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5T07:43:54.41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7期作者:徐明峡1 高敏2(通讯作者)
[导读] 相较于阿司匹林单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1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重庆 404100)
(2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周家坝分院重庆 404100)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76例,随机分为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及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实验组,各38例。

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激素水平均升高,实验组雌二醇(450.8±54.7)ng/L、孕酮(30.5±2.6)μg/L、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6799.8±460.1)ng/L均高于对照组的雌二醇(382.7±45.6)ng/L、孕酮(21.3±2.1)μg/L、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689.3±409.9)
ng/L,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D-二聚体(114.2±20.7)ng/m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指标(13.1±8.8)均低于对照组的D-二聚体(153.6±23.0)ng/m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指标(18.6±8.9),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0.90±0.12)、凝血酶时间(18.70±1.32)s均高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0.61±0.09)、凝血酶时间(15.97±1.12)s,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活产率81.58%高于对照组55.26%,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相较于阿司匹林单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7-0120-02
血栓前状态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病理过程,会引起纤溶、抗凝、凝血功能障碍或失调,又被称为“易栓症”或“血液高凝状态”[1]。

目前,主要通过分子标志物筛查检测该病症,如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等。

研究认为[2],自然、反复性流产与血栓前状态联系密切,其可能会改变子宫胎盘部位的血流状态,导致局部微血栓,造成胚胎缺氧、缺血,最终引起胚胎发育不良或流产[3]。

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发挥抗凝功效。

为了证实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在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中的治疗效果,本文以76例患者的对照分析结果展开探讨,现将具体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中复发性流产的诊断标准:妊娠28周前,阴道有少量出血;连续≥2次的自然流产[4]。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时间等检测指标中至少1项异常。

排除标准:研究药物过敏,近2个月使用促纤溶或抗凝药物,肾脏疾病,血栓性疾病,严重感染,内分泌疾病,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异常。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

对照组年龄21~47岁,平均(33.6±3.2)岁;既往流产最少3次,最多5次,平均(2.5±1.0)次。

实验组年龄21~47岁,平均(33.8±3.4)岁;既往流产最少3次,最多5次,平均(2.3±1.3)次。

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口服阿司匹林,75mg/次,1次/d。

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阿司匹林服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口服阿司匹林同期,皮下注射5000IU低分子肝素,1次/d。

两组患者的给药时间以妊娠终结局为止,即临产、流产、早产[5]。

1.3 观察指标
(1)激素水平:空腹采集静脉血,以上清液作为检测标本,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600,日立)检测激素水平[6],检测指标包括雌二醇、孕酮、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凝血功能指标:取全血分离后的血浆样本,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检测,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仪器选择德国伯乐公司的酶标仪;免疫比浊法进行D-二聚体检测,凝结法检测凝血酶时间。

(3)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成活、足月产。

活产率=早产成活率+足月产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激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激素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指标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凝血酶时间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x-±s)
3.讨论
复发性流产作为临床妇科中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子宫颈粘连、子宫畸形、黄体功能不全,研究认为,复发性流产与机体血栓前状态、孕妇蜕膜血管栓塞等因素密切相关。

机体抗凝系统与凝血系统通常情况下会维持动态平衡状态,当妊娠期出现激素紊乱后,上述平衡状态会被扰乱,进而产生纤溶亢进与微栓塞,导致胎盘血灌注量缺乏,引起流产,对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造成严重影响。

D-二聚体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是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的标志。

复发性流产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高,提示凝血、纤溶系统被双重激活。

凝血酶时间是评定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标,当抗凝血酶Ⅲ活性增高、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原质/量异常时,凝血酶时间会延长。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药物,起到抗凝作用,可抑制血栓素(花生四烯酸)与前列腺素形成,降低流产率,提高活产率。

针对因免疫系统损伤而造成的高凝状态,仅用阿司匹林难以完全改善该病的病理过程,所以,联合应用其他抗凝剂已经成为必然之势。

低分子肝素是低分子量肝素的总称,对抗心磷脂抗体起抑制作用,抗血栓能力较强;降低孕妇血液粘滞度,增加胎盘血液灌注量;抑制补体活性,对滋养细胞发育能力和侵袭能力产生影响;不易透过胎盘,安全性较佳。

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的联合应用,可加强抗血栓作用,共同调节血栓前状态。

本研究结果证实,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比阿司匹林单用的效果更好,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相较于阿司匹林单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栓前状态复发性流产的效果更佳,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欢,高洁,金艳荣,等.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382-384.
[2]陈灿明,任卫娟,王奕芳,等.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病因学及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8,37(2):150-153.
[3]武颖,刘雁峰,何军琴,等.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及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3):237-240.
[4]贺晓霞,王若光.补肾化瘀方治疗孕早期复发性流产前血栓状态的临床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6):209-211.
[5]李亚,王俊玲,刘昱磊,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6):1000-1004.
[6]洪恩,马玉琴,陈颖.阿司匹林对早期复发性流产女性血栓前状态、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281-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