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史39页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变”体现 在
①由封邦建国向大一统转变②由分封世袭向中央集 权转变③由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④由百家争鸣向 独尊儒术转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 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 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 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A.强调“法”是“礼”的基础 B.主张“仁政”是治国的根本 C.提倡严刑峻法 D.主张礼法并施
9.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 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 “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 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 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 “命运”的比较科学的 观点是
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 人失之,周人受之。”文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 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皇帝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
3.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 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 好愿望。其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先民养殖家畜的传统方式 B.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C.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D.“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4.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 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
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
• 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 的扩张。一个在德意志的一个小角落里进行的宗教研 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其热望联系在一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一、夏商周(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奴 隶
二、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社会大变革时社期。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华文明持续发展 封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今昔无休止的对话”
• 10.2019年3月,被誉为“中华第一鼎”的 “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 A.商代,甲骨文 B.商代,金文
• C.西周,甲骨文 D.西周,金文
SUMMER TEMPLATE
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史
材料一 key words
•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 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 道而驰。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材 富等于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天主教会宣称, 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

四、隋唐宋元:中华文明的高峰:繁荣成熟建

五、明清时期:社会转型前的中华文明。 会
•夏商周 •春秋战国(东周)
一、夏商周:阶段特征——奴隶社会创立发展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二、春秋战国(东周): 阶段特征——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确立)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 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
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 先秦时期
A.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B.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C.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8.“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 西周晚期经统一整理后的“金文”字体,也称为 “大篆”。
• 秦统一前后出现并写在竹木简、丝帛上的字体—— 小篆。然后是(汉)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两点解释关于字体
• 1、该鼎铸造于商朝后期,因器腹内壁铸有“后 母戊”而得名,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 造的,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
• 2、商周时期的文字not only 有“甲骨文”, but also有“金文”。
• “甲骨文”,顾名思义指的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的文字。
• “金文”亦称“铭文”,顾名思义专指商周青铜器 上铸刻的文字,出现时间较甲骨文略晚,比甲骨文 规范。
(前770—前221年)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
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
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 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论贵粟疏》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
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本”、“末”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人 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某一经济政策的渊源。试指出这一经济 政策并说明其对当时秦国发展所起的作用。
“本”:指农业 “末”:指商业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作用:为秦国富强及后来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 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 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论贵粟疏》
(2)推测材料三所说的是哪一社会阶层的处境?既然古代社 会“尊农夫”,为什么还会出现“农夫已贫贱矣”这一情 形? 阶层:农民 原因: ①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②沉重的赋税和地租剥削; ③水旱灾频繁常使农民破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