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题五年级语文单元》知识点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晃:huànɡ(摇晃)huǎnɡ(晃眼)
模:mó(模范)mú(模样)
将:jiàng(大将)jiāng(将来)
横:hèng(强横)héng(横竖)
2.易读错的字
引荐(jiàn)顶端(duān)放肆(sì)
撕开(sī)桅杆(wéi)瞄准(miáo)
龇(zī)牙咧(liě)嘴
考点二:词语听写
矛盾自相矛盾同世而立引荐赏识脚力
摩拳擦掌出谋划策胸有成竹跃跃欲试
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航行放肆
依次等级肩膀挖苦心夸耀讥讽轻蔑
调换环游航行放肆帽子桅杆吓唬钩住咧嘴船舱海鸥瞄准顶端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龇牙咧嘴心惊胆战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心惊胆战——大惊失色
2.反义词
赏识——讨厌着急——镇定满意——失望兴致勃勃——百无聊赖
心惊胆战——泰然自若
3.词语搭配
(满意)地笑(好奇)地问
(胸有成竹)地说(兴致勃勃)地猜测
4.文言文释义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卖或曰:有的人物莫能陷也:刺破
其人弗能应也:不不可同世而立:存在誉之曰:夸耀、吹嘘
考点四:句子赏析
1.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品析:这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破折号起到转折的作用,把四十秒的时间拉长了,因为心情的着急,就会觉得时间很漫长。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品析:采用夸张的手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时间的长久。

考点五:背诵、默写
背诵:《自相矛盾》,日积月累。

考点六:课文理解
1.《自相矛盾》讲述一个楚国商人自夸他的矛和盾的力很大,当别人问他用他自己的矛刺他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便无法回答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2.《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赢了齐王的故事。

这个故
事告诉我们:(要善用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从而在
竞技中获胜)。

3.《跳水》描写了船长的儿子为了追回猴子拿走的帽子,
走上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儿子转危为安的事。

这件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先要冷静地想办法,不能凭一时冲动办事)。

考点七: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分)
máo dùn( ) jī fěng( ) fàng sì( )
háng xíng( ) wéi gān( ) xià hu( )
hǎi ōu( ) chuán cāng( )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轻蔑(mèi) 夸耀(yào) 顶端环游
B. 瞄准(miáo) 撕开(sī) 海鸥依次
C. 赞誉(yù) 咧嘴(liě) 帽子钩住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4分)
A.冀复得兔重复
B.守株待兔守卫
C.吾盾之坚坚固
D.依然如故缘故
四、把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12分)
胸有( )( ) 得意( )( )
( )( )不得 ( )惊( )战
目( )口( ) 转( )为( )
1.这次比赛,多亏他及时出现救场,我们才能 ,摘得桂冠。

2.王明那不着边际的回答令老师。

3.因为考前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这次我地走进了考场。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分)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马上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

(2)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写时间过得缓慢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六、精彩回放。

(9分)
1.日积月累。

(5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不惑。


(2)老爷爷笑着说:“我七十岁了,之年,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有精神。


(3)小小十三岁了,正值年华,活泼可爱。

(4)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4分)
(1)《自相矛盾》一文告诉我们要学会推销自己的产品,要
注意语言的合理性。

( )
(2)《田忌赛马》讲述了两场赛马的经过,其中第二场是因
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所以才取得了胜利。

( )
七、课内阅读。

(12分)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

他本来是
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
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
就开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二十来个勇敢
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2分)
2.画“ ”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3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
的话。

”这句话是对孩子的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

(3分)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4分)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 )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 )
八、课外阅读。

(13分)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
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
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

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
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

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
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
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
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
容满面,悠闲地弹琴。

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

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

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

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

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3分)
(1)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分)
3.用“ ”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3分)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九、习作。

(30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的历险经历是不是很吸引你。

假如让你来一次探险,你想去哪?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请你发挥想象,写一个历险故事吧!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矛盾讥讽放肆航行桅杆吓唬海鸥船舱
二、A
三、D
四、成竹扬扬哭笑心胆瞪呆败胜
1.转败为胜
2.哭笑不得
3.胸有成竹
五、1.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3.(1)时间变幻之快 (2)示例: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墙壁上的时钟永远不急不慢地走着,我低着头站在那里,感觉时间似乎早已停滞不动了。

六、1.(1)三十四十 (2)古稀 (3)豆蔻 (4)弱冠
2.(1) (2)√
七、1.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B
3.心理、动作恐惧心理和危险处境
4.(1)√ (2)
八、1.(1)司马懿率兵来攻城,城内没有足够的人马。

(2)诸葛亮临危不乱,设出空城计。

(3)吓退司马懿的大军。

2.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3.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

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

你等怎能知道!
4.示例:不能。

因为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才会设下此计,如果换成司马昭,司马昭就会攻城,空城计也就会失败。

九、提示:本次习作属于想象作文,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自己希望的一次历险经历,注意把历险的经过写具体,把感受写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