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读书笔记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词作品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2. 词牌名。

- “沁园春”为词牌名。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

此调多为双调,一般上阕13句,下阕12句,字数在114字左右。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点明了词的主要描写对象。

二、写作背景。

1. 创作时间。

- 1936年2月。

当时,中国国内局势复杂,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而国民党反动派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红军进行围剿。

2. 创作地点。

-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在袁家沟期间,毛泽东面对雪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词。

三、诗词原文及注释。

(一)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注释。

1. 北国:指我国北方。

2.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3.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和下游。

4.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5.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

6. 须晴日:等到晴天的时候。

须,等到。

7.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8. 妖娆:娇艳美好。

9.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10. 秦皇汉武: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11.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12.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4.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15.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16. 只识弯弓射大雕:只以武功见长。

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17.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18.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风流人物,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这里指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四、诗词赏析。

(一)上阕。

1. 描写雪景,意境壮阔。

- 开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极言范围之广,境界阔大,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世界。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诗人站在高处远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黄河也失去了往日的滔滔水势。

这里通过描写长城、黄河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进一步渲染了冰天雪地的氛围,同时也展示了北方雪景的雄伟壮观。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群山比作银蛇舞动,高原比作蜡象奔驰,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活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在大雪覆盖下起伏绵延的动态美,而且“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更表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宏伟的气魄。

- 最后“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想象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

“红装素裹”把红日映照下的雪后美景写得艳
丽动人,“分外妖娆”则直接表达出这种景色的迷人程度。

上阕通过描写现实中的雪景和想象中的晴日雪景,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

(二)下阕。

1. 议论历史,豪情满怀。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一句对上阕的写景进行总结,赞叹祖国山河的美丽;后一句则引出下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诗人在这里对历史上的五位著名帝王进行了评价。

“惜”字领起全句,表达出一种惋惜之情。

虽然这些帝王在历史上都有伟大的功绩,但是他们在文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地位,又指出了他们的局限性,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历史观。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的主旨句。

“俱往矣”三个字,将历史人物一笔带过,表现出一种超越历史的豪迈气概。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表达了诗人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和自信。

在诗人看来,只有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才是真正能够主宰历史、创造美好未来的风流人物。

这几句词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主题思想。

1. 赞美祖国山河。

- 词的上阕描绘了北国壮丽的雪景,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和妖娆多姿,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评说历史人物。

- 下阕通过对历史上著名帝王的评价,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历史观,既肯定了他们的功绩,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3. 抒发革命豪情。

- 最后表达了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和自信,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信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六、艺术特色。

1.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色,景中含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阕在抒情的基础上进行议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这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整首词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意境深远。

2. 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

- 如“冰封”“雪飘”“莽莽”“滔滔”等词语,生动准确地描绘出北国雪景的特点;“舞”“驰”“试比高”等词语,将静态的景物写得富有动态美;“略输”“稍逊”“只识”等词语,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用词恰当,既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

3. 修辞手法的运用。

- 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偶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欲与天公试比高”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群山和高原的雄伟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