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的需 要 。
教育思想 的转变 , 必然带来历史课程价 值和功能 的转 变。历史课 程
功 能 必 须 由 以社 会 为 中心 转 变 到 以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与 学 生 个 人 发 展 需 要
其次 , 要研究学生的学 习兴趣 。从 人类 的认知规 律来看 , 不论 哪个 阶段的学 习, 兴趣都是最基本的动力之一 。若高 中历史 课程创设 的学习 情境是高 中生们普遍感兴趣 的, 那么高 中生就 会 自然而然 的积极 参与 , 反之 , 则会产生厌烦的情趣。高中历史新 课程 目标要 力求在知识 的呈现 方式 、 内容的选择 、 问题的设置 、 教学活 动的建 议 、 社会 实践 活动 的安排
历史知识 , 更应 当 重视 透 过 历 史 的 学 习 开 发 学 生 持 续 发 展 的 潜 力 , 促 进
等方面 ,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独 立思考 并得 出 自己的结论 , 激发学 生学 习 的热情 , 培养学生对知识 的渴求 与兴趣 。学 生发 展需要 是多方 面的 , 知识 、 情感 、 态度 、 动作技能 、 认 知策 略等方 面都需 要发展 。仅 从知识 方 面来看 , 自然学科 、 社会学科 、 人文学科等方面 的知识都 是知识 的组 成部 分 。我们力求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 但又不 可能使学生在 各个
过认真 的选择 , 传递给下一代 , 通过引导下一代掌握 经验 、 促使他们 的身 心发展达成社会性的“ 遗传” , 并有所创新 , 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社会 的发展需求和学生 的发展需 求不 是对立 的 , 而是 和谐一 致 的。 因为 , 人、 人类社会和 自然界是一个完整 、 和谐 的统一体 。课程 目标 要把 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 把人 的发 展需求 和社会 的发 展需求 结合起 来 , 这 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国际 2 1 世纪 教育委员会 明确 指出 : “ 教育 不仅仅是为 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 , 它不是把人作 为经济工具而 是作 为发
发展。 ③
、
高中生 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 中生 自身身心的发展是 由他们 的遗传条件和所处 的环境条 件 、 教 育条件决定的。遗传条件决定 着他们 身心发展 的可 能性 , 环境条件 和教 育条件决定着他们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 其 中教育 条件 起着主导作 用。教 育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情感 。 高 中历史课程要想促使学 生的行 为方式和思想情感 发生正 向变化 , 首先要研究高中生 自身 的需求 。按 照美 国人本 主义心 理学 家马斯 洛的 理论 , 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 动机。而动机 由多种 不同性质 的需 要 组成 , 有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社交 需要 、 尊重需要 、 自我实现需 要。各种 需要之间 , 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 ; 每一层次 的需要 与满足 , 将 决定 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新课 程要研 究高 中生成 长过程 中这些 方
方面都齐头并进 。这就需要我们 在确定 课程 目标时 必须结 合学生 个体 或集体的兴趣 , 培养有特色的人才。 二、 社会发展的需求 人类社会是 向前发展的 , 社 会 的发 展需要 一代代 的新人 接替 , 而教 育正是把社会与个人特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 的重要桥梁 和中间环节 。 教育把人类长期 以来以来积 累起来 的经验 , 从 社会 发展 的要求 出发 , 经
相统一上面来 , 在引导学 生的个性 朝 向社 会需要 的方 向发展 的同时 , 还 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努力实现社会需求 和个性发展 的统一 。这就 要 求高中历史课 程从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 ; 从 远离学生生 活实际变成 与 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 实践密切相联 ; 从 注重“ 专业 知识” 转 向注重 “ 通 识 知识” ; 从关 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需求 。 在高中历史课程 目 标 中充分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 , 要注意 三个 问 题。一是从 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全过 程和学 生人格 发展 的视 角确 立并提 出 目标要求 , 而不是像 以往 “ 思想教育” 那样主要站在 教育工作者 的立场提 出 目标要求 。二是课程 目标 的确立要有 全面性 , 不仅让学 生掌握基 础的
育功能的发挥三大方面。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 观点、 方法分析考察社会政治问题。 2 . 经济功能 。社会经济顺 利发展 的必要 条件是 民族科 学文 化水平 的提 高。高中历史教育可 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 人和 自然的关 系 , 为人们 的实践 活动提供历史经验 , 在 提高 国 民科学 文化 素质 , 塑 造适合 现代经 济社会 发展所需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3 . 文化功能 。高 中历史 教育是保 存 和传 递人类 文化 的重要 手段 和 途径 。历史知识是人类文化宝库 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 是学 习其 他科学 尤 其是人 文学科 的基础 , 也是公 民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 这些价值 和功能反映 出传统高 中历史课程 是以社会为 中心的 , 即便 是促进 学生身 心多方 面协调发展 , 也是从培 养学生历史感 、 民族 自豪 感 , 学习民族优 良传统 、 革命传统方面考虑的。 世纪之交 , 我 国的课程改 革提 出了“ 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教育思 想。 “ 以学生发展为本”中的学生发 展是适应现 代社会需 要的全体 学生 的发 展, 而不 是部分学生 的发展 ; 是学生人格 的全面发展 , 而不是 只有智力 的 片面发展 ; 是学生有个性 的发展 , 而不是全部学生一个“ 模式”的发展 ; 是 学生在原有 基础 上 可 持续 的终 身发 展 , 而 不是 只 局 限在 学 校 的 当 前
学. i 罘 i 辅哥
高 中历 史 课 程 目标 的确 立 依 据
@ 张 霞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 中, 人们提 出了确 立学科课程教 育 目标 的不 同依 据 。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 把课程 的教 育 目标 的来源 总结为 三 大方面 , 即“ 对 学习者本 身的研究 ” 、 “ 对校外 当代生活 的研究 ” 、 “ 学科 专 家对 目标的建议” 。 据此观点 , 高中历史 课程 目 标 的确立依 据就是 高中 生 自身发展的需要 、 社会发展的需 求 、 高中历史 学科特 有的价 值及其 教
教育思想 的转变 , 必然带来历史课程价 值和功能 的转 变。历史课 程
功 能 必 须 由 以社 会 为 中心 转 变 到 以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与 学 生 个 人 发 展 需 要
其次 , 要研究学生的学 习兴趣 。从 人类 的认知规 律来看 , 不论 哪个 阶段的学 习, 兴趣都是最基本的动力之一 。若高 中历史 课程创设 的学习 情境是高 中生们普遍感兴趣 的, 那么高 中生就 会 自然而然 的积极 参与 , 反之 , 则会产生厌烦的情趣。高中历史新 课程 目标要 力求在知识 的呈现 方式 、 内容的选择 、 问题的设置 、 教学活 动的建 议 、 社会 实践 活动 的安排
历史知识 , 更应 当 重视 透 过 历 史 的 学 习 开 发 学 生 持 续 发 展 的 潜 力 , 促 进
等方面 ,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独 立思考 并得 出 自己的结论 , 激发学 生学 习 的热情 , 培养学生对知识 的渴求 与兴趣 。学 生发 展需要 是多方 面的 , 知识 、 情感 、 态度 、 动作技能 、 认 知策 略等方 面都需 要发展 。仅 从知识 方 面来看 , 自然学科 、 社会学科 、 人文学科等方面 的知识都 是知识 的组 成部 分 。我们力求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 , 但又不 可能使学生在 各个
过认真 的选择 , 传递给下一代 , 通过引导下一代掌握 经验 、 促使他们 的身 心发展达成社会性的“ 遗传” , 并有所创新 , 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社会 的发展需求和学生 的发展需 求不 是对立 的 , 而是 和谐一 致 的。 因为 , 人、 人类社会和 自然界是一个完整 、 和谐 的统一体 。课程 目标 要把 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 把人 的发 展需求 和社会 的发 展需求 结合起 来 , 这 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国际 2 1 世纪 教育委员会 明确 指出 : “ 教育 不仅仅是为 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 , 它不是把人作 为经济工具而 是作 为发
发展。 ③
、
高中生 自身发展的需要
高 中生 自身身心的发展是 由他们 的遗传条件和所处 的环境条 件 、 教 育条件决定的。遗传条件决定 着他们 身心发展 的可 能性 , 环境条件 和教 育条件决定着他们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 其 中教育 条件 起着主导作 用。教 育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情感 。 高 中历史课程要想促使学 生的行 为方式和思想情感 发生正 向变化 , 首先要研究高中生 自身 的需求 。按 照美 国人本 主义心 理学 家马斯 洛的 理论 , 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 动机。而动机 由多种 不同性质 的需 要 组成 , 有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社交 需要 、 尊重需要 、 自我实现需 要。各种 需要之间 , 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 ; 每一层次 的需要 与满足 , 将 决定 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新课 程要研 究高 中生成 长过程 中这些 方
方面都齐头并进 。这就需要我们 在确定 课程 目标时 必须结 合学生 个体 或集体的兴趣 , 培养有特色的人才。 二、 社会发展的需求 人类社会是 向前发展的 , 社 会 的发 展需要 一代代 的新人 接替 , 而教 育正是把社会与个人特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 的重要桥梁 和中间环节 。 教育把人类长期 以来以来积 累起来 的经验 , 从 社会 发展 的要求 出发 , 经
相统一上面来 , 在引导学 生的个性 朝 向社 会需要 的方 向发展 的同时 , 还 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努力实现社会需求 和个性发展 的统一 。这就 要 求高中历史课 程从枯燥无味变成生动有趣 ; 从 远离学生生 活实际变成 与 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 实践密切相联 ; 从 注重“ 专业 知识” 转 向注重 “ 通 识 知识” ; 从关 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需求 。 在高中历史课程 目 标 中充分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 , 要注意 三个 问 题。一是从 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全过 程和学 生人格 发展 的视 角确 立并提 出 目标要求 , 而不是像 以往 “ 思想教育” 那样主要站在 教育工作者 的立场提 出 目标要求 。二是课程 目标 的确立要有 全面性 , 不仅让学 生掌握基 础的
育功能的发挥三大方面。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历史 观点、 方法分析考察社会政治问题。 2 . 经济功能 。社会经济顺 利发展 的必要 条件是 民族科 学文 化水平 的提 高。高中历史教育可 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 人和 自然的关 系 , 为人们 的实践 活动提供历史经验 , 在 提高 国 民科学 文化 素质 , 塑 造适合 现代经 济社会 发展所需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3 . 文化功能 。高 中历史 教育是保 存 和传 递人类 文化 的重要 手段 和 途径 。历史知识是人类文化宝库 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 , 是学 习其 他科学 尤 其是人 文学科 的基础 , 也是公 民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 这些价值 和功能反映 出传统高 中历史课程 是以社会为 中心的 , 即便 是促进 学生身 心多方 面协调发展 , 也是从培 养学生历史感 、 民族 自豪 感 , 学习民族优 良传统 、 革命传统方面考虑的。 世纪之交 , 我 国的课程改 革提 出了“ 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教育思 想。 “ 以学生发展为本”中的学生发 展是适应现 代社会需 要的全体 学生 的发 展, 而不 是部分学生 的发展 ; 是学生人格 的全面发展 , 而不是 只有智力 的 片面发展 ; 是学生有个性 的发展 , 而不是全部学生一个“ 模式”的发展 ; 是 学生在原有 基础 上 可 持续 的终 身发 展 , 而 不是 只 局 限在 学 校 的 当 前
学. i 罘 i 辅哥
高 中历 史 课 程 目标 的确 立 依 据
@ 张 霞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 中, 人们提 出了确 立学科课程教 育 目标 的不 同依 据 。美国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 把课程 的教 育 目标 的来源 总结为 三 大方面 , 即“ 对 学习者本 身的研究 ” 、 “ 对校外 当代生活 的研究 ” 、 “ 学科 专 家对 目标的建议” 。 据此观点 , 高中历史 课程 目 标 的确立依 据就是 高中 生 自身发展的需要 、 社会发展的需 求 、 高中历史 学科特 有的价 值及其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