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贴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课贴完整版
第一单元。
- 生字词:
- 潮(cháo):潮水、浪潮。
注意右边“朝”字的写法。
- 称(chēng、chèn):称为(chēng)、匀称(chèn)。
多音字要准确区分读音和用法。
- 盐(yán):食盐、盐碱地。
- 笼(lǒng、lóng):笼罩(lǒng)、笼子(lóng)。
- 重点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 课文理解:这篇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 生字词:
- 淘(táo):淘气、淘米。
- 牵(qiān):牵手、牵引。
- 鹅(é):白鹅、鹅毛。
- 卵(luǎn):卵石、卵生。
- 重点句子:“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
亮!”这里通过描写景物,烘托出温馨的氛围,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悦心情。
- 课文理解:这篇课文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全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时的无限乐趣。
- 生字词:
- 巢(cháo):鸟巢、巢穴。
- 苇(wěi):芦苇。
- 罗(luó):罗列、罗盘。
- 眠(mián):睡眠、催眠。
- 重点句子:
- 生字词:
- 昧(mèi):冒昧、愚昧。
- 坠(zhuì):坠落、下坠。
- 重点句子:“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它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它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以拟人的手法,写出繁星的神秘与美好。
- 课文理解: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 交际内容: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如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
- 交际要点:
-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我认为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因为它们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 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适当进行补充或反驳,如“你说的很对,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也应该多植树造林,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 习作要求:
- 把推荐的地方介绍清楚,包括这个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等。
- 可以写这个地方的景色、物产、活动等内容,吸引别人去游玩。
- 运用一定的描写手法,如“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湖边长满了垂柳,微风拂过,柳枝随风飘舞,仿佛是一位位绿衣少女在翩翩起舞。
”
语文园地一。
- 交流平台: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词句段运用:
- 积累描写声音的词语,如“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等。
- 仿照例句,用连续的动词描写一个场景,例如“他拿起笔,翻开本子,开始认真地写作业。
”
第二单元。
- 生字词:
- 豌(wān):豌豆。
- 按(àn):按照、按时。
- 舒(shū):舒服、舒展。
- 适(shì):适合、适宜。
- 重点句子:“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通过描写豌豆苗的生长,给小女孩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 课文理解: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各自的命运,重点描写了第五粒豆的成长过程以及它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体现了生命的价值。
- 生字词:
- 蝙(biān):蝙蝠。
- 蝠(fú):蝙蝠。
- 启(qǐ):启发、启示。
- 即(jí):即使、立即。
- 重点句子:“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引出下文对蝙蝠飞行秘密的探究。
- 课文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 生字词:
- 唤(huàn):呼唤、唤起。
- 纪(jì):世纪、纪念。
- 技(jì):技术、技艺。
- 改(gǎi):改变、改革。
- 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此句引用诗句,形象地说明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 课文理解:这篇课文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 生字词:
- 避(bì):躲避、避开。
- 撼(hàn):震撼、撼动。
- 喧(xuān):喧闹、喧哗。
- 雀(què):麻雀、雀跃。
- 重点句子:“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净,一点水都不能玷污;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忧。
- 课文理解: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作者对蝴蝶在恶劣天气下藏身之处的担忧,表现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 交际内容:交流保护眼睛的方法,如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多做眼保健操等。
- 交际要点: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我们不保护好眼睛,就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
- 互相交流有效的护眼方法,如“我每天都会做两次眼保健操,感觉眼睛很舒服。
”
习作:小小“动物园”
- 习作要求:
- 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家庭成员分别像某种动物,写出他们的特点。
- 可以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家庭成员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如“我的爸爸像一只大老虎,他发起脾气来可吓人了。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他就瞪大眼睛,大声地批评我。
”
语文园地二。
- 交流平台:学习提问的方法,如从不同角度提问(内容、写法、启示等)。
- 词句段运用:
- 体会不同词语在表达上的准确性,如“发明”和“发现”的区别。
- 仿照例句,用对比的手法写句子,例如“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第三单元。
- 生字词:
- 暮(mù):日暮、暮年。
- 吟(yín):吟诗、吟唱。
- 题(tí):题目、题写。
- 侧(cè):侧面、侧身。
- 重点句子:
- 课文理解:这三首古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自然景色或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 生字词:
- 虎(hǔ):老虎、爬山虎。
- 操(cāo):操场、操作。
- 占(zhàn):占领、占据。
- 嫩(nèn):嫩绿、娇嫩。
- 重点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绿色的。
”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和形状。
- 课文理解: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 生字词:
- 蟋(xī):蟋蟀。
- 蟀(shuài):蟋蟀。
- 宅(zhái):住宅、宅院。
- 蔽(bì):隐蔽、遮蔽。
- 重点句子:“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体现了蟋蟀的勤劳和对住宅要求的严格。
- 课文理解: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建造住宅的过程,表现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 交际要点:
- 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 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故事更加生动。
习作:写观察日记。
- 习作要求:
-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如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
- 记录观察过程中的发现、想法和感受,如“今天我观察了小蚂蚁,它们真是勤劳的小昆虫。
我看到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搬运食物,这让我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
语文园地三。
- 交流平台:学习观察的方法,如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等。
- 词句段运用:
- 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如“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
这就是蟋蟀的平台。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 学习修改病句的方法,如“我断定他大概是小红的哥哥。
”(“断定”和“大概”矛盾,应删去“大概”)
第四单元。
- 生字词:
- 盘(pán):盘古、盘子。
- 劈(pī):劈开、劈柴。
- 缓(huǎn):缓慢、缓和。
- 浊(zhuó):浑浊、浊水。
- 重点句子:“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表现了盘古的伟大奉献精神。
- 课文理解: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以及他死后身体化为世间万物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和对伟大英雄的崇敬之情。
- 生字词:
- 精(jīng):精卫、精神。
- 卫(wèi):保卫、卫生。
- 衔(xián):衔着、衔接。
- 重点句子:“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体现了精卫坚韧不拔的意志。
- 课文理解: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身亡,化为精卫鸟,每天衔来西山的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 生字词:
- 普(pǔ):普罗米修斯、普通。
- 罗(luó):罗列、罗盘。
- 米(mǐ):大米、米饭。
- 修(xiū):修理、修改。
- 斯(sī):普罗米修斯、斯文。
- 重点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表现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坚定信念。
- 课文理解:这篇古希腊神话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受到宙斯的惩罚,但他毫不屈服的故事,赞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 生字词:
- 女(nǚ):女娲、女孩。
- 娲(wā):女娲。
- 隆(lóng):隆重、兴隆。
- 塌(tā):倒塌、塌陷。
- 重点句子:“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石。
然后用这五色石补好了天上的漏洞。
”体现了女娲的神奇能力和拯救人类的决心。
- 课文理解: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炼石补天的故事,表现了女娲勇敢、善良、不怕困难的精神。
口语交际:神话故事分享会。
- 交际内容:分享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如中国神话、希腊神话等。
- 交际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