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前滚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滚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鄞州区实验小学任维娜
浙教版体育与健康小学三年级下册
指导教师:寿华传
任教年级:二、三、四年级
设计理念:
1.寓教于乐,利用游戏作铺垫
斯卡特金说过:“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态度。

”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依据新课标精神,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有趣的抢垫子游戏和节奏明快的律动操,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教学中把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或感到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成形象的和趣味盎然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慢慢体会技术动作,体验到了运动和技术学习的乐趣。

2.物尽其用,利用道具解困
新课标提出要利用和开发器材资源,来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其实不仅体育器材要做到物尽其用,一材到底,教学道具更要讲求其利用的实效性。

所以在本课中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张学习卡,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自主观察技术动作,学习口诀要领,它还是帮助学生改善不会低头和团身不紧等问题的“秘密武器”。

后面的障碍跑也充分利用了垫子作为游戏的道具,把垫子“进行到底”。

通过这样的方式,以解决学生的需要和实践为出发点,有效提高教学的达成度。

3.善学善思,利用合作助力
本节课,我通过尝试练习——优生展示——归纳总结——出示口诀——自主学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品质。

通过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动作,提示要点,帮助同伴提高动作质量。

这样开放思维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去享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4.求同存异,利用分层达标
新课标强调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清除不同时期的“拦路虎”。

例如,传授“低头看天”的动作给不会翻滚的同学;利用“夹纸片”的小技巧帮助学生解决低头、团身并腿的问题等;利用“拔萝卜”的动作让学生体会用力迅速蹬地的感觉……让学生在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改正现有问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基本了解前滚翻时曲臂、低头、团身、蹬地、推手协调用力的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使大部分学生在滚圆的基础上掌握如何通过蹬地、推手协调用力做到滚得直的前滚翻的技术动作,使少部分学生能够在滚直的情况下突破难点做到身体各部位协调流畅完成动作并能够滚翻后起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蹬地、推手协调用力,滚得直。

难点:滚翻后能起立,能流畅完成完整动作展示。

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技巧运动中的各种滚翻动作,既可以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协调素质,又可以用于学生日常生活及锻炼中的自我保护。

因此,滚翻动作的学习既是技巧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练习内容,同时又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本课是安排在水平二(三年级中)属于前滚翻技术教学的复习课。

对于三年及的学生来说,学会前滚翻动作不难,但要做到独立、正确、熟练、协调就比较困难。

因此,本课着重解决让学生低头、团身、蹬地、滚直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本课不断提高动作的连贯性,敢于自我展示,为后面的课中能流畅完成完整动作展示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能规范前滚翻动作,做到滚圆滚直,本课中安排了抢垫子游戏、韵律操来充分预热学生身心,并且在抢垫子游戏中渗透了前滚翻动作的蹲撑和蹬地。

然后通过尝试练习——优生展示——归纳总结——出示口诀——自主学练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伴帮助下纠正动作,获得进步。

课后通过其他听课教师的分析帮助,经过自己的再次思考,反思如下:
一、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
(一)准备活动安排巧妙,课堂气氛活跃
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我在抢垫子游戏中渗透了蹲撑和蹬地的动作,为主教材的学习铺垫,让学生的学习有个由易到难,由远及近,逐渐引入的敷设过程。

另外,游戏和节奏感强的韵律操让学生兴趣大大提升,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学习卡片利用得宜,学习效果不错
当我说要给孩子们一份“武功秘籍”的时候,引起了学生的关注,把孩子们从对已学东西的厌学情绪中拉出来,练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卡”,并能边念口诀边做动作。

随后一部分同学在我的指导下利用“学习卡“解决了不会低头和团身不紧的问题,可以说利用率非常高,也达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一)教材重点安排不够突出
因为在教学预设时,想要解决的问题太多,所以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不够精准。

事后考虑了一下,其实低头和团身不应该作为教学重点,可以一笔带过,而“蹬地有力,滚得直,有节奏”可以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加以落实。

(二)教师应变能力较为薄弱
在上课中我觉得自己总在跟着教案走,对学情的把握和利用不够。

我在找优秀生展示时,那个学生已经把前滚翻动作做得非常漂亮了,我可以及时抓住这个学情问一下有多少同学能像他一样做出完整动作,可以让他们组成一组练习,或者可以让他们帮助其他学生练习;在障碍跑中,有一队学生没听清楚要求跑去放垫子,我可以顺势指引,而不应该让他们返回排队浪费时间……这也让我明白有目的性地观察学情,及时抓住学情,对教师上课有多大帮助。

上了本节课我收获不小,让我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听课教师爷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希望在日后的实践中能解决这些问题,日趋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