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活页规范训练 4.2 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难度及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基础中档稍难
生物净化的原理1、2、3 8
生物净化的应用 5 4、7 6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指消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指消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指利用生物体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既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过程
解析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
答案 C
2.“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条谚语形象地说明森林对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
A.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C.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D.降低噪声、调节气候
解析该谚语体现的是森林对生态环境可起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答案 B
3.不同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抵抗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 )。
A.阔叶树比针叶树抗污染能力强
B.阔叶树比针叶树抗污染能力弱
C.阔叶树和针叶树抗污染能力相同
D.难以确定
解析阔叶树一般比针叶树抗污能力强。
答案 A
4.关于用“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净化的叙述,正确的( )。
A.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分解各种有机污染物
B.净化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多种厌氧型生物
C.利用活性污泥可以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D.纤维素比人粪尿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解析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污染物成为无机物;纤维素必须依靠能分泌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
答案 C
5.下图为污水处理厂的某个部分。
图中空气随旋转洒水器进入污水处理厂的这个部分,目的是( )。
A.氧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
B.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物质
C.将液体消毒作灌溉之用
D.给微生物供氧
解析“空气进入污水”是给污水中微生物供氧。
答案 D
6.洪涝地区河水受到严重污染,欲将被污染的河水转变为可以饮用的水,下列处理过程中较合理的顺序是( )。
①用明矾化学沉降②用漂白粉消毒杀菌③自然沉降
④烧开煮沸
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解析先自然沉降,再化学沉降,后消毒杀菌,饮用时再煮沸。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7.(12分)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
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
从同化和异化方
式看,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成NO2-
和NO3-,并利用这一硝化过程所释放的__________合成__________,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
繁殖起来,通过无氧呼吸把NO2-和NO3-还原成N2,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________。
解析该试题考查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生物新陈代谢的特点。
在1级反应池内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空气,在细菌、原生动物的有氧呼吸过程中使有机物减少,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在1级反应池内分解者产生的NH3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但是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分解者大量繁殖,和硝化细菌形成竞争关系,同时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等物质使pH改变,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相同,产物是丙酮酸和还原性的[H],因此反硝化细菌无氧呼吸过程中为还原反应提供了氢。
答案(1)异养需氧型分解(2)能量有机物
(3)异养生物大量繁殖,抑制硝化细菌生长繁殖(4)氢
8.(14分)城市热岛效应是指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的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有:
①建筑物和路面多为________好的材料,白天在太阳的辐射下,结构面升温快、传热快;
日落后,地面及建筑物仍缓缓地向市区空气中散播热量。
②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导致大量的人为________。
③绿地面积少,导致________作用弱,加之高大建筑物的阻挡,造成近地面风速小,使
热空气不易抬升。
④CO2等气体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太阳辐射及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
强,________效应更加明显。
阅读理解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属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经济系统作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2)热岛效应造成的后果是:市区温度高,周边的冷空气就会向市区汇流,结果把郊区
工厂的烟尘和由市区扩散到郊区的大气污染重新又集加到市区上空,久久不能消散,极易造成________,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身心健康。
(3)综上所述,你认为治理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城市热岛效应一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之一。
城市生态系统由于生产者较
少,往往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可根据该系统特点及生态学原理做出相应解答。
答案①导热性能②热量释放③蒸腾④温室
(1)①②③④(2)光化学污染(3)a.强化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b.改进城市工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加强对污染物的回收利用,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c.大力促进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提高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