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小数乘法》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及前后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及本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小数的混合运算。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小数除法二、单元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利用直观图形,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教材通过购物的情境,利用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首先在情境中引出小数乘法的算式,借助直观图形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小数乘整数的图形模型,教材中呈现的方法分别运用了连加, 元、角、分的转化, 借助直观模型得
1 / 10
出了结果。
教师应引导全班同学对这三种方法展开讨论, 以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2、利用直观图形,理解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
教材与以往的分为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小数乘以小数的小步子教学的体系不同,教材抓住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这一关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在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的基础上,利用街心广场的情境。
让学生的学习经历下面的过程:
(1)在类比推理中初步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直观图形建立小数乘法计算的图形模型。
(3)数形对应中归纳基本方法。
教学中,通过计算广场地面、花坛的面积、地砖的面积,让学生观察三个长方形长、宽和面积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到小数乘法可以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再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地砖的面积:
可以从前两个整数乘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小数乘法的得数;也可以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推出得数。
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逐步使学生归纳出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规律。
这样就解决了计算小数乘法的关键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
---------------------------------------------------------------最新资料推荐------------------------------------------------------ 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在实际应用中,解决计算中的特殊情况。
《包装》一课中,教材呈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时,教师创设实际应用的题材,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⑴题。
交流时,可以重点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再次归纳基本的计算方法;第⑵题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
讨论交流的重点可以是,如何处理0 的问题。
在教学中,应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养成先估算结果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同时,要注意数据不要太繁琐。
4、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小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在理解情境中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学生在列式计算时,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3 / 10
在讨论综合算式的计算时,应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的,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三、单元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单元重、难点 1.正确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3.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4.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逐课分析:
《文具店》(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
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 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最新资料推荐------------------------------------------------------ 教材通过文具店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然后对买 4 块橡皮多少元展开讨论,列出算式。
再让学生探索 0. 24 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材呈现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了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借助直观模型得出了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展开讨论,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学生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太大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
所以针对这一点,教学时我个人会在文具店里添加上书包 15 元这一条件,让学生列出整数乘法,然后与小数乘法做对比,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能力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目标:
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个人认为《小数点搬家》一课,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
三幅教学情境图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不相符。
生活中的快餐每份 4 元属于正常价,根本不存在每份 0. 4 元
5 / 10
的快餐,甚至更不存在每份 0. 04 元的快餐。
教学中,问学生为什么每份 4 元的快餐会没有顾客?因为每份 4 元的快餐,在生活中是正常价,所以学生回答,可能是环境差,可能是饭菜不好吃,或是服务态度不好学生没想到是 4 元/份快餐太贵,因此教师要引导快餐 4 元/份太贵,小数点要搬家,变成 0. 4 元/份较为困难。
两点建议:
1、将三幅教学情境图的数据依次改为 40 元、 4 元、 0. 4 元。
教学中,快餐40 元/份太贵,更符合生活实际,生意无人问津,须移动小数点,让价格变小,方便教学引导。
2、做一下课前游戏:
A、左右训练:
向左点点头,向右招招手等 B、全班抢答(整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从 285 到 28500 的大小变化(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从16000 到 16 的大小变化(缩小到原来的)《街心广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目标 1 、结合三个长方形面积关系促能学生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法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 、通过具体情境发现数学信息。
培养观察、收集信息的习惯。
3、能应用这一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最新资料推荐------------------------------------------------------ 4、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学是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1 、街心广场教材创设了计算街心广场面积花坛面积和每块地砖的面积等情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三个长方形长、宽、面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小数乘法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 、教材还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探索地板砖面积还可以从前两个整数乘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小数乘法得数,也可以通过单位名称的转换推出得数。
3 、教材通过尝试练习试一试和填一填的活动使学生归纳出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规律这些都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探索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全过程,我觉得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探索活动。
活动 1: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街心广场的放大平面图让学生进行讨论三个长方形的长与长、宽与宽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活动 2:
在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特征和小数点的位置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7 / 10
活动 3 :
根据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举出实例让学生探索、解答。
活动 4 :
在尝试练习中师生共同探索、归纳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总之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难就创造条件让他们合作探索。
教师尊重学生自我发现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方法。
《包装》小数乘法(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在前面一节课中,已经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
本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
---------------------------------------------------------------最新资料推荐------------------------------------------------------ 的倍数。
让学生体会到:
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引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时应充分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特别是为什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在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后,应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养成先估算结果再进行计算。
本课还可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 1 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 1 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 1 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小数乘法(三))教学目标 1. 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竖式计算。
2. 乘数是整十数的小数竖式计算。
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包装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
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
9 / 10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由于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因此,在引出问题后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⑴题。
交流时可以重点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
讨论交流的重点可以是如何处理0的问题。
《手拉手》(小数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 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小数混合运算的简算。
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情境中呈现的信息,提出一共要花多少元的问题。
在理解情境中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列式计算,然后组织交流。
学生在列式计算时,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在讨论综合算式的计算时,应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