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检验—氢氧化钠中铁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滴定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可作为还原剂 还原型 = 氧化型 + ne
小结: 氧化:失去电子,氧化值升高的过程。如:
Zn- 2e=Zn2+ 还原:得到电子,氧化值降低的过程。如:
Cu2++2e=Cu
还原剂:反应中氧化值升高的物质。如: Zn 氧化剂:反应中氧化值降低的物质。如:Cu2+
氧化态物质:氧化数高的物质。 如:Cu2+、Zn2+ 还原态物质:氧化数低的物质。 如:Cu、 Zn
目不同,可以根据介质的酸碱性,分别在半反应方程式中加
H+或OH-或H2O,并利用水的电离平衡使反应式两边的氧原 子数目相等。不同介质条件下配平原子的经验规则见表。
原则:按照氧化值增加数与氧化值降低数必须相等的 原则来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子式前面的系数,然后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非氧化还原部分的原子数目。
指示剂: 二苯胺磺酸钠, 邻苯氨基苯甲酸 应用: 1. 铁的测定(典型反应)
2. 利用Cr2O72- — Fe2+反应测定其他物质
重铬酸钾缺点: 有毒
重铬酸钾法测铁
试样→热HCl溶解→SnCl2还原→(必要时去除Sn2+ ) 加 Cu2 + ( 催 化 剂 ) → 加 水 → 加 入 H2SO4 + H3PO4混酸→加二苯胺磺酸钠(滴定指示剂)→用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终点(绿色→紫色)
作还原剂
Cu2+ +2e Cu (2)
作氧化剂
反应式(1)和(2)称半反应
从上式看出:
• 每个半反应包含一种物质的两种氧化态,称为 氧化还原电对。
• 电对中氧化数较大的物质为氧化型,较小的为 还原型。
如 Fe2+/Fe;Cu2+/Cu,任何氧化还原反应至少 包含两对。
氧化过程: 氧化态升高的过程, 还原剂 还原过程: 氧化态降低的过程, 氧化剂 氧化型:高氧化态 氧化剂 还原型:低氧化态 还原剂 中间态: 既可作为氧化剂,
例如
CH4
C的共价数 4
C的氧化值 -4
CH3Cl 4 -2
CH2Cl2 4 0
CHCl3 4 +2
CCl4 4 +4
二、氧化还原反应 1) 基本概念
(反应前后氧化数有变化的反应)
氧化(氧化数升高)
还原(氧化数降低),氧化与还原必须同时发生。
例如:
Fe + Cu2+ = Fe2+ + Cu
由两部分组成:Fe Fe2+ + 2e (1)
Fe2+后,加入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用K2Cr2O7标准
溶液滴定,使溶液呈现稳定的紫色即为终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其反应式如下:
2Fe3++SnCl42-+2Cl-====2Fe2++ SnCl62Fe3++ Ti3++H2O=2Fe2++ TiO2 + 2H+ Cr2O72-+6Fe2++14H+====2Cr3++6 Fe3++7H2O
2、预处理
趁热用滴管小心滴加SnCl2溶液以还原Fe3+,边 滴便摇,直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黄色,表明大 部分Fe3+已被还原。假如4滴Na2WO4和60ml 水,加热。在摇动下逐滴加入TiCl3至溶液出现 浅蓝色。冲洗瓶壁,并用少量自来水冲洗锥形瓶 外壁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小心滴加稀释10倍的 K2Cr2O7标准溶液,至蓝色刚刚消失。
(一)氧化还原法测定Fe2O3含量。 (二)氧化还原平衡 (三)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四)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五)电极电位的应用 (六)氧化还原法
重铬酸钾法测铁,需用一定量的HgCl2,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推广不使用HgCl2的测铁法(俗称无汞测铁法)。 其原理是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硫-磷混酸溶解后,先 用SnCl2还原大部分Fe3+,继而用TiCl3定量还原剩余部 分的Fe3+,当Fe3+ 定量还原为Fe2+之后,过量的一滴 TiCl3溶液,即可使溶液中作为指示剂的六价钨(无色 的磷钨酸)还原为五价的钨化合物,俗称钨兰,故指示 剂溶液为蓝色。滴入K2Cr2O7溶液,使钨兰刚好退色, 而稍过量的Ti3+在加水稀释后,被水中溶解的氧氧化, 从而消除少量的还原剂的影响。
2KMnO4 + 5H2S → 2MnO4 + 5S + K2SO4
(3)使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原子总数相等。从上面不完全 方程式中可看出,要使方程式的两边有相等数目的硫酸根, 左边需要3分子的H2SO4。这样,方程式左边已有16个H 原子,所以右边还需加8个H2O,才可以使方程式两边H 原子总数相等。
铁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由于其纯品易得,并在日常储存过程中 十分稳定,故常用分析纯及基准试剂来直接配制 标准溶液
将基准重铬酸钾于140~150℃烘干2-3小时,放入 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一定量的基准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然后于 20±0.5℃恒温槽内保温,并定容至所需体积,摇 匀,计算准确浓度
未保温的,根据稀释时的温度进行修正
3.1 离子—电子法
配平原则:
(1)反应过程中氧化剂所夺得的电子数必须等于还原剂失去 的电子数;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1)根据实验事实或反应规律先将反应物、生成物写成一个 没有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H2O2 + I- → H2O + I2 (2)再将上述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一个是氧化反应, 一个是还原反应),并分别加以配平,使每一半反应的原子数 和电荷数相等(加一定数目的电子)。
例 1 求Fe3O4中Fe的氧化值。 解: 已知O的氧化值为-2。设Fe的氧化值为x,则
3x + 4×(- 2)= 0 x = +8/3 所以Fe的氧化值为+8/3
氧化值为正或为负,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注意:在共价化合物中,判断元素原子的氧化值时,不 要与共价数(某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相混淆。
K2Cr2O7(s):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硫磷混酸溶液:150 mL 浓H2SO4缓缓加入700
mL 水中,冷却后再加入150 mL 浓H3PO4,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2 g/L,
含铁试样:(FeSO4·7H2O) 浓HCl
SnCl2溶液(50g/L):称取5g SnCl2·2H2O溶于 100mL 1:1 HCl中,使用前一天配置,
得失电子数是根据离子电荷数的变化来确定的 对I-来说,必须有2个氧化为I2,2I- → I2 再根据反应式两边不但电子数要相等,同时电荷数也要相 等的原则,可确定所失去电子数为2,则得:
对于H2O2被还原为H2O来说,需要去掉一个O原子,为此 可在反应式的左边加上2个H+(因为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 行),使所去掉的O原子变成H2O,H2O2 + 2 H+ → 2 H2O 然后再根据离子电荷数可确定所得到的电子数为2。
配平的方程式为:
2KMnO4 + 5H2S + 3 H2SO4 == 2MnO4 + 5S + K2SO4 + 8H2O
(+1)×2×3 (-3)×10
+1 -2
+5
+2
+6
+2
Cu2S + HNO3 → Cu(NO3)2 + H2SO4 + NO
(+8)×3 根据元素的氧化值的增加和减少必须相等的原则,Cu2S 和HNO3的系数分别为3和10,得到下列不完全方程式
加入H3PO4的主要作用: (1)Fe3+生成无色Fe(HPO4)2-络离子,使终点容易
观察
(2)降低铁电对Fe3+/Fe2+电位,使指示剂变色点电位
更 接近等当点电位
铁含量的测定
思考:铁含量是哪个等级? 如何测定铁的含量呢?我们可选择重铬酸
钾法测铁的含量(无汞法)
(1)能用氧化还原法测定Fe2O3含量; (2)能正确选择所用仪器和药品; (3)能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4)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5)能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3、将试液加水稀释至150mL,假如15mL硫磷 混酸,再加入5-6滴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立 即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稳定的紫 色即为终点。
4、平行测定3次,计算铁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平均 偏差。
用SnCl2还原Fe3+时,溶液的温度不能太低, 否责反应速度慢黄色退去不易观察,使SnCl2 过量过多,在下一步中不易完全除去。由于二 苯胺磺酸钠也要消耗一定量的K2Cr2O7,故不 能多加。 在硫磷混酸中铁电对的电极电位降低,Fe2+更 易被氧化,故不应放置而应立即滴定。
项目 K2Cr2O7质量 容量瓶容积 K2Cr2O7标液浓度 试样质量 滴定管初读数 滴定管末读数 K2Cr2O7标液体积 Fe的百分含量 Fe的平均百分含量 相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1
2
3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氢氧化钠中 铁含量是属于哪个等级?
铁含量的测定
一、 氧化数的概念
反映某一元素所处的氧化状态,称为氧化态。 用一定数值来表示,称为氧化数或氧化值。
在定量的还原Fe3+时,不能单用SnCl2,因为酸度下, SnCI2不能很好地还原六价钨为五价钨。故溶液无明显 的颜色变化。采用SnCl2 - TiCl3联合还原Fe3+为Fe2+ , 过量的一 滴 TiCl3与 NaWO4作用生成钨 兰 。如果 单用 TiCl3为还原剂也不好,尤其试样中铁含量高时,则使溶 液中引入较多的钛盐,当加水稀释试样时,易出现大量 四 价 钛 盐 沉 淀 。 影 响 测 定 。 试 液 中 Fe3+ 已 经 被 还 原 为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按下式计算 :C=m/(294.19×V ) , mol/L 式中:m—重铬酸钾量,克
V—配制的重铬酸钾溶液之体积,L 294.19—每摩尔重铬酸钾之克数
重铬酸钾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氧化性不如 KMnO4,但可在盐酸介质中测铁。K2Cr2O7还 原产物为Cr3+(绿色)。
IUPAC(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定义氧 化数是某一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荷电 数是假定把每一个化学健中的电子指定给电 负性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氧化数有关规定: •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H2 Cl2 Fe • 正常氧化物中,氧的氧化数为-2,
过氧化物中(H2O2 和Na2O2)氧的氧化数为- 1, KO2氧化数为- 0.5, KO3中氧 化数为- 1/3, OF2中O为+2。 • H 一般为+1,PH3; 在NaH中为- 1。 • 离子化合物中,氧化数 = 离子电荷数 • 共价化合物中,氧化数 = 形式电荷数 • 总电荷数=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
3Cu2S + 10HNO3 → Cu(NO3)2 +3 H2SO4 + 10NO
对于N原子,发现生成6个Cu (NO3)2,还需消耗12个HNO3, 于是HNO3的系数变为22。
3Cu2S + 22HNO3 == 6Cu(NO3)2 + 3H2SO4 + 10NO
最后配平H、O原子,找出H2O的分子数 3Cu2S + 22HNO3 == 6Cu(NO3)2 + 3H2SO4 + 10NO + 8 H2O
TiCl3溶液,15g/l.取100ml150g/l TiCl3试剂与 200ml1:1HCl及700ml水混合,贮于棕色瓶中;
1、配制0.017mol/L K2Cr2O7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1.25g左右K2Cr2O7于小烧杯中,加适 量水溶解,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溶,摇 匀,计算准确浓度。(若容量瓶为200mL,则 应称1.0g左右。)
(3)根据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必须相等的原则,以适当系数乘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然后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相加就得到一个配平了的离 子反应方程式。
1 H2O2+2H++2e = 2H2O +) 1 2I--2e = I2
H2O2+2I-+2H+ === 2H2O+I2
在半反应方程式中,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内所含的氧原子数
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标出氧化值 有变化的元素,计算出反应前后氧化值变化的数值。
(+5)×2
+7
-2
+2
0
KMnO4 + H2S + H2SO4 → MnSO4 + S +K2SO4+H2O (-2)×5
(2)根据氧化值降低总数和氧化值升高总数必面相等 的原则,在氧化剂和还原剂前面乘上适当的系数。
铁含量的测定
1、原电池 把一块锌放入 CuSO4溶液中,锌开始溶解,而
铜从溶液中析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s)+ Cu2+(aq) Zn2+(aq)+ Cu(s
) 这是一个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氧
化剂与还原剂直接接触,电子直接从还原剂转移到 氧化剂,无法产生电流。
小结: 氧化:失去电子,氧化值升高的过程。如:
Zn- 2e=Zn2+ 还原:得到电子,氧化值降低的过程。如:
Cu2++2e=Cu
还原剂:反应中氧化值升高的物质。如: Zn 氧化剂:反应中氧化值降低的物质。如:Cu2+
氧化态物质:氧化数高的物质。 如:Cu2+、Zn2+ 还原态物质:氧化数低的物质。 如:Cu、 Zn
目不同,可以根据介质的酸碱性,分别在半反应方程式中加
H+或OH-或H2O,并利用水的电离平衡使反应式两边的氧原 子数目相等。不同介质条件下配平原子的经验规则见表。
原则:按照氧化值增加数与氧化值降低数必须相等的 原则来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子式前面的系数,然后 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非氧化还原部分的原子数目。
指示剂: 二苯胺磺酸钠, 邻苯氨基苯甲酸 应用: 1. 铁的测定(典型反应)
2. 利用Cr2O72- — Fe2+反应测定其他物质
重铬酸钾缺点: 有毒
重铬酸钾法测铁
试样→热HCl溶解→SnCl2还原→(必要时去除Sn2+ ) 加 Cu2 + ( 催 化 剂 ) → 加 水 → 加 入 H2SO4 + H3PO4混酸→加二苯胺磺酸钠(滴定指示剂)→用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终点(绿色→紫色)
作还原剂
Cu2+ +2e Cu (2)
作氧化剂
反应式(1)和(2)称半反应
从上式看出:
• 每个半反应包含一种物质的两种氧化态,称为 氧化还原电对。
• 电对中氧化数较大的物质为氧化型,较小的为 还原型。
如 Fe2+/Fe;Cu2+/Cu,任何氧化还原反应至少 包含两对。
氧化过程: 氧化态升高的过程, 还原剂 还原过程: 氧化态降低的过程, 氧化剂 氧化型:高氧化态 氧化剂 还原型:低氧化态 还原剂 中间态: 既可作为氧化剂,
例如
CH4
C的共价数 4
C的氧化值 -4
CH3Cl 4 -2
CH2Cl2 4 0
CHCl3 4 +2
CCl4 4 +4
二、氧化还原反应 1) 基本概念
(反应前后氧化数有变化的反应)
氧化(氧化数升高)
还原(氧化数降低),氧化与还原必须同时发生。
例如:
Fe + Cu2+ = Fe2+ + Cu
由两部分组成:Fe Fe2+ + 2e (1)
Fe2+后,加入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用K2Cr2O7标准
溶液滴定,使溶液呈现稳定的紫色即为终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其反应式如下:
2Fe3++SnCl42-+2Cl-====2Fe2++ SnCl62Fe3++ Ti3++H2O=2Fe2++ TiO2 + 2H+ Cr2O72-+6Fe2++14H+====2Cr3++6 Fe3++7H2O
2、预处理
趁热用滴管小心滴加SnCl2溶液以还原Fe3+,边 滴便摇,直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黄色,表明大 部分Fe3+已被还原。假如4滴Na2WO4和60ml 水,加热。在摇动下逐滴加入TiCl3至溶液出现 浅蓝色。冲洗瓶壁,并用少量自来水冲洗锥形瓶 外壁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小心滴加稀释10倍的 K2Cr2O7标准溶液,至蓝色刚刚消失。
(一)氧化还原法测定Fe2O3含量。 (二)氧化还原平衡 (三)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四)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五)电极电位的应用 (六)氧化还原法
重铬酸钾法测铁,需用一定量的HgCl2,造成环境污染。 近年来推广不使用HgCl2的测铁法(俗称无汞测铁法)。 其原理是称取一定量的样品。用硫-磷混酸溶解后,先 用SnCl2还原大部分Fe3+,继而用TiCl3定量还原剩余部 分的Fe3+,当Fe3+ 定量还原为Fe2+之后,过量的一滴 TiCl3溶液,即可使溶液中作为指示剂的六价钨(无色 的磷钨酸)还原为五价的钨化合物,俗称钨兰,故指示 剂溶液为蓝色。滴入K2Cr2O7溶液,使钨兰刚好退色, 而稍过量的Ti3+在加水稀释后,被水中溶解的氧氧化, 从而消除少量的还原剂的影响。
2KMnO4 + 5H2S → 2MnO4 + 5S + K2SO4
(3)使方程式两边的各种原子总数相等。从上面不完全 方程式中可看出,要使方程式的两边有相等数目的硫酸根, 左边需要3分子的H2SO4。这样,方程式左边已有16个H 原子,所以右边还需加8个H2O,才可以使方程式两边H 原子总数相等。
铁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由于其纯品易得,并在日常储存过程中 十分稳定,故常用分析纯及基准试剂来直接配制 标准溶液
将基准重铬酸钾于140~150℃烘干2-3小时,放入 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一定量的基准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然后于 20±0.5℃恒温槽内保温,并定容至所需体积,摇 匀,计算准确浓度
未保温的,根据稀释时的温度进行修正
3.1 离子—电子法
配平原则:
(1)反应过程中氧化剂所夺得的电子数必须等于还原剂失去 的电子数;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步骤:
(1)根据实验事实或反应规律先将反应物、生成物写成一个 没有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H2O2 + I- → H2O + I2 (2)再将上述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方程式(一个是氧化反应, 一个是还原反应),并分别加以配平,使每一半反应的原子数 和电荷数相等(加一定数目的电子)。
例 1 求Fe3O4中Fe的氧化值。 解: 已知O的氧化值为-2。设Fe的氧化值为x,则
3x + 4×(- 2)= 0 x = +8/3 所以Fe的氧化值为+8/3
氧化值为正或为负,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注意:在共价化合物中,判断元素原子的氧化值时,不 要与共价数(某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相混淆。
K2Cr2O7(s):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硫磷混酸溶液:150 mL 浓H2SO4缓缓加入700
mL 水中,冷却后再加入150 mL 浓H3PO4,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2 g/L,
含铁试样:(FeSO4·7H2O) 浓HCl
SnCl2溶液(50g/L):称取5g SnCl2·2H2O溶于 100mL 1:1 HCl中,使用前一天配置,
得失电子数是根据离子电荷数的变化来确定的 对I-来说,必须有2个氧化为I2,2I- → I2 再根据反应式两边不但电子数要相等,同时电荷数也要相 等的原则,可确定所失去电子数为2,则得:
对于H2O2被还原为H2O来说,需要去掉一个O原子,为此 可在反应式的左边加上2个H+(因为反应在酸性介质中进 行),使所去掉的O原子变成H2O,H2O2 + 2 H+ → 2 H2O 然后再根据离子电荷数可确定所得到的电子数为2。
配平的方程式为:
2KMnO4 + 5H2S + 3 H2SO4 == 2MnO4 + 5S + K2SO4 + 8H2O
(+1)×2×3 (-3)×10
+1 -2
+5
+2
+6
+2
Cu2S + HNO3 → Cu(NO3)2 + H2SO4 + NO
(+8)×3 根据元素的氧化值的增加和减少必须相等的原则,Cu2S 和HNO3的系数分别为3和10,得到下列不完全方程式
加入H3PO4的主要作用: (1)Fe3+生成无色Fe(HPO4)2-络离子,使终点容易
观察
(2)降低铁电对Fe3+/Fe2+电位,使指示剂变色点电位
更 接近等当点电位
铁含量的测定
思考:铁含量是哪个等级? 如何测定铁的含量呢?我们可选择重铬酸
钾法测铁的含量(无汞法)
(1)能用氧化还原法测定Fe2O3含量; (2)能正确选择所用仪器和药品; (3)能配制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4)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5)能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3、将试液加水稀释至150mL,假如15mL硫磷 混酸,再加入5-6滴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立 即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稳定的紫 色即为终点。
4、平行测定3次,计算铁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平均 偏差。
用SnCl2还原Fe3+时,溶液的温度不能太低, 否责反应速度慢黄色退去不易观察,使SnCl2 过量过多,在下一步中不易完全除去。由于二 苯胺磺酸钠也要消耗一定量的K2Cr2O7,故不 能多加。 在硫磷混酸中铁电对的电极电位降低,Fe2+更 易被氧化,故不应放置而应立即滴定。
项目 K2Cr2O7质量 容量瓶容积 K2Cr2O7标液浓度 试样质量 滴定管初读数 滴定管末读数 K2Cr2O7标液体积 Fe的百分含量 Fe的平均百分含量 相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1
2
3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氢氧化钠中 铁含量是属于哪个等级?
铁含量的测定
一、 氧化数的概念
反映某一元素所处的氧化状态,称为氧化态。 用一定数值来表示,称为氧化数或氧化值。
在定量的还原Fe3+时,不能单用SnCl2,因为酸度下, SnCI2不能很好地还原六价钨为五价钨。故溶液无明显 的颜色变化。采用SnCl2 - TiCl3联合还原Fe3+为Fe2+ , 过量的一 滴 TiCl3与 NaWO4作用生成钨 兰 。如果 单用 TiCl3为还原剂也不好,尤其试样中铁含量高时,则使溶 液中引入较多的钛盐,当加水稀释试样时,易出现大量 四 价 钛 盐 沉 淀 。 影 响 测 定 。 试 液 中 Fe3+ 已 经 被 还 原 为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按下式计算 :C=m/(294.19×V ) , mol/L 式中:m—重铬酸钾量,克
V—配制的重铬酸钾溶液之体积,L 294.19—每摩尔重铬酸钾之克数
重铬酸钾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氧化性不如 KMnO4,但可在盐酸介质中测铁。K2Cr2O7还 原产物为Cr3+(绿色)。
IUPAC(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定义氧 化数是某一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该荷电 数是假定把每一个化学健中的电子指定给电 负性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氧化数有关规定: •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H2 Cl2 Fe • 正常氧化物中,氧的氧化数为-2,
过氧化物中(H2O2 和Na2O2)氧的氧化数为- 1, KO2氧化数为- 0.5, KO3中氧 化数为- 1/3, OF2中O为+2。 • H 一般为+1,PH3; 在NaH中为- 1。 • 离子化合物中,氧化数 = 离子电荷数 • 共价化合物中,氧化数 = 形式电荷数 • 总电荷数=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
3Cu2S + 10HNO3 → Cu(NO3)2 +3 H2SO4 + 10NO
对于N原子,发现生成6个Cu (NO3)2,还需消耗12个HNO3, 于是HNO3的系数变为22。
3Cu2S + 22HNO3 == 6Cu(NO3)2 + 3H2SO4 + 10NO
最后配平H、O原子,找出H2O的分子数 3Cu2S + 22HNO3 == 6Cu(NO3)2 + 3H2SO4 + 10NO + 8 H2O
TiCl3溶液,15g/l.取100ml150g/l TiCl3试剂与 200ml1:1HCl及700ml水混合,贮于棕色瓶中;
1、配制0.017mol/L K2Cr2O7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1.25g左右K2Cr2O7于小烧杯中,加适 量水溶解,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溶,摇 匀,计算准确浓度。(若容量瓶为200mL,则 应称1.0g左右。)
(3)根据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必须相等的原则,以适当系数乘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然后将两个半反应方程式相加就得到一个配平了的离 子反应方程式。
1 H2O2+2H++2e = 2H2O +) 1 2I--2e = I2
H2O2+2I-+2H+ === 2H2O+I2
在半反应方程式中,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内所含的氧原子数
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标出氧化值 有变化的元素,计算出反应前后氧化值变化的数值。
(+5)×2
+7
-2
+2
0
KMnO4 + H2S + H2SO4 → MnSO4 + S +K2SO4+H2O (-2)×5
(2)根据氧化值降低总数和氧化值升高总数必面相等 的原则,在氧化剂和还原剂前面乘上适当的系数。
铁含量的测定
1、原电池 把一块锌放入 CuSO4溶液中,锌开始溶解,而
铜从溶液中析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Zn(s)+ Cu2+(aq) Zn2+(aq)+ Cu(s
) 这是一个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氧
化剂与还原剂直接接触,电子直接从还原剂转移到 氧化剂,无法产生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