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铁路沙害治理防护体系建设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运铁路沙害治理防护体系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业发展迅速,铁路沙害防护体系建设是多种
防护措施的有机结合。

铁路沙害的防治工作贯穿到选线、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特别是运营期间,为了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路沙害一般发生在干草原、半荒漠、荒漠地带,铁路沙害防治应综合运用工程治沙、生物治沙技术,建立生物措施、工程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在自
然条件恶劣地区,不具备采用生物措施的情况下,工程治沙措施是防沙治沙的主
要措施。

关键词:货运铁路;沙害治理;防护体系;建设
引言
铁路沙害主要是指铁路建设沿线由于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致使相关的铁路段长期受到
风沙侵袭,不仅会对列车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给铁路线的维护增加难度,因此,铁路建设部门必须要重视对沙害问题的治理。

我国铁路沙害一般集中发生在草原、荒漠及半
荒漠地带,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管理内,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大多位于西部地区,这一地区一
直以来都是呼铁局集团有限公司治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铁路沙害治理防护体系建设的原则
①因地制宜原则,建设货运铁路沙害治理防护体系首先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铁路段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状况进行区位分析,从而确定该地区的风量、热量和
降水量以及土壤的含水量、土质等自然特征。

以呼铁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善地区为例,通过
分析可知该地区为季风性大陆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其他季节干旱少雨,其土壤含水量和土
质要明显优越荒漠及半荒漠地带。

因此,可以选用合适植物和工程治沙措施进行治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理效果。

②整体性原则,货运铁路沙害治理防护体系的建设还必须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说铁路沙害的防
治应当贯穿于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在铁路建设前期就应当针对沙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从铁路选线工作开始,就应当考虑到沿线的地理环境,在进行施工设计时也要考虑到预留出
后期沙害问题治理的空间和范围,并且在铁路投入运营阶段,也要定期的对沿线沙害状况进
行动态监管,不断地完善沙害治理防护体系建设。

③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原则,要有效地治理货运铁路沙害问题,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营,就必须要构建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
合的治理防护体系。

在治理铁路沙害问题时,不可能单纯的运用生物防治或工程防治的方法
进行治理,而必须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将生物防治措施和工程防治措施相结合,分析沿
线地区有无灌溉条件、风沙影响的范围,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措施涵养水源、固风治沙的作用,同时配合以工程防治措施中的设置阻沙带、建立沙障等方法,才能有效治理铁路沙害问题。

2货运铁路沙害治理防护体系建设分析
2.1统一规划,共同实施
铁路防沙治沙工程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项社会性、群
众性、公益性很强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与配合。

一是建议将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
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国家生态文明
建设规划。

二是依托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在风沙铁路区段,铁路两侧1~2km范围内实施
全面禁牧,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

三是铁路沿线为荒漠草原及草原沙化地段,自然环境恶劣,植被覆盖度低,需要进行治理,建议将铁路沿线两侧300-500m荒漠化、沙化土地交由铁路
部门负责治理,设置治沙设施,保护和恢复植被,人工造林种草,改善铁路沿线生态环境。

2.2低立式固沙方格:这是靠近公路的风沙防治措施,起到保护公路,最重要保障措施,起到固沙和防止就地起沙、减小风速作用(图1)。

2.4植物树种的选择
要提升货运铁路沙害治理防护体系建设质量及沙害治理效率,就必须要注意铁路沙害治
理防护体系建设中的要点。

首先是植物树种的选择,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在铁路沿线的地区
选择植物树种时,根据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特征,要选择耐高温、耐寒、抗旱、根系发达、易成活的树种,这些树种一般包括樟子松、锦鸡儿和沙棘等。

在我国铁路沿线的
荒漠半荒漠地区进行沙害治理,要根据该地区降水量极少且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地理特征来
选择固沙效果强的树种,一般包括黄柳、柠条、油蒿等。

并且在荒漠半荒漠地区还要注意这
类植物的密度设置,迎风坡要适当增加植物密度,背风坡可以适当降低植物密度。

2.5固沙植物的配置
固沙植物种确定后,还要做到配置合理,密度适宜,才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由于沙丘部
位的立地条件差异,对不同固沙植物生长也不一样,有的植物适宜在疏松的落沙坡脚沙埋部
分生长,易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如黄柳、沙拐枣及籽蒿等。

有的则适于较紧密的迎风坡风
蚀部位生长,如柠条、花棒和油蒿等。

植物种之间,也有合理配置问题,试验证明最适宜的
配置是灌木与半灌木混交,即柠条与油蒿或花棒与油蒿混交,油蒿根系的密集层在20cm左右,而花棒的根系层分布在20-80cm,柠条的根系分布在40-90cm,采用不同根系分布深
度的植物种混交,就能有效的利用各沙层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栽植方
面密度不宜过密。

如果栽植过密,沙层中的水分供应不足,致使植株死亡或生长不良,尤其
遇到干旱年份死亡更多。

且应带状栽植,带间留一定距离,以扩大植株的营养面积。

适宜的
密度随植物种而异,花棒2m×2m或2m×4m,柠条1m×2m或2m×3m。

结语
根据地形地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气候条件、立地条件、沙害等级等因素,并综合考
虑沙害防治原则和沙害防治措施,制定了不同路段不同地貌类型区的铁路沙害防治技术模式。

综合防沙技术模式的建立,对铁路线沙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保障铁路运输和行车安全
及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应继续加强对临策线生物治沙技术研究,积极探索
适合额哈铁路沿线生长的植物物种。

参考文献:
[1]朱震达,刘恕.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48-49.
[2]治沙造林学编委会编.治沙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111-112.
[3]马世威,马玉明,姚洪林,等.沙漠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88-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