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保护我们的家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保护我们的家园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造成水稻减产的原因中,与食物链受到破坏有关的一项是()A.农药使用不当
B.连续干旱
C.化肥使用不当
D.大量捕捉青蛙使害虫繁殖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B.关爱生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C.保护和爱护生物只是大人的事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3.一农场为保护家禽不受伤害,对蛇进行了大量捕杀,致使鼠类猖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鼠类失去了天敌B.生态平衡遭破坏
C.食物链被破坏D.以上说法都对
4.呼伦贝尔草原曾因狼对牧业威胁,影响人畜安全而遭到大规模捕猎,致使以后野兔迅速增殖,加速了草场的退化.野兔数量增加是因为()
A.野兔喜欢吃草B.野兔与牛、羊互不干扰
C.野兔失去了天敌狼D.牧民爱护野兔
5.人工林经常会发生松毛虫爆发的情况,这是因为()
A.生产着的数量多
B.地处偏僻地带,无法使用农药
C.人工林树种单一
D.消费者少,松毛虫没有天敌
6.在珠江三角洲某产粮区,近几年人们大量捕杀青蛙赚钱,致使该地区水稻产量大幅下降.造成减产的原因是()
A.造成了环境污染B.食物链遭到破坏
C.植被受到了破坏D.造成了自然灾害
7.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草食性动物B.肉食性动物C.动物D.植物
8.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A.成分简单B.分解者功能弱
C.容易出现环境污染D.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9.在牧草区,用网子将牧草罩住后,草的叶子几乎被昆虫吃光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B.昆虫繁殖快C.环境污染D.食物链破坏10.微生物能将土壤中轻度的农药污染分解掉,这说明()
A.农药污染不会产生危害
B.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微生物以农药为食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12.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受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但这种能力是的。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3.美洲某草原为保护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结果若干年后,鹿种群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1905年以前鹿种群能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原因主要是.
(2)该曲线图中显示鹿种群增长极限(K)为10万头,由图分析如欲保持该草原鹿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应控制鹿种群数在头以内;而按逻辑斯谛模型计算,种群密度以
K计算就维持在为好.
(3)由此变化可见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是.
14.请你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了南极的马里恩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到了小岛上。

两年后,老鼠的数量迅速增加,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了四只家猫,结果,老鼠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为挽救鸟类,南非当局用直升机向猫扫射。

(1)两年后,老鼠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这个小岛上,猫为什么会成为灾难?
(3)从这则资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5.分析下面的资料。

①20世纪50~60年代,麻雀因啄食农作物被列为害鸟,我国展开了“剿灭麻雀”的运动。

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曾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6172只,获取雀卵265968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应该保护麻雀。

这是为什么?
②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

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
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

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想一想,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

蚂蚁“侵食”金合欢,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如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情况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有蚂蚁生活的
金合欢10个月中的存活率/%4372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5月25日至6月16日0→6.2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31.0→72.9讨论
(1)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是否会无限增长?为什么?
(3)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4)从上述资料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7.2 保护我们的家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造成水稻减产的原因中,与食物链受到破坏有关的一项是()A.农药使用不当
B.连续干旱
C.化肥使用不当
D.大量捕捉青蛙使害虫繁殖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食物链,据此答题.
【解答】解:A、农药使用不当与水稻减产有关,但与食物链受到破坏无关,A错误。

B、连续干旱能造成水稻减产,与食物链受到破坏无关,B错误。

C、化肥使用不当能造成水稻减产,与食物链受到破坏无关,C错误。

D、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

D正确。

故选:D。

【点评】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和食物链学生应重点掌握.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B.关爱生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C.保护和爱护生物只是大人的事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据此解答.
【解答】解:A、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A正确;
B、人类有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爱生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B正确;
C、保护和爱护生物是每个人的事,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点评】明确一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3.一农场为保护家禽不受伤害,对蛇进行了大量捕杀,致使鼠类猖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鼠类失去了天敌B.生态平衡遭破坏
C.食物链被破坏D.以上说法都对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农场里的一条食物链中,植物→鼠→蛇,如果大量捕杀蛇,破坏了食物链,使鼠增加,由导致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4.呼伦贝尔草原曾因狼对牧业威胁,影响人畜安全而遭到大规模捕猎,致使以后野兔迅速增殖,加速了草场的退化.野兔数量增加是因为()
A.野兔喜欢吃草B.野兔与牛、羊互不干扰
C.野兔失去了天敌狼D.牧民爱护野兔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种类和数量越多调节能力越强.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生物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
【解答】解:如果人们随意的杀死某种生物,则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有所改变,自我的调节能力就会减弱;在生态系统中由于生物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

呼伦贝尔草原曾因狼对牧业威胁,影响人畜安全而遭到大规模捕猎,致使以后野兔迅速增殖,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故选:C。

【点评】知道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5.人工林经常会发生松毛虫爆发的情况,这是因为()
A.生产着的数量多
B.地处偏僻地带,无法使用农药
C.人工林树种单一
D.消费者少,松毛虫没有天敌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据此答题.
【解答】解:人工林的基因多样性流失,种类单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减少,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所以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果将马尾松林与其它树种形成混交林,则能增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故选:C。

【点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种类、数量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6.在珠江三角洲某产粮区,近几年人们大量捕杀青蛙赚钱,致使该地区水稻产量大幅下降.造成减产的原因是()
A.造成了环境污染B.食物链遭到破坏
C.植被受到了破坏D.造成了自然灾害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食物链,图中的食物链是水稻→害虫→青蛙;据此答题.
【解答】解: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

故选:B。

【点评】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和食物链学生应重点掌握.
7.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草食性动物B.肉食性动物C.动物D.植物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答】解: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第一个营养级。

因此,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

故选:D。

【点评】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能量流动的特点,此题便能理解.
8.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的原因是()
A.成分简单B.分解者功能弱
C.容易出现环境污染D.消费者主要是人类
【分析】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很弱.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很弱;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
9.在牧草区,用网子将牧草罩住后,草的叶子几乎被昆虫吃光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B.昆虫繁殖快C.环境污染D.食物链破坏【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果人为地对生态系统施加干扰,就会破坏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而形成的这种关系.
【解答】解:在天然牧草区中存在着由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组成的食物链。

当草场被网子罩上后,这一食物链被破坏,虫子因不能被食虫鸟所食而大量繁殖,最终将草的叶吃光。

而未被网子罩上的草场,因食物链未被破坏,牧草生长良好。

因此在牧草区,用网子将牧草罩住后,草的叶子几乎被昆虫吃光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故选:D。

【点评】在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就可能打破原来的平衡.
10.微生物能将土壤中轻度的农药污染分解掉,这说明()
A.农药污染不会产生危害
B.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微生物以农药为食
【分析】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并逐级递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解答】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微生物能将土壤里轻度的农药污染物分解掉,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搞清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关系、生物富集关系等.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解答即可。

【解答】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复杂。

【点评】关键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2.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受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因此,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

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所以,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受到破坏。

故答案为: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点评】理解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3.美洲某草原为保护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结果若干年后,鹿种群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1905年以前鹿种群能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捕食者(美洲狮和狼)的捕食作用造成不平衡.
(2)该曲线图中显示鹿种群增长极限(K)为10万头,由图分析如欲保持该草原鹿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应控制鹿种群数在4万头以内;而按逻辑斯谛模型计算,种群密度以K计算就维持在K/2为好.
(3)由此变化可见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是互为生存条件不可分离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书写及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规律,据题目逐项作答.
【解答】解:(1)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是美洲某草原为保护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结果若干年后,鹿群的变化曲线,由此曲线可判断美洲狮和狼与鹿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由于捕食者(美洲狮和狼)的捕食作用造成不平衡.
(2)该曲线图中显示鹿种群增长极限(K)为10万头,由图分析如欲保持该草原鹿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应控制鹿种群数在4万头以内;而按逻辑斯谛模型计算,种群密度以K 计算就维持在K/2 为好.
(3)由此变化可见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是互为生存条件不可分离的.
故答案为:(1)由于捕食者(美洲狮和狼)的捕食作用造成不平衡(2)4万;K/2 (3)互为生存条件不可分离的
【点评】生态系统部分有关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章节,因而复习时应该多多注意.14.请你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了南极的马里恩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到了小岛上。

两年后,老鼠的数量迅速增加,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了四只家猫,结果,老鼠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6万只猫每天要吃掉60万只鸟,为挽救鸟类,南非当局用直升机向猫扫射。

(1)两年后,老鼠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岛上食物充足,气候适宜,老鼠大量繁殖,由于缺乏天敌,数量急剧增加。

(2)在这个小岛上,猫为什么会成为灾难?猫以老鼠和鸟类为食物,岛上老鼠和鸟类众多,所以猫由于食物充足,并且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进而成为岛上的灾难。

(3)从这则资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动物对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岛上食物充足,气候适宜,老鼠大量繁殖,由于缺乏天敌,数量急剧增加。

(2)猫以老鼠和鸟类为食物,岛上老鼠和鸟类众多,所以猫由于食物充足,并且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进而成为岛上的灾难。

(3)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动物对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岛上食物充足,气候适宜,老鼠大量繁殖,由于缺乏天敌,数量急剧增
加。

(2)猫以老鼠和鸟类为食物,岛上老鼠和鸟类众多,所以猫由于食物充足,并且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进而成为岛上的灾难。

(3)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动物对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点评】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时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和灵活答题。

15.分析下面的资料。

①20世纪50~60年代,麻雀因啄食农作物被列为害鸟,我国展开了“剿灭麻雀”的运动。

据有关资料记载,上海市曾在5天内就消灭麻雀686172只,获取雀卵265968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应该保护麻雀。

这是为什么?
②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

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
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

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

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想一想,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

蚂蚁“侵食”金合欢,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如表是用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情况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有蚂蚁生活的
金合欢10个月中的存活率/%4372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5月25日至6月16日0→6.2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31.0→72.9讨论
(1)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是否会无限增长?为什么?
(3)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你认为蚂蚁“侵食”金合欢,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害吗?
(4)从上述资料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分析】(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种类和数量越多调节能力越强,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生物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这种平衡的出现是因为生态系统就要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解:①在20世纪60年代,展开了“剿灭麻雀”运动,是因为麻雀啄食粮食糟蹋农作物,为了防止麻雀糟蹋粮食,所以消灭麻雀。

②如果狼被大量捕杀,野兔因天敌减少,食物充足,大量繁殖,数量增加。

因此,野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狼减少,野兔大量繁殖。

③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有蚂蚁栖居的金合欢10个月中的存活率高,而且幼苗生长的高度也高,因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蚂蚁栖居在金合欢中,这对金合欢的生长有利。

(1)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因为在生态系统中,青蛙与其他生物蛇、麻雀、害虫、小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青蛙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它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2)不能。

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

动物还受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所限,其数量也不可能无限的增长。

如当青蛙数量增加时,蛇以青蛙为食,它就会因为食物的增加而数量增加,那么青蛙的数量就受到了限制。

(3)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没有害处。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故答案为:①麻雀啄食粮食糟蹋农作物,为了防止麻雀糟蹋粮食,所以消灭麻雀;
②狼被大量捕杀,野兔因天敌减少,食物充足,大量繁殖,数量增加。

③有利;
(1)不能;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
(2)不能;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
(3)无害;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