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山东)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 34物质的制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率 B.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C.操作③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 D.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杂质 3.(2018 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三检测)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连苯三酚的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 O2;CuCl 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 CO,且易被 O2 氧化。拟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和 KOH 溶液逐一吸收混合气 体(由 CO2、CO、N2 和 O2 组成)的相应组分。有关该方案设计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上述 3 种吸收剂,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 CO2、O2 和 CO B.其他两种吸收剂不变,O2 的吸收剂可以用灼热的铜网替代 C.CO 的吸收必须在吸收 O2 后进行,因为 CuCl 的盐酸溶液会被 O2 氧化 D.在 3 种气体被逐一吸收后,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 HCl 4.(2018 江苏化学,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 Na2CO3 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 H2CO3 的酸性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 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 I2在 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 B
色,下层显紫红色
解度
C
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 Cu2+的氧化性
烧瓶 C 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 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 3S(s)+2H2O(l) (Ⅱ)
S(s)+Na2SO3(aq) 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 B 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变蓝说明是氨气(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①MnO2+4H++2Cl- Mn2++Cl2↑+2H2O ②干燥 将 FeCl3 固体溶解在少量浓盐酸中,然后加蒸馏水稀
释至所需体积 ③调节两侧液面相平,读数。收集结束后,再次调节两侧液面相平并读数,两次读数差值即 为所收集氯气的体积
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 D 的作用是 。
,则整Biblioteka 装置 E 中为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 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 C 中 Na2S 和 Na2SO3 物质的量之比
为
。
(3)装置 B 的作用之一是观察 SO2 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
a.蒸馏水
b.饱和 Na2SO3 溶液 c.饱和 NaHSO3 溶液 d.饱和 NaHCO3 溶液 实验中,为使 SO2 缓慢进入烧瓶 C,采用的操作是 点的现象是 。
已知:Cr2(橙色)+H2O 2Cr(黄色)+2H+ (1)进行实验ⅰ和ⅱ:
序号 ⅰ ⅱ
操作
现象
向 2 mL pH=2 的 0.05 mol·L-1 K2Cr2O7 橙色溶液中滴加饱和 Na2SO3 溶液(pH 溶 液 变 绿 色 ( 含
约为 9)3 滴
Cr3+)
向 2 mL pH=8 的 0.1 mol·L-1 K2CrO4 黄色溶液中滴加饱和 Na2SO3 溶液 3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1)制备并收集纯净的氨气。
①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填接口编号)。
②简述检验氨气的操作方法
。
(2)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①制备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将纯净的氯气通入事先放入铁粉的两通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制取氯化铁(极易吸水),则在玻璃管右侧需
要直接连接一个
装置。若将制得的氯化铁配制成溶液,请简述操作方
7.A 需将浓盐酸慢慢加入浓硫酸的底部制取 HCl,A 项正确;管式炉中发生反应 4HCl+O2
2Cl2+2H2O,氧
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B 项错误;实验结束时先从④中拿出导管,再停止加热,关闭 K,防止发
生倒吸,故 C 项错误;因为 NH3 极易溶于水,装置 Q(贮气瓶)装有水,不可用于贮存 NH3,故 D 项错误。 8.答案 (1)①b(c)→i→j→k→m(→i→j)→n 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 pH 试纸)与气体接触,若试纸
向 NaCl、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 AgNO3 溶 Ksp(AgCl)> D
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
5.(2018 天津耀华中学月考)欲用下图装置对所制备的气体进行除杂检验,其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
制备气体
X(除杂试剂)
Y(检验试剂)
A CH3CH2Br 与 NaOH 乙醇溶液共热 B 电石与 NaCl 水溶液 C C2H5OH 与浓硫酸加热至 170 ℃ D 生石灰与浓氨水
H2O H2O 饱和 NaHSO3 溶液 浓硫酸
酸性 KMnO4 溶液 Br2 的水溶液 酸性 K2Cr2O7 溶液 石蕊溶液
6.(2018 河南豫南豫北名校高三精英联赛)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夹持装置 未画出)( )
A.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 K+ B.用装置乙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用装置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D.用装置丁加热熔融 NaOH 固体 7.(2019 河北邢台高三月考)实验室用 HCl 和 O2 制备氯气并检验氯气性质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浓盐酸、浓硫酸 B.管式炉中发生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关闭 K,再从④中拿出导管 D.装置 Q(贮气瓶)可用于贮存 NH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1 分) 8.(2018 山东枣庄一模)(16 分)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备某些气体,并探究相关物质的性质,需要的仪 器如下图所示,部分装置可重复选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课时规范练 34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49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9 山东临沂兴华学校高三月考)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配制 1.0 mol·L-1 CuSO4 溶液 把 25 g 胆矾晶体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
滴
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ⅰ中现象: ②实验ⅱ说明在碱性条件下, (2)继续进行实验:
。 。
序号 操作
现象
ⅲ 向 2 mL 蒸馏水中滴加 pH=2 的 0.05 mol·L-1 K2Cr2O7 橙色溶液 3 滴
溶液变成浅黄色
ⅳ 向 2 mL 饱和 Na2SO3 溶液中滴加 pH=2 的 0.05 mol·L-1 K2Cr2O7 橙色溶液 3 滴 溶液变黄色
法
。
③可以用 E 装置收集并测量氯气的体积,其操作为
。
(3)标准状况下,在 D 中可以发生反应 3Cl2+2NH3 N2+6HCl。首先在烧瓶中收集满氯气,然后关闭止水夹 1、
3,打开止水夹 2,通入 NH3 至上述反应恰好完全进行并关闭止水夹 2。若此时仅打开止水夹 3,D 中烧瓶中的
现象为
。
9.(2018 江淮十校高三联考)(17 分)为探究 Na2SO3 溶液和铬(Ⅵ)盐溶液的反应规律,某同学进行实验如下:
①实验ⅲ的目的是
。
②继续向ⅳ中所得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绿色,说明
。
③根据实验ⅰ~ⅳ可推测铬(Ⅵ)盐中铬元素的稳定存在形式(填微粒符号):
酸性条件 碱性条件
10.(2014 山东,31)(18 分)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 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 器)模拟生产过程。
。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 C 中反应达到终
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 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
。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 C 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 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 Na2SO3、Na2SO4 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 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 已知 Na2S2O3·5H2O 遇酸易分解:S2+2H+ 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 溶液、AgNO3 溶液。
课时规范练 34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A 25g 胆矾是 0.1mol,溶液体积是 0.1L,硫酸铜溶液的浓度是 1mol·L-1,A 项正确;检验硫酸根时首先加 入盐酸,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B 项错误;硫酸钙微溶,应该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 备二氧化碳,C 项错误;将饱和的 FeCl3 溶液滴加到沸腾的蒸馏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 项错误。 2.D 操作①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故 A 项正确;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 MnO2、 NH4Cl、ZnCl2 等物质,NH4Cl、ZnCl2 易溶于水,MnO2 难溶于水,操作②是把固体与溶液分离,应是过滤,故 B 项 正确;由图可知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通常把泥三角放在三脚架上,再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故 C 项正 确;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黑 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杂质,故 D 项错误。 3.B 根据题意,CuCl 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 CO,且易被 O2氧化,因此需要在 CuCl 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 CO 之前吸收氧气,二氧化碳能够与连苯三酚的碱性溶液反应,因此需要在连苯三酚的碱性溶液定量吸收 O2 之 前吸收二氧化碳,则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 CO2、O2 和 CO,故 A 项说法正确;CO 和 O2 在通过灼热的铜 网时能够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 B 项说法错误;根据 A 项的分析,可知 C 项说法正确;CO 的吸收在最后, 由于使用的是 CuCl 的盐酸溶液,HCl 容易挥发,在 3 种气体被逐一吸收后,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挥发出来 的 HCl,故 D 项说法正确。 4.B 苯酚与 Na2CO3反应生成苯酚钠和 NaHCO3,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 HC,A 项错误;碘易溶于 CCl4,微溶于水,B 项正确;Fe 与 Cu2+反应生成 Cu 和 Fe2+,氧化剂为 Cu2+,氧化产物为 Fe2+,则 Cu2+的氧化性强于 Fe2+,C 项错误;Cl和 I-的浓度未知,若 c(Cl-)=c(I-),则可以得出该结论,否则不能得出题中结论,D 项错误。 5.A CH3CH2Br 与 NaOH 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而挥发的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检验的进 行,需要用水吸收乙醇,故 A 项正确;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中有硫化氢杂质,均具有还原性,应该用硫酸 铜溶液除去硫化氢,故 B 项错误;乙醇在浓硫酸加热至 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同时乙醇和浓硫酸 在 170℃以上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碳、二氧化硫气体和水,含有的杂质二氧化硫不能被饱和 NaHSO3 溶 液吸收,而二氧化硫也能使酸性 K2Cr2O7溶液褪色,故 C 项错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 热,使浓氨水分解,放出氨气,氨气能够与浓硫酸反应被吸收,不能检验到生成的氨气,故 D 项错误。 6.B 观察 K 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图可知,A 项错误;Fe 为正极,锌为负极,铁被保护,则溶 液中没有 Fe2+,滴入 K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生成,则可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 项正确;为了使 反应物充分反应,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由图可知,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故 C 项错误;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 与 NaOH 反应,仪器选择不合理,可使用铁坩埚,D 项错误。
B 证明某溶液中含有 S
向该溶液中滴入 BaCl2 溶液
C 实验室制大量 CO2
向稀硫酸中加入大理石
D 制备 Fe(OH)3 胶体
将饱和的 FeCl3 溶液滴加到热 NaOH 溶液中
2.(2018 湖南郴州质量检测)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 MnO2、NH4Cl、 ZnCl2 等物质。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