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声声慢》课件((课件+教案) 幻灯片ppt.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拓 展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的 孤寂感,其中无不隐含着她丧夫的悲痛。诵读时, 一定要仔细品味这种深深的悼亡之情。
这首词用的是入声韵,韵脚依次是觅、戚、息、 急、识(上片);积、摘、黑、滴、得(下片)。 这种声调在当今普通话里已经消失。我们当然只能 按普通话来读,读时把韵脚上的字读得短促一些, 再加上适当的停顿,也同样能创造出跟本词内容相 适应的气氛来。
感 受。傅庚生论述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妙在有层次,;妙在 曲尽思妇之情。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用“寻寻”。寻
寻 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去者,用“觅觅”。觅觅之终未有 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阁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
非 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
凄’, 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
字所能尽,而是比“愁”要深沉、凝重 得
多。说它深沉、凝重,是因为这是悼亡 之情——这是我们从词中所有的艺术细 节中可以察觉到的。但女词人没有明 说,也许是不忍心说,她给读者留下了
五、人文体悟
1、中心句? 2、李清照的“愁”有哪些意思? 仅仅只是“悼亡”吗?
——明确:
1、中心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丧夫之痛,悼亡之情;寡居的孤独、 凄苦;家国之痛,故土之思。
4、当堂背诵
四、艺术鉴赏
1、本词特色之一是“虽用口语写成,但韵律感 极强”,就刚才读背过程的体会谈谈。
——《声声慢》的韵律最为奇绝,这首词是如何通过韵律传情的?
由于是抒发写不尽的“愁”,作者在声调韵律上也特别讲 究,以声摹情,以声诉情,达到了如泣如诉如呜如咽的艺术 效果:(1)《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 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 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 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 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 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 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迭,这应是 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自己忧郁的心情。(2)以双声 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 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 得黑。
一、导 入
声 (歌曲〈〈声声慢〉〉) 声 慢
李 清 照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 2、诵读基础上背诵; 3、艺术鉴赏:叠字妙用;触景生情,层层 深入;虽口语写成,但韵律感极强; 4、人文体悟:丧夫之痛,寡居凄苦。
二、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 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书画金石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 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
首先,她想借酒浇 愁,却不料大风忽 起,寒气砭骨,使她 意绪全无,她很清 楚,“三杯两盏淡酒” (触景生情)难以驱 散她心头浓重的愁云。
其次写她在百无聊赖 中仰头望天,正值雁群 飞过,这又引起了她对 往事的回忆。在往日, 丈夫不在身边时,看到
它们,便会产生“云中 谁
寄锦书来”的喜悦,而 今
后丈夫永远不会再给她 写信了,此恨又如何能
庭院里满地堆积着凋谢的菊花, 如今还有什么可摘的呢? 一枝枝,一瓣瓣,全都憔悴得很。 我靠窗坐着,孤零零的一个人, 怎样才能挨到夜幕降临? 天色终于暗淡下来,下起了细雨, 寂寞的梧桐树上,点点滴滴, 响个不停。 这样的光景, 用一个“愁”字,又怎能说尽?
3、导 读
此词作于女词人丧夫后不久,作者着力渲染了 “凄凄惨惨戚戚”的气氛,并反复诉说她内心极度
终
3、本词最大特色是“触景生情,层层深入”, 请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一二。
女词人在道出悲戚之情后,便想到了“将 息”。 “将息”,字面上的意思是保养身体,而深层 意 思则是要抑止自己的悲痛情绪,恢复到平静的 状态。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眼前的一 切景象都会使她产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念 头。 因此,词中在“最难将息”一语之下分四小层,
再往下,转入写女词 人眼前的景物:“满地黄 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移情入景) 这明明是说,女词人有 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 惯,可如今丈夫故去, 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 了,只是任它自开自落。 以至于“满地堆积”,一 片荒败景象!
最后写女词人独自“守着窗儿” (寓 情于景),只盼快些天黑,让所有这些 触动她生死殊途之恨的景物都淹没在这 沉沉的夜幕里,可偏巧这时候又下起了 细雨,点点滴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 上,也仿佛敲打在她那破碎的心上…… 词的结句“这次第,怎—个‘愁’字了 得”,含蓄地点明了全词的主旨,意思 是女词人此刻的感情状况决非一个“愁”
前期词多写悠闲生活,清丽婉转; 后期词多叹悲惨身世,沉哀凄苦,有 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 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 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 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 》,已佚。后人有《漱玉词》 辑本。
1、听பைடு நூலகம்读
三、初读感知
2、本词的重要特色是“叠字妙用”,结合首句 这一千古名句分析一二。
——首句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十四个字 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 音韵效果: “寻寻觅觅”是外在的行为; “冷冷清清”是物是人
非的 外部环境和内在心境的共同体; “凄凄惨惨威威”则是内心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自读,理解大意:(诗译如下)
寻来寻去,不知他在哪里? 他不在这里,这里是多么冷清呀, 凄凄惨惨的光景,使我好伤悲! 天气刚暖和一点却又变得寒冷, 教我如何养身! 喝几杯淡酒来驱散我内心的苦痛, 谁知向晚的风如此强劲。 雁群从天上飞过, 望着它们我好伤心── 这正是我往日见过的那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