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羊茅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初报

合集下载

种子丸粒化技术的研究及可喜现状

种子丸粒化技术的研究及可喜现状

种子丸粒化技术的研究及可喜现状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韩开蓉(高级工程师)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种子丸粒化的类型,丸粒化所用材料的基本要求及质量标准。

同时针对过去困扰我国种子丸粒化的技术成本高、专业性差、质量标准欠缺等不足,引领出目前国内种子丸粒化最成熟的工业化应用。

关键词:种子丸粒化,种子丸粒化机,种子丸粒化粉种子丸粒化技术是为满足机械化精量播种与带肥、带药下田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种子处理技术,因其具有防治病虫害、促进植物生长、实现精量播种等优点,已成为国内现代农业中种子处理的一个研究方向。

采用丸粒化加工,可改变种子的外形和增加种子表面硬度,提高种子的均匀性,并显著增强种子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为小粒种子和外形不规则的种子实施机械化精量播种创造条件。

种子丸粒化技术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在美国采用, 约20年后传入欧洲, 到80年代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

目前, 在发达国家, 90%以上的蔬菜种子在播种前均需经过丸粒化处理, 欧、美及日本在此项农业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

而中国的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和应用则起步较晚, 个别农户毫无科学依据地盲目模仿,其生产不规范,检验无依据,存在散、乱、差等很多科技与管理方面的不足。

鉴于此,研究分析国内外种子丸粒化加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种子丸粒化的类型丸粒化技术主要用于粒小(通常指千粒重在10克以下的种子), 和外形不规则的种子, 根据其不同的应用目的, 形成不同的丸粒化类型。

重型丸粒化在种衣剂中加入各种助剂配料, 使单粒种子体积增大, 重量加重(增加量约为种子重量的3-20倍), 可抗风、耐旱, 提高存活率, 便于机械化播种。

扁平丸粒化即把细小的种子, 如飞播的牧草、林木种子, 及部份经济作物、药材种子等, 制成较大、较重的球形丸粒化种, 以提高飞播的准确性和便于机械化播种的稳定性, 以确保播种质量。

快裂丸粒化经过丸粒化处理后的种子, 在播种后, 经过较短时间就能自行崩裂, 释放出各类有效成份,有利于种子的出芽和生长。

种子丸粒化及其研究进展

种子丸粒化及其研究进展

85--专论•综述 引用格式: 王玺茜,皮娜娜,翁群芳. 种子丸粒化及其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24(3):85-90. DOI:10.16498/ki.hnnykx.2024.003.018在近代种植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种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种子处理方法也不断改良进化。

在传统农业中,人们会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浸种和拌种等简单处理,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成效,但会出现药剂在种子上附着不均匀,或在运输过程中因磕碰摩擦而使药剂脱落等问题,这种传统方法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因此,在传统种子处理的基础上,人们研究出了种子包衣技术。

种子丸粒化技术的发展基于种子包衣技术[1]。

现在种子处理方法中丸粒化已占据重要地位[2],种子丸粒化可以增加种子的适应能力,提高发芽率和种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有良好的经济效益[3]。

国外对于种子丸粒化技术相关研究开展得较早,丸粒化体系成熟。

美国、日本等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农业发展,侧重研究适用于自己国家的丸粒化种类。

我国种子丸粒化研究起步晚,但目前我国种子丸粒化也在迅速发展,丸粒化质量不断提升,在之前单一使用药剂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药剂复配,在种子包衣剂及种子丸粒化填料中适当加入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保水剂以及适量的聚 合物等有效成分来提升种子的质量[4]。

我国的农业正在高速发展,农业生产正向精良化、现代化、精准化生产方向发展,这些要求让种子丸粒化技术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5]。

笔者在总结种子丸粒化的概况、种子丸粒化的加工工艺、国内外种子丸粒化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为国内种子丸粒化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种子丸粒化及其研究进展  王玺茜,皮娜娜,翁群芳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摘要: 种子丸粒化是一种新型的种子处理加工技术,种子丸粒化的研发对种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其主要制作过程是种子在丸粒机内通过机械和汽流旋转带动种子旋转和悬浮翻滚,然后加入雾化的液体使种子表面湿润,再加入粉剂和粘合剂形成丸粒种子。

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进展

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进展

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进展赵正楠 张西西 王 涛(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花卉研究室/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2)摘要:通过论述种子丸粒化技术发展历史、类型及工艺,对国内外丸粒化技术存在的差距作出总结,并对我国种子丸粒化技术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种子;丸粒化;技术种子包衣技术是提高种子科技含量,使得良种标准化、播种精量化、栽培管理轻型化的重要途径[1]。

种子丸粒化(seed pelleting )技术作为种衣技术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种子丸粒化机械,利用各种丸粒化材料使重量较轻或表面不规则的种子具有一定强度、形状、重量,从而达到小种子大粒化、轻种子重粒化、不规则的种子规则化的效果[2],并显著提高种子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3]。

1 种子丸粒化技术发展史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起源于国外。

1926年美国科学家Thornton 和Ganulee 提出种子包衣问题,这标志着种子包衣技术的开始发展;随着欧洲温室育苗业的兴起,种子包衣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并不断成熟,这就为种子丸粒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了丸粒化技术的研究;60年代美国、巴西、日本对烟草种子进行了丸粒化研究;80年代西北欧的甜菜种子已经基本实现丸粒化;90年代荷兰花卉种子丸粒化水平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英国的莴苣种子丸粒化程度也达到90%[4],日本水稻种子经过氧化钙作膜衣处理后大规模用于生产[5],这为在饱和水分土壤中种子的萌发提供了可能性,并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比之下,尽管种子包衣技术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出现了,但是我国对丸粒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陆续对烟草种子[4]、油菜种子[6]、甜菜种子[7]、矮牵牛种子[8]、玉米种子[9]、大白菜种子[10]、披碱草种子[11]进行丸粒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上海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成功地将矮牵牛、四季海棠等种子进行丸粒化,使矮牵牛种子丸粒化后重量变为之前的8.67倍;对十字花科蔬菜种子进行丸粒化处理,并使用植物源性的农药,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统一[10];CN1537425对油菜种子进行丸粒化,提高了油菜种子抗旱性。

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采用种子丸粒化技术处理,有益于强化种子的适应能力,为机械化农业种植活动高效推进创造基础条件,在压缩农业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主体现出良好效能。

中药材是我国中医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内很多省份当下已经规模化种植生产中药材,为进一步优化中药材的生产质量、产量,科学处理中药材种子是重要举措之一,而种子丸粒化加工就是可行性措施之一。

1丸粒化加工技术的介绍种子丸粒化,可以被看成是采用可溶性胶把填充料及其他一些能够促进种子发芽的附料整合至种子表面,进而使其演变成表层顺滑、规格适宜、大小匀称的圆球形,经处理后的种子粒径有一定拓展、自重也有增长。

对种子实施丸粒化加工处理的宗旨是提升播种机运作的高效性,将播种阶段种粒的浪费量降至最低水平。

当下,种子丸粒化加工手段主要有两种:1.1气流成粒法等同于在气流作用下,促使被安置在造丸筒内的种子处于悬浮状态。

伴随气体流通过程中,包衣料和黏结剂被整合至造丸筒,吸附、黏结在种粒表面,受气流作用种子持续转动,不同种粒间形成了肉眼清晰可见的撞击与摩擦,持续压实存留在表层的包衣料,最后形成包衣。

当下该种方法在国内使用较为罕见。

1.2载锅转动法把需处理的种粒安放在立式圆形载锅内,载锅不间断旋转,用高压喷枪将水均匀地喷洒在种子表层,而后均匀地倒入填充料,促使种子转动过程强烈化,待预测粒径临近预设大小时,喷洒可溶性胶,整合适量包衣料,有助于强化种粒表层的顺滑度、坚实性。

经丸粒处理后的种子安放于振动筛内,筛选适宜种粒并予以烘干处理。

这是国内当下常用的丸粒化技术类型[2]。

2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尝试使用种子丸粒化技术,其在改善农作物品质、产量方面发挥的作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所认知,这是促进技术研究深度、应用范畴逐渐拓展的直接动力。

目前,很多西方国家研发的丸粒化技术已持有很高的成熟度,初期该技术仅被用于棉花种子加工领域中,逐渐延展至甜菜、花卉、油菜、烟草以及林木等种子加工领域中,构建出丸粒化加工的大格局,技术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很多发达国家甜菜种子丸粒化加工效果理想度已上升至惊人的水平。

中华羊茅的优良特性以及利用内生真菌进行育种潜力浅析

中华羊茅的优良特性以及利用内生真菌进行育种潜力浅析

32卷07期V o l.32,N o.07草㊀业㊀科㊀学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1079-108707/2015D O I:10.11829\j.i s s n.1001G0629.2014G0438田沛,旷宇,南志标.中华羊茅的优良特性以及利用内生真菌进行育种潜力浅析[J].草业科学,2015,32(7):1079G1087.T I A NP e i,K U A N G Y u,N A NZ h iGb i a o.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F e s t u c as i n e n s i s a n d i t sb r e e d i n gp o t e n t i a l[J].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 S c iGe n c e,2015,32(7):1079G1087.中华羊茅的优良特性以及利用内生真菌进行育种潜力浅析田沛,旷宇,南志标(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中华羊茅(F e s t u c a s i n e n s i s)是分布于我国高寒地区的常见野生牧草,抗寒耐旱,耐盐碱,适应性强,品质良好,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对高寒牧区草地建设㊁退耕还草㊁生态治理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价值.为更深入利用中华羊茅这一种质资源,加快对野生中华羊茅驯化选育的步伐,本文从中华羊茅的植物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及利用价值3个方面综述并分析了中华羊茅与内生真菌的关系,为利用内生真菌进行中华羊茅育种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华羊茅;特性;利用价值;内生真菌;育种中图分类号:S812.29;S54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G0629(2015)07G1079G09∗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e s t u c a s i n e n s i s a n d i t s b r e e d i n gp o t e n t i a lT I A NP e i,K U A N G Y u,N A NZ h iGb i a o(S t a t e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G r a s s l a n dA g r oGe c o s y s t e m s;S c h o o l o fP a s t o r a lA g r i c u l t u r e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L a n z h o u73002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F e s t u c a s i n e n s i s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e r e n n i a l b u n c h g r a s sw i t h s t r o n g t o l e r a n c e t o d r o u g h t,c o l d a n d s a l i n i t y i n t h e a l p i n e r e g i o n s o fC h i n a.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F.s i n e n s i s 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g r a s s l a n d 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 o f d e g r a d a t i o n e c o s y s t e m s.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r e v i e w s t h e b i o l o g y c h a r a c t e r so f F.s i n e n s i s a n da n a l y s i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F.s i n e n s i s a n de n d o p h y t e.K e y a r e a sf o rf u r t h e r e n d o p h y t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h o u l d f o c u s o n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a t i o n o f n o v e l F.s i n e n s i s e n d o p h y t e s f o r g e n e r a t i o no f e n d o p h y t es a f ea n ds t r e s s t o l e r a n c e f o r a g ev a r i e t i e s t oe s t a b l i s h h i g hv a l u e p a s t u r e.K e y w o r d s:F e s t u c a s i n e n s i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v a l u e s;e n d o p h y t e;b r e e d i n g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T I A NP e i㊀EGm a i l:t i a n p@l z u.e d u.c n㊀㊀优良的草类植物品种是改良退化土地㊁调整农业结构㊁建立草地农业系统㊁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国家之一,仅天然草原生长有植物6700余种,其中有些是我国特有种[1],牧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也十分丰富,为培育优良牧草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但是我国丰富的草类植物种质资源尚未得以充分利用,种质资源鉴定尚未全面展开,现有草类植物品种远不能满足生产与环境建设的需求.尤其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但初级生产力低,畜∗收稿日期:2014G09G29㊀㊀接受日期:2015G01G12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2014C B1387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l z u j b k yG2014G76)通信作者:田沛(1979G),女,河南新郑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草业科学.EGm a i l:t i a n p@l z u.e d u.c n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V o l.32,N o.07)07/2015牧业抗灾能力弱,是世界上最为特殊的一类草地,草畜供求季节不平衡的矛盾尤为突出,迫切需要适宜的草种用于栽培草地建设[2].高寒栽培草地建植不仅是解决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冷季饲草缺乏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极度退化高寒草地植被恢复的一个重要措施[3G5].但是引进的草种往往难以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所以选择当地乡土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驯化选育新品种成为青藏高原退化草地恢复的重要基础保障[6].中华羊茅(F e s t u c a s i n e n s i s)是分布于我国西北㊁华北㊁东北和青藏高原等地的常见野生牧草,抗寒耐旱,耐盐碱,能够适应严寒气候条件,建植容易,生长良好,产量较高,具有在高寒地区发展为牧草的潜力,对高寒牧区草地建设㊁退耕还草㊁生态治理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价值[7G10].并且中华羊茅与内生真菌形成共生体对家畜无毒,蕴含着丰富的优良无毒内生真菌资源,可以利用内生真菌这一优势对其进行育种.为更加深入的利用中华羊茅这一种质资源,加快对野生中华羊茅驯化选育的步伐,本文拟对中华羊茅的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进行综述,并阐述利用内生真菌进行中华羊茅育种的潜力.1 中华羊茅的优良特性中华羊茅属于禾本科早熟禾亚科早熟禾族羊茅属植物,多分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的2600-4800m 高海拔地区.中华羊茅属于多年生疏丛型草本植物,根系发达,须根稠密,多集中于15-18c m的土层中[11].中华羊茅秆直立,基部稍倾斜,具4节.叶条形,无毛或被微毛,叶鞘松弛,无毛,长或短于节间;顶生叶片退化;叶舌膜质或革质,具微毛.开花时圆锥花序开展,长12~18c m,主枝细弱,中部以下裸露,颖果成熟时紫褐色[11G14].中华羊茅种子中等大小,裸种子评价长度为5.92m m,千粒重为0.84~0.86g[15].中华羊茅一般在4月中㊁下旬返青,6月上旬孕穗,7月上,中旬开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全生育期为102~124d,在天然草地上生长期约为150~210d[11G12].中华羊茅适应性强,对不良环境如干旱,寒冷及盐碱胁迫有较强的抵抗力.比如中华羊茅耐瘠薄土壤,在p H值8.1~8.8的土壤中仍然较好的生长发育[11].在比较中华羊茅与梭罗草(R o e g n e r i a t h o r o l d i a n a)㊁碱茅(P u c c i n e l l i ad i s t a n s)和垂穗披碱草(E l y m u s n u t a n s)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植物组织及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证明了中华羊茅有较好的耐盐胁迫的能力[16].中华羊茅种子在低浓度的盐胁迫下可正常萌发,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17G18].其抗旱性要高于其他3种参试的羊茅属植物西北羊茅(F.k r y l o v i a n a),毛稃羊茅(F.k i r i l o v i i)和苇状羊茅(F.a r u n d i n c e a)[19G20].关于中华羊茅抗旱性的报道较少,更多的集中在对其抗寒能力的研究上.研究已经证实中华羊茅幼苗在0ħ以下,仍能正常生长,冬季能抗低温-38.1ħ的寒冷气候,翌年越冬率仍在90%左右[21].中华羊茅抗寒性要高于其他羊茅属植物,在气候恶劣的高海拔三江源区引种栽培已获得成功[22G23],适应性较强,抗寒性好,能安全越冬,是改良 黑土型 退化草地的优良牧草[24G25].2 中华羊茅的利用价值由于上述中华羊茅的优异特性,中华羊茅不但可作为优质牧草,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还在城市绿化和水土保持等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2.1㊀饲用价值中华羊茅耐牧㊁耐践踏,再生性好,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可作放牧刈草兼用,茎叶柔嫩,营养丰富,其孕穗㊁开花㊁结实3个生育期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0.82%,17.1%和5.7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22%,1.64%和1.17%;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0.95%,36.16%和41.41%[26].中华羊茅可单一建立栽培草地,也可与其他禾草如垂穗披碱草㊁垂穗鹅冠草(R o e g n e r i an u t a n s)等禾草和其他豆科牧草建立混合栽培草地,是组成高山草甸冬春补饲各类牲畜的主要栽培草地之一[27G28].驯化栽培的中华羊茅,产草㊁产籽量都较高,可产青干草3500~4500k g h m-2,产籽300~400k g h m-2[21,29].还可以调制优质的青贮饲料,或加工为干草粉配置复合饲料[30G31].2.2㊀生态价值中华羊茅是高寒地区治理退化草地㊁建立栽培草地的优良草种.大量的研究都确定了披碱草属植物,早熟禾属植物和羊茅属植物混播可以恢复 黑土型 退化草地植被,有效遏制草地退化,使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表1).中华羊茅混播草地不但可以提高产量,同时也提高了对杂草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了群落的稳定性生产力,并延长草地的使用寿命.080107/2015草㊀业㊀科㊀学(第32卷07期)表1㊀中华羊茅适用的混播组合及在草地生产系统中所起的作用T a b l e 1㊀M i x e d s o w i n g 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 F e s t u c a s i n e n s i s a n d t h e i r e f f e c t s o n g r a s s l 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 s ys t e m 混播组合M i x e d s o w i n g co m b i n a t i o n 作用B e n e f i t s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多叶老芒麦+中华羊茅E l y m u s s i b i r i c u s +F e s t u c a s i n e n s i s 优化群落结构,提高产草量I m p r o v i n g c o mm 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i n c r e a s i n gh e r b a g e y i e l d i na l p i n e Gc o l d p a s t u r e [32-33]中华羊茅+羊茅F .s i n e n s i s +F .o v i n a共享资源,共生S h a r e d t h e s a m e r e s o u r c e a n d f a c i l i t a t e d e a c h o t h e r [27]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碱茅+西北羊茅E .n u t a n s +P o a p r a t e n s i s +F .s i n e n s i s +P o ac r y m o p h i l a +P u c c i n e l l i ad i s t a n s +F .k r y l o v i a n a 提高群落稳定性和生产力I n c r e a s i n g c o mm u n i t y s t a b i l i t y ,i m p r o v i n gt h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p r o l o n g i n g t h eu t i l i z a Gt i o n t i m e [34]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E .n u t a n s +P .p r a t e n s i s +F .s i n e n s i s +P .c r y m o p h i l a 提高群落稳定性和生产力I n c r e a s i n g c o mm u n i t y s t a b i l i t y ,i m p r o v i n gt h e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p r o l o n g i n g t h eu t i l i z a Gt i o n t i m e [34]中华羊茅+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F .s i n e n s i s +P .p r a t e n s i s +E .n u t a n s 补播后显著提高草地生物量I n c r e a s e d s p e c i e s r i c h n e s s a n d g r o u p s d e n s i t y a f t e r i n t e r s e e d i n g [35G38]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F .s i n e n s i s +P .c r y m o ph i l a +E .n u t a n s 提高产草量和平均草层高度I n c r e a s i n g h e r b a g e y i e l d a n d g r a s s l a y e r h e i g h t 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波伐早熟禾+西北羊茅+短芒老芒麦E .n u t a n s +P .c r y m o p h i l a +F .s i n e n s i s +P .p o i p h a g o r u m +F .r y l o v i a n a +E .b r e v i a r i s t a t u s 提高草产量和群落稳定性I n c r e a s i n g c o mm u n i t y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p r o d u c Gt i v i t y [39]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波伐早熟禾+西北羊茅E .n u t a n s +P .c r y m o p h i l a +F .s i n e n s i s +P .p o i p h Ga g o r u m +F .r y l o v i a n a 提高草产量和群落稳定性I n c r e a s i n g c o mm u n i t y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p r o d u c Gt i v i t y [39]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波伐早熟禾E .n u Gt a n s +F .s i n e n s i s +P .c r y m o p h i l a +P .p o i p h a g o r u m 提高地上生物量I n c r e a s i n g a b o v e g r o u n db i o m a s s [40]短芒老芒麦+中华羊茅E .b r e v i a r i s t a t u s +F .s i n e n s i s提高草产量I n c r e a s i n g h e r b a g e y i e l d [41]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E .n u t a n s +P .p r a t e n s i s +F .s i n e n s i s +P .c r y Gm o ph i l a 提高牧草产量I n c r e a s i n g h e r b a ge y i e l d [42]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碱茅E .n u t a n s +P .pr a t e n s i s +F .s i n e n s i s +P .c r y m o p h i l a +P .d i s t a n s 提高牧草产量I n c r e a s i n g h e r b a ge y i e l d [42]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羊茅E .n u t a n s +F .s i n e n s i s +F .o v i n a 提高草地的生产力㊁稳定性和抗杂草能力I n c r e a s i n g c o mm u n i t y s t a b i l i t y ,p r o d u c t i v i t y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 t ow e e d i n v a s i o n [43]青海草地早熟禾+中华羊茅P .pr a t e n s i s +F .s i n e n s i s 提高各种坪用性状I m p r o v i n g t u r f q u a l i t y[44]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中华羊茅+碱茅E .n u t a n s +P .c r y m o ph i l a +F .s i n e n s i s +P .d i s t a n s 适宜于当地草地轮牧O pt i m a l f o r l o c a l r o t a t i o n [45]1801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V o l.32,N o.07)07/2015㊀㊀中华羊茅还是一种冷季型禾本科草坪草资源,在高寒半干旱地区具有观赏坪用价值[46G47].在甘肃的引种试验发现中华羊茅等羊茅属植物从返青到秋末一直保持鲜绿色,可以用于建植栽培草地㊁城市绿化和水土保持[12].而青海草地早熟禾与中华羊茅的混播可以在青海地区建植草坪,且草坪各项性状表现较好[44].中华羊茅也是改良天然草地㊁治理荒山㊁道路护坡的优良种质资源.道路修建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对原有植被生态系统造成破坏㊁加剧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搞好道路护坡的建设对提高边坡的稳定性㊁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青藏铁路格拉段运营初期植被恢复效果评价后发现,垂穗披碱草㊁赖草(L e y m u s s e c a l i n u s)㊁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混播是草地对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在以后的植被恢复中值得推广[48].包括中华羊茅在内的乡土草混播并结合适宜的厚层基材喷播技术能有效解决高速公路基边坡植被恢复这一难题[49].对青海半干旱地区公路植被恢复的调查和试验研究筛选出了包括中华羊茅在内的植物适用于边坡植被恢复[50].这对干旱㊁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及生态系统的防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宁曹家堡机场飞行区植被建植区筛选出了包括青海中华羊茅在内的6种草种能耐旱㊁耐寒㊁耐盐碱,能较快形成植被群落,并能有效阻止飞行区水土流失,可作为西北地区机场飞行区绿化的种植品种[51].综上所述,中华羊茅在畜牧业生产及生态维护上均具有重要的功能,在育种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再生性差,生长缓慢,易遭杂草侵害,不耐高温.因此,迫切需要克服上述缺点,育成具有抗旱㊁耐寒㊁抗盐等优良抗逆性状且更美观的品种.3 中华羊茅与内生真菌的关系禾草-内生真菌(F u n g a l e n d o p h y t eo rE n d oGp h y t i c f u n g i)是指能够在禾草体内度过大部分或者全部的生命周期,但不使宿主植物显示任何外部症状的一大类真菌[52G53].内生真菌与禾草形成互惠共生体,一方面内生真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㊁提高其竞争力㊁抗病㊁抗虫㊁抗旱和耐盐碱能力[54];另一方面,内生真菌与禾草互作在共生体中产生以四大类生物碱为主的次级代谢产物,引致家畜中毒,给草地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53,55G56](图1).㊀㊀中华羊茅常与内生真菌共生,早在1996年就检测到甘肃省山丹的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带菌率高达100%[57];而后也陆续在甘肃㊁青海等地检测到具有高带菌率的中华羊茅.据现有报道表明,内生真菌与中华羊茅形成互惠共生体.在酸碱胁迫和低温胁迫条件下内生真菌对中华羊茅的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发芽势,胚芽和胚根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图1㊀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内生真菌㊁禾草和家畜的相互作用[53]F i g.1㊀E n d o p h y t e,g r a s s a n d l i v e s t o c k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i n p a s t o r a l a g r i c u l t u r e e c o s y s t e m[53]280107/2015草㊀业㊀科㊀学(第32卷07期)作用[58G61].通过短期和长期寒冷胁迫条件下的生长试验发现了内生真菌可以提高中华羊茅可溶性糖㊁色氨酸和茎脂肪含量,促进植物生长[60].中华羊茅多见于高寒地区,带菌种子在低温环境下较快的发芽速度和较高的发芽率能够显著增加其在严酷环境下的存活率,提高竞争优势.这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内生真菌在中华羊茅的优良品性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并没有家畜采食中华羊茅后中毒的报道,很可能中华羊茅的内生真菌不产生对家畜有毒的生物碱,因而具有从中挖掘优异种质和无毒内生真菌资源的潜力.4 利用内生真菌进行中华羊茅育种的潜力由于中华羊茅再生性差,生长缓慢,易遭杂草侵害,现在仍依赖传统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中华羊茅抵抗杂草能力差,入侵杂草能迅速扩展,形成对资源利用竞争性抑制,使中华羊茅草地发生急速退化演替[62].一般通过一年生作物覆盖播种[8]㊁人工杂草防除[63]㊁与竞争力强的栽培牧草混播[64]㊁补播[35G36]㊁喷施除草剂[62]等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华羊茅生长缓慢,补偿能力差,在家畜采食及刈割等处理后补偿能力低,在放牧群落中优势度降低[65G66].一般可以通过刈割或施肥,或者二者兼用以提高草地产量[27,67G70].为了提高中华羊茅田间出苗率,还通过种子丸粒化来提高播种性能,提高人工补播牧草的生长密度[71G72].但是这些解决手段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的应用不但增加草地生产系统的成本,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充分利用中华羊茅抗寒这一优势,迫切需要培养具有生态适应性,高产,抗病虫㊁抗逆㊁耐牧的新品种,而利用内生真菌育种可以满足所有的要求.虽然关于中华羊茅内生真菌共生体研究较少,但是这些研究却共同确认了内生真菌对中华羊茅的有益作用,利用内生真菌培育抗性品种可以提高中华羊茅在群落中的竞争力,促进生长,在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同时减少化肥㊁除草剂㊁杀虫剂等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禾草育种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类植物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73].由于内生真菌与寄主之间的稳定性,即内生真菌是垂直传播,通过种子稳定传播到下一代,不能在种间传播,也不会在个体间传播,只能随着植物的分蘖生长而生长[74G75].当寄主植物死亡后,内生真菌也跟着死亡.这就保证了利用内生真菌育种对环境的安全性[53].由于内生真菌对寄主有益和对家畜有害的双重特性,利用内生真菌进行城市绿化等草坪草育种和用于畜牧业生产的牧草育种时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当利用内生真菌进行草坪草的育种时,只需要考虑内生真菌对寄主的有益作用,不需要考虑内生真菌毒素引致的家畜中毒问题,而内生真菌为寄主带来的抗逆㊁抗虫㊁耐践踏等特性正是草坪草业所需要的[53,76].高带菌率的草坪草品种具有内生真菌赋予寄主的各种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比如可以抵御阿根廷茎象甲(L i s t r o n o t u s b o n a r i e n s i s)等昆虫采食叶片,阻止线虫等危害根部,降低了病害发生.这些优势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高效利用水土资源,并减少各种杀虫杀菌剂的使用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并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77].利用内生真菌创制或者选育草坪草新品种在高羊茅(F.e l a t a)和多年生黑麦草(L o l i u m p e r e n n e)上已经获得了成功,已有多种内生真菌感染率高,具有优良表现的羊茅和黑麦草品种投放市场[76].除了黑麦草和高羊茅外,现在已经培育出的含有内生真菌的种子还包括草地早熟禾(P o a p r a t e n s i s)㊁紫羊茅(F.r u b r a)㊁蓝羊茅(F.g l a u c a)㊁硬羊茅(F.l o n g i f o l i a)以及剪股颖(A g r o s t i s s p p.)等若干品种,在城市绿化及保护环境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当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牧草育种时,由于内生真菌对寄主有益和对家畜有害的双重特性,需要充分利用内生真菌对寄主的有益作用并消除内生真菌对家畜的毒性.从禾草内生真菌种质资源中筛选无毒菌株,或者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敲除生物碱毒素合成相关基因,人工创造无毒菌株,利用这些无毒菌株提高禾草的品质并确保对动物的安全性是利用内生真菌进行牧草育种的主要途径[78G82].新西兰㊁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农牧业大国通过多种种质资源收集,进行产碱特性分析后成功从自然界中选育了多种对家畜无毒但对寄主有益的内生真菌,比如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E p i c h l oёf e s t u c a e v a r.l o l i i菌株A R1和A R37,高羊茅内生真菌E.c e o n o p h i a l u m菌3801P R A T A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V o l.32,N o.07)07/2015株A R542等不产生麦角碱(E r g o n o v i n e)和震颤素(L o l i t r e m B)等毒素的菌株.另外通过基因沉默等分子技术,敲除有毒生物碱麦角碱和震颤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或者通过物理诱变筛选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缺失的菌株也取得了成功,这些菌株与寄主共生时不产生毒素.通过接种技术建立有益无害的共生体,将这些共生体成功应用到了农牧业生产中,部分解决了由内生真菌引起的家畜中毒问题[83G87].而中华羊茅作为西部乡土草,对中华羊茅的研究极其匮乏,对与其共生的内生真菌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迄今为止,尚未有家畜采食中华羊茅后中毒的报道,很可能中华羊茅的内生真菌不产生对家畜有毒的生物碱,这就蕴藏着能显著提高植株抗性的优良无毒内生真菌资源,具有从中选育各种不同功能的内生真菌的潜力.因而需要对内生真菌这一微生物资源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以满足育种者的不同需求.对内生真菌的利用首先就是要从中华羊茅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其产碱种类和对寄主的作用.根据内生真菌的不同表现可以将其利用在不同方面,比如将不产生有毒生物碱麦角碱和震颤素的菌株接种到优质高产的中华羊茅品系中,人工创造出新的具有抗逆性又对家畜无毒的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而对家畜和昆虫有毒生物碱含量极高的内生真菌菌系可接种到优良的中华羊茅寄主中培育各种草坪草等生态利用草种,以改善高寒地区生态环境,也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创造出不产生有毒生物碱但是能提高中华羊茅表现的菌株.如果能像羊茅属的其他植物如高羊茅一样,充分利用内生真菌以提高植物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能力,对中华羊茅进行抗逆性状的定向改良,这将会在西部高寒草原地区发挥极大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意义.目前我国对野生草坪草种质资源的研究㊁开发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有效开发利用中华羊茅作为草坪草种质可以加快乡土草资源利用优势.5 展望当前国内外对中华羊茅的研究较之其他羊茅属植物研究还显得不够深入,对于中华羊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包括形态学㊁细胞学㊁蛋白质水平等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几乎未见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品种鉴定和选育带来了一定困难.在这方面应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对收集整理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逐渐加强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中华羊茅育种上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助于其遗传学研究的深入,挖掘丰富的遗传信息,为中华羊茅品种改良提供重要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将来还需要对中华羊茅抗性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多样性做深入探讨,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中华羊茅的坪用和饲用性状进行改良,以提高其生态适应性.并且还要充分研究中华羊茅的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提高牧草品质㊁坪用质量和种子生产技术,使中华羊茅在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㊀廖国藩,贾幼陵.中国草地资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㊀任继周,胡自治,张自和,侯扶江,陈全功.中国草业生态经济区初探[J].草业学报,1999,8(1):12G22.[3]㊀马玉寿,郎百宁,李青云,施建军,董全民.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J].草业科学,2002,19(9):1G5.[4]㊀尚占环,龙瑞军,马玉寿.江河源区 黑土滩 退化草地特征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J].中国草地学报,2006,28(1):69G73.[5]㊀施建军,邱正强,马玉寿. 黑土型 退化草地上建植人工草地的经济效益分析[J].草原与草坪,2007(1):60G64.[6]㊀闫志勇,周青平,刘文辉,颜红波,周改娥.青藏高原6份披碱草属牧草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评价[J].草业科学,2014,31(1):108G115.[7]㊀W a n g W Y,W a n g QJ,W a n g H C.T h e e f f e c t o f l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o n p l a n t c o mm u n i t y c o m p o s i t i o n,s p e c i e s d i v e r s i t y,a n d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f a l p i n eK o b e r s i a s t e p p em e a d o w[J].E c o l o g i c a lR e s e a r c h,2006,21(2):181G187.[8]㊀师尚礼,李锦华.羊茅属两种牧草生态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J].草地学报,2006,14(1):39G42.480107/2015草㊀业㊀科㊀学(第32卷07期)5801[9]㊀孙明德,石玉龙,窦声云,莫玉花.4种羊茅属牧草对比试验[J].青海草业,2009,18(3):8G11.[10]㊀张耀生,赵新全.寒牧区中华羊茅人工草地退化演替的数量特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285G289.[11]㊀唐超世,方伋,王守礼,李留根,孙连生,李文明.中华羊茅栽培驯化研究报告[J].四川草原,1981(3):16G23.[12]㊀柴勇,王建有.羊茅属牧草在甘肃卓尼的引种试验[J].四川草原,2005(12):25G26.[13]㊀耿以礼.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4]㊀卢生莲.国产羊茅属的新分类群[J].植物分类学报,1992,30(6):529G540.[15]㊀苗矿伟.丸粒化牧草种子生理生化特征及在 黑土滩 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宁:青海大学硕士论文,2009.[16]㊀王佩羽,李长慧,李淑娟,雷有升,胡凯.4种牧草苗期耐盐性比较[J].草业科学,2013,30(4):590G595.[17]㊀王春.盐胁迫对两种草坪草种子萌发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4):109G111.[18]㊀王康英.3种钠盐胁迫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08G111.[19]㊀梁国玲,周青平,颜红波.聚乙二醇对羊茅属4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J].草业科学,2007,24(6):50G54.[20]㊀梁国玲,周青平,颜红波,刘文辉.羊茅属4种牧草苗期抗旱性鉴定[J].草地学报,2009,17(2):206G212.[21]㊀孙明德.高寒地区优良牧草-青海中华羊茅[J].青海草业,2008,17(4):8G11.[22]㊀梁国玲,周青平,颜红波,刘文辉.4种羊茅属牧草幼苗抗寒性比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39(2):4G8.[23]㊀文金花.三江源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植物量动态及抗寒性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24]㊀马金祥,桑永燕,尕松代吉.四种禾草补播 黑土型 退化草地效果的初步观测[J].青海草业,2006,15(3):5G6.[25]㊀施建军,马玉寿.羊茅属8种牧草在 黑土型 退化草地上的适应性表现[J].中国草地学报,2006,28(1):22G25.[26]㊀韩天文.甘肃省 退牧还草 工程主要实施区的引种试验及草地补播方案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27]㊀顾梦鹤,杜小光,文淑均,马涛,陈敏,任青吉,杜国祯.施肥和刈割对垂穗披碱草(E l y m u sn u t a n s)㊁中华羊茅(F e s t u c a s i n e n s i s)和羊茅(F e s t u c ao v i n a)种间竞争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6):2472G2479.[28]㊀孙海群,杨元武.青海天然草地主要禾本科牧草的生态地理特征及饲用价值[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5,25(5):32G36.[29]㊀梁国玲,颜红波,周青平,刘文辉.高寒地区羊茅属4种牧草种子产量及构成因子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1,19(3):458G462.[30]㊀师尚礼.羊茅属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及其利用[J].草原与草坪,2000(3):44G46.[31]㊀叶莉,李平,张昌兵.川西北不同品种(品系)羊茅青贮品质初探[J].草业与畜牧,2013(4):6G9.[32]㊀包成兰.多年生牧草混播试验初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3,33(2):18.[33]㊀施建军.高寒牧区牧草引种及混播技术的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32(5):5G7.[34]㊀施建军,洪绂曾,马玉寿,张德罡,王彦龙,李瑞江,杨时海.人工调控对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9,17(6):745G751.[35]㊀陈子萱,田福平,时永杰,刘建华.补播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6):635G638.[36]㊀陈子萱,田福平,武高林,牛俊义.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4):58G62.[37]㊀郑华平,陈子萱,牛俊义,高玉红.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9,18(3):28G33.[38]㊀贺宝珍.高㊁中㊁矮三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比例试验[J].青海草业,2008,17(3):14G17.[39]㊀马玉寿,尚占环,施建军,董全民,龙瑞军.黄河源区 黑土型 退化草地人工群落组分配置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5):1G6.[40]㊀王柳英,毕玉芬,马玉寿,施建军. 黑土型 退化草地人工草地群落优化配置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3):1G5.[41]㊀李先植.不同禾草混播组合对草群密度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0(6):1G3.[42]㊀杨慧茹,马玉寿,施建军.黑土滩混播人工草地种间竞争力的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40(5):1G3.[43]㊀李昂,顾梦鹤,张世挺,周显辉,汪洋,李伟,杜国祯.青藏高原东缘人工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对杂草入侵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28(2):177G181.。

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

冷地早熟禾和中华羊茅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

给不 足 , 以及存 在 种 子 被 鸟 采食 、 畜 践 踏 等 原 因 , 牲 使
裸 种 子 出苗率 低 、 长 缓慢 、 病 虫 害 能 力 弱 , 且 裸 生 抗 并
的发 芽率 。因此 , 究 了 中华 羊 茅 和 冷地 早 熟 禾 的 种 研 子丸 粒化 技术 , 以期 为三 江 源 地 区植 被恢 复提 供 有 效
裸地 “ 土滩”1] 黑 [ 。一 些研 究者 提 出 , 通过 建植 人 工 草 地来 治 理 “ 土 滩 ” 化 草 地 [ 。但 是 在 退 化 草 地 黑 退 3 ] 中 , 其是 “ 土滩 ” 尤 黑 土壤 中含水 量较 少 , 再加 上 自然补
容 易入 土 固着发 芽生 长 ; 时 , 江源 地 区地形 起 伏不 同 三
维普资讯
草 原 与草 坪
20 0 8年
第 4期
总第 1 9期 2
2 9
冷 地 早 熟 禾 和 中华 羊 茅种 子 丸粒 化 技 术 研 究
李 积 兰 李 希 来 田 丰 , 卫 东 杨 元 武 唐 燕 , , 魏 , ,
( .青 海大 学 农牧 学 院 草 业科 学 系 , 1 青海 西 宁
2 .青海 大 学 农 牧 学 院 农 学系 , 青海 西 宁
801; 1 0 6
8 0 1) 1 0 6
摘要 :选用 冷地早 熟禾和 中华羊 茅种 子 为研 究对 象 , 通过 研 究 不 同原料 配 比对 两 种 丸粒 化 牧 草种 子 崩 解时 间 , 抗压 强度 和发 芽率 的影 响 , 定 了两种牧 草种 子 丸粒化 的配 方 , 地早 熟禾为 草 甸土 5 % , 确 冷 0 黏 土 、 作 土各 2 , 水 剂浓 度为 0 5 ; 耕 5/ 保 9 6 . 0 中华 羊茅为 草 甸土 5 % , 土 、 作 土 各 2 . % , 水 剂浓 5 黏 耕 25 保 度 为 0 5 % 。经野 外种 植 后 , 粒 种 子 的 出苗数 、 高、 长 等 指 标 均 比裸 种 子 高 , 差 异 显 著 ( .0 丸 株 根 且 P<

羊茅(Festuca ovina L.)种子特征研究

羊茅(Festuca ovina L.)种子特征研究
NceCollege,TibetAgriculturalandAnimalHusbandryUniversity,
NyingchiTibet86000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 preliminarystudy wasconductedonthe犉犲狊狋狌犮犪狅狏犻狀犪 L.seedsdistributedin Neirong county,Naquregion.The main 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fescue were measuredandtheseed characteristicsandgerminationcharacteristicswereanalyz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meanvalues ofthefescuelength (65-140mm),spikeletlength (32-67mm)andspikeletnumber (3-9mm) were108.85mm,52.45mm and5.60,respectively.Therewasnocorrelationbetweenthenumberof spikeletandspikelengthandspikeletlength.Theseedsoffescueweresmall,roundorsemicircular,the averagevaluesforseedawnlengthrangedfrom1mmto7mm,ameanvaluewas4mm,thelongstems
NyingchiTibet,860000China; 2.TibetKeyLaboratoryofForestEcologyinPlateauArea,MinistryofEducation,

一种丸粒化种子及种子丸粒化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丸粒化种子及种子丸粒化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1261660.4(22)申请日 2019.12.10(71)申请人 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鄂尔多斯西街30号申请人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技术研究院(72)发明人 张立欣 吕涛 贺俊玲 奥宝平 郝亚峰 袁勤 吕荣 张吉树 王林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信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637代理人 刘晓楠(51)Int.Cl.A01C 1/06(2006.01)A01N 65/18(2009.01)A01N 65/08(2009.01)A01N 55/04(2006.01)A01N 37/08(2006.01)A01N 37/34(2006.01)A01N 57/30(2006.01)A01N 57/12(2006.01)A01N 57/14(2006.01)A01P 17/00(2006.01)C05G 3/00(2020.01)C05G 3/40(2020.01)C05G 3/60(2020.01)C05G 3/80(2020.01)C05G 5/12(2020.01) (54)发明名称一种丸粒化种子及种子丸粒化方法(57)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丸粒化种子及种子丸粒化方法。

其中,所述丸粒化种子包括500-1000重量份数的原始种子和包裹于所述原始种子外的丸化层,其中,所述丸化层通过42.5-85重量份数的用于搅拌处理与染色处理的趋避剂溶液、500-2000重量份数的用于成核处理的成核剂、1500-8000重量份数的用于加重处理的丸粒剂、200-3000重量份数的用于成核处理与加重处理的粘合剂溶液以及17.5-35重量份数的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剂制得,所述种子丸粒化方法包括:搅拌处理、成核处理、加重处理和染色处理。

本申请所述的丸粒化种子及种子丸粒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丸粒化种子飞播的成活率和发芽率。

卫矛种子可提炼出独特植物油

卫矛种子可提炼出独特植物油

的纳米 电路 。当温度达到 10摄氏度 时,氧化石墨烯变得更 3 具传导性 , 并能从绝缘物质转变 为更具传导性的纳米线等石
墨烯类似物质 这些性能都是该技 术颇具成效的标志。乔治 亚理工学 院物理系副教授爱丽莎 ・ 雷多谈道:“ 研究表明, 通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 的尖端局部加热绝缘 的氧化石墨烯 , 我们可将纳米线 的大小降至 1 2纳米 ,并能将它的 电子特性 调谐至 4个传导量级 以上 。 实验过程 中也并未 出现尖端磨损 或是石 墨烯样本损坏的情况。 ” 伊 利诺伊大学 香槟 分校机械科 学和工程系 的副教授威 廉 ・ 金也认为新技术有三大优势:一是整个过程只 需~步完 成, 单纯通过纳米加热就可将绝缘氧化石墨烯 转化 为功能性 导 电材料;二是此技术可适用于多种类型 的石墨烯;三是新 技术效率极高,可在极短时间内合成纳米结构 , 对纳米电路 的 制造 十 分 有益 。 研 究人 员还表示 , 从氧化石墨烯 到石墨烯的简单转换是 制造 导电性纳米线的重要途径 , 其不仅可应用于软性电子学 领域 ,还有望用于生产与生物兼容的石墨烯 电线 ,可被用于 测 量 单 个 生 物 细 胞 的 电 子信 号 。( 民 网 ) 人
美国科学家设计 出简便快速 的纳米 电线 制 造 方 法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 网 6月 1 O日报道,美 国一联合研 究 小组称 ,他们在利用 石墨烯制造纳米 电路领域获得 了突
的压力会 使得 C 0收缩 , 6 由体心立方结构转变为面心立方晶 体 结 构 , 时 , 服 了 电子 之 间 的排 斥 力 , 得 电子 能 够 “ 同 克 使 成 双 结 对 ” 毫 无 阻 力地 通 过 物 质 。 、 该研 究是英 国工程 与 自然科学研 究理事会资助 的一个 研究项 目的一部分,旨在调查可使用什么方法制造 出在更高 温度下工作的超导体 , 在减少成本的同时让这些物质处于最 适 宜 的 温度 ,应 用 范围 更 广 。 研究人员表示 ,C 0与碱金属作用能形成 A C 0 A代表 6 x6 ( 钾、铷、铯等) ,它们都是超导体 。基于碳的超导物质 的优 势 在 于 ,不 同的 碳 结 构 具 有 不 同 的特 征 ,因 此 ,制 造 出 的物 质具有不 同的功能和属性 。 碳基超导物质结构的灵活性让科

丸粒化技术

丸粒化技术

神农种子丸粒化技术及产品种子繁殖是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最有效、最直接和最基础的生产形式。

良种配合科学的种子处理技术是高效农业的标志模式。

种子丸粒化技术是种子处理的高级形式,该技术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提出,当时主要是要解决烟草种子的大粒化问题,其它功能如:促生长、抗逆性等,由于当时的加工技术和材料性能相对落后,不能完美体现。

随着我国大规模生态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突飞猛进,对农作物和林草种子的特异化要求不断提升,例如:种子增重、大粒化、抗病虫、生长调节、抗旱,以及在特定抗压条件下的机械播种作业等。

内蒙古东胜神农化工公司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发出了适宜大规模机械丸化作业的丸粒化粉剂系列产品,为种子丸粒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技术平台。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神农种子丸粒化技术及产品,可满足各类客户对种子的加工需求,而且可根据实际操作当中的各种特殊性,提供有针对性的种子处理方案,让客户后顾无忧,为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神农种子丸粒化,落地生根苗苗壮。

种子直播的生产方式,传承了几千年,随着农业现代化化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追求日益迫切,加之,可耕地面积在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下,日渐萎缩。

种子直播生产的缺陷彰显无遗:种子的抗逆性差,大田实生苗出苗不齐、生长不旺极易出现病害,致使宝贵的土地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也与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至此,农业生产中的育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社会和自然资源。

应用丸粒化处理技术,增强种子的抗逆性,提高和稳定出苗率,同时供给苗期抗病和促生长的外源物质,彻底改变大田实生苗长势弱、苗期长、易病害的难题。

这样就可省去育苗环节,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真正实现农业领域的“中国梦”-------现代化、高效、可持续发展。

神农种子丸粒化,精量播种机械化。

微小粒种子在农业生产中很常见,其形状往往呈现各种不规则状态,如:各种蔬菜、豆科牧草、烟草种子等。

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小粒种子中的研究与应用

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小粒种子中的研究与应用

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小粒种子中的研究与应用常 瑛 魏廷邦 臧广鹏 王 笑 李彦荣(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省特种药源植物种质创新与安全利用重点实验室/武威市祁连山区道地中药材生态栽培技术创新中心,武威733006)摘要:阐述了国内外种子丸粒化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

结合多年试验结果,分析小粒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基金项目: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河西综合试验站专项资金项目(CARS-21-25);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创新青年基金项目通信作者:李彦荣种子丸粒化是指在种子包衣技术基础上,适应精量播种需要的一种种子处理新技术,它采用分层包衣的原理,选择易吸水、无腐蚀的填充物,以种子为核心,将多元微肥、杀虫剂、杀菌剂和抗旱吸水剂等,在特殊粘合剂的作用下,逐步使药料与无毒辅助填料混合后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达到改变种子形状、扩大种子体积、促进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提高种子抗性的作用。

经丸化处理的种子粒径增大到原种子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并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便于机械播种或长距离运输的种子处理技术,有利于将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1]。

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从1996年开始,本科研团队通过“中药材种子丸化及地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实施,以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为突破口,开展丸衣配方和丸化加工技术研究,种子丸粒化加工设备从人工向智能化、全自动化做了巨大的改进,丸粒化种子作物品种不断拓宽,通过中药材的野罂粟、颠茄、甘草、党参向牧草、胡萝卜、甜菜、金盏花等其他作物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进展种子丸粒化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20年后传至日本、欧洲。

20世纪80年代末,西北欧的甜菜种子、英国的莴苣种子基本上达到了丸粒化的生产标准。

棉花种子丸粒化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棉花种子丸粒化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棉花种子丸粒化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棉花种子丸粒化对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通过对比种子丸粒化前后棉花的发芽率、生长势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对种子周围土壤的观察和抽样检测,考察种子丸粒化对棉花的生态系统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关键词】棉花种子丸粒化;生物学效应;发芽率;生长势;土壤微生物【正文】一、研究背景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而种子丸粒化则是一种先进的种植技术,有利于提高育苗效率、减少劳动力和资源的浪费,是现代农业高效种植的关键技术之一。

然而,目前对于种子丸粒化对棉花生态系统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该技术的生物学效应展开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探究种子丸粒化对棉花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比较种子丸粒化前后棉花的发芽率和生长势的变化情况。

(2)分析种子丸粒化对棉花根系、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研究种子丸粒化对棉花周围土壤微生物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2.研究方法(1)在试验田选取相同土地条件及管理标准的两块田地,一块用于种子丸粒化,另一块用于对照种植。

(2)测量种子丸粒化前后棉花的发芽率、生长势、叶片面积、干重、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物量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3)采集种子丸粒化前后棉花周围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的分析。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论将全面掌握种子丸粒化的生物学效应,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对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一定的指导。

四、研究进展目前,我们已经在试验田进行相关实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试验结果,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这些数据,准备完善研究报告。

五、结论本研究将为深入探究种子丸粒化的生物学效应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为推广和应用种子丸粒化技术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牧草种子丸粒 化技术对缓解播种区土壤干旱有 良好效果 , 在干 旱, 半干旱地 区的退耕还林 ( 生态环境设 施建设 中, 草) 是一项节约种子 和提 高产量 的重要措施 L 。青海 中华羊 茅 的千粒重为 5 j
0 8 , .7g容重 为 40gL, 子 轻 , 随 风扩散 , 子不 容 易入 土 固着 , 0 / 种 易 种 小粒牧 草种 子 的芒 易被 损 坏 很难 发 芽生 长 , 同时三 江源 区地形起 伏 不平 , 型播种机 械不 易 到达 , 大 造成 黑 土滩 治理 中牧草 种植 困难 大 , 是三 江 源 区生态恢 复与建 设 中“ 土滩 ” 黑 治理 面临 的突 出问题 。通 过 丸粒 化 技术 , 增加 小 粒牧 草 种 子 的重 可
Ab t a t P l t g tc n c o s u asn n i s e a t d e .T e e e t o i e e t t r r — s r c : e e n h i f i e Fetc i e ss e d w ssu i d h f cs f f r n e i p o d ma a l
S u y o eltn fFe t c i e ss s e t d n p l i g o su a sn n i e d e
LIJ —ln, IXi a ’, I i a L —li T AN e g,W EIW e —d n Fn i og
( oeeo gi lr n nm l ub dy Qnhi nvrt, ii 0 3 C ia Cl g f rut eadA ia H sa r,iga U ie i Xnn 800 ,hn ) l A c u n sy g 1
V0. 6 No 4 12 . Au . 0 g 2 08
中华 羊 茅种 子 丸粒 化 技 术 研 究初 报
李积 兰 , 李希 来 , 田 丰 , 卫 东 魏
(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 青海 西宁 80 0 ) 10 3
摘 要 : 用 中华 羊 茅种子 为试验 对 象 , 究各种原 料 配 比对 丸 粒种 子 崩 解 时间 、 选 研 抗压 强 度 和发
si l i a d sprasre t r u t( A ol a s l u e bob n o c S P)i F s c i ni p l t gse a 5% , ,c y o n pd n e ua s es ee n ed w s5 t n s i
4 % a d0 5 % 5 n . . s et ey e r p ci l . v Ke r s e ee e d;Fetc ie s ;dsne rt n t ywo d :p l td s e su aS nn i s iitga o i i me;c mp esv t n t o rsies e gh r
量, 使其易于固着于土壤中, 同时增加种子 的营养量 , 保持其环境水分 , 形成种子发芽生长 的微 土壤环 境, 研究牧草种子丸粒化技术对三江源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材 料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以灌丛草甸土为填充剂 , 变性淀粉、 黏土、 聚乙烯醇为粘合剂 , 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为营养剂 , 供试种
种子包衣是 目前国际上种子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 , 是牧草栽培 的重要手段 , 具有产量高 、 节约种子 , 成本低等优点 , 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农业 高新技术 , 克服 了传统方法 的不足 ¨ ] .。种 2
子包衣作为种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防虫抗病 , 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 段, 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 j 对牧草种子包 衣及丸粒化技术 的研究和 种子产业化 的需求逐渐加大 , 尤其是牧草包衣种子利用飞播来改善当地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得到推广
子为青海中华羊茅种子 , 由河源草业公司提供。
收稿 日期 :0 8— 3一l 20 0 9
基金项目: 国家 自 然基金项 目( 00 4 6 ; 3 60 2 ) 青海省科技厅 公开招标项 目( 0 5 S 3 20 一 N- ) 作者简介: 李积 兰(9 2 ) 女 , 18 一 , 青海 乐都人 , 青海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 通讯作 者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20 0 8年 8月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l f i h i nvr t( a r ce c ) ora o n a U i s y N t eS i e Q g ei u n
芽率的影响, 从而确定中华羊茅种子丸粒化 的配方 : 灌丛草 句土 5 % , 土 4% , 5 黏 5 保水剂浓度
为 05 羊茅; 崩解时间; 抗压强度
中图分 类号 :3 11 ¥5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89 (0 8 0 04 0 10 96 20 )4— 0 0— 4
weetse n d F s c ie s e d p l t gp sr t n wa d nie . e cne t o a o r etd,a et a sn ni s e e ei r c p i sie t d T o tns fme d w u s n e i o i f h
p rir o ii tg ai n t o t n d sn e r t i o o me,t e c mp e sv te t a d g r n t n r t fFet c i e ss s e h o r si e sr ngh e mi a o ae o su a sn n i e d n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