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巴南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重庆市巴南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在市区种草植树
2.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A.B.
C.D.
3.小明洗水果时,发现不同的水果在水中静止时所处位置是不一样的。

葡萄在水中下沉后静止在容器底部;苹果漂着,
大约有1
4
体积露出水面;青枣也漂着,约有
9
10
体积在水中,如图所示。

他的四个小伙伴看到后,一人说了一句话,
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刚说“苹果漂浮在水面上,说明苹果受到的浮力比苹果受到的重力大”
B.小华说“葡萄沉在容器的底部,葡萄受到的浮力不一定比葡萄受到的重力小”
C.小强说“青枣和苹果相比,青枣的密度更接近水的密度”
D.小峰说“苹果的密度比葡萄密度大”
4.汉乐府《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在此情景中参照物应选择
A.莲叶B.田野C.鱼D.池塘
5.2019年12月26日,我国天宇上演壮观的日食天象。

下列光现象中,与日食成因相同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桥的倒影
C.小孔成像
D.水杯中的笔
6.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手电筒.只有将它来回摇动,小灯泡就能发光.能说明手电筒工作的原理图是
A.B.
C.D.
7.如果用一块红色玻璃对着蓝字看,看到的字是()
A.红色B.蓝色C.白色D.黑色
8.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人越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大
9.下列现象能生动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是()
A.B. C.D.
10.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
C.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防止水蒸气液化
1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1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B.图②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
C.图③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④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
B.“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早春河面上冰层消融B.初夏海面上雾气弥漫
C.深秋的草木上结了霜D.寒冬的树上出现雾凇
15.如图所示,女子锣鼓队正在隆重表演.其中的一环节是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此时鼓声就立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A.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B.手吸收了声音的传播
C.手使鼓面的振动停止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16.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D.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在四只规格相同的量筒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酒精、17.已知几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ρρρ
海水水
硫酸酒精
水、海水、硫酸,则()
A.液面高度相等B.硫酸液面最高C.海水液面最高D.酒精液面最高
18.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
平刚好平衡,则
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
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
19.科学家测量一个物理量时,往往很仔细地测量很多次,他们希望()
A.所有的测量结果都完全相同B.能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测量结果
C.除个别测量外,其他测量结果完全相同D.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使测量误差小一些
20.TFBOYS是近几年最具人气的中国男子演唱组合,由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三位成员组成(如图所示)。

他们演唱的《青春修炼手册》等歌曲被青少年们所熟悉。

唱歌时,尽管他们的声音很相近。

但是粉丝们却能分辨出是他们中的哪个人唱的,这主要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A.声速B.音调C.音色D.响度
21.下列实例中,属于凹透镜应用的是()
A.近视镜片B.照相机镜头C.投影仪镜头D.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
22.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是32℃B.一张书桌的高度约0.8m
C.你的脉搏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min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2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摔碎后的玻璃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固体的密度肯定大于液体的密度
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24.在舞台追光灯照耀下,小红的演出服看起来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儿变成绿色,一会儿变成蓝色。

则小红演出服的颜色是
A.红色B.绿色
C.蓝色D.白色
25.以下与中学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8℃
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3s
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5m/s
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
26.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是
A.三者都对B.甲对C.乙对D.丙对
27.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铁块熔化成铁水B.将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
C.将铁块轧成薄铁片D.将铁块切掉其中一个小角
28.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9.在下面四幅图中,图文相符的是()
A.电动机利用图示原理制成的
B.电铃是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
C.发电机是利用图示原理制成的
D.扬声器是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0.古时候的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地面振动
B.马蹄声可以沿地面传播
C.马蹄声在空气中不能传播
D.声音在土地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
31.《西游记》中讲到有一回唐僧师徒被妖怪擒住要放在蒸笼里蒸,妖怪认为猪八戒皮厚,应放在最下层蒸格里.孙悟空认为妖怪外行,最上层蒸格中的食物是最容易熟的.孙悟空的说法是正确的,原来蒸笼中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食物先熟.
3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灯丝中的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是从______(选填“A到B”或“B到A”)。

33.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_____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_____。

34.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是_____热过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_____热过程。

35.科学工作者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2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则海底该处距海面的深度为___________m(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31 m/s),这种方法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超声波的频率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20000赫兹,人耳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

36.“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能区分开“蝉”和“鸟”的叫声,是依据声音的_____不同;茂盛的森林有吸声的作用,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37.小明用一架最小砝码为5g、已经调节好平衡的天平称量某一物体,称量结束,在记录质量为118.4g时发现物体放
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另外,又发现右盘下面还重叠多放了一个托盘,接着他正确测量了该多余的那个托盘的质量为1.4g,则该被称量物体的质量为_____g。

38.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______成小水滴落下来。

39.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吸热所致.
40.身高为1.65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3米,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_米,像的高度是______米。

如果人向镜面前进了0.7米,那么像的高度将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
4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时,小明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接着小明应______(选填“先点燃蜡烛后调节高度“或“先调节高度后点燃蜡烛“);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实验中,为了确定像的位置,正确的做法是______直到光屏上的像最清晰;
(3)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时,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2.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梦想小组用图所示的方法获取了凸透镜的焦距。

右图是该小组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清晰成像现象,生活中的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2cm的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清晰的像,小华同学用物理课本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梦想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像是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3)小华同学将课本移开,小君同学取下自己佩戴的近视眼镜,将其中一片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

小华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方(选填“前”或“后”);
(4)小华再次将蜡烛移动到标尺上的32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光屏上_____成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
43.有一块体积为500cm3的冰,当这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少?水的体积是多少?(ρ冰=0.9×103kg/m3)44.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1、D
【详解】AB、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市区种植花草树木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3、C
【详解】A .苹果漂在水面上时静止,苹果受力平衡,即向上的浮力等于向下的重力,故A 错误;
B .葡萄沉在容器底部,葡萄此时受力平衡,它受向上的浮力、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

所以向上的浮力与支持力之和与向下的重力相等,即浮力一定小于重力,故B 错误;
C .青枣和苹果都漂浮,由
=F G 浮
得:
=gV Vg ρρ水排枣,
9910=10g V Vg ρρρ=水枣水
, gV Vg ρρ=水排苹果,
1-34=4
V
Vg ρρρ=苹果水(1)。

由此可知,青枣更接近水的密度,故C 正确;
D .当物体漂浮时:
=F G 浮,
gV Vg ρρ=水排苹果。

因为
V V <排,
所以
ρρ<苹果水,
当物体沉底时:
<F G 浮,
gV Vg ρρ<水排葡萄,
因为
=V V 排,
所以
ρρ>葡萄水,
由此可推知,
ρρ<苹果葡萄,
故D 错误。

4、A
【解析】A .由诗可知,鱼在莲叶的周围运动,所以相对于莲叶,鱼是运动的,故参照物为莲叶.A 符合题意.
B .鱼相对于田野的位置也在变化,但由于诗中没有出现原野这个物体,所以B 不符合题意.
C .鱼在此题中为要研究的对象,而不是参照物.故C 不符合题意.
D .鱼相对于池塘的位置也在变化,但由于诗中没有出现池塘这个物体,所以D.不符合题意.
5、C
【详解】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 .雨后的彩虹是空气疏密不均,光线发生折射造成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 不符合题意;
C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C 符合题意;
D .水杯中的笔是光在不同中介质中传播,光线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 不符合题意;
6、B
【详解】来回晃动手电筒时,手电筒中的永磁体在线圈中运动,运动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永磁体而言,线圈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小灯泡就会发光,所以上述现象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 A 、此图中有电源,即磁场中的导体通电后受力运动,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A 不符合题意; B 、此图中没有电源,即磁场中的金属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属于电磁感应现象,故B 符合题意;
C 、此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故C 不符合题意;
D 、此图中有电源,磁场中的线圈通电后受力运动,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7、D
红色玻璃吸收,所以我们看到字是黑色的。

故选D。

8、C
【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
【详解】A.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现象,故A错误;
B. C.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C正确;
D. 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与物距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点睛】
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征的掌握,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9、D
【详解】A. 人推车动,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 人接球,使球停止运动,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 手捏气球变形,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 甲、乙互相用力推,各自向后运动,体现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牙科医生为了看清病人口腔内无法直接看到的位置的病情,需要借助小平面镜,将平面镜放入口中,通过观察该部位平面镜中的像来诊断病情.由于口腔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小镜子发生液化而附着在平面镜上,使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为了防止水蒸气液化,医生总是先把小镜子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故D正确为答案.11、A
【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A。

12、D
【详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因此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
因此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的,故A正确;杨光模仿的是不同名人的声音的音色而不是音调,故B错;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故C正确;禁止汽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应选B.
14、A
【解析】A. 早春河面上冰的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故A正确;B. 初夏海面上雾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

故B错误;C. 深秋草木上结的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固态冰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

故C错误;D. 寒冬的树上的雾凇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

故D错误;故选A.
点睛:熔化指的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15、C
【详解】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选C。

16、A
【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相互作用力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解】AD. 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这两个力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小华上,大小相等,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为小华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故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即二力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二力是平衡力,故A正确;
B. 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小华,这二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二力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他对地面的压力和他所受到的重力,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小华,这二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二力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 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满足相互作用力中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个条件,所以这两个力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详解】A .因为m V
ρ=可知酒精、水、海水、硫酸的质量相同,由 ρρρρ海水水硫酸酒精>>>
可知,故酒精的体积最大。

因为四只量筒的规格相同,所以酒精的液面最高,A 选项错误;
B .由A 选项可知,酒精的液面最高,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由A 选项可知,酒精的液面最高,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由A 选项可知,酒精的液面最高,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

18、C
【详解】在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左盘中放三个乙球时,天平恰好平衡,所以,23m m 甲乙=,32
m m =甲乙,实心球甲和乙体积相同,即V V 甲乙=,由密度公式m V ρ=得:m V ρ=甲甲甲,m V ρ=乙乙乙;故m m 甲乙甲乙ρρ=;所以,32m m ρρ==甲甲乙乙
; 故选C .
19、D
【详解】由于测量方法或者测量工具的限制,测量结果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所以科学家测量一个物理量时,往往很仔细地测量很多次,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使结果更精确一些。

故选D 。

20、C
【详解】歌手唱歌时,尽管他们的声音很相近,但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粉丝们能分辨出是他们中的哪个人唱的。

故选C 。

21、A
【详解】A .近视镜片应用的是凹透镜,故A 符合题意;
B .照相机镜头应用的是凸透镜,故B 不符合题意;
C .投影仪镜头应用的是凸透镜,故C 不符合题意;
D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应用的都是凸透镜,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2、B
【解析】A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 项不符合题意;
B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 左右,书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 左右,故B 项符合题意;
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1m/s,相差不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D
【详解】A.摔碎后的玻璃所含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它还是玻璃,物质的性质没有变化,密度不变,A 错误;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如所水变成冰,质量是不变的,但密度发生变化,B错误;
C.常温下的液态水银它的密度大于很多固体的密度,C错误;
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即质量变成一半,但氧气罐的体积是不变的,罐中的氧气会均匀分布,即体积不变,
那么根据
m
V
ρ=可知,密度也变成一半,D正确。

24、D
【详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根据题意知道,演出服看起来一会儿变成红色,一会儿变成绿色,一会儿变成蓝色,说明演出服可以反射红色、绿色、蓝色等多种颜色,即小红演出服的颜色是白色,故D符合题意。

25、D
【详解】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A项不合题意;
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8s,B项不合题意;
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m/s,C项不合题意;
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比较符合实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26、B
【详解】甲同学测量数据为1.203m=120.3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且甲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甲同学的数据正确;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dm,测量结果准确到dm,而乙同学用的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丙同学测量数据为120.1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而丙同学用的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故丙同学的数据不正确;故选B.
【点睛】
27、D
【详解】ABC.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故ACD不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