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筑办公区绿色景观空间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构筑办公区绿色景观空间的探讨
摘要从立地条件、景观格局、现状植被、土壤酸碱度等方面对深圳市宝安区区委区政府大院绿化景观作了调查,分析了改造的必要性、改造理念、绿色景观“点、线、面”空间营造,并对具体实施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办公环境;景观绿化;景观设计;广东深圳
办公区是人居活动的“第二场所”,仅次于居住区,其通常采用现代都市园林风格,融功能、景观、文化于一体。

办公区在塑造园林景观时,提倡将建筑融于园林之中,倡导办公场所休闲化的“现代都市休闲”理念,使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拥有就近的放松休闲场所,劳逸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

1项目概况
深圳市宝安区区委区政府大院及政府前广场占地30 hm2左右,位于宝安新中心区。

项目旨在营造“背山面水”的景观空间,在大院内堆置地形,以北面山体为主景山,与前广场尽端的海面一同为整个大院营造了很好的景观格局。

2景观格局及改造的必要性
区委区政府大院园林景观的自由形态与规整的建筑几何形体相互融合,非线性边界减弱了消防通道产生的视觉凹凸,设计立足于景观的观赏性和参与性,以创造休闲与舒适的办公环境。

2.1空间处理上根据建筑场地布局特点
①突出入口景观的宏观感、鲜明的标志感和独特性,使人能轻而易举地辨识。

②加强“背景山”的景观地位,塑造区政府大院的“常青”之山。

③后庭院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布局,强调其景观性与可参与性,既服务于办公场所的人们,又服务于进行体育活动的人们。

④广场公园要让人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也向人们诠释着完美的开放环境空间。

2.2改造必要性
政府大院有这样一个完美的“骨架”衬托,但其绿化景观布置显得较为欠缺,成为整个项目的“软肋”,绿化景观的整改成为必然。

2.2.1场地现状情况。

①场地种植区域多为盐碱土,土壤盐碱性极强。

②场地地形处理没有解决雨水的排放,种植土层积水严重。

③部分场地为地下车库顶板,土层较薄。

2.2.2现有绿地绿化情况。

(1)绿化有数量,没有绿量。

整个大院在绿化用苗木上达到“数量”要求,没有达到“绿量”要求。

所种苗木基本没有树冠,光秃秃的。

(2)绿化布置过于凌乱,没有主题。

整个大院绿化没有根据场地的性质和位置进行处理,使景观千篇一律,不分轻重,缺乏整体性;苗木布置零散,没有层次,视觉效果较差;重点部位缺乏处理。

(3)施工及养护管理水平较低。

3概念理解及空间营造设想
种植布置充分利用区委区政府大院现有场地的道路块面划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点、线、面绿化种植空间。

3.1绿化空间组成
绿化环境设计在总体布局上突出中心公共绿地的功能及景观效果,合理利用建筑周边的零散用地,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

区域明确,主题突出,共分为五大组团绿化空间:景观山体绿地、中心庭院绿地、入口庭院绿地、广场公园绿地、两侧背景绿地。

3.2绿化空间的连接
结合建筑及园林道路走向,以高大整齐的遮荫乔木线性行道树布置,形成“线”性绿荫植物走廊,将整个政府大院绿化景观有序地展开和连接。

行道树的主要标准是树形整齐,枝叶茂盛,冠大荫浓,树干通直,花、果、叶无异味、无毒无刺激;繁殖容易,生长迅速,移栽成活率高;耐修剪,养护容易,对有害气体抗性强,病虫害少,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目前使用较多的有小叶榄仁、盆架子、桃花心木、阴香、尖叶杜缨、樟树、人面子等。

本次规划根据市场苗木情况
及规格要求,主要选用胸径12~15cm的小叶榄仁。

3.3绿化空间与活动空间
活动空间结合休闲坐椅、休闲园路等配套设施自由地穿梭于五大组团绿地之中,点缀孤植苗木或特色植物,迎合空间特色,烘托气氛,以加强景观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苗木主要以大规格为主,根据其树型树姿进行选择,胸径大于30cm,冠幅大于3m,高度大于5m。

4改造设计理念、目标、原则
4.1改造设计理念
4.1.1大生态理念。

增加绿量,体现政府大院环境生态性。

在政府大院绿化景观中,可通过植物果实、花卉、草叶有选择地引来鸟类、蝴蝶,造就更理想的生态环境。

4.1.2大景观概念。

大量引用开花植物及色叶植物增加视觉美感,使用园林保健植物以体现人性关怀。

4.2改造设计目标
在改造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政府大院立地条件以及周边景观环境分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绿化用地进行景观改造,即组团景观绿地改造的主题,实现点、线、面构图的完美融合。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护政府大院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达到生态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保健功能、防护功能和文化功能等。

营造“面向21世纪的高标准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滨海新城”形象典范。

结合各组团地形变化,形成季相各异的植物景观,以园林绿化的系统性、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植物造景为主题的可持续性为使命,深化该社区的环境绿地系统,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的层次性、时间上的相关性。

4.3绿化改造原则
①适地适树。

②以乡土树种为主,重点地段可引进观赏价值高的高档品种。

③尽快出效果为原则,在不影响植物生长及运输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有枝叶,泥头尽可能大,适当选用大规格苗木。

④选用无毒、无刺、无飞毛、无不良气味的品种。

⑤尽可能采用对人体有益的保健植物。

⑥注意季相变化。

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棕榈类植物及色叶植物为辅,落叶植物为点缀,丰富植物的季相景观。

⑦注意花期的合理搭配,做到四时花开不绝。

⑧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科学配置,营造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绿地。

⑨重点地带以混交林为主,即以乔、灌、草组成高、中、低或更多的层次。

5绿化景观具体实施措施
5.1平面设计——“点、线、面”构图的完善
5.1.1“点”简洁活跃。

根据活动空间及空间特性,点缀孤植苗木或特色植物,迎合空间特色,烘托气氛,以加强景观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所用苗木胸径在40~60cm,主要根据树型而定,冠幅在3.0~4.5m左右,高度大于5m。

选用树种包括秋枫、芒果、大鸡蛋花、大盆架子、大木棉、大幌伞枫、凤凰木、火焰木、大樟树、白兰、紫荆、荔枝、青皮木棉。

5.1.2“线”系统有序化。

区委区政府大院内各组团间主要应用不同遮荫乔木以线性有序组织成景,同时还采用前庭院的主调树种小叶榄仁向两侧及广场公园延伸使用,将各组团有机地联系起来。

由此而形成线性绿色遮荫廊道,构成整个大院的空气走廊,形成了系统有序的组合空间。

选用苗木规格为胸径12~15cm,冠幅3.0~4.5m,高度大于4.5m。

选用树种为小叶榄仁、盆架子、桃花心木、阴香、尖叶杜缨、人面子、火焰木。

5.1.3“面”自然开阔。

政府大院绿化除在整体上形成5个大的面外,还主要在地被部分营造一种清新的视觉感受,可采用大面积的带状灌木。

为了与种植地形的起伏、建筑的布局和谐统一,并在各公用建筑中营造一块视觉开阔的构图空间,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平面轮廓线要尽量与建筑及园林道路协调,如庭院中心绿地铺设大面积草坪,草坪上点缀树形优美的孤植乔木或丛植灌木或植色叶小乔木,形成鲜明的疏林草地、树石草地、色叶树丛草地等视线开阔的交往空间,使人们来后庭院绿地里有投入自然怀抱、远离建筑的感受。

两侧则以生态风景林的手法,形成高中低相衬的密闭林带,广场公园则是整齐的林荫景观、鲜明的色彩灌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