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篇一」
朝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4、古诗两首:《春晓》(第一课时)
执教者肖萍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古、诗”等6个生字,会写“古、声”等5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或实物投影、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指导学习辅导学习评价
教学情境设计指导学习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三、再读指导。

四、熟读成诵。

五、学习生字。

1、揭题。

2、解题。

小朋友们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季)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告诉学生“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上)
1、自由读课文。

(1)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节再读。

(2)再读一课文,用“--”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个别读。

(3)齐读课文。

1、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2、指导读第一句。

(1)生试读。

(2)指名读。

(3)全班读。

3、指导读第二句。

4、把1、2句连起来读。

5、男女生分组读。

1、看图试背。

2、分组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齐背。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学生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再读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按要求画生字,读生字,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检查自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个别读,齐读课文。

学生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师指导读第一句。

采用多种形式读句子。

指导读第二句。

分组比赛背诵,全班齐背。

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小组自学生字,记忆字形。

老师巡堂指导书写。

表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的学生。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音,读准课文的同学给予表扬。

鼓励,爱学习的学生。

鼓励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特别鼓励个性朗读。

表扬能背诵的同学。

表扬认真读生字、书写的学生。

小组互相展评。

投影好的作业。

全班评价。





春晓
春眠 / 不觉晓。

处处 / 闻啼鸟。

(图)
夜来 / 风雨声。

花落 / 知多少。

朝天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4、古诗两首:《村居》(第二课时)
执教者肖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忙”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仪,生字卡片。

学习指导学习辅导学习评价
教学情境设计指导学习
一、导入、揭题。

二、看图,说一说,听范读,整体感知诗意。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四、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诗句大意,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五、看图练习背诵。

六、小结。

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

谁来背一背。

2、揭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小朋友们会在诗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3解题,引导看图。

《村居》诗中写的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见的春天的美丽情景。

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
1、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
2、听录音范读,想想,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正确、流畅。

2、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

3、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4、检查指导读课文,读流利。

5、读了课文,你读懂了哪一句诗,还有哪里读不明白的,可以和同桌或小组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1、动作表演读诗。

2、“拂堤”用手体味“拂”,体味“杨柳枝”的软、长。

3、理解“散”是“放”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孩子放纸鸢的情景。

4、加动作自己试读,学生评议指导。

5、比赛读。

看图画,边想象画面,练习背古诗。

多么美好的二月天呀!孩子们都感到了春姑娘的召唤了吗?找找去吧!
背诵古诗。

导入课文,揭题,解题,看了题目,你们看到什么景象。

再读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根据挂图,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听录音范读,想想作者诗中描写什么景物。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正确、流畅。

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交流讨论读懂了什么?
学生加动作表演来读。

“拂堤”用手体味“拂”,体味“杨柳枝”的软、长。

理解“散”是“放”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孩子放纸鸢的情景。

学生评议
学生看图画,边想象画面,练习背古诗。

让学生去找春天。

表扬大胆背诵的同学。

表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的学生。

表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的孩子。

你真棒!你真的很棒!
表扬读生字好的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回答的孩子。

表扬读书好的学生,评选表演好的学生,你真有表演才能!真是一个好演员!
表扬背书好的同学。

以后评出谁找的春天最多。





村居
草长/莺飞 / 二月天。

拂堤杨柳 / 醉春烟。

(图)
儿童散学 / 归来早。

忙趁东风 / 放纸鸢。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篇二」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课文,它通过对农村特有的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

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因此,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关注更多学生知识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学生在兴致盎然中融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意氛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四、媒体设计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设计了课程页。

该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赏韵读文、课文动画、词义点拨、旧词新唱、诗情画意、宋词简介、田园诗句等部分,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走近村居”
1、音画共赏,情境导入
教学伊始,运用课件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学生置身于恬静的田园氛围,从而创设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揭示课题。

2、美文诵读,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进入“赏韵读文”下的“美文诵读”,边听课文范读边借助拼音,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这首词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词的内容。

(二)“走入村居”
1、多方互动,自主探索
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词义点拨”,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茅檐”、“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为感悟全词扫清障碍。

2、配乐演绎,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动画”,该页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词中的景象——“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通过这些动画结合词的内容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

(三)“留连村居”
1、配乐诵读,外化词意
学生借助“意义识记”的方法,结合页中“诵读尝试”再现诗境,进行自主配乐诵读。

2、诗情画意,领会词境
指导学生借助课件中的“诗情画意” 和“旧词新唱”来“说诗意,唱诗词”,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四)“放眼村居”
1、指导学生进入“宋词简介” 中的“辛词全集” 、“田园诗句”,及页中的“ 唐诗宋词” 、“全宋词”等站搜索查找辛弃疾的背景资料和田园诗词,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课堂上讨论、交流、展示,如:诗词朗诵、宋词介绍、名句讲解等。

(五)综合实践。

课后开展“辛弃疾宋词朗诵会”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咏柳》。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

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3、欣赏歌曲《咏柳》。

4、出示图谱,学唱歌曲《咏柳》。

5、根据图示,师幼共同演唱。

6、根据教师暗示,幼儿自己演唱。

活动反思:
《咏柳》是贺知章所写的,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直接记忆一首古诗的难度要比一首歌要难很多,所以将本次活动进行了改编,利用幼儿喜欢的歌唱来记忆。

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新颖,是一种全新的活动形式,采用的是黄梅戏的演唱方式,幼儿第一次接触戏曲,特别感兴趣。

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能用黄梅戏调歌唱出来。

对此,我运用了图谱让幼儿很快的掌握节奏,并通过演唱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曲调的特点。

整个活动让幼儿对黄梅戏和古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了解更多。

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利用资源来丰富孩子的视野,用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咏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

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妆”——装饰。

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说说诗句意思。

(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

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柳树的诗歌。

b、全组一起配乐朗读《咏柳》。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

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

3、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篇五」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方法:
以读助讲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学习新知,合作交流: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小组间赛读。

读出韵律节奏。

完成学案基础达标。

(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问题。

(3)、自己再次诵读全诗,思考设问导读。

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2、品读《牧童》,共享童趣:
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这句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铺”、“六七里”,让你感觉到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从“弄”字,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让学生自主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3、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
(1)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探究弄懂。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①“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
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教师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
1、结合自己的感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这两首诗的大概内容。

能有感情地背诵。

2、完成巩固练习第1题、第2题的(1)、(2)和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清平乐村居》,理解“相媚好”、“亡赖”等词的意思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词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词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词的.意思。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以读助讲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

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

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

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

如:“ 卜算子咏梅”、“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南宋著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学习新知,合作交流:
1、自由轻声地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2、文中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小组内练习交流。

(学生自主回答,师生共同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在小组内互相背诵。

2、完成巩固练习第2题的(3)和第3题。

四、拓展延伸:
完成学案中的拓展延伸,可在课下完成。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中)
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中\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田园生活的纯朴和情趣。

难点:体会词的意境。

教法与学法教法:读议法学法:自悟法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词作,感知宋词
1、课件出示(居)。

师:看屏幕,这个字读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居”的古字演变。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家,所以有人说居然之家,还有人说安居乐业。


2、出示“村居”。

师:看到这个词,你又想到什么?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这村子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啊?
过渡:只是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就觉出了村居生活的安宁、美好。

那么让你站在这村子边,走进这村子里,真实地感受这美丽的村庄,你会做些什么啊?(作诗、画画、吟诵)是啊,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着美丽的村居都忍不住心怀感慨,就算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金戈铁马。

这样的安宁还是触碰了他心里最深的细腻,于是让我们后辈人为之赞叹的佳作就这样破茧而出了。

今天我们就感受一下其中一位诗人细腻的感情,一起走进诗人辛弃疾的《村居》(板书)
3、简介词名
出示整首词。

师:这和我们平时学过的古诗一样吗?这是我们接触到的一种新的文体——
词,它是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隋唐之际,在宋朝达到鼎盛。

古代的词,都合乐而歌,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

这曲调的名称叫“词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又叫“忆萝月”、“醉东风”。

4、简介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初读词作
1、检查学生自读。

2、指导朗读
师:古人诗兴大发时,会情不自禁手舞足蹈,我们不妨也来效仿一下古人。

(手舞上阕,足蹈下阕,合之)
三、诠词释意
过渡: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过这么多遍之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指导朗读)吴音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用家乡话和老师说句话?翁:年龄大的老公公。

媪,年龄大的老婆婆。

师:这翁媪在干什么?相媚好?很亲热的在一起打趣交谈。

翁媪你们在聊些什么啊?(x翁、x媪)
过渡: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大儿锄豆溪东”(出示画面)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正需要x大儿来锄草,来x大儿把你的辛勤劳动读出来。

“中儿正织鸡笼”(出示画面)师:“看来翁媪的儿子们都是干将,那个字写出了了中儿的专心工作?(织,所以这个字要?重读。

)指导朗读。

“小儿卧剥莲蓬”(出示画面)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

”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卧在那儿剥莲蓬)“卧”什么意思?(趴的意思)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好不好?为什么?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师: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一个词给他,他在剥莲蓬时态度怎样?(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想必他吃得也是(津津有味)。

师:这样的小儿让我们觉得?天真,活泼、可爱、顽皮那这样的小儿在父母眼里就更受?所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那“无赖”指?可爱、顽皮。

2、(出示整首词)师:我把你们看到的画面全部呈现出来了,我认为还有一处重要的景色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画面连到一起,是什么?你发现了么?你看见了么?
“小溪”,溪上?——青青草。

溪东?——大儿锄豆。

溪头?——小儿卧剥莲蓬。

这小溪简直就是这幅村居图的“点睛”处,因为有了这溪水,所有的画面和谐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完美的画面。

听,这流水声。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溪?(涓涓的、潺潺的、哗啦哗啦唱歌的)
师:闭上眼睛,伴着这流水声我们眼前出现了矮小的房屋,溪上绿油油的茂盛的小草,呢喃着软语的有点喝醉了的老公公和老婆婆。

还有他们勤劳的儿子们以及那正在聚精会神剥莲子的小儿子。

这画面多么的?——美。

这美多么的让人?——陶醉。

你能不能陶醉着把这美读出来?(读的真美,老师也陶醉了,我们都醉在这吴音的美景中,“沉醉不知归路”。


四、合作探究
过渡:这种沉醉让我们忍不住想走上前和翁媪聊聊天,问一问这是“谁家”的翁媪。

(这是谁家的翁媪啊?)x翁啊,看您住的草房子这么矮小,您为什么这么开心啊?x媪啊,你的日子过得这么清苦,您怎么还有兴致喝酒谈心啊?x翁: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怎么过?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
看着这和睦的一家人,我们不禁心生?羡慕。

是啊,生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尚且羡慕他们,何况处于战乱之时的作者呢!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他十分渴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的生活,一直为抗金而不懈努力,但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十八年。

这首词就是他在被贬之后写的。

你觉得作者喜欢这样的乡村生活吗?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五、总结课文
过渡:想象一下胸怀爱国热忱的辛弃疾在看到这么美丽的村庄,这么和睦的家庭画面时,会怎样地合乐而歌?
你想听听吗?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当中的那条小溪缓缓地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