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审定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审定版)
一、课外阅读。
一棵小白杨
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
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
但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
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
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
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
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作为一个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
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
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考核中也一次次名列前茅。
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
为了能靠爱人更近一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
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
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的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
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
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
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
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
....的小白杨,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这个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核组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
..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
这个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指这座边防哨所。
B.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中国军人。
C.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D.指王克怀高超的射击技术。
二、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
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的人。
4.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夏天老师正在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
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
”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
”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
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
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我的眼睛捐给女儿。
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就开始闭着眼睛生活。
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
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
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
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
我听着鼻子一酸,哽咽得问:“后来呢?”
“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
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
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犯——(_______)流畅——(_______)羞耻——(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夏老师搬走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是因为(_____)
①自行车挡了他的路
②自行车摆得乱,有碍市容
③自行车侵占了盲道
(2)“人间最苦的道”指的是(_____)
①人行横道②盲道③人生道路
3.请用“”画出夏老师学走盲道的句子。
其中描写动作的词语
有、、、。
4.想一想,为关注那“人间最苦的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请你把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诸葛亮初次用兵(节选)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杀奔新野。
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
可以埋伏兵马。
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zī)重
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
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
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
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
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
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
你们各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
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
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
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
”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
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
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围而逃。
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
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
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
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1.“不计其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曹军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读第一自然段,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
关羽在豫山埋伏:____________;张飞去安林背后埋伏:________;关平预备引火之物,敌人到来便放火:______;赵云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
_________。
3.从关羽、张飞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诸葛亮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夏侯惇是个
___________的人。
五、课外阅读。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
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
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
”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
“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
”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
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⑫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
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
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
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
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⑭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意外→(_____)→(______)→疑惑→(______)
2.品析第⑦段,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5.品析第⑬段划线句,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
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用“”画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几段话写了太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中的“其实”与第2自然段的“_______”相近。
4.把“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
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
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即要准确,又要讯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
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回答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
我一愣,正在忧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话。
”
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马上说:“一样重。
”
“哈哈……”大家又笑了。
我挠了挠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
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
“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否则会闹出笑话。
”我点了点头,笑了。
1.请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恍然大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两个自然段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中的“两次教训”是指什么?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
请在文末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
八、课外阅读。
芭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
芭蕉
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
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
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
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
著名女词人李清
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
”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
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
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春天的意味正浓。
(________)
(2)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
4.为了强化读者对芭蕉的认识,作者还引用了著名女词人__________的词句,使全文显得内容丰富。
5.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芭蕉成为古人笔下咏诵的对象,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也曾经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请写出两句与它相关的诗句跟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果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人。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果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①。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
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
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那么吸引人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注释:①十姊妹:一种鸟,体型小巧,繁殖快,叫声好听。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和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3.文中详细叙写了哪两次“第一次”的人生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从文中哪件事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
”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
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
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
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
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
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画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
于是,我上课为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
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
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
”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___),“骄傲”的反义词是(_______)。
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给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在文中画出。
6.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
意外赔偿
那年初春,我在房前的小院里种了一些蔬来。
悉心栽培了数月,到仲夏时院子里已是满眼油绿,让人看着心醉。
每天我都在这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获。
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
看着蔬莱大多已经成熟,我兴奋地给朋友们打电话,邀请他们来与我分享劳动成果。
打完电话,我便骑着单车到附近超市购买烹调所需的调味品。
两个小时后,我提着沉重的购物袋推开栅栏门,发现院子的地上凌乱地散落着一些嫩绿的菜叶。
天啊!我的蔬菜转眼间已是叶落茎断。
这是谁跑进来践踏了我的劳动成果?
突然,一个黄白相间、圆鼓鼓的家伙在蔬莱间蹒跚挪动,不时抖动着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
我站在那里,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真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小东西会把我的莱园糟蹋成这个样子。
和鸭子是讲不通道理的。
但是,我决定要为自己讨个说法。
我想起住在隔壁的那个老妇人养了几只鸭子。
甚至听人谈论过,那老妇人几十年守寡,性格古怪,与周围的邻居很少讲话,她唯一的喜好就是饲养一些小家禽。
我按捺着心中的恼怒,用力敲开了她的房门:“请问夫人,您养的鸣子都在您的院子里吗?”
她没有支声,默默地从我身边走过去,弓着腰用她那干瘪的手指指点着地上的鸭子。
她反复数了几遍,然后转过头呆滞地打量着我。
看得出,她的目光中带着许多疑问。
“如果少了一只的话,那么它现在正在我院子里美餐呢!”我直截了当地说。
老妇人愣了一下,一言不发地跟着我到莱园子里去找鸭子。
此时,那鸭子依然不停地啃着我的蔬莱。
老妇人快步跑过去抱起鸭子,然后站在那儿静静地等待我的发落。
“夫人,让我说您什么好!请看好您的鸭子,这样的事我不想再看到厖”我气愤地说,但不失礼貌。
老妇人颤巍巍地点点头,一言不发,而后抱着那只鸭子蹒珊地走了。
几个月后,老妇人搬走了。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而那场莱园“风波”也被时间渐渐淹没了。
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
晚上,我邀请了数位挚友到我家共度圣诞之夜。
我们正开怀畅饮,门铃突然响了,邮递员给我送来了一个邮包。
邮包上没有寄出的地址,邮包外面夹着一封信,上写:亲爱的孩子,你好吗?我曾住在你的隔壁。
半年前,我养的鸭子损坏了你的菜,给你带来了极大的不快,我一直很内疚。
今天是圣诞节,我要送给你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一定收下,因为这代表着我的深深歉意。
14我拆开包裹,轻轻剪开深色的密封塑料袋,一只焦黄流油、香气四溢的硕大的烤鸭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烤鸭的脖子上挂着一张塑料纸片,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小姐,因为品尝了你种的菜。
所以我才长得如此肥硕。
”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画横线句属插叙,请你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你说说下面两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第一处: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没有一丝风。
第二处:圣诞节到了,轻柔的雪花把快乐的夜晚点缀得宛如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品味文未最后一句话,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认为老妇人送的烤鸭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