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拉丁美洲:从被发现到独立
(一)第一阶段:18 世纪末19世纪初
1、背景
(1)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主要原因);
(2)经济: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4)外部条件:
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拿破仑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与法结盟,同英国为敌。
英封锁了西、葡两国的海岸,切断了它们与拉美的联系。
后西、葡两国被法国占领,它们在殖民地的统治遭到削弱)
②西葡的衰落。
③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概况
(二)第二阶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1、背景: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1)内部: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外部:英美等国加紧对拉美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①门罗宣言: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经济侵略:“金元外交”
③武力干涉:“大棒政策”
3、评价
(1)积极
①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②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数建立了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③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2)消极
没有铲除封建主义,只完成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二、亚洲:从被叫醒到觉醒
1、背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2)经济:
①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②列强的侵略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3)思想:
①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②启蒙思想的传播
(4)阶级: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权利
(5)外因:日本、俄国改革的成功,鼓舞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的信心
2、性质: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4、特点:
①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纲领;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开始在不同程度上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③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表现了革命的彻底
性;
④亚洲各国革命者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
5、历史意义
(1)政治: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2)经济: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世界: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斗争的重要阵地。
三、非洲:从被奴役到抗争
1、背景: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
4、特点
(1)主要形式: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
(2)过程:有组织、规模大、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3)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等。
(4)城市反帝运动兴起。
如埃及开罗罢工斗争。
(5)结果:有失败,有胜利,但都是争取民族独立。
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3)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4)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
【知识拓展】
一、名词解释:民族民主革命、民族运动、民主运动
民族民主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二、门罗主义的含义主要有三个: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
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三、金元外交: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
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
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
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四、大棒政策:美国第26任总统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这项外交政策。
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