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勇士铸辉煌——武警河北总队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练兵备战风采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起绝对忠诚的信仰高地
河北处于环卫京畿、拱卫首都的特殊战略区位,作为武警河北省总队的铁拳利剑,特战一中队始终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建队兴队之魂。
铁血勇士铸辉煌
2019年5月5日,武警河北总队召开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表彰大会。
张丹/摄影
河北
32榜样
主持人:高宏然 gaohongran3
战士王世超在参赛过程中因摔倒导致手臂脱臼,他毫不犹豫将胳膊硬掰回来,坚持完成比赛;战士朱峰为提高射击成绩苦练狙击据枪动作,一直练到右手小指及手掌外侧麻木无知觉;战士尹茂阁在比武中负伤,绿豆大小的伤疤以3厘米间隔环绕两只手腕一圈;在标兵中队考核400米障碍测试时,罗祥帅在匍匐通过低桩网后,左脚的鞋挂住杆子,被勾掉了,为了不影响整个中队的成绩,他竟穿着一只鞋继续奔跑,并完成了攀爬高墙、云梯、翻越弹坑等所有动作,最后被评定为优秀。
而此时,他的左脚已经伤痕累累,满是血水、泥土和沙砾……这些真实的故事成为中队激扬血性胆气、勇担强军重任的生动教材。
在国际赛场亮剑扬威
2017年4月30日至5月4日,来自黎巴嫩、美国、中国等17个国家的32支特种兵队伍展开激烈角逐。
由特战一中队官兵组成的“天剑”突击队代表中国武警部队,走上了第九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赛场。
此次比赛加入真人对抗环节,“恐怖分子”持真枪用带颜料的特制弹药向队员们还击。
“绝
对快,相对准,要先敌开火,震慑敌方!”在紧急召开的火线会议上,队长李闯斩钉截铁地说道。
终于,他们以队员手臂中一“弹”的小代价高效消灭了“顽敌”。
队员们健步如飞地冲上小楼,找到藏匿的“化学武器”。
可是,就在大家以为胜利在望时,裁判的一声哨响让队员们心凉了半截——搬运过程中因为求快,不慎将“化学武器”触了地,受到“比赛用时追加百分之十五”的惩罚!
当天下午,刚刚遭受“滑铁卢”的“天剑”特战队员们迎来了新挑战——“死亡奔跑”。
在这个课目中,5名选手要击中290米以外的5个直径20厘米的靶子和5个直径10厘米的靶子。
距离远、靶子小,这些还不是问题,最令他们担忧的是使用的狙击步枪的精准距离和实际比赛的规定射程不相符。
“马上校枪!”队长李闯当机立断,立刻指派狙击能力较强的队员侯旭波,用测距仪重新校准。
只见侯旭波将步枪瞄准镜调整之后,卧倒、据枪,瞄准、果断击发。
最终,10个狙击目标,全队命中8个,在所有参赛队伍中,“天剑”在这一项的得分最高。
“死亡奔跑”的最后800米是最艰难的,一组组
极度疲惫的队员共同扛着“伤员”踉踉跄跄跑向终点。
忽然赛场上传来一阵惊呼与喝彩,只见一个中国军人独自背负着“伤员”,在怒吼声中飞奔过来,他就是“天剑”突击队员何格。
为了节省时间,他在体能严重透支的状态下独自背负“伤员”通过了终点。
比赛课目“无路可逃”要求特战队员在成功解救“人质”后,还要对其进行战场救护——输液,可是提供的针头和针管却比国内的规格粗不少。
队友侯旭波好不容易才将针头扎入“人质”秦宏峰的血管,可在回血后准备输液时,不慎扯到针管又把针头拔了出来,鲜血立即喷射出来,染红了秦宏峰的右
“天剑”突击队参加第九届“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夺得团体总冠军后载誉归来。
张丹/摄影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榜样
臂。
侯旭波的手在颤抖。
“扎!”秦宏峰大喝道,“没时间了,赶紧扎!”侯旭波一咬牙,再次将针头扎入。
终点处,看着秦宏峰夹着手臂奔跑的背影,领队张华的眼角湿润了。
“国王的挑战”被称为特种兵比武“皇冠上的明珠”,32支参赛队中只有前16名有资格参赛,队员不仅要攀爬70度以上的山崖,还要在达到体能极限状态下潜水穿过涵洞。
途中,队员需多次使用各式陌生枪支进行精准射击。
最后一组射击目标为2个风车靶,每个风车靶上5个目标,每射击一个目标,风车靶会失衡旋转。
结果“天剑”突击队10发全部命中。
最终,武警河北省总队“天剑”突击队勇夺3个单项冠军、1个单项亚军、1个单项季军,并将最具分量的总冠军奖杯收入囊中。
披荆斩棘书写荣光
在特战一中队的门口,有一行标语非常醒目:“天剑锋从磨砺出”,生动诠释了这支英雄团队的淬炼过程。
特战一中队曾名列全国武警特战比武的倒数名单,然而,仅仅用了8年时间,他们就完成了从垫底到夺冠的飞跃。
特战一中队第八任中队长、现机动支队副参谋长王旭光对记者讲述了这支战队如何披荆斩棘、越挫越勇、最终赢得荣光的过程。
“2009年我刚当中队长时,正赶上武警部队的第一届特战比武,我们是倒数第三名。
回来我总结了三个落后,首先是装备落后,比如平时训练时我们用的攀爬绳是13米的,但比赛时的绳长是18米,我们根本没练过,直接得零分!二是理念落后,与其他精英团队相比,我们的训练方法和理念有很多不足。
三是训练场地落后。
”
于是,中队官兵靠着手挑肩扛,硬是在一座荒山上建成了一座集多维度射击、多课目训练、多手段施训于一体的野外反恐训练场。
一栋简陋的宿舍楼和五个依山而建的野外靶场,不仅满足了中队所有训练课目场地需求,更成为总队特战力量综合训练的首选之地。
为了提升训练成绩,中队官兵坚持极限化、反常规训练,一次次向险局危局发起挑战,自创“生死逃亡”课目,有饭不吃抗饥渴,有路不走翻山岭;到居民区、深山里组织解救人质和捕歼战斗训练,确保一招一式都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进行,在一次次挑战极限中逼着官兵练就一身硬功。
“官兵的‘杀手锏’还有很多,子弹打刀刃、穿弹壳等早已成为中队官兵的常规训练课目。
”提起特战一中队这群兵,支队长李光辉心里又爱又疼。
他说,官兵这一身本领是无数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
全副武装不少于20公斤、每天至少10公里越野,每周3次的武装奔袭雷打不动。
每天早上从5点半整队出发,超高强度的训练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
“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原中队长李闯对这句话体会最深。
从新兵连分到中队,李闯第一个5公里就垫了底。
此后,他坚持每天挺举50斤重的弹药箱,翻动400斤重的轮胎,用1米多长的绳子系上近16斤重的水泥砖,每天双手平卷200次练稳定……
2015年第二届武警部队特勤分队比武,是中队的重要转折点。
赛场上,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勇夺团体第一名,荣获“特战之王”称号。
从此,开启了中队征战国际国内赛场、斩获军人荣耀的奋进之旅。
近年来,中队先后在各类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100多次。
明天的战争不可能是今天的翻版,在追求打赢的道路上,官兵始终在加速冲刺。
近年来,中队紧贴国际反恐前沿和特战使命任务,组织官兵深入驻地火车站、汽车站和机场等重要目标开展战法研究和课题演练,不断锤炼高敌一手、强敌一筹的制胜硬功;建立反恐、射击和排爆专修室,潜心研究突击、侦察、狙击、排爆专业人装结合训练,创新总结出“特种训练50法”和15种反恐战法,被推广成为全总队样板。
群众危难时刻,总有中队官兵救援的身影。
近年来,中队先后参加山林灭火、抗震救灾、卸煤保电、抗洪抢险等抢险救援行动13次,并先后圆满完成石家庄“3·16”爆炸案等多起突发事件处置任务,在拱卫京畿、维稳燕赵的生动实践中续写忠诚卫士荣光。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20年 第1期 上 / 总第883期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