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如何上好低年级的科学课
二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方案
二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课教学,使学生能够:1.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概念;2. 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 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科学课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变化:介绍春夏秋冬的特点和变化,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动物和植物:介绍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声音和光:介绍声音和光的基本性质和传播方式,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声音和光的特点。
4. 生活中的物体: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特征和用途,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 笔试评价:进行知识考查,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要求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本学期的科学课安排如下:1. 第一周:介绍季节变化,进行季节变化的观察实验。
2. 第二周:介绍不同动物的特征,进行动物的分类实验。
3. 第三周:介绍声音的特性,进行声音传播实验。
4. 第四周: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物体特征辨认实验。
5.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2. 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图书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拓展知识。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幼小衔接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幼小衔接策略幼儿园教学是幼儿启蒙教学的阶段,是幼儿认识世界、接触并了解身边事物的开始。
幼儿园教学对幼儿的意义非常大,是幼儿对各种事物第一印象的形成过程。
同时,幼儿园教学也是小学教学的基础。
教师做好了幼儿园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形成了基本的能力和素养,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顺利。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自然规律和现象为学习对象的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带学生走进科学的殿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初步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一)教学上的连贯性幼儿园科学教学和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也就是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就是能够通过真实的科学现象变化过程,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同时小学科学教学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初步培养。
而幼儿园科学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带领幼儿走进多姿多彩的科学殿堂,让幼儿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
这种现象观察的教学形式,实际上就是将真实的科学现象展示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科学现象的观察中,渐渐形成一定的表象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幼儿会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会不断地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什么?而这些正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形式上,小学科学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学都存在一定的连贯性。
(二)教学上的差异性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毕竟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清楚幼儿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做好科学教学的幼小衔接工作[1]。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幼儿园教学主要是引导幼儿知道,科学教学就是研究身边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所以幼儿园科学教学在指导幼儿明确科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要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
而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的目标,除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外,还包括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初步养成。
小学科学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课堂基本要求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能力。
下面是小学科学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科学兴趣科学课堂应该充满趣味和探究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实验、游戏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他们主动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实践探究小学科学课堂重视实践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和探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启发思考科学课堂要重视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提出假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小学科学课堂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用身边的现象、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应用能力。
五、合作学习小学科学课堂应该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六、多元评价科学课堂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色和创新能力。
七、安全意识小学科学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确保实验和观察的安全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严禁私自进行危险实验,教育学生科学实验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结语:小学科学课堂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实践探究、启发思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重多元评价和安全意识培养,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够健康成长。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
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
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
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
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
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
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
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针对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1. 打造探究式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应该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实验实践、观察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在科学课中,创设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实验是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提前预告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细心指导学生,引导他们正确操作实验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并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4.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科学是一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在科学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推理和实践等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科学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来呈现科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6.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7. 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应用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科学教师
爱无止境严于律己大胆创新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教学可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试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
从小培养这些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一、要有一颗挚爱心,切实关心学生,对学生能够认真负责,让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在家里,老师的唯一是孩子;在学校里,老师的唯一是学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老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最默默无闻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公正的,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2、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宽容和信任学生。
做到不偏爱、不溺爱、更不能错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细腻的,“细”本身就是爱。
爱应该是严峻的,爱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中求细。
用真心去爱他们,用热情去感化他们。
二、教师要严于律己。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话确实不假,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所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可见教师肩上的责任之重大.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地位还没有真正提高,加上教师的待遇低,许多教师有抱怨,但无论如何,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都不能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要严于律己,因为我们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是一生.这是每位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同时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
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搞有偿家教。
总之,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教师要自律.三、教师应大胆尝试,重视创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自觉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体验获取科学知识过程的快乐,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1、探究能力。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就要求老师其一本身要有探究意识;其二知道什么是探究,明确怎样探究;其三能够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假如一个老师缺乏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视而不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漠不关心,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怎么可能会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呢?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科学教师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保护、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探究欲。
首先要热爱生活,永葆一颗不泯的童心,参与孩子们的科学学习,诸如一起捕捉小动物、一起种植花草树木;再则养成凡事爱问为什么的问题意识,怎么解决的思维习惯,不弄清楚不罢休的探索精神。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提高了。
2、学习能力。
加强学习是社会发展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会学习、善于学习、能够终生学习则相对科学教师而言则意义更加深远。
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而且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往往让老师意想不到、始料不及。
老师一次、两次答不上来还情由可原,如果经常答不上来,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将大大的打了折扣。
因此,科学教师不仅要像其他教师那样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课改经验,学习课标、教材和教师用书,而且要博览群书,使自己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
一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文化知识;二是《科学课》、《小学科技》等专业杂志;三是像《自然博物馆》、《十万个为什么》等知识性书籍;四是像《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探索发现》等电视节目。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地理、天文新发现,科学、技术新动态,物理、化学新进展,等等。
日积月累,在不知不觉中知识面将不断扩大,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3、动手能力。
一要会做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发展科学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
然而,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却是许多老师和家长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准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一、教学准备首先,教师应详细研读教材,对于每个科学知识点、实验内容有准确的了解。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如图片、实物模型等,来增加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提前进行实验预演,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化学品用量准确,实验操作流程熟练,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二、教学方法在上小学科学课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入科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地球上季节变化的故事。
其次,教师还可以开展问题导入法,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万有引力时,可以提问“为什么苹果会掉落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兴趣。
三、教学评价科学课的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问回答的质量、小组合作的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评价活动,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完成课堂作业等,来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评价表、评分标准等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结起来,上好小学科学课需要充分准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评价。
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从而使他们在科学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
科学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要上好它,必须充分认识科学课的本质,对科学课的教材体系,教学目标做深入的了解和定位。
下面谈谈我本人的几点想法:
一.吃透教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
科学课的课程目标涉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等几方面。
教师必须把握三至六年级整个的教学体系,明确每一个年级的分目标,这样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才会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二.合理有效的整合教材。
实施教学不是单纯为了完成教材规定的内容,而是利用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可根据本地、本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取舍和整合教材。
三.理性对待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内涵很丰富,不仅仅是动手做。
如果只是简单的动手操作,而不去记录,不去思考,这不叫科学探究,真正的科学探究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四.关注实验教材选择的有效性。
充足的探究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提前研究教材,需要哪些做到心中有数,只要我们使用得到,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找准教师的“位置”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于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规范的实验动作,教师要去引导,示范,否则影响教学效率。
二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方案
二年级上学期科学课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获取科学信息。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模型制作等方法,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2. 学生能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学生能够关注科学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课程内容:- 物体的形状与大小- 物体的质地与重量- 物体的运动与静止2.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现象- 制作简单的物体模型,培养动手能力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课程内容:- 生活中的力的作用- 生活中的能量转化-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2. 教学活动:- 进行力的实验,如拉力、压力等- 探究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如水蒸发的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制作简单的机械模型,如杠杆、滑轮等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生物1. 课程内容:-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的分类2. 教学活动:-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其基本特征- 调查周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分类- 制作动植物模型,加深对生物特征的理解第四单元:我们与自然1. 课程内容:- 天气与气候- 自然界的循环- 人与自然的关系2. 教学活动:- 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探究自然界的循环,如水循环、碳循环等- 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科学课科学,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新增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的课程。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生活实际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学习科学知识是课程的核心,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科学课呢?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究,不防来谈一谈。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准绳。
教师的教育观念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科学课的重点不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而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是关心生活,热爱科学,并善于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一人。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
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自然科学问题。
三、启发诱导,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卷入’科学的发现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就是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之下,尽量放手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按之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了解一些知识,学会一些技能。
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培养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
如《不同用途的纸》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一些用纸制作的物品后,就让学生讨论:“你怎么知道它们都是纸呢?有什么办法?”于是出现了“撕、刮、水泡”等方法。
下面的活动才能按其方法一一去探究,在“区别纸与塑料”这一活动时,拿出两块表面上看极像的塑料和纸,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两块材料各是什么?”然后商议“你有什么办法识别哪块是塑料,哪块是纸?”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撕撕看,有的说用水浸泡......真是百花齐放。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科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科学课《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如何让他们爱学、学好这门功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鼓励质疑。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比如在讲授火山爆发和地震时,我们就能够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是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必要的肯定,鼓励学生始终保持一颗质疑的心。
然后,经过老师的总结,能够得到很多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质疑产生的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二是鼓励合作。
《科学》课的知识传授大多是通过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活动,我们都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
再如,在讲授《拯救野生动物》一课时,我们能够针对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品,即时表演,学生们参与性就很强。
学生们在合作中观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现象,在合作中思考问题,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得到了锻炼,动手操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是鼓励体验。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在这个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水平;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
”根据这个宗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等体验活动得出结论,达到理解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第一、依据课程标准。
课标是目标,课堂是主阵地,课标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过程来实施的。
这样对课标内容的透彻了解,对课标精髓的深刻领悟就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
就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形似而神散,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自然课相比拓展了许多,这些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来完成。
因此我们的科学课教学中要全面体现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法。
比方说《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观察的对象是一棵大树,引导学生考虑观察方法,是主要教学目标。
如果把学生带到大树下,告诉他们哪是根,哪是茎,哪是叶,1/ 12这种教法显然是达不到主要目标的;同样,如果告诉学生怎样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观察,观察要准细致、全面等所谓观察方法,这里,是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知活动,体验到无意感知和有目的地感知的区别,这是最基本的用理性的方法观察。
因此,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教法只能采取这样的步骤:让学生回忆我看见了什么回忆再什么情况下看见的,结果怎么样让学生确定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进行观察实践对比、总结两种感知的不同情况和结果,体验到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是观察,才能真正做到准确、全面、细致。
其中,回忆和总结是两个关键环节,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丰富和提高理性的方法的必由之路。
切实有效地开展低年级段科学教育
切实有效地开展低年级段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
低年级段科学教育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起点,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切实有效地开展低年级段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切实有效地开展低年级段科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需要布置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
切实有效地开展低年级段科学教育,还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低年级段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科学学习的成就。
教师需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愿意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切实有效地开展低年级段科学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
切实有效地开展低年级段科学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让孩子爱上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全文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已经成为了各位家长共同的责任与任务。
而在一年级的学生中,向学生介绍科学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一项工作,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促进他们对科学的了解和学习。
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科学呢?本文就从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案例来说起,为您谈谈如何让孩子爱上科学。
一、教学准备我们要充分准备学习资料以及课堂实验所需的器材。
教师应准备好科学实验的基础器材、化学试剂等以及用图解来描述科学现象的资料,以便向学生介绍科学的知识。
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特别显著或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二、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出发,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科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素养。
从一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来看,可以采取“以生活为背景,以实验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即以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显著或有趣的现象为教材,以实验为手段,使学生在实验的情境中直观地感受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学校附近的水库旁边,我们可以向孩子们展示水的变化过程。
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水的运动情况,让他们把不同的水流变化巧妙地联系起来,从而引导他们思考水是什么,水有哪些特征等。
在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后,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利用手头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水实验,包括测量水的密度、观察水的分解等等。
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进行观察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然地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
三、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和思考的动力。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是提出问题,尤其是容易引起孩子们惊奇和兴趣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问孩子们“太阳是什么颜色的?”或者“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等问题,引导孩子们动手采集资料和探究,从而自己理解和发现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如何上好科学课
如何上好科学课作者:牛素娴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4期牛素娴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
但是,现在各学校的科学课老师普遍反映科学课难上,课堂乱、效果差。
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一、副科意识的存在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认为科学课课时少,不计考试成绩,思想上就把这门课列入“选修”一列,对科学课普遍存在轻视思想。
最突出的表现,是科学课不能与语数外等课一视同仁。
如四年级的科学老师的亲身经历:课堂上一位学生没有认真听课,玩弄自己的铅笔,这位老师就没收了学生的笔。
结果,下课一会儿,班主任就找到她说,家长打电话了,让你尽快把笔还给孩子。
这位老师心理是不舒服的。
在家长眼里,孩子在科学课不认真,小事一桩,甚至都不用跟任课教师交流都能解决,科学课老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实验的限制科学课每门课的安排上,都有一个质疑一实验一观察一分析一结论的过程,其中实验一环是最重要的。
所谓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极少有学校能保证实验的良好开展。
大部分学校都存在无实验场地、器材、实验管理教师的“三无”现象。
学生们缺少工具,任凭教师怎么高谈阔论是都不行,课堂效果不好,还有一些需要专业器皿的实验,更是无从下手。
然从我自身与教学中,我总结出三点:(一)思想上要重视这貌似一句空话,但其实是一句实话。
无论其他人怎么看,作为科学课老师,自己要重视。
因为一旦自己确定了自己是副课,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个松懈的理由。
思想支配行动,思想轻视,行动必然消极,还何谈课堂质量?科学课教师要坚信自己课程的必要性,对学生深远发展的重要性,愉快地投入教学。
有的老师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自己重视有什么用?你看学校、家长,对待语数英教师与科学教师(还有音体美)态度明显不同。
其实所有科任课老师都深有体会,无论什么学科,想上好一堂课都不容易。
就因为周围存在着这种轻视的态度,我们更要自己重视,努力上课,逐渐改变他人轻视科学课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师如何上好低年级的科学课
新制定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由教育部于2017年2月15日印发,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也就是说在一二年级就要开设科学课,而且规定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
修订后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小学科学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意味着科学课将和语文数学图音体一样,成为从一年级就开始普及的常设课程,国家此举旨在增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就是为“STEAM”教育打好基础。
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开展好低年级的科学课呢?
首先还是得吃透低年级段的科学课教材,然后才能按照儿童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规律来进行相应的施教。
第一,边学边做。
低年级的学生大致为6到9岁,这个年龄段的脑重量虽然达到了成熟期的90%,但许多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还远未完成,所以孩子好动、多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等各种成年人“不可理喻”的行为经常发生。
这个时期,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听话,课堂一定要安静,恐怕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
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有事干,吸引他们投入到有趣的事情中。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看,低年段的学生边做才能边思考,不做思维就会停下来。
因此,边做边学是基本的学习方式,一方面顺应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事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边做边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最为提倡的方式,直到现在都影响着整个教育,焕发着无限活力。
欧美教育改革中的STEM运动,提倡学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中解决某个现实问题,而不是像国内一些学校的做法,教师带着学生孤立地做个实验,揭示某个科学知识就可以了。
如学习空气占据空间,传统的方式是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无色透明的空气的确占据着空间。
而STEM的做中学的方式强调,学生怎样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去解决问题。
比如,学生如何利用这个道理做个潜水艇等。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的,建议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
如何做科学呢?解决问题的做中学推荐为首选。
第二,使用工具。
低年级学生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使用工具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比如剪刀,教师教学生剪纸做各种造型,剪吸管做吸管哨;使用透明胶带,教学生粘贴物品,捆绑木棍做支架;使用各种线绳捆扎物品,如做“土电话”;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用以描述或比较。
这些小工具都需要学生手部小肌肉群的参与,充分的锻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要知道,使用工具是学生学习科学不可绕开的内容,当今流行的创客活动,特别强调工具的使用,用各种工具制造物品,改变生活,由此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作用。
第三,多对话。
对话对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是必要的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
一次,我拿了一个大的充满氦气的气球到教室,然后问学生:“我吹一个气球起来,也可以飞吗?”不少低年级学生认为科学教师是神奇的,那么大的气球都飘起来了,老师一吹肯定可以飞起来。
但是我吹的气球,即使是往空中抛还是会降落。
我问学生为什么?有学生认为我吹的气球太小了,有学生认为我是用嘴吹的,要用打气筒才行。
当然,也有学生认为,大气球里是氢气……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需要教师多与学生对话来促进。
同样,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无论是对科学概念的形成,还是培养质疑探究的态度,都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多合作互助。
低年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如当我发两个气球给同桌时,往往学生会快速地抢颜色鲜艳的;如果需要两人共用一把剪刀,也会出现抢着使用的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哪一位科学家是完全靠自己一个人进行科学研究的,另一方面要多设计一些需要合作的项目让学生共同完成。
比如,学生用塑料杯和气球做小鼓,剪气球时要合作,蒙气球皮到杯口时,也需要一个人捏着杯子,另一个人用力崩开气球皮往杯口上套。
又如,学生制作“土电话”时,不仅要一起合作打孔系线,还要一起玩耍。
这类教学设计,有利于一年级学生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懂得与别人合作和分享。
长期教小学中高年级的科学教师或其他科任教师,一开始教低年级学生会遇
到一定困难,但只要掌握了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充分理解他们的“不可理喻”,就能体会到教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