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部编-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根据场合,用适宜的音量与他人交流。

2.知道根据场合,用适宜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教师过渡: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她叫红红。

她最近遇到了点麻烦事,我们帮帮她吧。

有一天,红红在走廊里对同学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她说:“请不要大声说话!〞红红记住了。

上课了,老师叫红红答复下列问题,红红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答复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

〞红红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她?
预设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预设2:上课答复下列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教师引导:看来,说话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适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

出示课件1: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
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说说演演。

1.说一说。

教师过渡:我们一起看看在下面的场景中应该用多大声音说话呢?
出示课件2:
〔1〕阅览室。

出示课件3:
教师过渡: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阅览室吧!在那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预设1:要小声点,不然会打搅别人。

预设2:大声讲话会让大家讨厌你。

教师评价:说得对,在阅览室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

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2〕教室。

教师引导: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出示课件4:
预设1:这幅图是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预设2: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教师提示:哦,讲故事时要大声,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以后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呦。

〔3〕老师办公室。

教师引导:那这一幅图呢?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出示课件5:
预设1:这幅图上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

预设2: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预设3: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大声说话会打搅到其他老师工作。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还能考虑到对其他人的影响,真懂事!在办公室大声说话会打搅老师工作,如果是课间,在教室里说话也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

2.演一演。

教师引导:同桌两人选择一个情境来演一演吧。

同桌进行练习。

学生进行表演。

师生、生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
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过渡: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预设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出示课件6:
教师引导: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预设2:参加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

出示课件7:
教师引导: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预设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

出示课件8:
预设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教师引导: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预设5: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预设6:打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音量说话,真是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预设2:我还知道表演时、答复下列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预设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预设4:我还知道了用适宜的声音说话是一种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教师总结:是的,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

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适宜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最有礼貌的小学生!
出示课件9: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适宜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谈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深化稳固,同时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学会与人交往。

本节课,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
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

我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欲望。

课堂中力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话、讨论、评价的时机。

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的说教,课堂上我采用“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单纯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知与行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表达,喜欢上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