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考试试卷(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
课程试卷(含答案)
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判断题(50分,每题5分)
1. 体外细胞培养很容易被微生物所污染,因此细胞工程所有的实验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有的实验器械和试剂都是以相同的方式消毒灭菌。
()
答案:错误
解析:细胞工程实验用到的灭菌方式有高压蒸汽灭菌,高温灭菌,以及过滤等方法。
不同的试验器械和试剂所需要的灭菌方式不尽相同,例如:玻璃品类的器皿可以通过高压蒸汽保鲜,金属类则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高温灭菌。
2. 与胞内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多为亲脂性分子。
()
答案:正确
解析:直链分子疏水性较强,可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3. 细胞壁可以看作是高等植物细胞的胞外基质,但它仅仅起支持与保护作用。
()
答案:错误
解析:细胞壁不仅起支持与保护作用,具有而且其中的某些寡糖具有回波分子的作用。
4. 所谓Hayrick界限就是指细胞分化的极限。
()
答案:错误
解析:Hayrick两者之间是指正常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不是无限的,而只能进行有限系数的增殖,即细胞分裂的极限。
5. 囊泡出芽是主动的自我装配过程。
()
答案:正确
解析:非细胞转运体系的体外研究结果表明囊泡出芽是主动的自我装配过程。
6. N连接的糖链见于面向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以及面向ER(内质网)腔、高尔基体外侧网络腔和线粒体腔的糖蛋白。
()
答案:错误
解析: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壁小泡运输系统,因而在中其糙面内质网中会装配的N相连接糖蛋白不能被转运至线粒体。
7. 肌肉的收缩是细肌丝收缩的结果。
()
答案:错误
解析:肌肉的收缩是粗肌丝和细肌丝相对滑动的结果。
8. 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短,随着卵裂球数量增加,其总体积也随着增加。
()
答案:错误
解析:
9. 几乎所有原核生物都有单个细胞组成,真核生物均为多个细胞组成。
()
答案:错误
解析:真核生物可以分作细胞真核生物与单细胞真核生物。
10. 参与信号转导的受体都是膜蛋白。
()
答案:错误
解析:细胞内受体则是胞浆蛋白。
2、名词解释(50分,每题5分)
1. GTP酶活化蛋白(GTPaseacivating prorein,GAP)
答案:GTP酶活化蛋白(GTPaseacivating protein,GAP)是一种含有SH2结构域,可与被线粒体活化受体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联结的蛋白,它的功能是增强Ras蛋白的GTP酶活性,促进Ras蛋白从活化状态到失活的转变,从而与信号转导相关。
解析:空
2. 巨型线粒体(megamitochondria)
答案:巨型线粒体是指所指体积异常膨大的线粒体。
巨型线粒体一般呈线状,也有粒状或多头状,其直径一般在0.5~1.0μm,长度变化很大,一般为1.5~3μm,长的可达10μm乃至40μm。
解析:空
3. 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APC)
答案: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是细胞分裂从中期向后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
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APC主要介导两类蛋白降解:细胞分裂后期抑制因子和有丝分裂周期复合物。
前者保持维持闺蜜染色单体黏连,抑制后期启动;后者的降解意味着有丝分裂即将已经结束,即染色体开始回来凝集,核膜重建。
APC可被Cdc20激活。
但是,在有丝分裂前期,Cdc20和 Mad2蛋白位于染色体的动粒上为,在染色体结合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前将不能从动粒上释放,由于Mad2与Cdc20结合而抑制Cdc20的活性。
所以只有所有染色体都与纺锤体微管碱基结合后,Cdc20释放出来作用于APC,APC才有活性,才启动细胞向后期转换。
解析:空
4. 类病毒(viroid)
答案:类病毒,又称感染性RNA,是一种和病毒类似的感染性颗粒。
类病毒是一类环状闭合的单链RNA分子,分子量约105Da,含246~401个核苷酸。
类病毒仅为裸露的RNA分子,无衣壳蛋白及
mRNA活性。
在天然状态下让类病毒RNA以高度碱基配对的棒状结
构模式存在。
类病毒能耐受紫外线和作用核酸于蛋白质的各种理化因素,不被蛋白酶或脱氧核糖核酸(DNA)酶破坏,但对RNA酶十分
敏感。
解析:空
5.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答案:细胞融合是指在离体条件下通过介导和培养,两个两个或多个
蛋白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或指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种
的细胞通过无性方式融合成一个杂合细胞的技术)。
细胞融合又分为
自体细胞融合和异体细胞融合,自体细胞融合来源于同种细胞的胰腺
融合,可以呈现出多倍体细胞;细胞融合来源于不同物种的细胞融合。
解析:空
6. 细胞凋亡(apoptosis)
答案: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
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
该过程具
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基本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
二阶细胞凋亡对保持生物体的稳态有重要积极作用。
解析:空
7. 细胞膜抗原(cell membrane antigen)
答案:细胞膜抗原又称膜抗原或细胞表面抗原,是高等动物及人类细
胞质膜中分布的,能代表其属性第二类的一类特殊的复合蛋白(大多
为糖蛋白),具有一般而言的抗原性,能主翼的免疫细胞产生特定的
抗体。
在人种类细胞膜上隐含的抗原种类繁多、性质复杂,不同个体
之间乃至各种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抗原膜均不相同。
除同卵双生者外,没有一个人的膜抗原与另一人完全相同。
常见的细胞表面抗原包括人
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白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解析:空
8. 导肽(leader peptide)
答案:导肽(leader peptide)是新生蛋白N端一段大约20~80个氨基酸的肽链,氨通常带正电荷的碘氨基酸,是指能够指导线粒体、
叶绿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等内的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合成
后才并进入相应的细胞器中的信号序列。
解析:空
9. 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
答案:基底膜简称基膜,阿库县是上皮下但非细胞结构的薄层,是一
种由胶原、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类物质组成的细胞外实质结构。
兼具维
持细胞的极性,决定细胞迁移的途径,分隔相邻组织的积极作用,与
线粒体生长的调节、黏着和分化有关。
解析:空
10. 钠钾泵
答案:钠钾泵,又称Na+K+ATP酶,是位于细胞质膜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具有ATP酶的活性,在ATP直接供能的条件下能逆浓度
梯度主动运转钠离子和钾离子。
钠钾泵由α和β两个亚基构成,工作
时通过α亚基(一种糖蛋白)上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的磷酸化和去磷酸
化使亚基的构象改变,来实现钠钾的排出和吸入。
每消耗一分子ATP,可运转3个Na+出胞、两个K+入胞,构成一个循环。
解析:空
3、填空题(90分,每题5分)
1. 端粒的功能是保持线性染色体的稳定性,即①;②;③。
答案:不环化|不黏合|不被降解
解析: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核酸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
稳定度线性染色体的稳定性,即:①不环化;②不黏合;③不被降解。
2. 线粒体蛋白质自细胞质核糖体合成后,含导肽的前体蛋白在跨膜
运输至线粒体时,是从线粒体的部位插入的。
答案:内外膜的接触点
解析:导肽是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向分泌通路转移的短肽链。
蛋白质
在细胞质核糖体合成之后,跨膜运送至线粒体之前,从核糖体的内外
读取膜的接触点插入。
3. MPF和SPF是两种控制细胞周期的不同促进因子,前者由
P34cdc2与组成,后者由P34cdc2与组成。
答案:周期蛋白B|周期蛋白A
解析:MPF通过磷酸化积极推动有丝分裂间期所需的多种蛋白质来促进细胞从G2期进入M期,由P34cdc2与周期蛋白B组成;SPF为S 期促进因子,与MPF相似,由P34cdc2与周期蛋白A组成。
4. 分析染色质的组成成分,得知DNA与是染色质的稳定成分,而与RNA的含量则随着生理状态而变化。
答案:组蛋白|非组蛋白
解析:组蛋白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与原核细胞中的碱性蛋白质,和DNA共同组成核小体结构中,是染色质的稳定混合物。
非组蛋白是细胞核中组蛋白以外脯氨酸的蛋白,包括以DNA 为底物的底物以及作用于组蛋白的一些底物,与RNA的含量则随着生理状态变动而变化。
5. RNA分子被认为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和一的特性。
答案:遗传信息载体功能|酶的催化功能
解析:RNA分子一方面作为遗传着力点存在于生物细胞生物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另一方面具有酶的催化需要有功能,具有过氧化物功能的小分子RNA被称为核酶,因此RNA分子被认为是生命起源中的生物大分子。
6. 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主要包括、和。
答案: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离子通道的信号通路
解析:信号通路是指能将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经细胞膜传入细胞内发挥
效应除此以外的一系列酶促反应通路。
其中,由G蛋白偶联受体突触
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主要包括cAMP信号通路、磷脂腺嘌呤肌醇信
号通路和G蛋白偶联离子通道的信号通路。
7. 70S核糖体中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是。
答案:23S RNA
解析:细菌的核糖体70S核糖体由30S的小亚基和50S的大亚基组成。
70S核糖体中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是23SRNA。
8. 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方法有、和。
答案:超速离心法|层析法|电泳法
解析:细胞组分分级分离法是根据细胞组分的,沉降率和借助各式细
胞的生物特性,对各种组分进行分离分析方法的生物学方法。
常用的
方法有:超速离心法、层析法和电泳法。
9. 在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有4个功能部分,分别是、、和。
答案:与mRNA的结合位点|A位点|P位点|E位点
解析:核糖体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一系列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结合
位点与催化位点,有4个功能部分:①与mRNA的结合位点;②A位点为与新思维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③P基因座为与延伸中
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④E位点为输送肽酰转移时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
10. 中间丝的组装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
答案:形成双股螺旋的二聚体→组成反向半重叠的四聚体→形成原纤
丝→形成中间纤维
解析:中间丝为细胞骨架之一,其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形成双股螺旋
的二聚体→组成与此相反半重叠的四聚体→形成原纤丝→形成中间纤维。
11. 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差异造成的,而基因表达的
差异又是由于造成的。
答案:组织特异性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表达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
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差异造成阐明的。
而基因表达的空间又是由于组织特异性基因在时间和差异上的差异表
达造成的。
12. 生物体内的化学信号分子一般可以分为和两类。
答案:亲脂性的信号分子|亲水性的信号分子
解析:信号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它们既不全是营养物,又
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也不是酶,而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
信息的物质,它们唯一的功能是与细胞受体,如激素、局部介质、神
经递质等结合并传递信息。
信号分子根据溶解性通常可分为水溶性亲
脂性和亲水性的两类。
13. p62和gp210是核孔复合体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其中代表一类结构性跨膜蛋白;代表一类功能性的核孔复合体蛋白。
答案:gp210|p62
解析:核孔复合体是镶嵌在内外核膜上的篮状复合体结构,主要由胞
质环、核质环、核篮等结构组成。
核孔复合体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
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
p62和gp210是核孔复合体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成分,gp210代表一类结构性跨越膜蛋白,p62代表一类功能性的
核孔复合体蛋白。
14. 细胞生物学研究总的特点是。
答案:从静态分析到活细胞的动态综合
解析:现代细胞生物学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
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生物学总的特点是从
静态分析到活细胞的动态综合。
15. 组成细肌丝主要的三种蛋白质是:、、。
组成粗肌丝的主要蛋
白成分是:。
构成微管的蛋白有两类:和。
答案: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肌球蛋白|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
解析:肌丝可分为细肌丝与粗肌丝。
细肌丝首要由肌动蛋白、原肌球
蛋白和肌钙蛋白,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
微管是真核细胞普遍
存在的一种纤维结构,构成微管的蛋白有两类: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
蛋白。
肌球蛋白具有聚合特征和解聚的动力学特性,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分裂、信号转导及输送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6. 核被膜由两层单位膜组成,两层膜厚度都为,面向胞质的一层
膜为,其表面附有,与相连续,面向核质的一层膜为,其上附着的蛋
白纤维网是。
答案:7.5nm|外核膜|核糖体|糙面内质网|内核膜|核纤层蛋白
解析:核膜具有两层单位膜,两层膜的厚度都为7.5nm,面向胞质的
一层膜为外核膜,其表面附有核糖体,与糙面内质网相连续,面向核
质的一层膜为内核膜,其上附着的蛋白纤维网是核纤层蛋白。
17.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有、。
特殊显微镜有荧光显微镜、等类型。
答案:显微分光光度分析|流式细胞仪|相差显微镜
解析: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有显微分光光度分析和流式细胞仪。
显
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偏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
镜和数码显微镜,一般而言显微镜有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等类型。
18. 核仁是真核细胞核内高度动态的结构,在有丝分裂中表现出周
期性的和,核仁的大小、形状和数目可以反映出生物种类、细胞的和
的变化。
答案:消失|重建|类型|代谢状态
解析:核仁是真核细胞核内高度动态的结构,其大小、纹路和数目随
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起伏。
核仁在有丝分裂中表
现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的大小、形状和数量可以反映出生物种类、细胞的生物体类型和代谢状态的变化。
4、简答题(40分,每题5分)
1. 概述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答案:细胞核是细胞内一个重要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的指挥中心。
真核哺乳动物的细胞核由四部分组成: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
(1)核被膜
①特点
a.核被膜包裹在细胞核的外面,由内外两层膜构成。
b.核被膜内面有纤维状蛋白质组成的核纤层。
c.核被膜上为有许多小孔,称为核孔,核孔和核纤层紧密结合形成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固体的孔道。
②功能:a.将DNA与细胞质隔开,成形了核内特殊的微环境,保护DNA分子免受损伤。
b.在物质转运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2)染色质
①特点:真核细胞中的染色质主要由DNA和组蛋白组成,也有少量RNA和非组蛋白。
单位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可以进一步浓缩而成为形态粗大的。
②功能:有机体的携带者。
(3)核仁
①特点:核仁是细胞核中的球形或椭球形结构,富含蛋白质和
RNA分子。
②功能:a.参与RNA基因的转录;b.参与RNA前体的加工;c.参与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
(4)核基质
①特点:不溶性基质是细胞核中由蛋白质细纤维组成的核纤维网
架结构。
②功能
a.为DNA的复制提供支架。
DNA是以复制环的形式锚定在核
骨架截叶上的,核骨架上有DNA复制所需要的酶,DNA的自主复制序列也结合钢制在核骨架上所。
b.基因转录加工的场所。
RNA的转录同样需要DNA密序在核
骨架上才能进行,核骨架上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使之固定于核骨架上。
RNA的合成在核骨架上展开,新合成的RNA也结合在核骨
架上所,并在这里成功进行加工和修饰。
c.与染色体构建有关。
核骨架与染色体骨架为管状同一类物质,染色质纤维织物就是结合在核技术骨架上,形成放射环状的结构,在
分裂期进一步包装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染色体。
解析:空
2. 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类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生物学
意义又是什么?
答案:(1)蛋白质合成细胞膜起始于细胞质动物细胞中“游离”核糖体,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一边延伸一边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
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
①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
②膜的整合蛋白;
③构成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
(2)生物学意义:蛋白质在内质网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中的一些酶进行修饰和加工,这些为内质网蛋白质准确有效地到达目的地提供了必要条件。
解析:空
3. 简要说明进行细胞拆合所使用的方法。
答案:细胞拆合技术是把细胞核与细胞核分离开来,然后把不同来源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配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
又可分为细胞核质分离技术和细胞核质兼并技术。
方法包括:
(1)物理法,采用机械法或UV法。
电子零件法指用显微操作仪生殖细胞吸出细胞核,移入到新的去核细胞中的方法;UV法指紫外线照射去除真核细胞特异性的活性,再东迁新的细胞核。
(2)化学法。
细胞松弛素B处理诱发细胞向外排核,形成胞质体及微核体,将不同的胞质体和核体重新融合形成新的杂交细胞。
解析:空
4. 质膜有何基本特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案:(1)质膜的基本特性:
①镶嵌性: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蛋白质的镶嵌面为;或按二维
排成相互交替的镶嵌面。
②蛋白质极性:膜内在性蛋白质的极性区突向膜表面,而非极性
部分埋在双层内部。
③流动性: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和脂质具有相对侧向流动性。
④不对称性:膜中各组分的排列是不对称的。
⑤通透性: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表面表层成为通透性的屏障,其
中含有的各种能使特异的物质通过这个屏障。
(2)影响因素:包括膜本身的组分,遗传因子及环境因子等。
①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含量增加会增大膜的流动性。
②糖类链的饱和度:脂肪酸糖类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
流动性增加。
③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非常高,膜流动性降低。
④卵磷脂鞘磷脂:该所占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
黏度高于卵磷脂。
⑤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碱度、离子强
度等。
解析:空
5. 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有几种方式被限制在质膜的特定区域?膜蛋
白与多种锚定连接蛋白形成结构区域的膜会流动吗?
答案:(1)膜蛋白被限制在质膜特定区域方式:
①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与胞外基质锚定连接被在基底膜特定区域。
②与胞内骨架蛋白锚定连接被限制在黏着斑区域。
③细胞质之间可能通过跨膜连接蛋白被限制在锚定连接区域等方
式被限制在质膜的特定区域。
(2)膜蛋白与多种锚定连接蛋白质形成结构的膜蛋白流动性明显下降,而膜蛋白的各种锚定结构对脂双层的流动性影响不显著,因为
脂质分子仍可围绕在锚定的膜蛋白周围分子混杂,因此膜蛋白与锚定
连接蛋白质形成结构区域的膜仍然会流动,只有这些区域的膜蛋白流
动性明显下降了。
解析:空
6. 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的检验点,细胞周期中检验点的生理作用
是什么?[中山大学2019研]
答案:(1)在细胞周期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细胞周期检验点或称为调控点,能够帮助以保证细胞周期中的关键事件能够高度准
确地顺利完成。
主要包括G1期检验点、S期损伤检验点、G2M检验点抽样以及中晚期检验点等。
(2)细胞周期中的主要检验点及其作用如下:
①G1期检验点:在G1期的晚期阶段,分裂的细胞可以通过一个时期进入S期,开始细胞核DNA合成,并继续运行直到完成细胞分裂,这个特定时期称为检验点。
在酵母中称为起始点(start),在哺
乳动物中称为限制点(R点)。
G1期检验点的多半事件包括:DNA
是否损伤,细胞外地理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等。
防止DNA损伤或突变的细胞进入S期。
②S期检验点:其主要事件是检查DNA复制是否完成。
出现损伤或未完成则减缓显现出来合成速度或使DNA修复。
③G2期检验点:细胞能否顺利进入M期要受到G2期检验点的
控制。
G2期检验点的多半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是否已生
长到合适大小,个体差异是否利于细胞分裂转录等。
阻止带有DNA
损伤的细胞进入M期,使得细胞缺损有充足的时间将损伤的DNA修复。
④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检验点):可以阻止染色体固化,
直到姐妹染色单体正确地连接于有丝分裂纺锤体。
纺锤体组装检验事
件点的主要事件包括:监控纺锤体染色微管与染色单体着丝粒的连接,染色体在赤道面的队列和向纺锤体两极的分离等。
若这些事件未正确
成功进行,检验点将阻扰细胞从分裂中期进入后期。
解析:空
7. 将分离的亚线粒体和完整线粒体分别悬浮在酸性和碱性溶液环境中,二者的代谢活性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亚线粒体是指在超声波将线粒体震碎后线粒体内膜碎片自
然卷形成颗粒朝外的小膜泡,有着丝氨酸电子传递和磷酸化功能。
线粒体和亚线粒体内部的生存环境环境都迫近中性,因此酸性和
氯化钠环境中都可以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浓度差。
完整线粒体中,线粒体结构完整,内膜上的ATP合酶分布在基质中会,而亚线粒体是
由内膜外翻并重新封闭形成的,其中ATP合酶暴露在外侧。
(1)在酸性环境中,质子可以通过完整线粒体的原始质子通道,驱动ATP合成;而亚细胞质中则不会发生ATP生成。
(2)在碱性环境中,亚线粒体内部的质子跨膜流动,驱动ATP 生成;而完整线粒体中则不发生ATP生成。
解析:空
8. 什么是对控基因?在果蝇的发育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对控基因是控制副节形成的管控基因,由于这种基因发生表型,可引起每隔一节缺一节,因此之故称为对控基因。
(2)对控基因在果蝇的发育中的作用:
果蝇胚胎共分14个副节,每一个副节在特定的一组基因控制下成为一个独立的发育单位。
前3个副节可以参与形成头部体节,再3个副节形成胸部体节,最后8个副节逐步形成腹部体节。
副节与从此以后的体节并不对应,每体节是由一个副节的偶奇和后一个副节的前区组成。
胚胎前部的副节发生了尾端融合,因此头区不分节。
对控基因包括fushi、taraz、hairy、evenskipped基因等,它们在细胞副节的条纹中表达,编码产物是转录因子。
每一个对控基因在7个副节中表达,表达的副节在可以是偶数,也可以是奇数副节,表达后产生7条表达条纹。
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条纹的出现为各不相同一渐变过程,棕色的最初边缘模糊,随后才逐渐明显。
每一条纹中表达的基因分别编码不同的间隔基因和母体基因受
解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