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二年级的课外古诗。

诗题为《风》,唐代著名诗人李峤写的。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诗文中无一“风”字,但诗句却句句写“风”,而且生动、夸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识字4个,巩固多种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儿童学习古诗,很容易背诵,但不容易记住字词,更不容易理解古诗意境,应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是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书风娃娃的图片)它是谁?生:风娃娃。

2、谁知道风娃娃会做哪些事?生自由说。

3、风娃娃的本领可不止这些呢!它能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能让春天的花儿开放,吹过大江,它能激起千层巨浪,穿入竹林,它能使千万根竹竿倾斜。

唐代诗人李峤就写了一
首以《风》题目的小诗。

(出示古诗)(板书课题、朝代、诗人)请大家大声地读两遍。

生读题。

请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可以先写下来,请教同学或者华老师。

二、读通诗文,认识字词
1、你们有那些字不认识,举手告诉老师。

生汇报,师板书。

2、有不懂得就提出来,真是个好学的孩子,老师也有几个不认识的字需要请教大家,(出示生字:解、斜、竿、能)
3、谁来帮帮忙。

生1拼读,师板书拼音。

4、读的真好,请你当小老师。

生1带读。

我问一起来感谢这位小老师。

这些字都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生字。

5、拼音宝宝不见了,你还会读吗?请2个学生认读。

再请男生读。

6、光会读还不行,得记住他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1:我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了“竿”,竹子干了,就是竿。

谁能给他组组词。

生组词。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斜”,“多余”的余加“斗争”的“斗”就变成了“斜坡”的“斜”。

除了斜坡,你会组什么词?生组词。

生3:我用讲故事的方法记住了“能”。

谁来组词。

生组词。

看同学们见得这么好,老师也来编个字谜,“我有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

猜猜看。

生:解。

请你给他组个词。

生组词。

7、其他小朋友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请美丽聪明的女生先来读一读,男生就坐着当认真倾听的小绅士吧。

女生读。

真好听,我们一起来读读。

齐读。

8、字宝宝躲进古诗里了,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

请你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当文明小听众。

生1读古诗。

请你评一评。

生2评。

你来读一读。

生2读。

9、老师也想来读。

请你们边听边拿起笔划节奏。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
能开二月花——慢、柔
过江千尺浪——快、高
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
生划节奏。

10、谁想来读读。

请你——生1读。

请你评一评。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来读一读。

生2:…谁来挑战他们?请你——生3:,请你评一评,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读?你来读一读。

生4读。

读得真好,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相信你们的朗诵会更美妙,一起来。

齐读。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同学们累了吧,咱们轻松一刻,放轻松,边听音乐,边欣赏美景吧。

(播放图片)
2、美吗?(定格在图一)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边看图边说。

谁能用一句诗来描绘。

(解落三秋叶)对吗?一起来读读。

3、(图二)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诗来表示吗?(能开二月花)
4、(图三)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那句是来说明,大家一起说,(过江千尺浪)
5、(图四)你感觉到了什么?诗中哪一句说的就是这番景象?(入竹万竿斜)
6、(四图配诗齐现)我们一起来品读一番。

齐读。

7、为了更好地了解诗意,老师请来了小帮手,(点出注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们选一幅自己喜欢的景象,借助注释,把对应的那句诗的意思说给同桌听。

你喜欢哪幅图,这句是讲了什么?
他说的对吗?请同学们边想着这美景边读。

……生说,(师分别板书:落——叶、开——花、掀——浪、斜——竹。

)
8、美吗?请女生美美地读一读古诗。

温暖的春风轻柔的吹过我们的发梢,舒服吗?请男生舒舒服服的读一读。

炎热的夏天不是传来阵阵微风,爽吗?请1、2组爽快地读一读。

秋天漫步在街道,迎面吹来凉爽的风,凉快吗?
请3、4组凉爽的读一读。

你们喜欢这风吗?我们一起欢喜地读一读。

9、诗人喜欢风吗?他写这首诗就是想表达他对风的喜爱之情。

(边说边板书)
10、请你来当诗人李峤,为我们朗诵一番。

我发现不少同学已经背得出来了,请个小朋友带着喜欢之情背一背。

男女生比赛背。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11、风娃娃,也很喜欢你们,瞧,还带来了礼物,(拿出枫叶字卡),读准了字,他就是你的了。

四、作业
同学们这么喜欢风,课后别忘了去搜集关于风的词语和诗句哦。

板书设计:

唐-李峤
落——叶
开——花
掀——浪
斜——竹
表达了诗人对风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1、抓住低年级学生特点,图文结合,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朗诵古诗。

2、借助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体验到的风,是为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风的认识和体验,来帮助理解诗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教学中,时刻要牢记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非某个知识点。

比如在生字时,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如何记字,而是让学生自主识字,为学生以后识字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案例点评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
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本课教案中教师通过已学知识风娃娃唤起学生对生活中“风”的记忆,为学生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听读课文,识认生字。

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发掘教材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在课堂中不仅让学生的天性得以展现,而且使学生自觉进入思考的状态,有利于学生乐学情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