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才我们讲了关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游历了他们曾经到达的地方,我们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对,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学习先人的优秀品质,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呢?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大多都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不同,历史人物是真实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有虚构的情节。我们应该学会辨别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我们第一站要去的是日本。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展示:日本风光、人文(配乐)
教师: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有名的富士山和樱花,走在日本的街市,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日本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隋唐时期的友好交往更为密切。隋朝时,已向中国派遣使团,称为“遣隋使”。
展示:日本遣唐使船
教师:唐朝时期的前后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大家看书,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我们可以从《日本书纪》中找到答案。
展示:出示课件5:《日本书纪》
教师:也就是说唐朝是一个制度规X全面,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二、课程标准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说到玄奘,同学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游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其中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唐僧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展示:玄奘像
教师:这就是玄奘的画像。
那玄奘西游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知道在课前大家查阅了许多有关玄奘西游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大家搜集的资料,讲讲你所知道的有关玄奘的故事。
日本现在虽然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但在古代,中国隋唐已经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日本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当时的日本把向中国学习、吸取隋唐文明作为基本国策,经常派遣唐使到唐朝来。
那这些遣唐使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
遣唐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百人,成员中有大使、副使、录事、翻译、医师、画师、工匠、音乐师等,很齐全,他们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更广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使团还向唐朝赠送珍贵的礼品,唐朝也往往以厚礼回赠,这实际上就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那么,新罗与唐朝的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频繁的交往中,双方各自得到哪些好处呢?请大家看书,自己找一找。
好,刚才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新罗与唐朝的交流市双方面的,新罗从唐朝吸收了哪些先进文化呢?
新罗来中国的留学生很多,他们学习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都城平壤也是依照长安、某某建筑的。
那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都做些什么呢?唐朝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呢?大家先看看书来了解了解吧。
展示:政治制度、文字、钱币、平城京平面图、古建筑、和服、茶道、围棋等
教师:从刚才的资料中,大家能概括出这么多方面,真是不简单。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设、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
那么新罗又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朝鲜音乐很受我国人民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除此之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由此可见,中朝文化相互影响,渊源也是非常深厚呀。
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
三、玄奘西游
展示:印度风光、人文(配乐)
教师: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是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唐朝时,称印度半岛各国为天竺。唐朝与天竺的交往频繁,唐朝吸收了天竺的许多优秀成果,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就要数高僧玄奘了。现在我们就沿着玄奘的足迹来寻找历史。
其实,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唐朝赴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高僧鉴真。
出示课件7:鉴真像
想了解鉴真大和尚,我们就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这跟鉴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唐招提寺。
展示:唐招提寺系列
教师:有谁知道鉴真东渡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我们来看唐朝时期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展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教师:从图上可以看到唐朝的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很发达,陆路交通主要沿用了哪一条道路呢?对,是丝绸之路。你能从图上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教师:这些国家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印度半岛和中亚、西亚的国家。想到这些国家去看一看吗?好,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今天我们先去三个地方:日本、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
教师:应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东渡日本,先后历经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 “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那么,鉴真到日本后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请看录像。
展示:录像《鉴真对日本文化的贡献》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重回唐朝,探寻了当时的日本、新罗和天竺与我国唐朝的友好交往和文化渊源,那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呢?
其实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是一种双边的、全方位的对外交往。
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政府采取开明政策,鼓励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从汉朝开始,直到明朝,我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汉代的丝绸之路联通了欧亚大陆,唐朝的频繁交往远扬了中华国威,明朝的X和远航缩短了世界距离。尤其是唐朝,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又更加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某某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七年级历史《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鲁教版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从汉朝开始,直到明朝,我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汉代的丝绸之路联通了欧亚大陆,唐朝的频繁交往远扬了中华国威,明朝的X和远航缩短了世界距离。尤其是唐朝,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昌盛;同时它又无私奉献,把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唐朝在历史上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领会“交流促发展的”深刻内涵。
展示:房玄龄迎接玄奘归来
教师:他带回了大量的经书,又花了19年的时间来翻译这些经书,今天某某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就是玄奘当年译经的地方。
展示:玄奘译经的大雁塔
教师:玄奘不仅是一位大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大旅行家、大作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展示:《大唐西域记》
教师:详细记载了当时西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物种、气候、地理、历史、语言、某某等情况,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成为现在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某某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在世界上影响巨大,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谈谈唐朝对外交通可以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
Hale Waihona Puke 2、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哪些贡献?从他的事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1、日本遣唐使
2、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贸易往来
2、文化交往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强调了师生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注意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转变,注意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顽强精神和坚强意志。注意激励性语言的应用,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弘扬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历史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
教师:鉴真向日本传达了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推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鉴真被称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在近代,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进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日本历史的两个转折点,终于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对,这是世界一些大城市的“唐人街”。为什么在现代化大城市中,还称华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呢?大家想一想。
说明:本环节从学生最熟悉的知识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唐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所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同时唐朝的经济文化也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那么,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玄奘历尽艰辛,前往天竺,遍访佛教寺院,追求佛经真谛,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展示:那烂陀寺遗址
教师:这就是当年天竺最大的寺院那烂陀寺遗址,从遗址还可以看出当年那烂陀寺的盛大规模。玄奘就曾在这里学习佛经,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经过长达18年的西游,跋涉5万多里,他终于回到长安,当时正在某某的唐太宗立即派宰相房玄龄出城迎接,长安百姓也倾城而出,来欢迎玄奘取经归来,表现了唐朝对外来先进文化的欢迎。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在国内旅游可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国外可以领略异国风情。下面请大家跟我到世界各地去,看看这些是什么地方。
展示:唐人街图片
教师:这都是哪里?
了解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我们在日本的探访就告一段落,下面大家就跟随我到朝鲜半岛去看一看。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展示:朝鲜风光、人文(配乐)
教师:朝鲜与我国唇齿相依,山水相连,息息相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有高丽、百济和新罗,它们和我国往来频繁。新罗后来强盛起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它始终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