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3.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不同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图的方法来表示统计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婴儿(躺着)——幼儿(站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我们的身高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大家都是从一个小婴儿开始慢慢慢慢成长起来的,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你的身高、体重当然还有智慧都在慢慢地往上增长着。

师:大家看从婴儿到幼儿的身高有什么变化?
生:增加了26厘米。

小结:这个26厘米就是从新生儿到1岁时增长的身高。

师:什么叫身高的增长呢?
生:身高增长其实就是指现在比过去的身高增加了多少厘米。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一年长多高呢?
生:用现在的身高减去上一年的身高。

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身高增长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本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先理解“增长”的内涵,然后结合自身成长确定统计对象,以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合作探索
1.了解搜集数据的方法。

师:要了解我们全班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需要做什么呢?
生:需要统计现在的和上一年身高数据。

我们学校每一年都会为大家进行健康查体,我们可以去调查学校的体检表。

像这种搜集数据的方法就叫调查。

师:你知道自己现在的身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爸爸妈妈量出来的。

师小结:通过测量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也是统计中搜集数据的好方法。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去年体检时每个同学的身高告诉大家了,现在的身高你们也已经测量了,能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吗?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每个同学的身高增长情况。

小组交流。

生:
第一小组身高增长情况(cm)第二小组身高增长情况(cm)
李玉:8 李丽:9
张华:6 赵明:6
王一:7 林强:8
…………
2.用统计表整理数据。

师:怎样就能够看出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
生: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整理就能看出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

【出示统计表】
三年级一班学生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
师:如何收集和整理?
生:根据学生身高增长情况,分5类统计:增长6厘米及6厘米以下、增长7厘米、增长8厘米、增长9厘米、增长10厘米及以上,按组汇报每人身高增长情况,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类的人数。

学生统计填表,选一组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本一环节,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搜集数据的方法,在感受原始数据的纷乱中产生进一步用统计表清楚整理数据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的能力。


3.用条形图整理数据。

师:原来在同学们这个年龄段上身高增长的情况是这样的啊。

为了让同学和家长都能更清楚地看出我们的统计结果,我们还可以怎样整理?
生:用条形图的方法来表示、描述数据更加直观。

出示空白格子图,用涂方格的方法尝试着把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表示出来。

同桌合作,涂条形图。

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师:你觉得用条形图来表示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
生:用条形图可以一眼就看出全班身高增长情况。

师小结:在数学上,整理数据的方法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用条形图。

用条形图来整理描述数据,更直观更清楚。

整理数据时,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来灵活选择整理数据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数学上,用条形图可以更清楚直观地描述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

在本环节中,要充分引导学生来体会,为什么有了统计表还需要用条形图来整理数据呢?那是为了要直观描述数据。

这样使学生来了解到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整理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条形图,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多,说明了什么;增长几厘米的人数最少,说明了什么。

师:与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相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通过条形的长短(高矮)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条形图的特点:能直观地表示出数据的多与少。

【设计意图:统计能帮助人们从数据中提取出大量的信息,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取数据本身、数据间和数据整理透露的信
息,引导学生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自主练习
1.
(1)准备一张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纸和一些硬币,与小组同学一起做搭拱形纸桥的实验。

(2)变化“桥墩”的距离,记录纸桥最多能放硬币的个数。

(3)涂一涂。

(4)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

答案:略。

2.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四个班的植树情况统计表,根据下面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1)涂一涂。

(2)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统计图中1小格表示()棵数。

②三年级()班的同学植树最多,植了()棵数;三年级()班的同学植树最少,植了()棵数。

③三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共植树()棵。

④四班植的棵数是二班的()倍。

⑤平均每班植树()棵。

答案:(1)
(2)①1
②一,9,二,4
③28
④2
⑤7
3.统计某个十字路口在1分钟内过往各种车辆的情况。

(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
(2)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说说你的发现。

答案:略
【设计意图:“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是数据分析观念培养的要求。

在这一环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统计,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总结,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三年级一班进行“我的梦想”情况调查,下面是情况调查表。

(1)涂一涂
(2)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3)喜欢哪种职业的人数最多?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1)
(2)15+12+6+8+3=44(个)答:全班一共有44个同学。

(3)喜欢科学家的人最多。

2.下面是中华小学三年级一班第一小组同学最喜欢的假日活动统计表。

(1)涂一涂。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1)
(2)略。

(3)略。

3.下面是某班同学出生的季节情况统计表。

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涂一涂。

答案:
【板书设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全班同学身高增长情况怎么样?现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
统计表
条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