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试用新型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潜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7
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科 技 教 育“职业教育要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顺
应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需求,着力构
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相
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构想,为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如何
正视学生学习的现状,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
方式,培养适销对路的建设者,是摆在职业
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是目前中职生存
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学生在初中毕
业后接受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完全取
决于考试分数的高低。

近几年来,国家高考
政策调整,高校扩招引发普高扩招,吸引了
中职招生的一大部分生源。

大量中等或中
等偏上的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高学校就读,
进入中等职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原来
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只要愿意上
学也成为职校学校招生的对象。

职业学校
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组成结构,学生素质参
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偏科情况严
重,其中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不适应,存
在着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
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各级教育主管
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升学率的要
求,各初中也迫于形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
综合升学率、安全、学校等级评估等工作方
面,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
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
发展。

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
何解决。

有关调查表明:由于部分学生严重
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缺乏耐力、容易
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缺乏
观察力、缺乏决断能力等,导致成绩整体不
够理想。

而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其学习质
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事实
上初中时由于心理素质不好,造成学习不
佳的学生又大部分成为中职生,因此中职
生当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占有相对相当
比率。

2 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习活力
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合
格的建设者,其基本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让中职生至少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回到家乡、回到农村,服务大众,至少能找一个适应自己的工作。

针对上述生源情况,实事求是讲要圆满完成这个任务是有较多困难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模式。

中职生生源素质差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但表面虚弱的背后往往有着强大的潜能!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则万事可成。

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不可能自然流露出来,只有通过学习教育等活动的发掘才能表现出来。

他指出:“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

“理想的社会能提供使个人潜力得到发挥的环境”,教育应该成为社会改革的重要动力,但当今的教育过份“关注年级、学历、成绩和文凭这些手段,而不是关心智慧、理解力和判断力这些目的”,以致使它成了社会改革的阻力。

他认为,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尊重等不同层次需要,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都需要各尽所能,这一需要称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等。

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全力,使自己趋于完美。

充分发掘人的潜力的最好的教育,既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思维、理性,更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包括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创造品质、积极兴趣、强烈爱心和执着的追求精神等。

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按一定坡度的设立由简到难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

教学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有时对于一些新知识的获取往往需要教师恰当地加以点拨才能发现,“一启就发”,学生并不感到怎样吃力和被动;而有的时候,即便是较简单、较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仍感到很费劲。

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与课堂上特定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

缺少师生互动力和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没能被很好地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所谓“跳一跳,摸得着”,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法实现。

实际上,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从而使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者说是现实状态。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释疑的强烈愿望,并且善于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既情绪激昂,又头脑冷静,最终获取新知识。

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启发式教学时曾有过这样一句著名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即当学生处于“愤”和“剧”的状态时,教师进行启发、诱导,传授知识,才会收到最佳效果。

这里,要使学生达到“愤”和“悱”的状态时,教师的启发设疑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设问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又不能超过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只有这时,学生的思维才最活跃,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最高。

因此,只有在既适应又不完全适应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

总之,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好转,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跟进。

针对当前形势,特别是实施春季招生后,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

面对眼前这些十六七岁正青春灿烂的少年,为了使他们能成为有用之才,通过二到三年的培养,必须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但他们作为中考的失利者,可见其以前的学习是失败的,至少是效果不佳的,我们必须反思:既然以往的教育没有收到好效果,我们就应该改换思路,改变方法。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师生之间注意沟通和相互理解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学校管理者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将校本研修、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落在实处,真正将职业教育的新课程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按照“健康、实用、有效”的方向扎实迈进。

浅谈试用新型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潜能
王海安
(广德县职业教育中心 安徽广德 242200)
摘 要:如何组织教学、改革教学方式,让中职生既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能完成学历教育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毕业后能服务社会,成了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针对目前生源情况,实事求是讲要圆满完成这个任务是有较多困难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教育方式。

虽然中职生源素质差的情况是令人担忧的,但表面虚弱的背后往往有着强大的另一面——潜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则万事可成。

关键词:教学改革 挖掘学生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8(c)-0217-0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