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苏教版)_八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苏教版)_八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

2.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3.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树”的艺术形象,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诗歌要以读会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人:扎根于土地,有枝有条,抗风御沙,沉积地下而变成煤炭这是树的用途,假如你是一株树,你会怎样去做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反复吟读,体会感情,完成下列各题目。

(出示.课件l。

)
1.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背诵。

4.理解“树”的形象。

三、合作学习
1.找出疑难问题,小组内交流。

2.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课件2。

)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本课“积累运用”部分。

)
2.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明确:(第一部分:总写“我”——“一棵树”的形象。

第二部分:展开想像和联想,表现“我”——“一棵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部分:把激情引向高峰,表明死后变成煤炭,把“纯洁的光,炽烈的热”献给人间。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

从理性上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4.你能够说出文中“树”代表什么形象? ’
要求: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形象即“树”的形象。

明确:(“诗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们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质和美的灵魂。

”在诗中作者借助想像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灵魂的艺术形象——“一棵树”。

) (诗人通过“一棵树”充满激情的自白,使读者看到了这棵长在黄河岸边、长城脚下的树,身上流动着中华民族的血液,肩负着民族的神圣使命,有着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斗争精神。

他不仅抵挡自然界的雨雪风沙和雷火,而且把自己坚韧而又慈爱的枝条伸向社会,给弱者和不幸者送去幸福和欢乐,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他与广大劳动人民有着共同的理
想——消灭贫困,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

为了这一崇高的理想,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好献给人间光和热。

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具有高度献身精神的战士的英雄形象,谱写了一曲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美的心灵的赞歌。

)
五、研读赏析
反复朗读诗歌,讨论完成下列题目。

(出示.课件3。

)
1.本诗哪些地方采用了联想的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想像和联想是构成抒情诗的基础。

诗人托物言志,借树抒情。

他把树进行人格化和精神化,这些都是依靠想像。

通过想像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将更加丰满,光辉动人,乃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献身精神”本身是抽象的,但树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

通过对树的描写,使抽象的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诗人由“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给新婚的嫁娘”是由星星联想到耳环;“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给辛勤的母亲,作擦汗的手帕”由云霞联想到手帕等等。

)
2.“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广大劳动者。

)
3.如何理解诗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明确:(表现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他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

把诗人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

)
六、梳理巩固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七、拓展训练
(若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

)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八、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我是一棵树我骄傲
环境为人民服务
\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

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写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2.领会说明文中记叙成分的作用。

3.继续训练速读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可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先讲明写本文的起因:应《自学之友》编辑之约而写。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谈写信应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字迹要清楚。

第三部分(5~10自然段):谈写信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写信封要合规格。

第四部分(第11目然段):谈写信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问题:写信要开门见山,不相干的话少说。

第五部分(第12自然段):谈写信应注意的第四个问题:写信要明白如话,不要掉书袋,不要写半文不白的语句。

第六部分(第13自然段):淡写信应注意的第五个问题:口语里没有的词语不要写在书信里。

第七部分(第14目然段):末段附带提醒:不要把信笺折成方胜形。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提示自读要点。

1.阅读“目读提示”,了解作者,明确学习本文的要求。

2.用“计时速读”的方法阅读课文。

3.思考本文谈了写信的哪几个问题,并列出一个文章的结构提纲来。

4.根据文中所说的几件事逐一精读,理解作者所提出的每个问题的理由。

5.本文说明中有记叙,试找出一二处。

(二)学生速读课文,拟写结构提纲。

提示:
第1~2节:说明本文的.写作缘由和主要内容。

第3~4节:说明写信要字迹清楚,不要潦草。

第5~10节:说明写信封要合规格。

第11节:说明写信要开门见山,不相干的话少说。

第12节:说明写信要明白如话。

第13节:说明口语里没有的词语不要写在书信里。

第14节:希望同志们改掉把信笺折成方胜形的习惯。

(三)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总结:
1.本文着重说明了写信要注意的六个问题,每个问题作者都说明了理由,那么它们的理由各是什么呢?请大家精读课文,逐一找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找出一两个,其余由学生自己完成)
归纳:第一件事,写信要字迹清楚,不要潦草。

理由;(1)“这首先是礼貌问题,字迹清楚是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2)“字迹清楚可以节省收信人的看信时间”;(3)字迹不清楚,“收信人看了半天看不懂,不耐烦看下去了,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理由,令人信服。

第四件事:写信要明白如话。

理由:(1)人们用写信以代面谈,写信“和日常谈话一样”,才会“令人感到亲切,如果你掉书袋,对方会觉得你是卖弄才华,反而感到不亲切了”;(2)“文言文不是容易学会的”;(3)“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我们不要写半文不白的文章”。

引经据典更增添理由的说服力。

2.本文说明中有记叙,试找出一两处,并体会其作用。

归纳:文章说明“写信要字迹清楚,不要潦草”时,为了使目己所说的理由即字迹不清楚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让人信服,记叙了“我”因一位想报考研究生的青年写来的信字迹潦草,而不愿收他做研究生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字迹潦草的危害性。

又如,说明写信封要合规格这一件事,当写到信封上写“父亲大人安启”或“王力伯伯收”等字样不妥时,为了说服持不同意见者,记叙了“我”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结果和“我有八个儿女……他们写信给我,也并不写‘父亲大人安启’,我并不生气”的事实,令人信服,增强了人们的可信感。

3.指导学生完成文后练习三。

练习三参考答案
(1)称呼“朱老师”后面应用冒号“:”;(2)问候对方的话“您好”应写在下一行开头,并在后面用上感叹号“!”;(3)正文第一小节与要说的事件不相干;(4)给老师写信,是想请老师帮助解答学习王力先生的《和青年同志们淡写信》以后存在的好多问题,而信中却只字未提具体问题,使信的内容空洞;(5)正文结束后,缺少祝颂语,如”此致”“敬礼”等字样;(6)信封的书写有不合规格的地方,如收信人的地址不具体,不详细,应在“市”前加上具体的名称,这样送信人才会准确无误地将信送达;对收信人的书写用“朱良才(老师)收”不妥,应将“老师”改成“同志”;寄信人的地址也写得不具体。

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