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教材开发的研究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代言者,好的教材应该能够把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和方法渗透到知识体系中,所以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职教育的教材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融
入教材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实现高职人才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需要,真正使学生成为一线企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换而言之,高
职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技能;不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应用”的能力。
一、高职教育教材现状分析
通过对15个专业200多本高职专业教材的应用情况调研分析,发现高职专业
教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教材体系滞后的冲突。
国家已经意识到各个行业的发展急需的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大量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史无前例地被重视起来了。
行业的专业分化和技术更新催生了很多新型专业,也促使各专业进行一波又一波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优化。
以本人熟悉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4年内多次调整修改,但教材依然是老调重弹。
又如高铁
信号专业只是在原来铁道信号专业的基础上删减或增加一些知识点,教材体系依然沿用铁道信号专业的,这种情况在目前这种职业教育新生专业不断涌现的状况下屡见不鲜,看似不同的专业领域可是课程及教材体系雷同率极高。
3.教材内容缺少高职特色。
目前的高职教材,大多是在本科或中专教材的基础
上删减、增补而成。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轻视应用技能,虽然很多都标注着“高等
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名牌,但在一线教师调研时80%以上普遍反映,在教学中不
难发现这些教材依然有90%的内容不能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去提出问
题和设计知识点,不具备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理念,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即使有很少一部分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基础的高职教材,也只是原有专业教材的重新解构重组,少有把典型工作任务流程作为贯穿知识体系的教材出现。
5.高职教材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脱节。
高职学生毕业不仅要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而且要通过专业技能鉴定拿到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这就是所谓的“双证制”。
它要求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技术和技能。
但由于高职教材编者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不够,缺少互动沟通平台,也没有校企实质性合作机制激励,导致高职教材的编写内容和标准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及技能鉴定标准不对接。
调研中某院校某专业近两年参与编写过教材的教师有20%,其中了解行业标准的不到10%,熟知行业标准的'只有2%。
6.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缺乏案例支撑。
目前的高职教材,大都是传统教材知识
体系的解构重组,由于编者水平的限制增加行业新技术新内容的很少,更谈不上寻
求案例支撑了。
调研教材200多本,其中有案例提供的只有12%,绝大部分仅仅是理论体系的堆积。
二、高职教材建设优化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高职教材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寻求思路予以突破。
1.加强教材编写制度规范化管理。
在高职教材编写上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管理机制,高职教育主管部门或高职教育学会联合企业的行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及高职教育专家形成高职教育教材开发管理机构。
由该机构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个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规范不同专业教材编写的范畴,明确教师参与编写教材所需要的资质,严禁资质不够的教师或行外人员参与。
教材编写完成由本管理机构内对应专家组审核,才能在职业院校流通使用,没有经过认证审核的教材不被采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教师蜂拥式编写教材的乱象。
2.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
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根据对应工作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标准。
由一线技术人员主导把传统的教材进行解构重整,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流程层次设计教学内容,把岗位专业知识及新技术融入教学环节,教师参与教材的教学组织编排,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雏形,在教学中试用并改良调整后交付出版部门审核出版。
3.加强校企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后备资源库,邀请一线技术能力强的技师利用淡季到院校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式讲座,学校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建立高职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的刚性制度,增加教师认识一线工作任务实际案例的机会,并锤炼岗位技能。
这样对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实践能力、编写教材能力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使校企合作制度化,并且具有长效性。
三、结论
高职教材的质量是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在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有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材才是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好教材。
有高水准的教材、有高水平的教师、有活跃的市场需求、有高瞻远瞩的管理机构,职业教育的春天会更加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