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第16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和文艺单元整合备考技能(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合备考提能.
I 知识纵横贯通/核心素养培优
01 知识纵横贯通
S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理解科技革命“双刃剑”的特点
是一个用来为“生命的利益和价值”服务的工具,应该为改善人类的条件提供帮助。

爱因斯坦说:“我们大脑的创造物对人类将是一种祝福,而不是一种诅咒他们都认为()
A .应该理性运用科学技术
B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世界
C.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D.科学发展引领人类未来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科学……应该为改善人类的条件提供帮助”“是一种祝福,
而不是一种诅咒”可以看出,培根和爱因斯坦都主张理性地应用科学技术,主张
运用科技为人类谋福利,而不是给人类带来灾难,故A项正确。

工业革命促使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其流派、形式、艺术特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1)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 形成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

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文学艺术
①文学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

②绘画艺术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印象画派出现。

③音乐方面,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弘的歌剧等。

(3)影视艺术:19世纪末,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电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的巨大变化和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商业
利润的驱动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动力;19世纪末,电影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产生的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文化;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

[对点训练]2.(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三模)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

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

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 .开始动摇圭寸建神学在欧洲统治地位
B .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 .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答案C
解析“开始动摇”说法有误,排除A项;揭示时空本质属性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排除B 项;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牛顿的科学贡献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形成有巨大的作用,故C项正确;牛顿的学说没有促进民主时代的产生,排除D
项。

1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传统科学严格上讲是
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
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
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然而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
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对点训练]3•莱布尼茨在《中国近事》序言中说,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
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

李约瑟也认为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明朝()
A .传统科技仍然处于世界的前列
B .与西方相比科技水平已经落后
C.实验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伯仲
D .西学东渐使中西方科技密切交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
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说明明朝的传统科技在当时仍处于世界前
列,故A项正确。

材料中“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说明我国古代科技与西方水平相当,不能说落后,故B项错误;我国古
代强调实用技术,实验科技水平不及西方,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中西方
科技的密切交流,故D项错误。

02 核心素养培优一一非选择题之启示、认识类设问
义来。

典题例讪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不同时代的《蒙娜丽莎》画像
试就不同时代、不同人笔下《蒙娜丽莎》呈现不同的艺术形象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解题突破]本题属于认识类试题,套用答题模板,具体分为三步来解答。

步骤一:详细研读材料,明确材料的核心思想
材料中心思想共同思想
图一展现了人的美
文艺复兴时代十丿L世纪* 网络时代
图二头部为猿
体现了时代特征
图三自娱自乐
步骤二:详细研读试题设问,把握认识的方向
“认识”的条件“认识”的方向
不同时代、不同人《蒙娜丽莎》的艺术形象步骤三:思考并得出答案
[答案]图片一: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压抑人性,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以及资产阶级的兴起,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反对宗教神学统治的文艺复兴运动。

达芬奇笔下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的解放,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图片二:19世纪末,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否
定“上帝创世说”,引起教会和保守势力的反对。

图片二展示的19世纪末的《蒙娜丽莎》形象反映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巨大影响。

图片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图片三展示的网络时代的《蒙娜丽莎》形象正是网络时代高度互动、信
息双向传受的反映,是网络时代人们宣泄个人情感、自娱自乐的表现。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名著《物种起源》出版了。

这本观点新奇、内容独特的著作一出版,立即在英国掀起轩然大波:有些人兴高采烈,拍手称赞;有些人恼羞成怒,暴跳如雷;更多的人则把它当成奇闻传说,到处宣扬。

材料二1860年6月30 日,关于进化论的大论战的第一个回合,在牛津大学面对面地展开了。

一方是赫胥黎、胡克等达尔文学说的坚定支持者,另一方是大主教威尔伯福斯率领的一批教会人士和保守学者……面对威尔伯福斯之流的恶毒攻击和挑衅责难,赫胥黎说道,“我要重复地断言,一个人把人猿作为他的祖先,并不是可羞耻的事,可羞耻的倒是这样一种人:他惯于信口雌黄,并且不满足于他自己活动范围里的那些令人怀疑的成就,还要粗暴地干涉他根本不理解的科学问题,所以他只能避开辩论的焦点,用花言巧语和诡辩的辞令来转移听众的注意力,企图煽动一部分人的宗教偏见来压制别人,这才是真正的羞耻啊”!
材料三1981年美国阿肯色州通过一个法案,“公立学校可以用教进化论同
样的时间教神创造论” 。

1982年美国自由公民联盟控告阿肯色州政府违宪,1897
年7月,美国高等法院以7 : 2通过反对教神创造论的决议。

综合材料一、二、三,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解题突破]本题属于启示类设问,可套用文化方面的答题模板来解答。

具体
分为三步。

步骤一:详细研读所给材料,明确材料共同的中心思想
步骤二:详细研读试题设问,把握启示的方向和内容。

步骤三: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答题模板,从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角度思考并得出答案。

[答案]启示:科学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挑战,但科学真理是不可战胜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必将战胜神学。

所以我们应坚信科学,摒弃迷信。

(向科学家们学习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后反思]三步突破此类试题
第一是“读”。

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是哪方面的认识(启示)。

这是解题的前提。

第二是“找”。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有关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

这是解题的关键。

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才能找出规律,坚定信念,顺应时代潮流。

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组织出精炼的答案。

第三是“提”。

就是根据前面所找出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这是解答“认识(启示)类设问”的落脚点。

单元过关检测(十六)
企考试时间:40分钟唸,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9长沙市统一模拟)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火是最圣洁的东西,应
该位于宇宙的中心。

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成为哪一学者的思想根源()
A •哥白尼
B •开普勒
C.伽利略 D •牛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火”“宇宙的中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强调了太阳的重要性,这对哥白尼“日心说”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A项
正确。

2.(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设想了一个超级计算器,用数据代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或力,需要
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

这反映出()
A •牛顿发现了支配着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B •牛顿学说使人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
C.牛顿的成就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
D •牛顿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的说明
答案B
解析根据“需要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
不确定的了”可知,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故B项正确。

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物体运行的普遍规律,而不是人类社会,A项错误;牛顿不可
能为科学提供具体的表达形式,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

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
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

可见,该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