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中运用的构景手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景
• “漏景”它是通过墙中空窗(不装窗扇的窗, 但各有其形)、漏窗(窗洞中镶嵌各式窗格、 窗花),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境可使 景物时隐时现,千变万化,触目动心,诱人 人胜。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 上,宛如凌波漫步;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 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 物的作用。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使园有 界非界,似隔非漏”字, 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 情趣。
“点景”它用点缀的方法装饰 景点或者景物,使景点更加 丰富,生动。缀云峰的形态 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 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 无支撑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 又是重要的点景之笔。
植物
植物市园林中唯一有生命的要素,它 不仅给园林带来生机和活力。还能满 足园林的空间构成和艺术构图的需要。 通过构图植物呈现出个体以及群体的 形式美,使人们在欣赏时感受到意境 美通过植物自身的季相和生命周期变 化,园林景观被连接成为了一幅活的 动态图画。 不同植物会将同一个景点造就出不一 样的的感觉,发展成为多层次的景观
“借景”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 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 一部分。 拙政园中部的借景是做得最好的,在拙 政园“梧竹幽居”,它四面借景,它在全园的中心 利用原来自然的溪池,形成一片长长的又四处连 通的水面,池的北面堆了二座小山,南面是整齐 而又自然伸展的岸壁。水池是长长的,从东面向 西看,园外北寺塔巍峨的身姿耸立在花园之外, 看似,你就会觉得这个塔是处在拙政园里面,其 实这座塔在离拙政园几公里之外。眼前美丽的花
“对景”它是指园内两两相对、互相感 受的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 依次展开。在拙政园中园水池的四周、 山上、岸边、池端、廊道都建有亭子, 这些亭子和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个画面, 而这些亭子又都是按着造景的要求,造 成了一组组对景。每一个亭子正对着另 一
个亭子,在空间布局上是对峙的,在景观 上是对视的,在外形上是相同的但细细观 察又不尽相同。方亭对方亭,长方形对长 方形,六角亭对六角亭,但细看亭子的屋 顶做法又不相同。如“雪香云蔚” 亭对着 “远香堂”,都是长方形歇山屋顶,但一 是有竖脊的,一是无脊卷棚。
池绿树和远处的高塔 是一种风景的对比而 高高的塔身恰好又倒 映在水池之中,这是 借景的妙笔。
• 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 景色尽收眼底,突破了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 塔影亭建于池心,为橘红色八角亭,亭影倒映水中似塔。 蔚蓝色的天空,明丽的日光,荡漾的绿波,鲜嫩的萍藻 和红色的塔影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巧妙的虚实组合的借景手法,增加了层次,丰富了 园景,从而达到拓展空间的目的。
这些亭子从其题名额匾和周围
种植的树木花卉也可看出遣园 者的匠心。“雪香云蔚”—— 植梅,春景;“荷风四面”— —植莲,夏景;“待霜”—— 植枫,秋景;“绣绮”——植 腊梅,冬景,这是四季景色的 对应。
“分景”它是根据现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
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 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法。拙政园的听雨轩,为典型 的“夜雨芭蕉”景观。轩前一泓清水,边植芭蕉翠 竹,轩后数丛蕉叶。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 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种情 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园林,以 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 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拙政园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 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中、西、东 三个部分,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 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 色的重点景区。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 所在。
同时,中部的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 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 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 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 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 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 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