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唱响“戴花要戴大红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新唱响“戴花要戴大红花”
作者:梁行邱梅
来源:《华人时刊》2011年第05期
中国劳模色彩似乎在黯淡
“戴花要戴大红花,听话要听党的话……”这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歌曾激励过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争戴大红花的热潮。
它向世人表明:劳动最伟大、劳模最光荣,劳动模范应成为人们心中最耀眼的明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我们曾经涌现出像孟泰、王崇伦、王进喜、时传祥、赵梦桃这样的劳动模范,他们的事迹激励整整一代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功立业。
然而,时过境迁,眼下社会上却存在一种轻视劳动、忽视劳模的不良现象。
一些人对全国很有名的劳模不知何许人也,却对娱乐明星的一言一行如数家珍,以“超女”、“超男”为楷模,幻想自己也通过走“捷径”一夜成名。
更有一些人把劳模视为“另类”,谈起劳模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会认为那是“死板”、“保守”、“不合时宜”;说起劳模的“三老四严”作风,会被当作“出土文物”、海外奇谈;讲起劳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私利、忘我劳动的奉献精神,更被讥为“呆鹅”、“傻冒”、“不懂享受”……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劳模的先进思想和积极表现,非但得不到应有的表彰和鼓励,反而受到一些人的歧视、打击和冷嘲热讽,他们的精神被弃之如敝屣,他们的生活待遇逐步下降。
这种状况不仅与劳模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很不相称,严重挫伤了劳模的积极性,而且与目前三个文明建设的要求极不相适应。
轻视劳模的现象何以会发生?其一,舆论导向发生偏差。
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劳动光荣”的教育和对劳模先进事迹的宣传削弱了,一些新闻媒介除了这个“星”那个“腕”,就是如何赚大钱、发大财、讲享受。
此风经常耳边吹,人们心目中哪还有劳模的位置?其二,社会分配不公,劳模贬值。
劳模只讲奉献,不计报酬,辛苦一辈子,囊空如洗“穷光荣”,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取向下,劳模精神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报偿。
外企里的爱心奖、股份奖、深造奖、旅游奖
劳模是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社会的一面旗帜,更是企业的宝贵人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人才之争日趋白热化。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尤其是留住他们的心?让其发挥出重要作用,这其中大有学问。
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对优秀员工的激励机制很值得借鉴。
人才的频频流失如今是令众多管理层头痛不已的事。
可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8%的人才流失率很是令人羡慕。
这说明通用电气的人才战略相当成功。
每年,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和人力资源负责人都要花160个小时仔细审阅简历,看看能否挑选出未来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
这些候选人并非来自公司之外,全部是公司内部人员。
经过精挑细选,通用电气会挖掘出机构内最有潜力的人,然后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培训和指导。
在奥克斯,骨干管理、技术人员的自动流失率每年也都较低,原因是奥克斯一方面注重人本管理,给予人才以充分的尊重和良好的成长空间,一方面用高待遇打造了一条留人的“长命锁”,终使企业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
奥克斯的员工待遇一般都不低,为使员工感到“好戏还在后头”,公司还采取了额外的激励措施:规定凡是在奥克斯工作满一年的骨干员工,在年终奖发放时,均可同时获得以集团总裁名义赠予的“爱心奖”,以表彰其为企业作出的贡献。
员工在奥克斯服务年份越高,爱心奖累计数就越大。
但是,获赠爱心奖是有前提的:员工必须在本职工作中表现突出,诚诚恳恳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违反公司的的廉政规定,当然最关键的一条,是不能“中途退场”。
所以,爱心奖好比是“长命锁”,既能留住员工的心,又可“拴”住他们试图跳槽的脚。
微软是第一家用股票期权来奖励普通员工的企业。
微软公司职员可以拥有公司的股份,并可享受15%的优惠,公司高级专业人员可享受巨大幅度的优惠,公司还给任职一年的正式雇员一定的股票买卖特权。
微软公司职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并非薪水,股票升值是主要的收益补偿。
公司故意把薪水压得比竞争对手还低,创立了一个“低工资高股份”的典范,微软公司雇员拥有股票的比率比其他任何上市公司都要高。
不过给股票持有者股息,持股者回收到的利润纯粹来自于市场价格的攀升。
这种不向员工保证提供某种固定收入或福利待遇,而是将员工的收益与其对企业的股权投资相联系,从而将员工个人利益同企业的效益、管理和员工自身的努力等因素结合起来的做法,具有明显的激励功效。
美国微软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多人,并从屈指可数的资金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富豪。
也许,“低工资高股份”就是微软成功的秘诀所在。
先进员工都是公司企业生产中的骨干,平日里忙于工作,很难拿出多余的时间培训深造。
他们把主要时间和精力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
作为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提供获得更多文化知识、提高技能素质的机会。
在国外,奖励优秀员工学习培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法国某公司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办法,就有外出培训或送到大学里进修。
员工们对这一奖励办法也十分赞赏,比对奖“红包”更感兴趣。
加拿大北电网络在激励员工方面更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帮助员工制定他们的职业计划,例如让员工进行“轮岗”。
在北电,通常员工工作两年就会有轮岗机会,以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
北电认为,不能让一个人做一个职位做到退休,公司应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来留住优秀人才。
在外企,奖励旅游一直就是一件很流行的事。
例如韩国三星、美国微软等公司非常看重奖励旅游,认为这种方式能够使参与旅游者产生精神上的鼓励,其效果远远好于发年终奖等的物质奖励。
一些跨国公司愿意花费相当于普通旅游者5倍消费水平的重金,对员工进行奖励。
可口可乐公司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就比较细致。
他们针对做出不同业绩的员工,奖励不同的旅游档
次。
比如说春节期间有去泰国的;有去新马泰的;有去澳洲的;有去欧洲的,各有不同。
2002年6月份,公司组织优秀员工去韩国看世界杯,能参加这一盛会的在中国不过寥寥几万人,可口可乐公司全国却有1000名优秀员工得到了这一机会。
公司花在每个人身上的费用是8000元左右,其效果非常好,不少人现在还经常回味。
使劳模“出新”、让劳模吃香、给劳模关爱
劳动模范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国家、民族和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一种能够代表社会大多数具有拼搏与创新精神的力量。
中国现在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每一个公民身体力行,增砖添瓦,而劳模正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的好榜样。
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把“劳动光荣”的大旗高高举起,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仰慕劳模的浓厚氛围,让劳模香起来。
让劳模香起来,就要给劳模注入新的理念和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模也由建国初期的苦干实干为主,转向今天的高科技、高知识等多成分并重发展。
今天,新一代劳模在继承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优秀品德的同时,又展示了进取创新、追求卓越、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的风采。
资料显示,自1998年以来,中国共表彰全国劳模2946名,其中50%以上的劳模具有大专学历,近35%的劳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还有19名院士。
这些数字说明,新一代劳模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站在了改革和发展的前列。
我们从江苏省常熟市几位劳模就可看到这种变化。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二科科长、高级工程师王炯华注重学习、勇于创新,被评为常熟市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
他先后带领科室人员成功研发出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CM1L系列带剩余电流保护塑壳式断路器、CM2系列塑料外壳式断路器,CM3系列塑料外壳式断路器等新产品,列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
他个人参与设计或发明的专利达49项,参与研发的产品年销售100万台,实现利税2亿元。
常熟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科长陈新环,是有突出贡献省中青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在农机技术推广岗位工作20多年,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类农机技术项目20多个。
近几年,他每年下乡维修服务100天,帮助农户解决许多疑难问题。
2003年,陈新环作为农机专家赴菲律宾执行援外任务,聘任专家组组长。
2006年在全省的首届农机职业技能竞赛中,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总冠军。
由此可见,评选劳模也要赋予时代特色,不能光看不计时间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而且要看是否有眼光、有激情,能务实、能创新,有没有创造更多价值的本领。
让劳模吃香应有机制保障。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劳模生活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收入较低,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评选的老劳模,多数在上世纪80年代末退休,领取的退休金很低;一些企业效益不好,关闭、停产、半停产,职工工资、退休费无保证;或是由于赡养人口多、家属下岗、子女上学等原因造成家庭负担较重,导致生活陷入窘境;二是医疗费支出较大,也造成劳模生活困难。
因为劳模们往往工作起来不惜力,长期的劳累、紧张使得不少劳模患有疾病。
这给社会鸣响了一个警钟:假如劳模精神广为人知,而劳模本人却一贫如洗;假如人人赞扬劳模,却没人真正学习劳模,那么社会树劳模、学劳模还有什么意义,还能真正形成时代精神吗?
这也给社会提出一个警示:在给这些作出巨大贡献的劳模们以精神奖励的同时,也应给予更多的物质关爱,要让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劳模受到应有的尊重,让已经年老的劳模生活无虞、晚年幸福,充分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要让劳模感受荣耀与快乐,决不能流汗又流泪。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先后出台了提高劳模退休金、对劳模进行奖励、保障劳模就业、安排劳模体检和疗休养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在物质待遇上体现劳模的地位。
我们还看到,各地政府都在扎扎实实地为劳模办实事,解决实际难题,努力营造“劳模吃香”的氛围:
———辽宁省政府出资5000万元补贴建国以来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的生活,并建成了不少劳模楼、劳模公园。
———广东省全面建立劳模档案,对所有在广东工作、生活的劳模给予细致入微的关心。
———上海、南京等地先后为劳模办了养老保险……
多为劳模办实事,关心劳模、爱护劳模,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戴花要戴大红花”一定会在全国重新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