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
[收稿日期]2004-05-18
[作者简介]邓钠,女,安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助教,从事工商管理教学工作。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
邓
钠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
要]该文从合法、非法两方面分析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防治[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5330(2004)05-0149-03
金融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处于最关键的地位,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商业银行会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一切金融活动都是通过银行会计核算和反映的。
因此,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国家通过金融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影响商业银行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决策及利益,影响银行经营者的经营决策及其自身的风险。
当前商业银行会计实务中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所以分析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涵义
从经济学角度讲,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种,是关于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信息,是会计正确核算的综合反映。
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信息的输入、转换、传递、贮存和输出各个环节构成的会计信息体系,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中指由会计凭证、帐簿和报表组成的帐务处理体制。
商业银行会计作为一种行业会计,其会计信息是指
在特定的时点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的状况和在特定时期内商业银行经营成果及财务收支状况的经济信息。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产生必须合法、真实,必须遵循相关性、可比性原则。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银行会计信息,从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根源看,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合法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和非合法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如果失真的会计信息产生于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其会计处理过程是合法合规的,这就是一种
合法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反之,如果会计信息的失真是基于一种违规处理之上,那么,它就是一种非法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2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既然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是由合法和非合
法两种根源造成,下面就让我们从这两个根源具体阐述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由:2.1
合法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确认方面。
根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以权利形成义务的发生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它是会计确认的基础,在应用中虽然较好的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
但是确认过程开始加入主观确认的方法,主观确认指的是确认对象是现金和实物在单位的虚拟流动,它不以实物或现金的实际流动为依据,而是依据一定的测定和估计判定出的实物或现金在单位观念上的流动。
主观确认使得银行部分资产,收益的“量”的概念成为一种“虚拟”而不是“真实”,可以设想这种主观的确认必定为制造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另外,会计确认除了要界定确认的量以外,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即在什么时刻确认才能最恰当的反映实情,所以这个时刻的确定就成为一个难题,因此,在银行会计这样一种特殊的行业会计中,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确认基础进行会计核算的弊端就更为突出。
2)
关于计量基础问题:根据会计准则,历史成本原则是我国各行业
会计的计量基础,金融行业也不例外。
!银行资产除了有大量的存款和放款
9
412004年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外,为了增强盈利性和安全性,大多银行将其资产证券化,按历史成本原则,银行购入的债券一律按支付成本记帐,并按成本价在报表上揭示,但在持有期内,市场上债券价格不断变化,其债券的现行市价与入帐价格不一定相等,这就影响了资产的真实性。
!表外业务大量开展,使与银行未来收益和损失相关的许多的业务无法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确认,在银行的帐务中无法反映,从而引起利润的失实。
"在物价变动的影响下,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费用,使得确认与实收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如按现在通用的历史成本原则,就会造成因货币购买力不同而使会计利润失真。
所以,在一定的限度和范围之内修正历史成本原则,使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如可以建立和运用物价变动会计。
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方法可以准确提供银行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及各会计期间的实际效益,避免历史成本会计产生虚增收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在具体选用何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时,对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尤为重要的。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与国际会计准则来选用计量属性。
FASB第107号文告中指出,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难以保持现形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出用公允价值作为部分资产的计量基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第39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也确定了公允市价的计量方法。
我国金融行业同样存在由于计量属性和单位的原因使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这种以公允市价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以稳值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3)谨慎性原则的遵循。
在表内应收未收利息的计提,准备金的提供等方面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影响商业银行利润的真实性。
#表内应收未收利息的计提,根据金融企业有关的财务制度规定,贷款逾期一年以内的应收未收的利息要纳入当期损益,目前我国正处于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关、停、并、转现象日趋广泛,一方面银行贷款虽
然属于正常贷款,但出现坏帐现象而银行继续计收益。
另一方面,对于逾期一年以上的由于企业经营有了存在收回的可能而银行不计当期损益,这两种情况显然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影响利润的真实性。
!准备金的提取,准备金提取比例低,而且种类不全,没有建立其它资产准备金制度不符合谨慎性原则,影响信息质量。
4)从会计准则制度及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美性角度考虑。
#由于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善性,使其中的某些定义和释义缺乏精确的分析和解释,使会计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或者出现真空带,对某些情况没有规定,无法可依,造成混乱。
!法定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办法的可选择性是导致合法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尽量减少可选择性,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构来制止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而不是教条的不允许选择。
"会计准则制度中的内容老化,尤其是对新问题无法解决,如衍生金融工具等,使会计核算无法可依。
2.2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非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是虚假会计业务、乱用会计科目、虚假账表、账外经营等,造成这些的深层原因具体如下:
1)利益驱动、急功近利、各种考核指标不科学,上级对下级、下级对职工,层层下达的考核指标不客观、不科学,是导致人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原因。
2)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
近几年,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银行业务发展很快,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却相当分散、滞后,大多数只能机械的应付日常工作,甚至在日常工作中出错,更难以处理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机应用中,业务操作员仅留在会操作的水平上,对核算程序的运行理解却知之甚少。
所以当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必要的。
3)内控制度薄弱。
约束机制的弱化是由产权不明确直接导致,产权不明确又将导致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过多、过杂等导致人事制度混乱,使所有者无所作为而代理人行为失控,使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4)金融监督部门忽视对金融机构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监管。
传统监管主要侧重查处金融机构的违规违纪问题,督促金融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往往忽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面对计算机在金融业务中的大量应用,计算机作弊又极具隐蔽性,就更显监管不力。
3治理商业银行信息失真的对策
要切实解决银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全面解决银行会计信息时针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051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着手:
1)
加强金融会计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我国对会计理论研究重视的不够,使得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实践而只有理论具有前瞻性,才能及时指导新问题的解决,才能科学的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制度的规范,才能使会计信息沿着客观、准确的方面发展。
当前,随着衍生工具的出现及中间业务的剧增更突出的要求。
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会计理论体系,以解决银行会计在客观上面临的信息失真问题。
2)
遵循谨慎性原则,完善银行会计法规。
一是尽快创造环境,推广贷款五级分类;二是建立健全准备金制度,根据谨慎性会计原则,对各种或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建立准备金制度;三是完善应付利息的计提方法,保证应付利益的定额提取;四是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确认或有收益和损益;五是规范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报表,我国银行会计报表主要有三类,与国际银行相比,银行会计信息没有完全披露,隐藏一定的风险信息,特别是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和我国即将加入WTO 。
披露包括金融衍生工具情况报表在内的各种附表,显得十分重要。
六是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系数。
因此,根据谨慎性原则,应制定有关的金融创新工具的会计财务处理办法。
3)加快体制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国企体制。
商业银行股份制是行
势所趋,不仅有利于自身财产明晰,加强约束机制,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促成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4)
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具体说来就是要建立以人民银行监管为主的,各商业银行自身
监管为基础,外部审计为辅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
首先是人民银行监管工作要适应新形势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不断研究改进监管工作的方法,切实提高监管工作水平,其次是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要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内控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操作规程,特别是基层行印,押,证分管,操作岗与系统管理岗归属不同人,使内部制约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最后是外部审计的加强。
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通过制定银行会计准则,培训银行会计审计人员,加强外部对银行的会计监督,使银行会计信息更公允。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在职培训和考核,采取持证上岗,要打破上岗证终身有效的观念,通过定期考核,对会计人员上岗证进行审核登记,对于定期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上岗证。
同时将对会计人员的物质和精神报酬与岗位挂钩,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6)
其他方面,如实行实拨资金的费用管理,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力度等,都可以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复杂,当然解决办法也众多,我们必须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从理论及实践上给予高度重视,才能最终解决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J ].财经理论与
实践,2001,(7).
[2]吴仁群.论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审计的关系[J ].四川
会计,1999,(3).
[3]张寅杲.银行会计学[J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The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the Distor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Commercial Banks
DENG Na
(Anyang Teachers CoIIege ,Anyang 455000,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auses of the distortion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commerciaI ban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robIem.
Key words :CommerciaI bank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Countermeasure
(责任编校:Y )
1
51第5期邓钠: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
作者:邓钠, DENG Na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刊名: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Y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4(5)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条)
1.张寅杲银行会计学 1999
2.吴仁群论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审计的关系 1999(03)
3.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期刊论文]-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07)
引证文献(2条)
1.叶小榕.孙文.冯俊义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期刊论文]-企业导报2010(12)
2.汪艳阳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市场论
坛 2007(1)
本文链接:/doc/567668b8fd0a79563c1e72bc.html /Periodical_anysfxyxb20040505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