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人教版)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附中(571737)侯作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意义,知道分类的一些常用方法;
2、让学生知道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等基本概念和9种分散系;
3、让学生了解溶液、胶体、浊液的分类标准和它们各自的基本特征;
4、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学会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

教学重点:分类的方法和胶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分散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式、开放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全班同学按照8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在每个实验小组的桌子上摆上一堆无序的摆放化学药品。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很多种化学实验室的常用药品,请每个小组在2分钟内将它们分成组,我要提问每一个小组分组的依据是什么?
2、学生分组开始,教师巡视;
3、提问每一组。

[总结]要点:(1)表扬分得好的组;(2)针对不同组分得的组数不同和依据不同选择典型情况分析;(3)所给药品的一些其它的学生没有想到的分类方法;(4)指出分类的重要意义。

[讲解]
为了研究化学的方便,我们要对化学世界中的物质、现象、变化、概念等等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首先应该明确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类标准不同,被分类的对象将有不同存在关系。

在每一个分类标准中,被分类的对象都有且只有一种存在形式。

如对人分类,按照性别分为男人、女人,按照年龄可分为婴幼儿、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等,按照国籍可分为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澳大利亚人等等。

男人、女人在人的按照性别分类中的标准中他们是对立关系,非此即彼,即一个人不是女人就是男人。

青年人、中年人在按照年龄的标准进行的分类中他们是并列关系,一个人不是青年人但不一定就是中年人,这是并列关系的特点。

又如我们可以说硫酸铜是纯净物、化合物、是盐、是含氧酸盐、是铜盐、是重金属盐、是强酸弱碱盐、是可溶性盐等等,都是正确的表达,因为上述的每一种表达都是对不同标准而言的。

但我们说水是纯净物、是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是碱等就不全对,因为其中的酸、碱、氧化物是化合物按照元素的组成和物质的性质标准进行的分类,酸、碱、氧化物是并列关系,只能居其一。

我们说硫酸是纯净物、是酸、是含氧酸等也是对的,但要注意这里的纯净物和酸是包含关系,即纯净物包含酸;酸和含氧酸也属于包含关系,酸包含含氧酸。

我们说二氧化碳不是非金属是对的,但有同学说:“它不是非金属就一定是金属”。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非金属和金属是单质按照元素性质而进行的分类,二氧化碳首先它不是单质所以它不能在金属或非金属中占有位置。

就象我们指着一只羊问:“它是男还是女?”这种问法就有错误,因为男女是对人的分类,羊不是人,怎么能分男女呢?
[媒体展示或小黑板展示或印发给学生]分类的两种常见形式
[强调]以上第1种分类是树型分类法,第2种分类方法是交叉分类法
[课堂练习]
1、纯净物按照元素组成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氧化物按照元素类别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化学反应可为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盐按照_____________可分为易溶性盐、可溶性盐、微溶性盐、不溶性盐等。

2、常温常压下以下物质:①水②硫酸③氧化铜④空气⑤碳酸钙⑥水银⑦二氧化硫⑧石灰水⑨氢氧化钠⑩氨气。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2)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是氧化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水——金属氧化物
B、盐酸——化合物
C、实验室制取H2——置换反应
D、氯化银——可溶性盐
4、你所学习过的化合物中,不包括()
A、空气
B、氢氧化钙
C、二氧化碳
D、硫酸
5、对于NH4Cl,可以将其划归()类。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
6、对于BaSO4,不能将其划归()类。

A、钡盐
B、硫酸盐
C、难溶性盐
D、可溶性盐
[评析]公布答案和解析原因。

[本节另一知识点的引入]
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接触更多的混合物。

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2第二段。

[讲解]溶液只是“混合物世界分散系国家中的一个省”,课本引入分散系是为了扩大同学们的化学视野, 让同学知道更多的与溶液不同的分散系。

通过课本上的介绍,同学要理解知道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等概念和9种分散系。

并能举出生活中常见分散系的实例。

[提示]教师要知道固态类如玻璃、水晶、矿石、烟等,液态类如各种混合物液体,气态类如空气、各种混合气体等都是分散系。

[阅读]课本P22第四、五、六段,提出下列几个思考题:
1、溶液、胶体、浊液等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都是液体吗?
2、nm的中文名称是什么?1nm=____m
3、溶液、胶体、浊液各自的稳定性如何?
4、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可以穿过滤纸,你认为溶液分散质粒子可以穿过滤纸吗?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你认为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可以穿过半透膜吗?
[实验]学生按照P22实验内容做,并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启发] 1、在普通实验室条件如何寻找暗处?
2、试着在冷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看能不能得到胶体?
3、过滤时通过什么现象确定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穿过滤纸没有?
[讲解]做实验不要仅仅是图好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要学习的知识,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动手、动脑过程。

我们的同学如果只是按照实验的步骤随随便便的做一下,那样的实验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现象,就算得到了正确的现象也印象不深,只有真正用脑子做实验,才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并印象特别深刻。

象上面的实验,制取的胶体的过程是比较特别的,如果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你会问为什么要在沸水中呢?为什么加入氯化铁溶液后还要继续煮沸呢?用冷水可以吗?不用蒸馏水可以吗?红褐色是什么物质的颜色?实验中得到的胶体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说说你的观察结果?……总之,如
果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投入了自己敏锐的思维,并进行一些思考,在自己的思考之下又再实验再思考,那么你就会在实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坚持下去你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自然科学家。

[强调] 通过上面实验我们要知道以下一些基本知识点:
1、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依据这一点可非常容易地鉴别溶液与胶体。

2、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穿过滤纸,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穿过滤纸。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散系不一定是混合物;
(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
(3)浊液中分散系粒子的半径大于10—10m;
(4)溶液、胶体、浊液都很稳定;
(5)胶体和溶液用肉眼就可以区别;
(6)胶体、溶液、浊液的分散质都可以穿过滤纸;
(7)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胶体和溶液;
(8)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9)1nm等于10—8m;
2、简述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拓宽] 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的特性,所以课本P23最后一段阐述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

丁达尔效应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可以阅读课本P24—25。

如果想知道得更多,请上网查询。

采用输入中文“胶体”搜索方法能够找到许多你感兴趣的东西。

[总结]
1、掌握分类方法首先应该明确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类标准不同,被分类的对象将有不同存在关系。

在每一个分类标准中,被分类的对象都有且只有一种存在形式。

2、两种常见分类方法:树型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3、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系,容纳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剂。

4、当分散剂为液态时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

5、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为溶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为胶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为浊液;
6、溶液很稳定、胶体比较稳定,浊液不稳定。

7、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依据这一点鉴别溶液与胶体。

8、胶体的分散质粒子能穿过滤纸,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穿过滤纸。

[布置作业]课本P25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