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
“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都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
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
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
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
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
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
其实,恰恰相反。
比如,一些关于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
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
“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
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
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
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
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
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
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
其实,错矣。
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
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节选自201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1.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
B.《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
C.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D.“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
2.下列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
其实都是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B.影视圈掀起的“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
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去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
C.“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D.文化“啃老”,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改编成功的。
《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了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
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
C.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
D.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新编,浮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更不能使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
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
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
为政以德。
”帝曰:“善。
”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
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
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
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
若杀之,是绝其类。
”帝笑释之。
授玉山屯监。
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
”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
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劲敌。
”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
口正心邪,不敢奉诏。
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
”帝悦,拜谏议大夫。
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
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
”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
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
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
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
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
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
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
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
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乃.诡云炀帝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五伯疾.其诡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D.欲易.其乱,得乎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世长有机辩”的一组是()
①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
为政以德。
②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
③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④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
⑤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
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向突厥献礼,朝廷认为他勇敢。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D.作者认为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⑵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
⑶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望乡夕泛①
骆宾王
归怀剩不安,促榜②犯风澜。
落宿含楼近,浮月带江寒。
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
今夜南枝鹊,应无绕树难。
【注释】①诗人应试不第,离开长安,乘舟返乡。
②榜:船桨。
8.请分析“南枝鹊”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5分)
9.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日月照耀金银台。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瓦缝参差,。
”
(3)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狼外婆”
佚名
十岁那年,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父亲是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企业的部门经理,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
可是一夜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父母因飞机失事双双遇难。
几天后,一个五十岁左右恶鬼般的老太太来到我家,姥姥和姥爷让我叫她“奶奶”。
看到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的那个狼外婆。
姥姥和姥爷把我交给她,扭头就走,根本不管我的哭喊。
她凶狠地训斥我:“哭啥?没骨气,他们是狼!”她麻利地给我洗脸,又找出干净衣服帮我换上,然后做了饭菜端上来。
看我不动筷子,她恶狠狠地骂:“不吃就饿死。
”
几天后,姥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
衣服。
“狼外婆”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
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
姥姥、姨妈和舅舅们在骂声中走了。
“狼外婆”扔下菜刀,狠狠地吐了口唾沫:“狼!”
辗转跟着她来到农村二叔家,一个小姐姐躲在门后,仔细地打量着我。
后来我知道她是二叔的女儿,叫“丫丫”。
二叔毕恭毕敬地端来一碗凉开水,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听见了吗?”
“哼!羊腿能安到狗身上?”一个面目凶狠的年轻人小声嘟囔。
丫丫悄声告诉我,这是三叔。
我害怕地看着三叔,真担心他把我赶出去。
我来到她住的偏房。
屋子很简陋,四面墙黑黑的。
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柜子,柜子还上了锁。
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
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
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
我想父母,经常夜里偷着哭。
看看父母的照片成了我的奢望。
有一次,趁她换下裤子到外面做活,我从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柜子。
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
二叔发怒了:“妈,小小还是个孩子,你咋就不能疼疼她?”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
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滚!我没钱!”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狼外婆”站在偏房中间,手哆嗦着,想卷烟却卷不上。
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
高考结束,丫丫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我考取了我家那座城市的重点大学。
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
报到的日期临近了。
那天傍晚,村里停电,“狼外婆”坐在炕上抽烟,我坐在桌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悄悄地落下。
我慢慢把录取通知书凑到蜡烛前,“狼外婆”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
第二天早晨,二叔和三叔送丫丫上大学。
他们一走,“狼外婆”就掀开我的被子,语调紧张:“小小,快起来!快!”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
“狼外婆”带我回到了以前的家。
打开房门,我愣住了:屋里的家具全是新的。
我不明白地看着她。
她拿出一个存折:“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
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
我把钱都留下来。
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
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
”
她把存折交到我的手里,从包里拿出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细心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奶奶!”我扑进她的怀里,缓缓地跪下,泪流满面……
(节选自《哲思》,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眼中的奶奶曾是“狼外婆”,而“狼外婆”将“我”姥姥等人称为“狼”,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
B.“狼外婆”被三叔要钱的无情言行气得手直哆嗦,当她看到“我”时眼睛却亮了一下,她把对三叔的气愤化为对“我”的期待。
C.“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狼外婆”却不告诉“我”可以去报到上学,而是装出没有钱的样子,这显示了她的内心矛盾。
D.“狼外婆”将“我”与父母一家三口的合影细心地摆在了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她对以前阻止“我”看此合影的行为有所悔悟。
E.作品以“我”的视角,展示“狼外婆”难以令人理解的言行,表达了“我”对“狼外婆”的惧怕、憎恨乃至最终领悟其爱的感激。
(2)文中的“狼外婆”有哪些奇特的行为?请简要概括。
(6分)
(3)文中为什么在后半部分的记叙中才交代“狼外婆”不是“我”爸爸的亲生母亲?请
简要分析。
(6分)
(4)本文由父母遇难后“狼外婆”来接“我”(1~3段)、“我”随“狼外婆”回乡下生活(4~8段)以及“我”考上大学后“狼外婆”的举动(9~15段)三部分构成,你认为哪部分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学究天人道兼仙释
李俊宝
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
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长州尤西堂、番禺屈大均、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来。
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
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71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傅山。
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
康熙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
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
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
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彭孙遹、朱尊彝等50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
傅山虽未参加面试,但仍奉康熙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
作为17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空谈义理弊端,阐述了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观点。
他认为,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即研究天道或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并造福于社会。
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反对消极被动的观念,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观点,既承认天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肯定天人之间的必然联系,将天人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主张为人在自然界找到合理的位置。
傅山还认为,明体就是明理,理不明则体不清,明理是为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
此外,他还斥责奴儒、奴君子,主张“扫荡奴性”,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禁欲主义和父母包办婚姻,坚持“非圣人能王”的平等观念,倡行国民治国的理想社会。
其诸子学研究同样堪称于世,侯外庐曾有评价:“如果说顾炎武考证音韵学是后来王国维的老师,则我们有理由说傅山的诸子学研究是后来章炳麟的先行者。
”
傅山在医学方面也颇有贡献,医学成果丰硕,传世之作有《医药略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等,其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著名,为后世中医妇科必备
之书。
他还特别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王救济本旨”,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
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曾如此描述:“避居远村,惟以医术活人。
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
”傅山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领一时之风骚。
其汉隶以蔡邕为法,真书以颜真卿为范,采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其中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榜书小楷,各尽其妙,以豪迈刚劲、雄健有力著称,其作品流传于世者甚多。
他的书法声誉极高,比其年长20岁的大书家黄道周称傅之书法为“晋唐以下第一家”。
他的绘画流传下来的较少,多为博物馆和私家收藏,其作品别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独树一帜。
由于傅山在哲学、医学和书画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越,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则往往被人忽略。
事实上,傅山在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领域或诗、文理论方面,亦是上承李贽、公安派和竟陵派,下启叶燮、袁枚,成就堪与同时代顾、黄、王并驾齐驱。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傅山早年因为是山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领导了全省诸生进京请愿的运动,为袁继咸冤案昭雪平反,最终名震全国。
B.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是后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许多如傅山一样的人被忽略掉了。
C.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后受康熙感化,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接受了康熙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D.傅山早年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以“异端”自命,显示了他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
E.傅山在哲学、医学、书法等诸多方面成就卓著,作者借侯外庐之口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顾炎武并驾齐驱。
(2)清政权稳定后,傅山的哪些行为表现了他对明王朝的忠贞?请概括回答。
(6分)(3)傅山作为当时反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哪些基本内涵?(6分)
(4)有评论家用“悲悯”“个性”“骨气”来评价傅山,阅读本文后,你对这些概念有了哪些新认知?结合文本,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市官方交往的决定。
B.据《新闻晨报》报道,饭店倒掉的残羹冷炙
....可以成为蚯蚓的美食,变废为宝。
C.随着2012年选情不断升温,美国政府以邻为壑
....,利用人们对中国崛起的忧患心理提高自身的支持率,使两极化的美国政客团结在一起。
D.他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
...洒.地说了一个多小时。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轧,18名路人先后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B.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多汁的“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初冬较为合适。
D.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路遥现在还活着,不知是什么样子?这谁也说不准。
但是他肯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他会干出许多令人佩服又咋舌的事来。
他是一个强人。
强人身上有比一般人优秀之处,也有一般人不可理解之处。
;;;
;。
①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②他大气,也霸道
③他刚强自负不能容忍居于人后,但儿女情长感情脆弱内心寂寞
④他关心别人,却隐瞒自己的病情⑤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①④③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④⑤
16.SOS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一个。
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她既要照料七八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妈妈们用青春和无私的爱,使一个个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
6月23日是“国际SOS儿童村日”,请你写一段话,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
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字。
(5分)
17.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用一片赤子之心诠释了生命的价值!我们终于明白:生命总归会结束,价值永存世间。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