生命
D、法国作为战争主战场,损失尤为惨重
12、英国外交大臣格雷曾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这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开始于()
A、19世纪初
B、19世纪末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3、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标志性事件()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德国十一革命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德意志、奥匈帝国毁灭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亚洲非地区的控制
B、列强减少了对亚非地区资本和商品的输出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激化了亚非国家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
D、亚非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民族自主意识增强
15、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中正确描述是()
A、西欧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战后迅速得以恢复
B、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工业第一强国
C、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D、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停滞不前
二、非选择题
16、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津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

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记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落后的土耳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对象。

在民族主义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所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4)依据上述三条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第二专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大战惊人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让整个世界为此震惊,产生了深深的恐惧,觉得这次世界大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觉得以后再也不会打这么惨烈的战争了。

结果,才过了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又爆发了,这次战争的规模更大、卷入的参战国更多、破坏性杀伤性更加惨烈。

一、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的召开: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宰割、重新分割世界的会议。

(实质)
时间:1919.1.18 地点:法国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2.目的:惩罚战败国(主要是德国)
3.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图片】
4.三巨头意图
·美国:要世界霸权。

【美国经济实力最强,还是欧洲的债权国,所以底气十足地要霸权。

但这样会和英法产生矛盾。


·法国:
1,要欧陆霸权。

【法国从路易十四时期开始就是欧洲霸主,在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到达顶峰,只不过在普法战争中被德国揍趴下了。

】(会和英国产生矛盾)
2,肢解德国:把莱茵河左岸地区独立出来,成立莱茵共和国,作为德法的缓冲地带;阿尔萨斯洛林必须归还法国(德国占了50年),盛产煤炭的萨尔地区必须割让给法国。

·英国(动机复杂):要殖民霸权、海上霸权、大陆均势。

(与美国、法国又产生矛盾)
1.大陆均势: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

5.时常:历时5个月。

(从上面三巨头意图来看,任何一国都能和另外两国有矛盾,所以会议期间三国互相矛盾又妥协,扯皮不断。


6.凡尔赛和约(1919.6.28)
(1)领土方面:
·.割地:要求德国割地,丧失了1/8的土地,1/10的人口。

归还阿尔萨斯洛林,萨尔地区由国联共管10年,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导致法国破坏性的开采,15年后公民投票又回归了德国);归还波兰原有领土;不得与奥地利
合并。

·天然屏障作用丧失:莱茵河西岸不许驻军,由协约国共管15年;莱茵河东岸50公里,不许驻军。

(2)殖民地:由英、法、比、日瓜分,丧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

(3)裁军:
·军队:
1.陆军:不能超过10万人,解散总参谋部和军官团【材料补充:德国的军官大半是职业军官,家族世世代代当兵,形成一个阶层。

就像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

】。

不得拥有坦克、重炮、重机枪,只能拥有步枪。

2.海军:不得超过15000,不得拥有主力舰、潜水艇,只能拥有轻型巡洋舰。

海军水平沦为了世界第五,和中国差不多。

3.空军:不能拥有于空军。

(4)、赔款:赔款200个亿。

【而在德国签字后,其他的战败国先后签字。


7.凡尔赛体系形成:法国巴黎和会签约之后,凡尔赛体系正式形成。

凡尔赛体系是由对德、奥、匈、保、土的和约所组成的。

8.评价凡尔赛体系
(1)调整了欧洲、中东政治格局:
·中东欧的三大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不复存在,在此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民族国家,有较为统一走向了松散分裂。

·中东的土耳其帝国土崩瓦解。

[政治格局:就是指版图变了。

]
(2)隐含着很多矛盾。

①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例如德国被过分削弱,心怀刻骨仇恨,时刻想要报复。

②英、法、美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国禁止法国过分削弱德国,英法矛盾;美国想争夺世界霸权,英美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④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二、国家联盟的成立
1.美国提出
2.英法控制
3.总部:瑞士日内瓦1920
【实质:一战后欧洲的世界霸主地位只是产生了动摇,但还未被瓦解。

欧洲仍然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下降了。


4.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制裁侵略。

三、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定的是欧洲、中东的秩序,而远东的秩序是有华盛顿体系确立。

而华盛顿会议确定了华盛顿体系。

1.背景
①美日矛盾:两个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争夺殖民地、霸权。

日本在竞争中占据上风,独霸中国。

美国极为不满。

②造舰竞赛:想要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争霸,海军实力必须要强大,但美日等国力不从心了。

2.华盛顿会议召开
时间:1922年地点:华盛顿
英、法、美、意、日、比、荷、葡、中九国参加会议。

3.内容:
(1)英、法、美、日“四国同盟”条约签订:规定“英日同盟”中止。

(评价:这是美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日本在远东失去了英国支持,实力大减。


(2)英、美、日、法、意五国海军协定
英、美、法、意、日规定五国主力舰和航母的吨位比例:
5:5:3:1.75 :1.75。

用条约的形式来规定海军军事力量。

而美国的海军力量凭此可以和英国并驾齐驱,这是美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日本的失败。

(3)九国公约
作用:由日本独占中国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日本的巨大失败,美国的巨大成功)
评价:在华盛顿体系中,美国成了最大的赢家,而日本成为了最大的输家。

【“四国同盟”成功拆散英日同盟,“五国海军协定”成功让日本海军沦为二流水平,“九国公约”让日本失去了独占中国的有利局势。


不利后果:日本成为最大输家,怀恨在心。

在20年后,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大纲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作用
1.凡尔赛体系:一战后列强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1919.6,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先后同德、奥、匈、保、土签订了
一系列和约(宰割战败国)。

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美、英、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相互争夺。

1921—1922年,美、英、中、日等九国签订了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3. 国际联盟:1920年,根据《凡尔赛合约》,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成立。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它被英法所操纵,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评价: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②体系内部矛盾重重,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导致了德、日怀恨在心,在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疯狂对外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