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6.5 垂直》教案 (2)【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垂直》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使学生理解垂线的意义、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3.培养“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几何语言能力、画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5.通过克服困难的经历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2.会使用工具按要求画垂线,探索、了解垂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画垂线的方法及垂线性质的归纳.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观察图片,图中有哪些线互相垂直?教室内,哪些线互相垂直?
观察思考:展示两根木棒旋转的动画.
如果将两根木棒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在旋转过程中有哪些量在发生变化?会不会出现四个角都相等的特殊时刻?这时四个角相等,都是多少度呢?
形成概念:(学生归纳出垂直的概念,教师点拨)
1.垂直的定义:如图,直线a 、b 相交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标上直角标记),则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垂直,记作a ⊥b 或者b ⊥a ,交点O 就是垂足.其中a 是b 的垂线,b 也是a 的垂线.垂线是直线,且相对于另一条直线而言.
2.垂直定义的应用:
(1)判定:若直线AB 和CD 相交,交点为O ,∠BOC =90°,则
AB ⊥CD .这个推理过程可表示为:
∵ ∠BOC =90°,
∴ AB ⊥CD . (垂直的判定).
(2)性质:若两条直线AB ⊥CD ,垂足为点O ,则 ∠AOC =∠AOD =∠BOC =∠BOD =90°, 这个推理过程可表示为: ∵ AB ⊥CD
∴ ∠BOC =90°(垂直的定义).
议一议 观察地图并思考:
(1)哪些道路与解放路垂直?利用三角尺或量角器加以检验;
(2)经过人民广场,并且与解放路垂直的道路有几条?经过青年广场呢?
图2
b
图1
做一做:
1.你能用直角三角板画出已知直线AB的垂线吗,能画多少条?
2.过已知点P,你能用直角三角板画出已知直线AB的垂线吗,能画多少条?
(1)经过直线AB外一点P;(2)经过直线AB上一点P.
3.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小结画法.
4.如果身边没有直角三角板,你还能利用其他工具或材料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1.观察、实验、操作、思考、板演、口答.
2.归纳经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一放、二移(经过已知点)、三画(画一条直线).
归纳性质: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类比平行线归纳出垂线的性质.
互相交流且简单描述一下,上述结论用三角尺的作法过程和“有且只有”的含义.渗透类比思想,并体会分类思想.
做一做:
如图,过点P画一条线段AB或射线AB的垂线.
P170试一试,练一练1、2(做在书上)
P173习题1(做在书上),4(做在书上,并由学生讨论)
4.(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检验图中AB 与BC 是否互相垂直?观察图形,你能发现在方格纸中画垂线可以用什么方法吗?
(2)运用你发现的方法,在如图的方格中,过点P 画PQ 的垂线,并用三角尺或量角器加以检验.
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P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