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1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生命最早出现在()
1.(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1.(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 元古代
B. 太古代
C. 古生代早期
D. 中生代
【答案】C
【解析】(1)古生代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 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
故选C
【答案】A
【解析】(2)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 A正确
故选A
【答案】C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 AB错误
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 C正确
在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D错误
故选C
2.(1)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共有()
2.(2)图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2.(3)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答案】B
【解析】(1)略
【答案】B
【解析】(2)略
【答案】A
【解析】(3)略
3.(2019·北京卷)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机场最可能位于()
A. 黑
B. 青
C. 港
D. 黔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该空调制冷耗能较高时间在11月到次年3月制热耗能较高时间在4月份到10月份说明该地冬冷夏热并且夏季炎热时间较长黑即黑龙江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严寒时间漫长不符合题意 A不对青海海拔高终年严寒夏季温度不高不需要制冷 B不对香港和贵州位于南方地区气温回升快降低慢因此需要制冷的时间较长香港由于纬度低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温暖基本上不需要制热 C不对贵州冬季常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气候冷湿需要制热 D对故选D
4.根据表格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行星际物质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可能存在生命物质
④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小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火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温度低①错误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
宇宙中行星间的物质②正确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会使温度较适宜可能存在生命物质③正确火星表面
由于大气密度小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更弱所以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④错误 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5.(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 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5.(2)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答案】D
【解析】(1)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先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上下跳动建筑物一般不会倒塌横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后到达地表时会使得地面物体水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综上所述“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故选D
【答案】C
【解析】(2)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9~41千米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莫霍面以上即图中Ⅱ圈层
故选C
6.(1)推断地球菌类藻类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6.(2)关于植物的演化对煤炭形成和聚积的重要意义错误的说法是()
A. 温暖广阔的浅海
B. 寒冷干燥的陆地
C. 平坦开阔的陆地
D. 水深较大的海域
【答案】A
【解析】(1)前寒武纪植物还没有登陆故为海洋环境深海不利于菌类藻类生长繁殖
故选A
【答案】D
【解析】(2)前寒武纪的煤层因为是由菌类藻类形成不如后期乔木形成的煤层厚度大质量好
故选D
7.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
A. 大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
B. 相当于木星与太阳的距离
C. 相当于火星与太阳的距离
D. 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答案】D
【解析】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故“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8.(1)日凌现象出现时通讯卫星与其它天体的位置关系是()
8.(2)地面接收站受日凌干扰使对应波段电视节目图像不清的时间最可能出现在一天中的()
8.(3)电影《2012》中夸张地认为太阳耀斑剧烈爆发可能会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的危害下列对于耀斑的认识错误的是()
A. 通讯卫星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B. 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
C. 通讯卫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D. 通讯卫星与地球、月球、太阳共线
【答案】C
【解析】
【答案】C
【解析】
【答案】D
【解析】
9.(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9.(2)“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 柴达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D
【解析】(1)“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需大面积水域故选长江中下游地区
故选D
【答案】B
【解析】(2)可能会降低大气温度 A错
太阳能电池板会遮挡太阳光水面获得太阳辐射少降低水体温度 B对
水温低减慢浮游植物生长 C错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大气污染 D错
故选B
10.下列选项与太阳辐射作用有关的是()
①石油、煤碳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两极地区的极光现象
④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太阳辐射源源不断的释放出能量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物演化的主要能量来源经绿色的生物化学作业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比如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就是地质年储存的太阳能①②正确
两极地区的极光现象是太阳活动造成的③错误
金属矿产资源是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岩浆内部发生分异作用使岩浆中含量并不高的甚至非常稀少的有用金属高度富集可供开采金属矿产资源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1.(1)“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除可见天体外还有大量的________物质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众多来自宇宙空间的________撞击这是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
11.(2)在“月面微型生态圈”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 在月球上“月面微型生态圈”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
11.(3)说明“嫦娥四号”植物嫩芽枯萎凋零的原因
11.(4)“印记”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________ 据此推测其形成的月球环境是
________
11.(5)推测关于该脚印40年来没有消失的原因
【答案】(1)行星际, 陨石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嫦娥四号”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除可见天体外还有大量的行星际物质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众多来自宇宙空间的陨石撞击
【答案】(2)生物, 太阳辐射(或太阳能)
【解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面微型生态圈”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植物利用太阳辐射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在月球上“月面微型生态圈”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或太阳能
【答案】(3)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昼夜温差大没有适宜的温度因而“嫦娥四号”植物嫩芽枯萎凋零
【答案】(4)“月壤”(岩石风化物), 温度变化大(或温差大)
【解析】(4)“印记”说明月面上存在着较厚的“月壤” 月壤是附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的小颗粒月球没有大气层从而使月球昼夜温差巨大这种巨大的温度变化会引起岩石的破裂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形成较厚的“月壤”
【答案】(5)月球表面缺少大气层风力作用弱大脚印没有被覆盖
【解析】(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脚印40年来没有消失的原因是月球表面缺少大气层风力作用弱大脚印没有被覆盖
12.(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 B表示________波(填文字)
12.(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 D表示____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________ 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12.(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 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液态 F面是________界面
12.(4)____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________的发源地【答案】(1)横, 纵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 A波传播速度慢 B波传播速度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A为横波 B为纵波
【答案】(2)莫霍, 地壳, 地幔
【解析】(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 D表示莫霍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地壳该面以下E代表地幔
【答案】(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古登堡
【解析】(3)A波在F处波速完全消失 B为纵波波速突然下降而横波和纵波通过物质状态不同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纵波可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波速在F处发生变化说明E 物质状态为固态 F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界面
【答案】(4)E, 岩浆
【解析】(4)地球内部结构自上而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界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源地
13.(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13.(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A层最早形成于古生代 G层最晚形成于新生代
【解析】(1)沉积岩沉积过程中下面的岩层先沉积故A层最早上面的岩层后沉积故G层最晚 A层中有无脊椎动物的化石故为古生代 G层中有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故为新生代
【答案】(2)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地质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 C和X属同一地质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解析】(2)B和W、F和Y、G和Z分别都具有相同的化石故形成的年代相同 C层和X层的岩石一致故也为同一年代
14.(1)指出狮子座流星雨出现的时间并说明原因
14.(2)说明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周期约为33年的原因
【答案】(1)时间 11月中旬
原因每年11月中旬地球运行至地球公转轨道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公转轨道交点附近穿过散布在交点附近的冰物质团大量冰物质碎粒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热发光形成流星雨
【解析】(1)由材料可知当该彗星运行至近日点附近时彗核受太阳辐射影响形成巨大彗发和长长的彗尾释放出大量冰物质碎粒形成冰物质团地球每年11月中旬会穿过地球公转轨道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公转轨道交点穿过散布在交点附近的冰物质团大量冰物质碎粒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热发光形成流星雨
【答案】(2)狮子座流星雨的母星是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的回归周期约为33年在交点处与地球擦肩而过回归时彗星释放的冰物质颗粒量大且密集被地球捕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形成流星雨大爆发
【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狮子座流星雨的母星是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绕日公转周期
约为33年且与地球相逆而行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有一个交点当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在交点处与地球擦肩而过回归时彗星释放的冰物质颗粒量大且密集被地球捕获进入地球大气层从而形成流星雨大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