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醋庄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
单元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总分:100)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能体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一特征的是 ( )
A.南京市整治交通违法行为 B.全国公安系统开展大练兵活动
C.某同学违反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D.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反间谍法” 2.关于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
B法律的适用范嗣要比道德的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C.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决定了其作用大于道德规范
D.只有法律这一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有约束力
3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列入犯罪行为以来,我国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

这充分说明 ( )
A.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C.违法和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D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4.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 )
A.小明上学迟到了,骑车闯红灯,遭路人谴责
B.小丽爸爸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
c.林某因盗窃邻居财物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D.小刚和几个同学打架
5. 2011年11月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并下达死刑执行命令,对“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贪污案件的案犯罗亚平依法执行死刑。

这一案例说明 ( ) A法律南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只对违法分子具有约束力
c.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D.只有犯罪行为才承担法律责任
6.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表明 (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律靠同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的
7因电梯出现故障快速下滑,造成19人受伤的大连“电梯门”事件,在大连市中山区
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

物业公司分别承担15%和85%的赔偿责任。

这表明 ( )
①法律有保护作用②电梯很危险,不该使用
③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以下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②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处罚适用于所有的一般违法行为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④有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是犯罪,犯罪行为必然触犯刑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党的十八大以来,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这表明 (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下列选项中对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二者都属于违法行为 B二者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C.二者的处罚的方法相同 D.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11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
A在路上骑车闯红灯,被警察罚款
B.胡某因酒后驾驶造成1死5伤的严重后果
c.在大街上拾到别人物品拒不归还原主
D.不履行合同
2013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
案作出一审宣判,对刘志军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朝徒刑十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参与刘志军犯罪历程的其他相关
当事人也将择日宣判。

据此回答12~13题:
12.这个案件警示我们 ( )
①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违反法律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③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④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就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之所以对刘志军作出死刑的判决,是因为 ( )
A.他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行为
B.他的行为情节不会危害他人
C.他的犯罪行为只对社会危害性,对他人没有危害
D.他的犯罪行为只对他人危害,对社会无害
14有一个中学生酷爱编程,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黑客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把他
带走了:警察带走他的原因是 ( )
①他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
②他的行为给国家、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
③他不听父亲的话
④他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中学生小明和他的爸爸一起出去吃饭,他爸爸在喝了很多酒以后,还坚持要开车回家。

小明进行了劝阻。

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哪些可以成为小明劝阻爸爸的正确理由( )
①法律禁正做的坚决不做,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②酒后驾车是一种违法行为③酒后驾车危害公共安全④稍微喝点酒可以开车,喝多了开车不安全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女大学生小郭在应聘某烹饪学校职位时,多次因该校“限招男性”的招聘条件而被拒绝,随后她提起了诉讼。

法院最终判决该校行为侵犯了小郭的平等就业权,应向其
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大学生小郭的行动表明 ( )
①平等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②应聘不成就可以起诉招聘者
③要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应积极依法维护自身平等权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17“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

”这句谚语的寓意是 ( )
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④学法才知法,知法一定不犯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我们应该 ( )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②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自觉依法自律④加强自身修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9小郑到某县法院工作,第一天接受了以下5个案件,哪一组属于涉嫌犯罪( )
①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
②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县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及
欠债数额在街头大屏幕上滚动播出,于是其中一个“老赖”起诉,说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③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
④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0.一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老板暗指3 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

几分钟后,3 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
A.要远离违法犯罪 B.法律是维权的最有力武器
C.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D.提高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
21. ____ 和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既有明显区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____ ,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生活的发展进步。

因此,我国坚持与相结合。

22.____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原则。

23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偷税、漏税、抗税都是的违法行为。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午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否则是做出了的违法行为。

24违法行为包括与,他们对触犯的不同,所以承担的、受到的也不同。

三、材料分析题。

(45分)
25 2011年3月15日,杭州一网友“渔翁”在QQ群发布消息,称日本核泄漏会污染
海水影响食盐生产和供应。

这条消息迅速传播,引发两天后全国范围内的抢盐风波。

3月21日,杭州公安局对“渔翁”做出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谣“盐”止于智者
以下是某班同学在QQ群上的讨论:
小石头:“法律的作用真大啊!”
小小鸟:“啊,怎么会罚款、拘留呢?
小博士:“谣言止于智者!”
(1)针对“小石头”的观点,请你结合材料说一说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9分)
(2)分析“渔翁”被拘留、罚款的理由。

(6分)
(3)根据漫画《谣“盐”止于智者》的提示,类似谣言出现时,该怎么办?(2分)
26材料一:根据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醉酒驾驶不管情节是否严重,都得按“危险驾驶”定罪,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材料二:2011年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高晓松因醉酒驾驶,造成四车追尾,三人受伤的交通事故一
(1)醉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它和一般违法行为有何区别?(6分)
2)高晓松因醉驾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4分
27.情景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起哄、打闹、吹口哨。

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只好请来民警将其带走。

公安机关给予三人警告的处罚。

情景2:朱某在工厂浴室捡到苏某的进口手表,先说两天后归还,后又称手表丢失,拒不归还。

苏某起诉后,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损失350元。

情景3:中学生赵某手持三棱刮刀,抢夺9名小学生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法院判定赵某犯有抢劫罪,判处了赵某有期徒刑。

(1)按照你的理解,将下列选项分别填人表格。

(6分)
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E民事责任 F.刑事处罚 G行政违程
I.刑事违法 J.较轻 K.较重D行政制裁H.民事违法
(2)请你说一说他们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6分)
(3)他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必须要知法于心,守法于行。

那你打算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中学生?(6分)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检测题
1 D【解析】分析题意,体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选项一定是有关国家立
法的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体现法律的作用是规范社会秩序;B 项体现司法机关提高素质,不符合题意;C项体现行为后果具有一致性,不同行为产生
不同后果,这与题干无关。

故正确答案选D。

2.A【解析】分析四个选项,道德和法律都是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都有约束力;
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比法律具有更广泛的调节作用.故A正确;B、C、D都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3.B 4.C 5 C 6.B 7 C
8.A【解析】③项表达的意思是片面的,因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
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履行法定义务,并且在适用法律上也是平等的:故③
项不能入选;④项本身错误,因为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一概而论,认为
有危害性的都是犯罪,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此,排除这两个选项,正确答案选A。

9.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特征,违法必究;分析四个选项,①是错
误的;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故需要排除含有①的选项;故选B。

10.C 11.A 12.A 13.A 14.D
15.D【解析】喝酒开车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危害公共安全,所以,酒驾是法律所禁止的违法行为,小明劝阻爸爸不开车,守法表现,①②③既正确又符合题意,
④观点错误排除,所以答案选D.
16.C【解析】法律维护了小郭的男女平等就业的权利,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
现,故①项是正确的。

②项,表述错误,我们起诉只能针对那些不用法律规范自己行为
的单位,故②项做法错误。

小郭提起法律诉讼维护合法权益,是正确的选择,故③项正确。

女大学生小郭向法院起诉某烹饪学校,维护了白己的平等就业权,说明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故④项正确。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法于心,守法于行的认知。

④中的“知法一定不犯法”说法绝对化,是错误的,①②③都是守法所应该做到的,故选逗①②③,正确答案为A。

18 A
19. D【解析】打成重伤,说明社会危害性严重,是犯罪,故①是犯罪;法院将违法者的信息公布于众,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故②不构成违法犯罪;骑在文物上拍照,与管理员发生冲突,这是行政违法行为,故③不构成犯罪;抢劫具有较大的社会危
害性,故④是犯罪行为;挪用公款,数量巨大,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故⑤是犯罪行
为。

所以,正确选项为D。

20.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灵活机制与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相关知识。

材料
中小女孩机智的向老板报求救,避免不法侵害,属于用智慧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表现。

A不合题意;B只强调法律的作用,与材料没有关系;C“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C。

21.道德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德治国依法治国
2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3.不履行法律义务法律所禁止
24.一般违法犯罪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同法律法律责任制裁
25.【答案】(1)杭州公安局对渔翁进行处罚,减少公众的恐慌,说明:①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公安局及时侦破案件,使渔翁受到处罚,体现了法律通过规定权利
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也体现了法律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从而维护
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2)他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他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具有社会危害性,违
反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3)公众要理性对待,不信谣,不传谣;媒体要及时辟谣;政府要信息透明。

【解析】(1)法律的作用,要从法律对公民个人的作用和对社会的作用两个角度来
分析(2)分析“渔翁”被拘留、罚款的理由,第一,要指出“渔贫”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第二,要指出“渔翁”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

(3)防止谣言流传,其一,在于公众自己要理性的对待;其=,媒体要充分发挥作用;其三,政府要信息透明,让公众减少恐慌
心理。

26【答案】(1)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一般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尚未触犯刑法,社会危害性不大,要承担民事制裁或行政制裁;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7.【答案】(1)
(2)违法犯罪的危害:①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既会对他人造成人身或财产等方面的损害,也伤害了自己,甚至会葬送自己的前程;同时还会给被害人的家庭乃至自己的家庭带来伤害,甚至毁掉家庭的幸福。

②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中学生要做到知法于心,守法于行。

①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

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②从遵守
规则做起:强化规则意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养成守法习惯。

法律允许做的
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倡导做的积极去做:③当发现违法犯罪现象,我们要灵活机智地与其作斗争。

例如,及时拨打“Il0”报警+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证据和线索,积极协助司法机关侦破案件等。

重点题目讲评
1.【讲评】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之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体现这一特征的选项一定与立法有关。

所以解答本题,要抓住题意,逐一分析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2.【讲评】该题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体现法律的特征。

在审题中尤其要把握题干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选项进行排除和对比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否则会因粗心选错答案、
9【讲评】排除法是作答政治选择题时最常用的方法,解答题目的关键是确定好可以排除的选项。

15.【讲评】劝阻某人不干某事,一定要指出这件事的行为性质(材料中酒驾行为是违法行为),以及这样做的危害,这样的劝说才有说服力度。

因此,我们要做的选择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16.【讲评】本题考查了对平等的认识、法律的特征。

正确分析材料,可用优选法,选出能正确体现材料的选项;另外,也可以用排除法,找出可排除的选项,这是做题的关键.
19.【讲评】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主要根据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来判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

25.【讲评】(1)题目让结合材料回答法律的作用,所以要抓住两点,其一,要从法律制裁“渔翁”、从而辟谣、减少公众恐慌的角度分析法律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


二,要从“渔翁”没有正确行使权利而被制裁的角度,体现法律规范公民行为、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的作用:
(2)分析“渔翁”为什么受处罚,要从其行为本身的行为性质,和社会危害性来
分析。

(3)“谣言止于智者”,注重的是公众应怎么做。

但制止谣言,社会、政府均有责任。

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回答。

26.【讲评】(1)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要从社会危害性、违反法律、受到的制裁这三个方面分析。

(2)体现法律的特征不要离开材料泛泛而谈,因此答案的制定要
从材料出发,与材料相符才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