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七次联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大联考
2008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2008年《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悚.然(sǒng) 苦心孤诣.(yì) 梦魇.(yè) 徘徊.(huái)
B.晃.眼(huàng) 高屋建瓴.(1íng) 筵.席(yán) 形骸.(hán)
C.诘.责(jié) 穷奢.极欲(shē) 惊骇.(hài) 琐屑.(xuè)
D.玷.辱(diàn) 膏.粱子弟(gāo) 狂吠.(fèi) 央浼.(mě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去年9月,广西师大美院院长帅民风来到百姓文化大讲坛,带领现场听众领略了一番材质的美感,并且谈了许多巧用不同材质装扮生活的心得,整场讲座帅民风振振有辞
....,言之有物,显示了深厚的艺术修养。
B.根据互联网调查公司艾瑞公布的数字,百度的MP3搜索拥有超过84%的市场占有率。
2007年1月,百代首先跟百度由对簿公堂
....变为版权合作,成为全球范围内唱片公司与搜索引擎达成的最大规模的版权合作。
C.为了让《梅兰芳》的主演黎明更深地领略京剧艺术的精髓,在形体表演上更逼真、更传神,梅派艺术的嫡传人、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先生亲自上阵,为黎明作示范,然后一
遍遍不胜其烦
....地纠正他的举手投足。
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远在月球轨道的“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
这个穿越38万公里的“语音”是:“我在月球上向大家拜年了。
我要送上一首来自月球的《春节序曲》。
”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
....的《春节序曲》随后铿然响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多的纳税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
B.翻开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C.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D.“嫦娥一号”卫星历经千难万险获得的数据十分珍贵,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将决定探月活动价值的高低。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倾听,是一扇通往音乐之神的大门。
倾听,为我贫穷的岁月留下了欢乐。
那时,我坐在
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那是我从未听过的一些声音,它让我站立不安,它让我血流加快,它让我骨头发热,它让我神不守舍。
我不知道,宇宙的深处,也有自己的声音,也有用声音构架生命的信息桥。
①可以想象,羊有多少寂寞,我就有多少寂寞
②就在我鞭子一扬的时候,一种隐秘的声音,通过长长的鞭梢,传至我的耳朵
③除了羊蹄踩雪的声音,万物中更多的声音,几乎都被雪冻僵了
④我只有倾听,在羊蹄踩雪的声音以外,挣断头发地倾听
A.④①③②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等多种说法。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家黄涛认同民俗学界的看法,即“辟邪说”。
因为在其他传说产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
据考证,作为节日,端午节形成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
黄涛认为,拨开古人笼罩在端午节习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雾,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月初五,夏天在望,中国人讲究以水克火,其习俗多跟水有关。
龙舟竞渡在水乡盛行,连所祭的神灵也都跟水有关:楚地所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吴地所祭钱塘江潮神伍子胥是死后被投入江中,绍兴一带所祭东汉孝女曹娥也因父亲淹死而投水寻父……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疫,人们相信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可预防疾病流传,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
黄涛表示,这些都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吃粽子”、“赛龙舟”等九大类。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很大的“纪念屈原”的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增添了强大的文化内涵。
黄涛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关爱生命,讲求卫生,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故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其次是强民爱国,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
(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11月8日,有删节)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端午节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们主动适应自然变化有关。
B.端午节习俗中的防疾除疫、卫生保健等内容与关爱生命有关。
C.端午节的各项活动,能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D.端午节具有增进亲情友情、密切人际关系的功能。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端午节的起源看法不统一,民俗学界认为其起源于古代人类的辟邪活动。
B.东汉时,人们举行端午节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疾病、瘟疫、兵役、鬼怪等。
C.因春夏相交之际疫病容易流传,人们喝雄黄酒,或用雄黄酒拌水洒庭院等做法来预防疫病。
D.端午节的习俗共有“吃粽子”、“赛龙舟”、“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
等九大类。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各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节“纪念屈原说”产生于其他几种学说之前,所以说端午节最早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
B.古代,端午节习俗上笼罩着辟邪尚巫的迷雾,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
C.端午习俗中“吃粽子和“赛龙舟”影响最大,这与人们钦佩屈原的爱国精神有关。
D.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生生不息,这是因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富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色。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
大业中,长白山贼王簿、左才相、孟让来寇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讨击。
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
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
击贼潍水之上。
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
贼众愕然,无敢逼者;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
士信逐北,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
须陀甚加叹赏,以所乘马遗之,引置左右。
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
炀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及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随裴仁基率众归于密,署为总管。
使统所部,随密击王世充。
败,士信跃马突进,身中数矢,乃陷于世充军。
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与同寝食。
后世充破李密,得密将邴元真等,尽拜为将军,不复专重之。
士信耻与为伍,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
高祖以为陕州道行军总管,使图世充。
及大军至洛阳,士信以兵围世充千金堡。
中有大骂之者,士信怒,夜遣百余人将婴儿数十至于堡下,诈言“从东都来投罗总管”。
因令婴儿啼染,既而佯惊日:“此千金堡,吾辈错矣!”忽然而去。
堡中谓是东都逃人,遽出兵追之。
士信伏兵于路,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杀无遗类。
世充平,擢授绛州总管,封剡国公。
寻从太宗击刘黑闼于河北,有洺水人以城来降,遣士信入城据守。
贼悉众攻之甚急,遇雨雪,大军不得救,经数日,城陷,为贼所擒。
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士信词色不屈,遂遇害,年二十。
太宗闻而伤惜,购得其尸,葬之,谥日勇。
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
又云:“我死后,当葬此墓侧。
”及卒,果就仁基左而托葬焉。
(选自《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劓其鼻而怀.之怀:怀揣
B.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礼:以礼相待。
C.士信耻.与为伍耻:羞耻
D.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活:让……活
9.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明罗士信英勇善战的一组是
①须陀壮而从之②贼众愕然,无敢逼者
③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④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
⑤俟其开门,奋击大破之⑥黑闼闻其勇,意欲活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堕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等人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
伐打击。
十四岁的罗士信在这次战役中一马当先,表现英勇。
B.张须陀非常欣赏罗士信,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
隋炀帝也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人把二人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C.千金堡一役,罗士信巧设计谋,让其自开堡门,冲进堡中,杀得堡中鸡犬不留。
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D.罗士信在据守洺水城时,遭到刘黑闼大军的强攻,而天公又不作美,雨雪交加,致使唐朝大军不能前来救援,罗士信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士信年始十四,固请自效。
须陀谓日:“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
(5分)
士信初为裴仁基所礼,尝感其知己之恩,及东都平,遂以家财收敛,葬于北邙。
(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游赏心亭①
王硅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
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城压沧波到海门”中的“压”字非常有表现力,请赏析。
(4分)
(2)从全诗看,作者为什么“伥然”?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皆不及孔子。
孔子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两情若是久长时, ! (秦观《鹊舞仙》)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古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
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
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腾时,我吃惊了。
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
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
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
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
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
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在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
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
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
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
1300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
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
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
而看这藤,乃真气色。
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
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
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
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
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
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
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
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
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
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
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
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
当然也守着它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4.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分)
1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分)
16.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6分)
17.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六、(15分)
18.将下面一组短句变换成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4分)
这是个值得俄罗斯人骄傲和感动的日子。
5月17日这天,几千名俄罗斯民众守候在俄罗斯耶稣救世主大教堂门口,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的到来。
19.下面是“央视主持人版”的奥运公益电视广告的画面内容,请你据此写一则广告语,并结合你的体验与理解,为这个广告写一段点评文字。
(50字左右)(6分)
[画面一] 人来人往的写字楼里,一位女士的文件夹不小心掉在地上。
一位匆忙路过的男士俯身帮她捡了起来。
无意中看到这一幕的王小丫点头微笑。
[画面二] 热闹的马路上,一辆满载货物的三轮车在艰难爬坡。
一位路过的年轻“上班族”见状,赶忙紧跑两步过来帮忙。
无意中看到这一幕的崔永元点头微笑。
[画面三] 宁静的路口,一辆汽车驶来。
看到斑马线上一位女士正要过马路,汽车司机非常有礼貌地挥手示意女士先行。
无意中看到这一幕的李咏点头微笑。
所写的广告语:
点评文字:
20。
根据下面的报道,概括冯小刚的新片《集结号》“叫好又叫座”的两条主要经验。
(5分)
贺岁大片《集结号》引起观众内心强烈共鸣,影片公映后票房一路飙升。
许多观众认为,《集结号》将目光转向了平凡人,将久违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和人性的光芒重新带回银幕。
正是这种力量,让许多观众满怀期待地走进影院,眼含泪水地走出影院。
专家认为,《集结号》在商业大片与主流价值观的嫁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北京大学教授李道新表示,《集结号》让中国电影重新回到了一个主流意识形态的英雄时代,但同时又前进了一步,赋予了英雄深厚的人道主义内涵。
(1) (不超过15字)
(2) (不超过15字)
七、(60分。
任选一题)
21.(1)请以“平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很多人千里迢迢寻找隐居的武大师,期望能从武大师那里学到绝招。
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在挑水,他挑得不多。
,两桶水都没有挑满。
按照人们的想象,他应该挑得满满的。
有人不解,问大师,大师回答说:“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适中。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A项“梦魇”的“魇”正确读音为“yǎn”;B项“晃眼”的“晃”正确读者为“huǎng”;C项。
琐屑”的。
屑。
正确读音为xiè)
2.D(A贬词褒用,“振振有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停。
B望文生义,“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受审问。
它应该用于“审问者与被审问者”之间,而不用于“原告与被告”之间。
C形近致误,“不胜其烦”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该句将其与“不厌其烦”混淆了)
3.B(A语序不当,应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C成分残缺,应为“是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搭配不当,前后缺乏照应,应是“能否充分利用……高低”)
4.C(从③“几乎都被雪冻僵了”方能照应前面的。
我坐在被雪埋得很虚的山坡上”可知③应该放在最前面,于是排除了A、B两项;由④“倾听”后面只有接上②“……隐秘的声音……传至我的耳朵”可以排除D项)
5.A(A项所述内容是对“端午节习俗,应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的解读,并非是其成为中国人的重要节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6.D(应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7.A(根据原文第l段结尾一句,应是“辟邪说”产生于其他传说之前;推断的前提都错误,其结论自然也错误)
8.C(耻: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
9.A(③正面写张须陀杀敌;④正面写罗士信;⑤正面写罗士信)
10.D(不是“雨雪交加”,而是“下着雪”;“遇雨雪”中的“雨”是动词,译为“下”) 11.(1)罗士信才十四岁,坚决请求效力。
张须陀说;“你身体不能够承受盔甲的重量,怎么可以上阵打仗呢!”
(2)罗士信当初受到裴仁基以礼相待,曾经感激他的知遇之恩,等到东都平定后,就用自己的家财收殓裴仁基,将他埋葬在北邙。
参考译文: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
隋朝大业年间,长白山强盗王簿、左才相、孟让前来进攻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带领士兵讨伐打击。
罗士信才十四岁,坚决请求效力。
张须陀说:“你身体不能够承受盔甲的重量,怎么可以上阵打仗呢!”罗士信大怒,身穿两重盔甲,身体左右两边各挂一个箭袋上马,张须陀认为他雄壮于是让他紧跟着。
他们在潍河边攻打强盗。
士兵阵势刚排列好,罗士信骑马冲到敌阵中,刺倒数人,斩一人头.把人头向空中抛掷,用刀枪穿着人头,顶着它巡视敌阵。
强盗们都非常惊愕,没有人敢接近他;张须陀趁机挥军冲击。
强盗大败。
罗士信追逐逃亡的强盗,每杀一人,就割下他的鼻子揣在怀中;等到回到营帐中,就查验鼻子的数量来表示杀强盗的多少。
张须陀非常赞赏他,把乘坐的战马送给他,把他安排在身边。
每次作战,张须陀做主帅,罗士信为副将。
隋炀帝派使者抚慰他们,又命令画工把张须陀、罗士信作战的情形画出来呈报内史府。
等到张须陀被李密杀死后,罗士信随裴仁基率领众人归附李密,李密任命他为总管。
让他统领所率领的部属,跟随李密攻打王世充。
失败后,罗士信跃马前冲,身上中了好几箭,于是陷身在王世充军中。
王世充知道他作战骁勇。
厚待他,和他同睡同吃。
后来王世充打败李密,得到李密的大将邴元真等人,将这些人都任命为将军,不再专门重用罗士信。
罗士信把与邴元真等人一道看作耻辱,率领所统帅的部属千余人奔往谷州。
唐高祖李渊任用他为陕州道行军总管,命令他攻打王世充。
等到罗士信大军到洛阳,他突然用兵包围了王世充驻扎的千金堡。
堡中有人大骂罗士信,罗士信大怒,在晚上派遣百余人带着几十个婴儿到千金堡下,假称是“从东都来投靠罗总管”的,让婴儿啼哭吵闹,不久假装吃惊地说:“这是千金堡,我们走错了!”匆忙离开。
千金堡中的人以为这些人是从东都逃跑出来的人,急忙出兵追赶他们。
罗士信在路边埋伏了士兵,等到他们打开堡门,就奋力攻打,彻底打败了他们,杀得堡中鸡犬不留。
王世充叛乱被平定后,罗士信被提升为绛州总管,封为剡国公。
不久跟随唐太宗到河北攻打刘黑闼,有一个洺水人献城投降,唐太宗派罗士信入城据守。
刘黑闼将全部实力用来攻城,形势非常紧迫,又遇到下雪,唐朝大军不能前来救援,过了几天,洺水城被攻破,罗士信被敌人擒获。
刘黑闼听说他很英勇,想要让他活下来;罗士信始终不屈,于是被杀害,年仅二十岁。
唐太索听说后伤心痛惜,出钱赎回他的尸体,埋葬了他,赐封他的谥号叫做“勇”。
罗士信当初受到裴仁基以礼相待,曾经感激他的知遇之恩,等到东都平定后,就用自己的家财收殓裴仁基,将他埋葬在北邙。
又说:“我死后,当埋葬在这墓的侧边。
”到他死后,果然就按照他的嘱托将他埋葬在靠近裴仁基墓的左侧。
12.(1)“压”字形象地写出了城之高、城之固,也写出了水势的波涛汹涌,突出了城的险峻。
(2)作者登高远眺,看到眼前壮阔的万里江山,想到曾在此定都的前代统治者沉湎歌舞,荒废朝政,以致国家破亡,而如今的统治者却不能吸取教训,不珍惜眼前壮阔的万里江山。
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使作者“怅然”。
13.(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月涌大江流奈何取之尽锱铢又岂在朝朝暮暮寄蜉蝣于天地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4.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而当主人说只是一棵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