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赏析蝉-优秀word范文 (1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赏析蝉
篇一:《蝉和狐狸》赏析
《蝉和狐狸》赏析
蝉和狐狸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
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
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自从看到你的
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一)出处介绍
这则寓言出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
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流传的《伊索寓言》。
相传其中
的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作,“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
伊
索寓言脍(kuài)炙(zhì)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suì),
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二)文意赏析
寓言中狐狸想吃蝉,它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
有上当。
它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告诫我们要做个聪明的人,要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提取经验,遇事积极思考,不要被假象所蒙骗。
三)阅读测验
1. 熟读课文,比较“戒心”和“告诫”的不同写法,注意“掺”的读音和正确写法(每个字或词写2遍);
2. 根据意思写词语或成语:
1引诱人受骗上当、受害的计谋。
○()
2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
○() 3强调错误到极点。
○()3. 用横线画出文中表达寓意的句子。
1
篇二:咏蝉三绝赏析
咏蝉三绝赏析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
情的名作。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
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
人语。
现逐一玩味:虞世南的《蝉》解析诗人简介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余姚人。
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同是有名。
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
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
中舍人。
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
卒谥文懿。
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集三十卷。
诗词赏析垂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
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
很为后人称道。
首句“垂緌引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
古人认为蝉
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引清露”。
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
朗的特点。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感可见。
这句虽只对蝉声远
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
可窥蝉的高标逸韵。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
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
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
这种独
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两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
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
这两句看似写蝉,实
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联系
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的自信该不为过吧。
虞世南的蝉解析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余姚人。
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同是有名。
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
入唐,
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
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
卒谥文懿。
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
集三十卷。
诗词赏析垂
緌引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
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
首句“垂緌引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
故称“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引清露”。
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
“流响”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
感可见。
这句虽只对蝉声远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可窥蝉的高标逸韵。
“居
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
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
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
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
子总会发光”。
两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
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
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
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
联系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
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
的自信该不为过吧。
骆宾王的咏蝉解析
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与同时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
所。
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父死后,
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
辞不奉命。
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
因事被谪,从军西
域,久戍边疆。
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
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
骆在
狱咏蝉,有云:“露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
次年,遇赦得释。
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
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
存楚,金椎许报韩。
”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
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
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
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
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
激昂,气吞山河。
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
“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
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
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
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
时死
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
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
故敬业得为
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
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
至灵隐,以周岁卒。
”在四
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
以为绝唱。
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
灶
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
得数百篇。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
为完备。
诗词赏析西陆蝉声唱,南冠客
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
为表予心?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
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首联在句法上运用对偶,写法上启用比兴,以蝉声来逗起客思。
诗一开始即点出时间:秋天,蝉在日渐萧瑟的秋日鸣叫着;
地点在狱中,作为“南冠”(囚徒)的诗人,身心不得自由。
落魄加上孤寂,
此时诗人更加深深怀念家园了。
颔联一句写蝉,一句写自己,以“不堪”和
“来对”将物我联系在一起。
自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不禁自
伤老大,同时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高唱,而今不但一事无成,还锒铛入狱。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
情不专后,卓文君做《白头吟》以自伤。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
进一步比喻当权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诚之爱。
颈联纯用比兴手法,两句
无一不在说蝉,也无一不在说自己。
“露重”、“风多”比喻政治环境恶劣,“飞难进”比喻自己仕途郁郁不得志,“响易沉”比喻自己言论受到压抑,不
自由。
蝉如此,自己也如此,咏物诗写到这种境界,真算是物我融混了。
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