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
是…………………………………………………………………………()
A.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A.开国大典举行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渡江战役胜利
4、一首老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开国大典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5、为了整顿课堂纪律,某班召开主题班会。
你觉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最适合在这个班会上宣……………………………………………………()
A.罗盛教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孔繁森
6、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7、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朝鲜人民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朝军队
8、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罗盛教 D.杨根思
9、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
10、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右图反映的内容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从中不可能读到的信息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
B.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
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
D.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12、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3、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七千人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4、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15、当今的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
段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6、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①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 B.①②③ C D.①②③④
17、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合作化
C.手工业合作化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8、“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首诗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A.抗美援朝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9、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20、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
对此变化,最感心慰的当属………………()
A.王进喜
B.邓稼先
C.雷锋
D.焦裕禄
21、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22、某学校拟举办一个讲座:主题是“文革往事”。
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
A.王老师,1954年 B.张老师,1976年
C.李老师,1982年 D.郑老师,1978年
23、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害②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一起冤案③这是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奠定了……………()
A.组织基础 B.政治基础C.思想基础 D.经济基础
2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 D.③
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实现伟大的转折的思想基础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
这路线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四项基本原则 C.发动和依靠群众 D.改革开放
28、一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 B.珠海C.深圳 D.广州
29、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30、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
31、“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
下列政策与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的农民生活变迁息息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
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打
开国门C.南巡讲话
D.高举旗帜
3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
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4、毛泽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井冈山道路,邓小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C.始终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D.把反左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35、歌曲《走进新时代》中的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其中,实行改革开放让中国“富起来”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6、“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名称的出现源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3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共同发展
C.西部大开发
D.大杂居、小聚居
38、下列省、区,不属于民族自治区域的是……………………………()
A.内蒙古 B.西藏C.青海 D.广西
39、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
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科教兴国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0、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1、在“一国两制”前提下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社会制度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4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
其中①
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香港回归
D.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十五大”召开
43、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因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被有关方面接受D.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44、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③)
( ②)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1997年
当
家
作
伟
大
转
洗
雪
国
(①)
生
死
攸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45、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战争解决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46、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47、统一台湾,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材料中提到的“独特的模式”指的是………………………………………………………………()
A.承认台湾独立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授权两个民间团体进行政治对话 D.放弃使用武力
48、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海军舰队有…………………………………()
①华东军区海军②北海舰队③东海舰队④南海舰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9、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50、旧中国有海无防,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下面哪些例子能说明……………………………………………………………………………()
①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在我国沿海袭扰侵略,攻陷广州、天津②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不敌日本舰队,全军覆没,日本获得黄海制海权③为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军从海路进攻大沽口,占领天津,洗劫北京④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由于有一支中国海军,不敢轻举妄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51、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D.1966年
5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1953年 B.1955年 C.1971年 D.1972年
53、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54、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
55、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万隆会议上 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
56、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7、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58、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59、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
有选择的余地了。
”“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0、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61、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我国第一艘无
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A.1964年 B.1970年C.1999年 D.2000年
62、“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
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
动中国十大人物”。
这位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C.袁隆平 D.焦裕禄
63、下列图片中,哪一幅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
B C
D
64、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
正确的是…………………………………………………………()
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 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 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
65、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
误他的学习。
这则公告主要说明了…………()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健康上网 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
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 D.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
66、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
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
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
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
67、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后取得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D.“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
68、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69、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
B.扫除文盲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普及大学
70、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C.“科教兴国” D.“科技兴国
71、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
于………………………………………………………………………()
A.职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72、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北京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是…………………………………()
A.亚运会
B.世界杯足球赛决赛
C.乒乓球世界锦标赛
D.奥林匹克运动会
73、伴随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繁荣我国的……………………………………()
A.文艺事业
B.体育事业
C.科技事业
D.教育事业
74、每一次大型的运动会都有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把福娃做为吉祥物的运动会是………………………………………………………………………()
A.德国足球世界杯
B.北京奥运会
C.都灵冬奥会
D.多哈亚运会
75、中国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突破的体育项目是………………()
A.女子排球
B. 乒乓球
C.男子射击
D.自由体操
76、下列变化中,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
A.野菜、粗粮成为健康食品 B.出现“黄金周”旅游热
C.私家车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D.凭票、证购买食品
77、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②食物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③铁饭碗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78、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7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改革开放前,人们穿着千篇一律,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B.改革开放后人们吃饭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很快,乘坐飞机已不是稀罕事
D. 1995年国家在农村启动了”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80、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A、意味着中国革命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新中国的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 B
82、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83、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开发区是………………()
A、厦门
B、深圳
C、海南
D、上海浦东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召开…………………………………………………………………………()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84、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四大
85、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86、“飞身堵抢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什么战争中………………()
A、十年内乱
B、抗美援朝战争中
C、抗日战争中
D、解放战争中
87、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楷模的两弹元勋是……()
A、、王进喜
B、李四光
C、邓稼先
D、焦裕禄
8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人民公社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互助组
D、自主经营责任制
89、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伟大构想,你知道这个“伟大构想”是什么吗?…………………………………………………()
A、一国两制
B、科教兴国战略
C、民族区域自治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0、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航天技术不断的发展,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名字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探索一号
91、2001年10月21
日在上海举行了中国迄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它是亚洲太平洋
地区最重要的政府回经济合作组织,这个组织是()
A、WTO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组织
92、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在于它…………………………………………………………………………()
A、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完成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D、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93、温家宝总理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有建设一流的国家。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它的奠基工程是……………………………………………………………………………()
A、小学教育
B、中等教育
C、义务教育
D、职业教育
94、一个外国记者在谈到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周恩来提出了…………………………………()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95、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6、下列“双百”人物中,为我国科技强军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袁隆平
D、邓稼先
97、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是……………………………………………………………………………()
A、大庆油田打出了第一口油井
B、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C、在长江上建造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
D、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建成
98、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99、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的共同点是:…………………………………………………………………………() A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解放人们的思想
C 发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100、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