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县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生态县实施方案
按照《XX生态县建设规划》总体要求,为全面落实各项创建工作,结合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标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县域自然环境和发展实际,大力提升环境建设和保护水平,突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城镇建设,加快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促进区域生态、资源、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单位GDP能耗、水耗和排污强度显著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持续改善,建成“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省级生态县。
(二)年度目标
1.2013年,新增4个省级生态乡镇(泾渭街办、张卜镇、榆楚镇、湾子镇)、2个省级生态村(药惠管委会东樊村、药惠村)。
全县10个镇街(管委会)完成10个市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市级以上生态村比例达到40%以上。
生态县创建各项考核指标全面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完成技术评估报告编制。
2.2014年,新增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药惠管委会、通远镇)。
市级以上生态村比例达50%以上。
做好迎检验收准备,力争完成省级生态县预验收、技术核查,确保通过验收。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1.生态工业建设
围绕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工业主导产业,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壮大规模、优化结构,不断提升产业聚集度,实现规模带动、循环利用、环保节能、清洁生产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
2.生态农业建设
加快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合理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无公害蔬菜、花卉、水果规模达到25000亩以上,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50%。
以种养生态平衡为理念,结合周边土地承载力和环境消纳能力,合理布局规模畜禽养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5%。
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基地农户共建共创农产品精品,参与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快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加工包装等标准化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创建一批区域性农产品知名品牌。
3.生态第三产业建设
按照“突出特色、拓宽领域、提升标准”的发展思路,依托泾渭
分明、崇皇寺、昭慧塔等资源,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园区配套性生产服务和消费类服务产业。
统筹县城和园区发展,在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休闲中心、旅游中心、商贸中心为一体的总部经济集,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产业产值达到70亿元,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提升到20%以上。
(二)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
4.生态格局建设
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林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重点实施泾、渭河绿化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产业突破发展,加强河道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实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城镇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生态良性循环。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3%以上。
5.人居生态环境建设
调整和优化城镇功能区域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及其功能,提高环境保护设施普及率,扎实开展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恢复和改善城镇及周围的生态景观,全面提升城镇绿化水平。
加强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社区和生态新村建设步伐引导农村向现代化文明生活方式转变。
6.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
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
积极推广沼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使用,引导群众统一规划设计沼气池、厨房、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农村清洁能源生活用能比例高于70%。
积极推行秸秆能源化利用试点,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三)构建安全的生态支撑体系
7.水环境建设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绿化,积极建设备用水源,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加快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和原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加快实现污水处理站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收集率及处理率,确保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全县水环境质量达到水质功能区标准,省控以上断面过境水质不降低。
8.大气污染防治
扩大县城和工业园区集中供暖服务范围,加强企业生产污染源控制,严格扬尘污染治理,集中整治城镇规模以上的住宿餐饮、洗浴等服务行业的油烟污染,严格执行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不断改善和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利用比例,增加优质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大力降低单位GDP能耗。
9.噪声污染防治
科学划分县城和工业园区的声环境功能区,加强环境噪声的管理和监测。
建立完善噪声污染冲突预防对策和各项噪声防治条例,严格实施建设规划区声环境影响评价及监督,调整和优化城区交通运输格
局,有效控制施工场所、娱乐场所、商业噪声污染,确保全县声环境质量达到噪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10.固体废物处置
采取分拣外售的方式处理可利用生活垃圾,推广可腐化有机质高温堆肥处理工艺,鼓励发展建筑垃圾免烧加工处理,不可利用的运送到垃圾填埋场处理。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争取达到100%。
工业固体废弃物严格按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进行分类收集处置,对有危险废物的企业坚决落实五联单制度。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提高到95%。
11.环境预警体系和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和重大环境安全的应急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等质量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定期发布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检测评估报告。
(四)培育生态的社会文化体系
12.倡导绿色文化和消费
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绿色环境文化。
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工地、绿色村镇、绿色企业、绿色家园、绿色机关等创建活动。
加强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传递绿色消费信息,推进消费观念的更新,教育公众转变消费观念。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县生态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生态县建设实施计划、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和考核,抓好生态县建设的技术指标、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
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县生态县建设指标责任分解表(附件3)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并确定一名专职联络人员,于2013年11月25日前报送县生态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联系电话:)。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对照省级生态县考核指标,我县尚有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种植面积比重,省级生态乡镇比例,水环境质量,工业用水重复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等7项建设指标未达到标准要求。
各牵头部门要严格按照省级生态县指标考核要求,找准差距,强化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进一步巩固提升其他已达标指标创建成果,确保2014年8月底前各项创建工作指标全面达标。
(三)广泛宣传,积极动员。
县级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动态宣传生态县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人居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亮点、成效,强化舆论宣传,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生态县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
积极组织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和绿色饭店等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文明生活,营造全民参与、共同建设良好生态建设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