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物理三轮冲刺许冲刺抢分练4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卷冲刺抢分练(四)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泰勒斯就发觉了用毛皮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
公元一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也写下了“顿牟掇芥”。
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越来越小
B.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零,则该点电势必定也为零
C.等势面肯定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
D.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肯定沿电场线运动
解析: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不变,选项A错;电势与场强无关,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0、电势不为0(选无穷远处电势为0),选项B错;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选项C对;在非匀强电场中,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不肯定沿电场线运动,选项D错。
答案: C
15.
某工厂为了测试汽车的性能,将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A、B并排停放在平直的马路上,在t=0时刻让两汽车同时启动,通过计算机描绘出两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更规律的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第1 s末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
C.第1 s末汽车A的速度大小为10 m/s,汽车B的速度大小为15 m/s
D.前2 s内两汽车的位移大小相等
解析:在0~2 s内,汽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B做加速度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在a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速度变更量,又两汽车的初速度均为零,则某段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该时刻两汽车速度的大小。
即1 s末汽车A的速度大小为10 m/s,汽车B的速度大小为15 m/s,选项C正确;
两车沿相同方向由静止起先运动,由a t 图象可知,2 s 末两汽车的速度相等,则该时刻两汽车之间的距离最大,选项B 、D 错误。
答案: C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M =2 kg 的长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静止在长木板上,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0 m/s 2,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现对物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平力F =3 N 时,物块m 将保持静止状态
B .水平力F =6 N 时,物块m 将在长木板M 上滑动
C .水平力F =7 N 时,长木板M 的加速度大小为2.5 m/s 2
D .水平力F =9 N 时,长木板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 N
解析: 设m 和M 恰好不分别时力F =F 0,应用牛顿其次定律,有F 0M +m =μmg M ,解得F 0=7.5 N 。
明显F =3 N<F 0时,m 和M 一起加速运动,选项A 错;F =6 N<F 0时,m 和M 一起加
速运动,选项B 错;F =7 N<F 0,m 和M 一起加速运动,M 加速度a =7 N 3 kg =73 m/s 2,选项C 错;F =9 N>F 0,m 和M 相对运动,M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5 N ,选项D 对。
答案: D
17.
如图所示,A 、B 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两颗卫星,A 、B 两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之比为k ∶1,则A 、B 两卫星的周期的比值为( )
A .k 23
B.k C .k 2
D.k 3 解析: 由题意可知⎝ ⎛⎭⎪⎫θA 2π·πR 2A t ∶⎝ ⎛⎭⎪⎫θB 2π·πR 2B t =k ,即T B R 2A T A R 2B
=k ,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A R 3B =T 2A T 2B ,联立可得T A T B
=k 3,选项A 、B 、C 均错,D 对。
答案: D 18.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从n =4能级干脆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的是可见光光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辐射的可见光光子的能量为-2.55 eV
B .氢原子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辐射的光子是紫外线光子
C .氢原子向外辐射光子后,氢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线速度变小
D .使n =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须要汲取光子的能量至少为0.85 eV
解析: 氢原子从n =4能级干脆跃迁到n =2能级时,辐射的可见光光子的能量为2.55 eV ,选项A 错误;氢原子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辐射的光子的能量小于从n =4能级干脆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因此辐射的光子不行能是紫外线光子,选项B 错误;氢原子向外辐射光子后,能级降低,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减小,核外电子运动的线速度变大,选项C 错误;使处于n =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须要汲取光子的能量至少为0-(-0.85 eV)=0.85 eV ,选项D 正确。
答案: D
19.如图甲所示,志向变压器原线圈输入图乙所示的正弦交变电流,副线圈中的R 0、R 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 ,且R 1<R 0。
志向沟通电压表V 1、V 2的示数分别为U 1、U 2;志向沟通电流表A 1、A 2的示数分别为I 1、I 2;志向沟通电压表V 2和志向交电流表A 2示数变更的肯定值分别为ΔU 2、ΔI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0.01 s 时,志向沟通电压表V 1的示数为零
B .滑动变阻器滑片从最下端向上滑动,I 1增大,U 2减小
C .滑动变阻器滑片从最下端向上滑动,ΔU 2ΔI 2
不变 D .滑动变阻器滑片从最下端向上滑动,I 2U 2减小
解析: 电压表示数为有效值,而不是瞬时值,选项A 错;依据U 1U 20=n 1n 2
可知副线圈两端电压U 20不变,滑片上滑,副线圈电路电阻减小,副线圈中电流I 2增大,由变压器原理可知
I 1增大,原线圈两端电压U 1不变,则副线圈两端电压U 20不变,由U 2=U 20-I 2R 0知U 2减小,则I 2U 2乘积不能确定,选项B 对,D 错;U 20=U 2+I 2R 0,U 20不变,则U 2变更的肯定值和定值
电阻R 0两端电压变更的肯定值相等,则ΔU 2ΔI 2
=R 0不变,选项C 对。
答案: BC
20.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A 、B 水平放置,上极板A 接地,电容器通过滑动变阻器R 和开关S 与电动势为E 的电源相连。
现将开关S 闭合,位于A 、B 两板之间的P 点的带电粒子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
B 板电势为-E
B .变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带电粒子仍处于静止状态
C .将B 板向上移动,P 点电势将不变
D .将B 板向左平移,带电粒子电势能将不变
解析: 粒子静止在P 点,受力分析可知粒子受到向上的电场力和重力处于平衡状态。
上板与电源正极相连、电势为0,两板之间电势差为E ,则下板电势为-E ,选项A 对;平行板电容器接入电路,相当于电路断开,变更滑片位置,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不变,板间的场强不变,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不变,粒子仍静止,选项B 对;两板间电压不变,B 板上移,板间距离减小,两板间的场强E 0增大,A 、P 间的电势差增大,则P 点电势降低,选项C 错;将
B 板左移,而两板之间的电压等于E 不变,板间距离d 不变,则两板间场强E 1=E d
不变,粒子仍静止,又上板位置不动,粒子处的电势不变,粒子的电势能不变,选项D 对。
答案: ABD
21.
如图所示,半径可变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置于竖直平面内,轨道的末端B 处切线水平,现将一小物体从轨道顶端A 处由静止释放。
小物体刚到B 点时的加速度为a ,对B 点的压力为F N ,小物体离开B 点后的水平位移为x ,落地时的速率为v 。
若保持圆心的位置不变,
变更圆弧轨道的半径R (不超圆心离地的高度)。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 设小物体释放位置距地面高为H ,小物体从A 点到B 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有,v B =2gR ,到地面时的速度v =2gH ,小物体的释放位置到地面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则选
项D 对;小物体在B 点的加速度a =v 2
B R
=2g ,选项A 对;在B 点对小物体应用向心力公式,有F B -mg =mv 2B R
,又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N =F B =3mg ,选项B 错;小物体离开B 点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有H -R =12
gt 2,水平方向有x =v B t ,联立可知x 2=4(H -R )R ,选项C 错。
答案: AD
二、非选择题(计算)
24.(12分)一质量为m =0.5 kg 的小球从距离地面肯定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落地,经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再从最高点下落,如此反复。
经测量可知小球每次反弹后
上升的最大高度等于每次下落高度的1625。
假设小球每次与地面相互作用的时间均相等,且小球与地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作用力远大于小球的重力。
忽视空气的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其次次与地面碰撞的过程中,地面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应为多少?
(2)假如将小球无初速度释放后,欲使小球在距离地面0.8 m 处与地面之间做往复运动,则小球每次运动到最高点时应给小球多大的冲量?
解析: (1)由运动学公式v 2=2gh 并结合题意可知小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后瞬间的速度
大小是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的45。
(1分) 设小球的初始高度为H ,与地面第一次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0,第一次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 1=0.8v 0(1分)
小球与地面其次次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v 1=0.8v 0(1分)
小球与地面二次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 2=0.8v 1=0.64v 0(1分)
设两次碰撞中地面对小球的平均冲力大小分别为F 1、F 2,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依据动量定理,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有F 1t =mv 1-(-mv 0)=1.8mv 0(1分)
小球其次次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有F 2t =mv 2-(-mv 1)=1.8mv 1=1.44mv 0(1分)
故可得F 1∶F 2=5∶4。
(2分)
(2)欲使小球碰后上升到距离地面高0.8 m 处,应使小球由静止下落的高度为h 1=0.816
25
m =1.25 m(1分)
小球由距离地面高1.25 m 处从静止落到距离地面高0.8 m 处的过程中有v 2
3=2g Δh ,其中Δh =0.45 m 。
(1分)
解得距离地面高0.8 m 处的速度v 3=3 m/s(1分)
则应在距离地面高0.8 m 处(此时速度为零)给小球的冲量为I =mv 3=1.5 N·s,方向竖直向下,即可满意题意。
(1分)
答案: 见解析
25.(20分)如图甲所示,一个匝数n =100、面积为S =0.6 m 2的圆形金属线圈,其总电阻r =2.0 Ω,与R =10 Ω的电阻连接成闭合电路。
线圈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对里、磁感应强度按B 1=2t +3(T)规律变更的磁场。
电阻R 两端并联一对平行金属板M 、N ,N 板右侧为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坐标原点O 在N 板的下端),虚线OA 与x 轴成45°角。
yOA 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对外的匀强磁场B ,xOA 区域加如图乙所示周期性变更的电场E (规定沿x 轴正方向的电场为正)。
在靠近M 板的P 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 =2×10-3 kg 、带电荷量q =0.1 C 的粒子(重力不计),粒于经过N 板的小孔Q (0,2 m)点垂直于y 轴进入第一象限。
t =0(从粒子进入电场时起先计时)时刻粒子经过OA 上某点(未画出)沿y 轴负方向进入电场,最终恰好垂直打在x 轴上的C (1.5 m,0)点。
求:
(1)金属线圈的感应电动势E 和平行金属板M 、N 间的电压U ;
(2)yOA 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B ;
(3)xOA 区域内电场的变更周期T 和电场强度E 0。
解析: (1)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nS ΔB Δt
代入数据得E =120 V(2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E
R +r (1分)
M 、N 两板间电压为U =IR (1分)
联立解得U =100 V(1分)
(2)粒子由P 运动到Q ,由动能定理得qU =12
mv 2(2分) 粒子从Q 点进入磁场后,在磁场中运动14
圆周,由几何关系可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R ′=1 m(1分)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其次定律可知
qvB =mv 2
R ′
(2分) 解得B =2 T(2分)
(3)粒子进入xOA 区域做类平抛运动,由于垂直x 轴方向打到C 点,所以粒子沿x 轴方向做若干个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的运动,沿y 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t ,电场变更n 个周期粒子沿y 轴方向运动的位移为y ′=2 m -1 m =1 m
y ′=vt (1分)
由(2)解得v =100 m/s
联立解得t =0.01 s(1分)
依题意有t =nT
得T =0.01n
s(n =1,2,3,…)(2分) 粒子沿x 轴方向的位移为:x =1.5-1=0.5 (m)
x =12a ⎝ ⎛⎭
⎪⎫T 222n (2分) a =qE 0m
(1分) 联系以上式子解得:E 0=400 n (V/m) (n =1,2,3,…)(1分)
答案: (1)120 V 100 V (2)2 T (3)T =0.01n
s(n =1,2,3…) 400 n (V/m)(n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